“凡爾納的書是床頭書。”——美國總統羅斯福
把整個地球寫到我的《不平凡的旅程》(即此書)中,就是我的目的。——凡爾納
著名作傢葉永烈傾情推薦:探索和冒險塑造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法文版原序
本書所敘述的故事不僅包括過去年代裏所進行的所有考察和探索,而且還包括近年來科學界很有興趣的新發現。為瞭能給本書提供盡可能準確無誤的信息——將其擴大到所必需的當代旅行傢們的新成果,我特彆邀請服務於法國國傢圖書館的格伯利埃爾·馬塞爾先生的幫助。他被認為是當代有能力的地理學傢之一。
由於馬塞爾先生精通多種語言(而我卻沒有這種能力),我們纔得以追蹤源頭,獲取瞭絕對是原作文獻資料裏的信息,因此,我們的讀者應感謝馬塞爾先生對本書的幫助,以緻我們能知曉從哈農、希羅多德時代開始直至裏溫斯當和斯丁裏為止的所有偉大旅行傢們所建立的功勛。
儒勒·凡爾納
中文版序
葉永烈
當我在電腦屏幕上展讀戈信義先生發來儒勒·凡爾納《地球開拓者》譯稿時,腦海裏不時浮現一位老朋友的形象:稍胖,頭發灰白,操廣東口音的普通話,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他便是資深編輯黃伊,凡爾納著作中譯本最初的策劃者和編輯者。由於他的推動,我國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陸續齣版瞭許多凡爾納著作的中譯本,至今共計19部29冊。現在,海南齣版社齣版瞭戈信義譯的《地球開拓者》,使凡爾納著作中譯本增至20部。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法國著名科學幻想小說作傢,是世界科學幻想小說大師。據黃伊說,他在1953年看到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的一則資料,當時凡爾納的作品就已經被譯成54種文字在世界各國齣版。
凡爾納也是被介紹到中國來的西方科學幻想小說作傢。老作傢端木蕻良在1981年1月10日《書訊報》上發錶過一篇《十五小豪傑和我》,迴首往事道:“幾乎六十年瞭,我平生看到的第一篇外國科學幻想小說,就是法國凡爾納寫的《十五小豪傑》,它是梁啓超等翻譯的……那時,我還是個不滿十歲的孩子,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充滿幻想……我很小就走齣我們關外被禁閉的化外王國,離開傢鄉大地的海,到處流浪飄泊,我從未失去信心,希望的帆影總在前招引著我。。。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傢、劇作傢及詩人。
其代錶作《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等等,享譽全球,為舉世公認的“科幻小說之父”。
“凡爾納的書是床頭書。”——美國總統羅斯福
法文版原序
中文版《地球開拓者》序
俄文版序
漢譯者說明
第一章 古代著名的旅行傢
哈農:穿越“世界之門”
希羅多德:曆史之父的足跡
皮西亞斯:朝極地進發
尼爾剋斯:探尋兩河文明之光
尤多剋斯:繞行非洲之夢
第二章 公元1—9世紀的著名旅行傢
伯符撒尼的古希臘旅遊指南
法顯:絲路取經第一人
科斯馬:聖經的維護者
阿庫爾弗的朝聖之路
蘇萊門:海上絲路的探尋
第三章 公元10—13世紀的著名旅行傢
本傑明·杜特拉:名城攬勝
瓊·杜普拉·卡賓尼:濛古之行
羅布洛剋:再走濛古
第四章 馬可波羅(1254—1324)
走嚮東方的旅程
走遍中國
送親使的麯摺歸程
第五章 依奔·伯多達(1304—1377)
探索者早期的足跡
一波三摺的中國之行
第六章 任·德·彆登科(1339—1425)
諾爾門第騎士的徵服夢
彆登科的殖民與“幸福群島”的不幸福
第七章 剋裏斯托弗·哥倫布
美洲大發現的前期鋪陳
從波濤中“走齣”的新大陸
血腥與掠奪——哥倫布的第二次航行
再次與大陸失之交臂——哥倫布的第三次航行
英雄末路——哥倫布的第四次航行
第八章 對印度和香料之國的徵服
達·伽馬的徵服之旅
探尋與搶奪:殖民者的血腥之路
第九章 中美洲的掠奪者
開拓新大陸
殖民墨西哥的徵程
開拓南美洲
第十章 第一次環球航行
法文版原序
本書所敘述的故事不僅包括過去年代裏所進行的所有考察和探索,而且還包括近年來科學界很有興趣的新發現。為瞭能給本書提供盡可能準確無誤的信息——將其擴大到所必需的當代旅行傢們的最新成果,我特彆邀請服務於法國國傢圖書館的格伯利埃爾·馬塞爾先生的幫助。他被認為是當代最有能力的地理學傢之一。
由於馬塞爾先生精通多種語言(而我卻沒有這種能力),我們纔得以追蹤源頭,獲取瞭絕對是原作文獻資料裏的信息,因此,我們的讀者應感謝馬塞爾先生對本書的幫助,以緻我們能知曉從哈農、希羅多德時代開始直至裏溫斯當和斯丁裏為止的所有偉大旅行傢們所建立的功勛。
儒勒·凡爾納
中文版序
葉永烈
當我在電腦屏幕上展讀戈信義先生發來儒勒·凡爾納《地球開拓者》譯稿時,腦海裏不時浮現一位老朋友的形象:稍胖,頭發灰白,操廣東口音的普通話,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他便是資深編輯黃伊,凡爾納著作中譯本最初的策劃者和編輯者。由於他的推動,我國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陸續齣版瞭許多凡爾納著作的中譯本,至今共計19部29冊。現在,海南齣版社齣版瞭戈信義譯的《地球開拓者》,使凡爾納著作中譯本增至20部。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法國著名科學幻想小說作傢,是世界科學幻想小說大師。據黃伊說,他在1953年看到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的一則資料,當時凡爾納的作品就已經被譯成54種文字在世界各國齣版。
凡爾納也是第一個被介紹到中國來的西方科學幻想小說作傢。老作傢端木蕻良在1981年1月10日《書訊報》上發錶過一篇《十五小豪傑和我》,迴首往事道:“幾乎六十年瞭,我平生看到的第一篇外國科學幻想小說,就是法國凡爾納寫的《十五小豪傑》,它是梁啓超等翻譯的……那時,我還是個不滿十歲的孩子,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充滿幻想……我很小就走齣我們關外被禁閉的化外王國,離開傢鄉大地的海,到處流浪飄泊,我從未失去信心,希望的帆影總在前招引著我,我想,《十五小豪傑》對我還是起瞭很大作用的。”接著,他又說:“由於我的切身感受,我想,我有權力說明,科學幻想小說,對青少年有極大的啓發教育作用。兒童們的好奇心理,好像一座探索的雷達,能在科學幻想小說中得到迴應。他們在得到藝術營養的同時,不但能得到科學知識,並且還可以觸摸到科學的遠景,增添健康的幻想。這種科學幻想小說的作用,是彆的小說作不到的。”
《十五小豪傑》(即《兩年假期》),是凡爾納在1886年完成的一部長篇。1903年,凡爾納的《兩年假期》被譯成中文。譯者之一是中國近代著名學者梁啓超,另一譯者為披發生。他們用章迴小說體翻譯。
此前,1900年逸儒譯、秀玉筆記的《八十日環遊記》(即《八十天環遊地球》),由世文社發行齣版。在《十五小豪傑》齣版的1903年,正在日本東京弘文學院留學的魯迅,也翻譯瞭兩部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即《月界旅行》(《從地球到月球》)與《地底旅行》(《地心遊記》),分彆由進化社齣版及《浙江潮》雜誌連載。
這本厚厚的精裝書拿在手裏,就給人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我本來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開始閱讀的,沒想到,它竟然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曆史敘事的認知。書中對那些開創性的航海探險,不是簡單地羅列時間、地點和人物,而是深入挖掘瞭背後的驅動力——不僅僅是黃金和香料,更多的是對未知世界的純粹好奇心,以及那種挑戰極限的勇氣。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他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描繪那些船隻在風暴中顛簸的場景,船員們忍受著壞血病和絕望的掙紮。我仿佛能聞到海水的鹹味,感受到船闆在吱呀作響。特彆是關於早期地圖繪製的章節,那種從模糊猜測到精確測量的演變過程,簡直就是人類智慧不斷戰勝濛昧的最好證明。它讓我意識到,每一次地理上的“發現”,背後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和犧牲。閱讀的過程就像是跟著那些先驅者們重新走瞭一遍他們走過的漫長而艱辛的旅途,那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遠超教科書上的枯燥描述。
評分我必須強調,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毋庸置疑,但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將冰冷的史料注入瞭鮮活的人性光輝與陰影。作者對不同探險傢性格的剖析極為精彩。例如,有的人是齣於純粹的探索欲,有的人則完全被權力欲望驅使,甚至有些人隻是一個運氣極差的倒黴蛋。書裏描述瞭他們在漫長航行中如何應對孤獨、懷疑和船員間的衝突。我尤其喜歡作者對“動機”的探究,比如,為什麼某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終會被少數幾個偏執的、近乎瘋狂的人實現?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我們得以跳齣單一的民族英雄崇拜,去理解地理發現史是一場由經濟、政治、技術、宗教信仰和個人野心共同編織而成的復雜網絡。
評分看完這本書,我感覺對“世界”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固定不變的地理版圖,而是一個動態的、被人類活動不斷塑造和重塑的過程。這本書不僅詳盡地記錄瞭新大陸的“發現”,更深入探討瞭“發現者”的心理狀態和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全球貿易路綫、文化交流乃至飲食習慣,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那些勇敢(或貪婪)的航行者。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隻是迴顧曆史,它是在解釋我們如何成為今天的我們。對於任何對人類文明演進、全球化動力學或者僅僅是對大航海時代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裏程碑式的作品,其深度和廣度遠超預期。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確實稱得上是藝術品。我特彆欣賞它對視覺材料的處理。那些古老的航海圖的復刻,那些探險傢隨手繪製的草圖,甚至是早期印刷品的字體細節,都被清晰地還原瞭齣來。這些視覺輔助工具,對於理解當時的地理知識水平和技術限製是至關重要的。光是研究那些早期的經緯度是如何被估算齣來的,就足夠讓人驚嘆於那個時代的智慧瞭。我反復比對瞭不同時期繪製的同一片海域的地圖,那種從神話色彩逐漸褪去,被理性科學所取代的過程,簡直是人類認知進步的教科書式展示。雖然文字內容紮實,但絕不晦澀,作者擅長將復雜的航海技術原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清楚,即便是對天文學和製圖學一竅不通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其中的奧妙。
評分我得承認,這本書的敘事節奏一開始有些緩慢,但一旦進入狀態,那種宏大的史詩感就撲麵而來。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關注那些光鮮亮麗的“英雄”,更著重刻畫瞭被發現的那些土地上的原住民社會,以及這次“碰撞”帶來的巨大文化衝擊和不可逆轉的改變。作者在處理殖民主義的陰暗麵時,並沒有迴避,而是用一種冷靜而客觀的學術態度去審視和批判,這一點讓我非常敬佩。他探討瞭物種交換(哥倫布大交換)對全球生態係統和人類飲食習慣的深遠影響,這些細節的交叉引用,讓整個曆史敘事變得立體而復雜。讀到某些段落時,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現代世界的形成與這些早期探險活動之間的因果鏈條。這絕不是一本簡單的冒險故事集,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全球化起源的社會生態學著作,引人深思,讓人難以放下。
評分這位作者是我非常喜歡的!
評分這本書很不錯,紙張很好,印刷也好,唯一遺憾就是,不是精裝版本
評分在京東購物很放心,因為産品質量有保證,産品種類齊全,品種多,送貨上門,讓人安心。一直在京東購買所需品,相信京東。
評分儒勒凡爾納是我的啓濛作者 小時候最喜歡看他的作品
評分地理發現史(插圖版)地理發現史(插圖版)
評分好評好評……
評分——周其仁|著名經濟學傢
評分還在看
評分書很好,配的有圖,不過就是太貴瞭,不知道真的值這麼多錢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