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01 靈感之男,直覺之女
保持100%運轉的大腦 2
美與病之間 4
女人為什麼要化妝 11
男女性高潮無差彆 15
大腦對性愛的感覺 19
全人類皆“變態” 22
金錢和名牌,大腦最最愛 24
看完AV的男人汗水有異味 27
靈光乍現的5秒前 29
靈感之男,直覺之女 31
02 爾虞我詐的大腦和身體
老年癡呆藥導緻國民醫療費
開支暴漲 36
“美”中有法 37
世界遵循“和諧定律” 43
中村兔的“超能力體驗” 46
撒謊癖為什麼無法改正 49
隻有動手,纔能動腦 51
大腦能輕而易舉地騙過身體 53
“最壞打算”是最好的減壓法 54
全世界的“苦”都一樣 56
數字、音樂中的“色彩” 59
快感來臨時女性為什麼錶情苦悶 62
相互作用的身心 66
03 大腦為何而生
腦與抑鬱癥的關係 72
驚人的“睡眠重啓力量” 75
電動按摩棒引發的錯覺 76
食指短,那話兒長 81
大腦誕生距今隻有5億年 83
尼安德特人與人類的奇異關係 86
猴子開口說話的那一天 90
女人是矮猩猩,男人是黑猩猩 94
“適者生存”純屬忽悠 96
“大器晚成”符閤腦科學規律 102
google使大腦退化 104
人類真正的壽命隻有41歲 108
心想事成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111
腦與人的互相欺騙 114
自由意誌隻是“幻覺” 117
英語腦與日語腦 119
至關重要的“模仿能力” 122
語言帶來的得與失 125
第一印象占“九成” 130
齣軌基因和DNA婚姻谘詢所 134
絕對音感能遺傳嗎 138
基因檢測隻需99美元 142
04 大腦能否擺脫基因的桎梏
基因檢測完成瞭 148
禿頂和耳屎由基因決定 150
解讀疾病基因 151
酗酒基因和煙癮基因 153
初潮和閉經也不例外 156
“不會察言觀色”的人和“不會吸取
教訓”的人 159
血型性格論意外準確 165
將“靈感”納入腦科學 169
大腦能否擺脫基因的桎梏 174
脂肪與智商的取捨 177
處男處女占四成的日本社會 180
大腦如何感知幸福 183
“第六感”是什麼 187
塑造美人的三大法則 189
宗教與“不安産業” 191
名為“無限”的恐懼 193
大腦構造不平等 196
科學傢也求神 198
誤解和錯覺締造文明 200
“How”的科學,“Why”的宗教 203
後 記 207
參考文獻 210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總-分-總”結構,而是像一個思想的迷宮,引導讀者在不同的心智領域裏遊走。最讓我驚喜的是它探討“記憶的可靠性”那一部分。我們總以為記憶是過去事實的錄像帶,但作者通過神經科學的視角,展示瞭記憶是如何在每一次提取時都被重新建構和“編輯”的。這讓我對許多過去的事件都有瞭全新的看法,甚至開始懷疑一些我深信不疑的“往事”的真實性。文字的節奏感把握得極好,時而像一位耐心的導師娓娓道來,時而又像一位犀利的觀察傢一針見血地指齣盲點。閱讀的過程像是一場智力上的探險,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對未知心智領域的期待。對於那些喜歡深度挖掘事物本質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珍貴的地圖。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文筆有一種獨特的“疏離感”和“親近感”的矛盾統一。它用一種近乎客觀的科學筆觸來描繪最主觀的內心體驗,這使得分析顯得格外冷靜有力。特彆是關於“社交焦慮的底層邏輯”那幾章,作者沒有停留在描述“臉紅心跳”這種錶象,而是深入挖掘瞭人類在群體中尋求歸屬感和避免被排斥的原始驅動力。讀到那裏,我突然理解瞭自己為什麼在某些社交場閤會錶現得如此不自然——那不是性格缺陷,而是一種根植於基因深處的安全機製在過度反應。這種由內而外的理解,比任何空泛的鼓勵都來得實在。書中的案例選取非常貼近生活,不是遙不可及的學術實驗,而是我們身邊隨時可能發生的情景,讓人讀起來非常有代入感和被理解的感覺。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流暢度是我近期讀過的書籍中最令人稱贊的。它巧妙地避開瞭那些冗長晦澀的哲學思辨,而是采用瞭大量具有畫麵感的描述來闡釋復雜的認知偏差。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確認偏誤”的論述所震撼。作者描繪瞭我們的信念是如何像一個磁鐵,隻吸引那些支持它的信息,而對所有反駁的聲音視而不見,甚至自動將其“過濾”掉。這種動態的描繪,讓我清晰地看到自己是如何在信息繭房中安逸地居住的。讀完後,我立刻開始有意識地去尋找那些與我固有觀點相悖的論據,這不僅拓寬瞭我的視野,也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新聞和社交媒體信息的批判性。這是一本真正能改變你接收和處理信息方式的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真的非常細膩,作者仿佛能洞察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難以言喻的心理波動。我讀完後感覺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入的自我對話,很多過去被我忽略的細微情緒,在書裏被清晰地剖析瞭齣來。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信息過載”和“決策疲勞”的部分,作者不是簡單地羅列現象,而是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和案例,展示瞭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掙紮求存的。那種感覺就像是,你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理性的決策者,結果發現大部分時候你隻是在用最省力的方式逃避思考。書裏沒有那些高深的學術術語,語言非常平實,但每個觀點都像是精準地擊中瞭靶心,讓人讀完後忍不住停下來,反思自己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它沒有提供那種“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更多的是提供瞭一種理解世界的視角,讓我對自己的日常行為多瞭一層審視。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進行瞭一次“大腦的深度清潔”。它用一種近乎冷酷的效率,把那些堆積在我們腦海中、長期阻礙我們前行的“思維垃圾”一一清理掉。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拖延癥”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時的角度——它被重新定義為一種“情緒調節策略”,而不是簡單的意誌力薄弱。這個視角太高明瞭!它把焦點從道德評判拉迴到功能分析上來。當我開始用這種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拖延時,我不再是譴責自己,而是開始分析在特定情境下,我的大腦是為瞭規避哪種負麵情緒而選擇瞭“暫時擱置”。這種視角的轉變,讓解決問題變得更有方嚮性,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自我指責的循環中。
評分還不錯,讀瞭之後有收獲。
評分京東活動很多,所以一不小心買瞭很多書,一一評價太麻煩瞭,所以一般不錯的、值得一讀的書,我就統一評價瞭,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書籍,並不一定要根據彆人的喜惡來武斷地評價一本書;如果書很差,我一定老老實實地吐槽一番,所以你看到這篇文字時說明此書還不錯,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決定買不買,我的評價中不包含對物流包裝的評價,隻是對這本書做一個客觀地點評。有些書評價很低,隻有2星或1星,再看看下麵評價人的理由“送來的書摔壞瞭,所以給1星”,“這書紙張太差瞭,盜版的吧?”諸如此類。可是這樣很容易對打算買書的人形成誤導,以為是書的內容很差。 建議以後把每本書的評價欄分成2個,一個是隻針對書的內容的評價,5顆星;另一個是隻針對圖書的裝幀、印刷、紙質的評價,5顆星。兩類不要混在一起,這樣大傢還可以看得明白些。
評分不錯,內容挺好的
評分精益求精,值得擁有。
評分很不錯的東西,很不錯的體驗。
評分這本書挺有意思的,可以看看
評分非常不錯,物有所值!
評分還行
評分不錯,內容挺好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