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林·弗莫雷斯科著的《妥协(政治与哲学的历 史)》是**本关于“妥协”观念史的学术著作,从 历史与哲学的高度梳理并分析了作为政治观念的“妥 协”概念及其演变,区分了英国与法国妥协观念的两 条线索,重点阐述了:何时妥协是有利的,何时该不 惜一切代价避免妥协。
在现代世界早期,英国人对妥协持积极的看法, 将其视为自由政治的健康属性;法国人却鄙视妥协, 将其视为对自己内心良知的背叛。针对这种现象,作 者阿林·弗莫雷斯科梳理了“妥协”这个重要却被污 名化的概念谱系。通过追溯从雅典、罗马到近代早期 欧洲的思想根源,将欧洲古代、近代至现代对妥协的 哲学探讨连接起来,重建了“妥协”的观念体系,在 政治学的空白处获得了成功。其洞见引起历史学家、 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执政者的重视。
阿林·弗莫雷斯科(Alin Fumurescu)美国休斯敦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欧美政治思想史,其论文在多种**政治学刊物上发表。博士论文荣获2013年美国政治学学会“列奥·施特劳斯奖”。《妥协:政治与哲学的历史》被媒体选为年度25部*杰出学术专著。
致谢
**章 导论
**节 机遇
第二节 挑战
第三节 妥协与自我表现
第四节 妥协与政治代表
第五节 论证的结构
第六节 初步结论
第二章 关于妥协的不妥协
**节 妥协之前的妥协?
第二节 妥协:从方法到原则
第三节 没有损害的妥协?
第四节 妥协的道德
第五节 作为**或民族特征的妥协?
第三章 妥协的系谱及其难以预测、令人费解的变化
**节 作为仲裁的妥协
第二节 作为选择的妥协
第三节 法国人对妥协的戒心
第四节 英文中的妥协的优点
第四章 个人的辩证关系
**节 基督教的矛盾心理
第二节 一个个人,两个领域
第三节 两个领域,一个教会
第四节 一个共和国,两个领域
第五节 个人与代表
第五章 妥协与向心的个人主义
**节 向心的个人主义的出现
第二节 万变不离其宗
主权:意志与理性之间
第三节 **对阵人民
第四节 向心的个人主义与亲自实践的政治
第六章 妥协与离心的个人主义
**节 “于是不列颠与整个世界彻底分离”
第二节 个人的公共福利
第三节 两个领域的崩溃
第四节 离心的个人主义、妥协与非自利的契约论
第五节 议会与自下而上的代表
第六节 作为政治惯例的妥协
第七节 光荣的妥协
第七章 被遗忘的代表之路:欧洲大陆的契约主义理论
**节 法国的“理性契约”
第二节 契约理论在欧洲大陆的其他版本
第三节 霍布斯和洛克以后的法国的非自利的契约论
第八章 英国的作为妥协的契约
**节 父权主义与非自利的契约论
第二节 共和主义与非自利的契约论
第三节 政治领域内“新”妥协的出现
第九章 结论
**节 妥协与两个维度的人
第二节 妥协与一个维度的人
第三节 妥协与文明社会
第四节 妥协与自下而上的代表
第五节 属于妥协的归妥协……
第六节 政治妥协的未来
索引
这本《妥协(政治与哲学的历史)》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历史和思想的全新审视。我一直以为,伟大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们,都是坚定不移地追求着某种理想。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通过大量的史实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在现实的政治博弈中,再伟大的思想,也需要披上“妥协”的外衣才能被接受和实践。这种“妥协”并非是软弱,而是策略,是一种在复杂利益纠葛中,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妥协模式的对比分析,这让我看到了妥协的普适性,也看到了其多样性。它让我明白了,为何有些国家能够长久保持稳定,而有些则陷入分裂。妥协,既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粘合剂,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催化剂。但书中也隐约透露出,过度或不当的妥协,也可能导致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这种 nuanced 的解读,让我对“妥协”这个概念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书写,更是一门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中 navigating 的哲学课。
评分《妥协(政治与哲学的历史)》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习以为常的政治制度和哲学思想,并非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而“妥协”则是贯穿其中的核心要素。作者以一种近乎解剖学的精准,剖析了那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在实践中被不断地修正、融合,甚至是变形的。我发现,很多时候,伟大的成就并非源于一成不变的坚持,而是来自于懂得适时地调整方向,与不同的声音达成某种共识。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描写,让我看到了妥协如何避免了更大的冲突,又如何催生了新的发展。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妥协所带来的局限性,它可能限制了某些思想的极致发展,也可能掩盖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褒扬或贬低妥协,而是以一种高度的学术严谨性,展现了妥协的多重面向。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站在历史的长河边,看着浪潮起伏,看着船只在风浪中小心翼翼地调整航向,最终抵达彼岸。它让我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充满了敬畏,也对未来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剥开了那些冠冕堂皇的政治理论和哲学思辨背后,隐藏的、赤裸裸的利益博弈和权力运作。作者似乎拥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敏锐,能够洞察到那些历史洪流中,看似不可动摇的原则是如何在现实的泥沼中,一点点被妥协、被消解,甚至被彻底颠覆的。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仿佛那些曾经闪耀着理想光芒的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最终都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但与此同时,这种“妥协”并非全然是负面的。作者也巧妙地展现了,正是这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艰难权衡,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成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共存。没有妥协,或许就没有我们今天所见的文明形态。书中所提及的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面孔,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身处巨大的时代洪流中,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他们的决定,无论是否被后人褒贬,都构成了我们理解当下世界的基石。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给你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让你在阅读中不断地质疑、反思,最终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它像一个严苛的导师,既揭示了残酷的真相,又引导你走出迷茫。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关于“绝对真理”的探讨深感困惑,总觉得太过抽象,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落脚点。而这本《妥协(政治与哲学的历史)》则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将这些宏大的哲学概念与跌宕起伏的政治事件紧密地联系起来。作者没有回避那些历史上充满争议的时刻,反而深入其中,剖析了在权力、意识形态、民族利益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下,所谓的“理想”是如何一步步被现实的“妥协”所取代。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某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时,那种冷静而客观的叙述风格。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一方描绘成正义的,另一方描绘成邪恶的,而是呈现了不同立场和诉求的复杂性。读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在政治的舞台上,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绝对的输家,更多的是在不断的拉锯和博弈中,寻找一个勉强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平衡点。这种“妥协”的艺术,在书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历史事件,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揭示一种深层的社会运作规律,这种规律,在今天依然适用。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同在历史的迷雾中进行一次深度潜水。作者以其扎实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将政治哲学中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历史故事中。我惊叹于作者能够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他们的理念、他们的困境,以及他们在现实政治中的抉择,如此清晰地勾勒出来。书中所展现的“妥协”并非简单的退让,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策略,一种在极端对立中寻找可能性的艺术。它让我看到了,那些看似激进的革命,最终往往也需要经过漫长的妥协才能落地生根;而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也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妥协而走向衰亡。作者的叙述,既有对宏观历史趋势的把握,又不乏对微观人物内心挣扎的描绘。读这本书,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当他们的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时,他们是如何权衡取舍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政治和哲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关于选择、关于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生存的书。它让我对“妥协”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仅仅是退而求其次,而是一种更加成熟和深远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