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影響一個時代的經典
收入王小波名篇《沉默的大多數》《一隻獨立特行的豬》等
配精美插圖
內容簡介
當代文壇獨立特行的作傢王小波代錶性散文精選,包括《沉默的大多數》《一隻獨立特行的豬》等名篇,這些篇章影響極大,可謂影響瞭一代讀者,是一代讀者的精神的標識。
作者簡介
王小波,當代文壇異數,生前籍籍無名,死後聲名顯赫,其代錶作有小說《黃金時代》等,散文《沉默的大多數》等。
內頁插圖
目錄
思維的樂趣 1
沉默的大多數 11
一隻獨立特行的豬 25
《我的精神傢園》序 28
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 32
花剌子模信使問題 39
我看國學 45
極端體驗 49
智慧與國學 52
理想國與哲人王 59
對中國文化的布羅代爾式考證 64
我看文化熱 69
文化之爭 71
人為什麼活著 75
孤獨的靈魂多麼寂寞啊 77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80
北京風情 83
寫給新的一年(1996) 85
文化的園地 87
賣唱的人們 91
個人尊嚴 94
君子的尊嚴 98
有關貧窮 101
打工經曆 104
工作與人生 107
域外雜談 衣 110
域外雜談 食 113
域外雜談 住 116
域外雜談 行 119
人性的逆轉 122
肚子裏的戰爭 129
體驗生活 132
皇帝做習題 135
荷蘭牧場與父老鄉親 138
高考經曆 141
我怎樣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144
我為什麼要寫作 147
用一生來學習藝術 152
欣賞經典 156
蘇東坡和東坡肉 159
盛裝舞步 162
我的精神傢園 165
《懷疑三部麯》序 168
有關“偉大一族” 173
生活和小說 176
驢和人的新寓言 179
李銀河的《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 182
小說的藝術 186
與人交流 190
工作 使命 信心 189
關於文體 191
關於幽閉型小說 194
文明與反諷 197
關於“媚雅” 201
商業片與藝術片 204
明星與癲狂 207
卡拉OK和驢鳴鎮 211
電影 韭菜 舊報紙 213
蓋茨的緊身衣 217
有關“錯誤的故事” 220
科學與邪道 223
科學的美好 226
精彩書摘
思維的樂趣本篇
最初發錶於1994年第9期《讀書》雜誌。
一
二十五年前,我到農村去插隊時,帶瞭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奧維德的《變形記》,我們隊裏的人把它翻瞭又翻,看瞭又看,以緻它像一捲海帶的樣子。後來彆隊的人把它藉走瞭,以後我又在幾個不同的地方見到瞭它,它的樣子越來越糟。我相信這本書最後是被人看沒瞭的。現在我還忘不瞭那本書的慘狀。插隊的生活是艱苦的,吃不飽,水土不服,很多人得瞭病,但是最大的痛苦是沒有書看,倘若可看的書很多的話,《變形記》也不會這樣悲慘地消失瞭。除此之外,還得不到思想的樂趣。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經曆:傍晚時分,你坐在屋簷下,看著天慢慢地黑下去,心裏寂寞而淒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瞭。當時我是個年輕人,但我害怕這樣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來,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我插隊的地方有軍代錶管著我們,現在我認為,他們是一批單純的好人,但我還認為,在我這一生裏,再沒有誰比他們使我更加痛苦過瞭。他們認為,所謂思想的樂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用毛澤東思想來占領,早上早請示,晚上晚匯報,假如有閑暇,就去看看說他們自己“亞古都”的歌舞。我對那些歌舞本身並無意見,但是看過二十遍以後就厭倦瞭。假如我們看書被他們看到瞭,就是一場災難,甚至“著迅魯”的書也不成——小紅書當然例外。順便說一句,還真有人因為帶瞭舊版的魯迅著作給自己帶來瞭麻煩。有一個知識可能將來還有用處,就是把有趣的書換上無趣的皮。我不認為自己能夠在一些宗教儀式中得到思想的樂趣,所以一直鬱鬱寡歡。像這樣的故事有些作者也寫到過,比方說,茨威格寫過一部以此為題材的小說《象棋》,可稱是現代經典,但我不認為他把這種痛苦描寫得十全十美瞭。這種痛苦的頂點不是被拘押在旅館裏沒有書看、沒有閤格的談話夥伴,而是被放在外麵,感到天地之間同樣寂寞,麵對和你一樣痛苦的同伴。在我們之前,生活過無數的大智者,比方說,羅素、牛頓、莎士比亞,他們的思想和著述可以使我們免於這種痛苦,但我們和他們的思想、著述,已經被隔絕瞭。一個人倘若需要從思想中得到快樂,那麼他的第一個欲望就是學習。我承認,我在抵禦這種痛苦方麵的確是不夠堅強,但我絕不是最差的一個。舉例言之,羅素先生在五歲時,感到寂寞而淒涼,就想到:假如我能活到七十歲,那麼我這不幸的一生纔度過瞭十四分之一!但是等他稍大一點,接觸到智者的思想的火花,就改變瞭想法。假設他被派去插隊,很可能就要自殺瞭。
談到思想的樂趣,我就想到瞭我父親的遭遇。我父親是一位哲學教授,在五六十年代從事思維史的研究。在老年時,他告訴我自己一生的學術經曆,就如一部恐怖電影。每當他企圖立論時,總要在大一統的官方思想體係裏找自己的位置,就如一隻老母雞要在一個大搬傢的宅院裏找地方孵蛋一樣。結果他雖然熱愛科學而且很努力,在一生中卻沒有得到思維的樂趣,隻收獲瞭無數的恐慌。他一生的探索,隻剩下瞭一些斷壁殘垣,收到一本名為《邏輯探索》的書裏,在他身後齣版。眾所周知,他那一輩的學人,一輩子能留下一本書就不錯。這正是因為在那些年代,有人想把中國人的思想搞得徹底無味。我們這個國傢裏,隻有很少的人覺得思想會有樂趣,卻有很多的人感受過思想帶來的恐慌,所以現在還有很多人以為,思想的味道就該是這樣的。
二
“文化革命”後,我讀到瞭徐遲先生寫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文學,那篇文章寫得很浪漫。一個人寫自己不懂得的事就容易這樣浪漫。我個人認為,對於一個學者來說,能夠和同行交流,是一種起碼的樂趣。陳景潤先生一個人在小房子裏證數學題時,很需要有些國外的數學期刊可看,還需要有機會和數學界的同仁談談。但他沒有,所以他未必是幸福的,當然他比沒定理可證的人要快活。把一個定理證瞭十幾年,就算證齣時有絕大的樂趣,也不能平衡。但是在寂寞裏枯坐就更加難熬。假如插隊時,我懂得數論,必然會有陳先生的舉動,而且就是最後什麼都證不齣也不後悔;但那個故事肯定比徐先生作品裏描寫的悲慘。然而,某個人被剝奪瞭學習、交流、建樹這三種快樂,仍然不能得到我最大的同情。這種同情我為那些被剝奪瞭“有趣”的人保留著。
“文化革命”以後,我還讀到瞭阿城先生寫知青下棋的小說,這篇小說寫得也很浪漫。我這輩子下過的棋有五分之四是在插隊時下的,同時我也從一個相當不錯的棋手變成瞭一個無可救藥的庸手。現在把下棋和插隊兩個詞拉到一起,就能引起我生理上的反感。因為沒事乾而下棋,性質和手淫差不太多。我決不肯把這樣無聊的事寫進小說裏。
假如一個人每天吃一樣的飯,乾一樣的活,再加上把八個樣闆戲翻過來倒過去地看,看到聽瞭上句知道下句的程度,就值得我最大的同情。我最贊成羅素先生的一句話:“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大多數的參差多態都是敏於思索的人創造齣來的。當然,我知道有些人不贊成我們的意見。他們必然認為,單一機械,乃是幸福的本源。老子說,要讓大傢“虛其心而實其腹”,我聽瞭就不是很喜歡;漢儒廢黜百傢,獨尊儒術,在我看來是個很卑鄙的行為。摩爾爵士設想瞭一個細節完備的烏托邦,但我像羅素先生一樣,決不肯到其中去生活。在這個名單的末尾是一些善良的軍代錶,他們想把一切從我頭腦中驅除齣去,隻剩一本270頁的小紅書。在生活的其他方麵,某種程度的單調、機械是必須忍受的,但是思想決不能包括在內。鬍思亂想並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絕新奇。
我認為自己體驗到最大快樂的時期是初進大學時,因為科學對我來說是新奇的,而且它總是邏輯完備,無懈可擊,這是這個平凡的塵世上罕見的東西。與此同時,也得以瞭解先輩科學傢的傑齣智力。這就如和一位高明的棋手下棋,雖然自己總被擊敗,但也有機會領略妙招。在我的同學裏,凡和我同等年齡、有同等經曆的人,也和我有同樣的體驗。某些單調機械的行為,比如吃、排泄、性交,也能帶來快感,但因為過於簡單,不能和這樣的快樂相比。藝術也能帶來這樣的快樂,但是必須産生於真正的大師,像牛頓、萊布尼茲、愛因斯坦那樣級彆的人物,時下中國的藝術傢,尚沒有一位達到這樣的級彆。恕我直言,能夠帶來思想快樂的東西,隻能是人類智慧至高的産物。比這再低一檔的東西,隻會給人帶來痛苦;而這種低檔貨,就是齣於功利的種種想法。
……
前言/序言
思想的樂趣 作者:王小波 版本:名傢散文經典 精裝插圖版 引言 王小波,一個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留下獨特印記的名字。他的文字,如同他的思想一樣,跳脫、犀利、充滿智慧的光芒,又帶著一種孩童般的純真和頑皮。他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作傢,他的筆觸所到之處,總是能觸及我們內心深處那些被遺忘的角落,用最質樸的語言,探討最深刻的哲學命題。這本《思想的樂趣》精裝插圖版,集結瞭王小波 diversas 篇散文傑作,以精美的裝幀和富有藝術感的插圖,邀讀者一同走進他那充滿思辨與幽默的文字世界。 思想的力量:從懷疑齣發的探索 王小波的散文,最鮮明的特質便是他對“思想”的推崇和對“樂趣”的追求。他認為,真正的樂趣,源於思想的自由馳騁,源於對世界萬物的好奇與探究。他筆下的“思想”,並非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植根於生活,融匯於日常的感悟。他鼓勵讀者保持一種批判性的思維,不盲從,不迷信,敢於質疑,敢於獨立思考。 在《思維的樂趣》一文中,他生動地描繪瞭自己對“思考”本身的著迷。“我喜歡一個人走路,這個時候,我的腦子會變得很活躍。”這種對個體思考過程的細膩捕捉,讓我們看到瞭一個思想者如何在寂靜中尋覓真理,如何在平凡中發現不凡。他認為,思考不僅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更是一種生命的姿態,一種對抗平庸、對抗僵化的武器。 他的思考,常常從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現象齣發,然後層層剝繭,挖掘齣其背後深刻的社會文化根源。比如,他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某些“規矩”和“傳統”的審視,他並非全盤否定,而是以一種近乎玩樂的態度,解構其閤理性,揭示其潛在的局限性。他擅長用一種輕鬆、戲謔的語調,將嚴肅的議題變得引人入勝。他能從一個曆史典故中看到現代社會的影子,也能從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哲學的光輝。 自由的靈魂:對禁錮的嘲諷與反叛 王小波的思想,始終貫穿著對自由的呼喚,以及對一切形式的禁錮的嘲諷與反叛。他的人生經曆,尤其是海外的學習和生活,讓他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有瞭深刻的體悟。他看到瞭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思想的解放程度和個體價值的實現方式。 他敏銳地觀察到,在一些社會環境中,人們習慣於接受既定的觀念,不願意去挑戰權威,去思考“為什麼”。這種集體性的“沉默”和“服從”,在他看來,是對個體生命力的扼殺。他用辛辣的筆觸,描繪那些僵化的思維模式,那些被“約定俗成”所束縛的靈魂。 他的反叛,並非激烈的情緒宣泄,而是一種智慧的對抗。他懂得,最有效的武器,有時是幽默和戲謔。他用這些來消解那些令人窒息的宏大敘事,用個體的視角,來挑戰那些宏大敘事的閤理性。他強調個體的獨特性,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錶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被裹挾在時代的洪流中,失去自我。 他對“愚昧”和“無知”的厭惡,並非源於精英主義的傲慢,而是源於對人類智力潛能的珍視。他相信,隻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於探索,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思想的樂趣,都能成為一個更加自由、更加獨立的人。 幽默的智慧:笑聲背後的洞察 王小波的文字,最大的魅力之一便是其獨特的幽默感。他的幽默,並非簡單的段子堆砌,而是源於他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洞察。他能抓住事物荒謬的一麵,用一種輕鬆、誇張的方式呈現齣來,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也引發深刻的反思。 他善於運用比喻和類比,將復雜的概念形象化,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他的故事,常常充滿瞭奇思妙想,充滿瞭不閤邏輯的細節,但這恰恰是他刻意為之,用以打破常規思維,引導讀者跳齣既有框架的工具。 比如,他對“性”的坦然談論,在那個時代無疑是驚世駭俗的。他用一種近乎科學的嚴謹,又帶著孩童般的直率,探討這個被許多人視為禁忌的話題。他將“性”與“生存”、“自由”、“樂趣”等基本人性需求聯係起來,挑戰瞭社會對性的壓抑和道德化的解讀。他的這種坦誠,既是對社會陳規的挑戰,也是對個體自由的肯定。 他的幽默,常常帶有解構的色彩。他可以用戲謔的方式,處理那些曾經嚴肅、神聖的事物,從而暴露齣其內在的虛僞和不閤理。這種幽默,是一種清醒劑,一種解毒劑,它幫助我們擺脫那些虛假的崇拜,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環境。 知識的魅力:通俗易懂的普及者 王小波的散文,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他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將復雜知識通俗化的能力。他涉獵廣泛,從科學技術到文學藝術,從哲學曆史到社會學,幾乎無所不包。但他從不以“學者”的姿態居高臨下,而是以一個平等的對話者,一個熱情的探索者,將那些晦澀的知識,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齣來。 他尤其喜歡談論科學,他曾提到,自己對科學的喜愛,源於科學中所蘊含的那種理性的光輝,那種邏輯的嚴謹,以及那種對未知世界的不懈探索精神。他能將相對論、量子力學等看似高深的科學理論,用生動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解釋清楚。他認為,科學思維,是解決問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而這種思維方式,並非少數人的專利,而是應該被每個人所擁有。 他對文學和藝術的評論,同樣充滿瞭真知灼見。他不是簡單地贊美或批評,而是深入到作品的內在邏輯,去理解作者的意圖,去探究作品的價值。他的評論,常常能為讀者打開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認識那些熟悉的經典。 生命的韌性:在睏境中保持樂觀 盡管王小波的思想中充滿瞭對社會現實的批判,但他的文字中始終洋溢著一種樂觀和堅韌的精神。他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但他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 他在散文中,很少流露齣悲觀和絕望的情緒。即使在談論睏境和挑戰時,他也總能找到一種超然的態度,一種智慧的應對方式。他相信,個體的力量,雖然微小,但隻要堅持思考,堅持探索,就能在任何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他筆下的許多人物,無論是他筆下的“我”,還是他描繪的形形色色的人,都展現齣一種頑強的生命力。他們或許在時代的洪流中掙紮,但他們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思考,依然追求著內心的自由。 精裝插圖版的意義 這本《思想的樂趣》精裝插圖版,在王小波文字的魅力之上,更增添瞭視覺上的享受。精心設計的插圖,並非簡單的圖文結閤,而是與王小波的文字精神相呼應,用畫麵語言,進一步延展和豐富瞭他的思想。這些插圖,或許帶有象徵意義,或許是對文字意境的具象化,它們共同營造齣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讓讀者在文字與圖像的交織中,更深刻地體會到王小波文字中的趣味與深度。 精裝的裝幀,也體現瞭齣版者對這本書的重視,以及對王小波作品價值的認可。它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 結語 王小波的《思想的樂趣》,是一扇通往自由心靈的窗戶。他用他的文字,告訴我們,思想不僅僅是嚴肅的,它也可以是充滿樂趣的;他用他的幽默,告訴我們,麵對世界的荒謬,我們可以保持清醒與樂觀;他用他的智慧,告訴我們,獨立思考,是抵禦平庸和禁錮的最好武器。 在這本精裝插圖版中,我們不僅能重溫那些經典篇章,更能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與王小波的思想進行一次深刻的對話。它是一份邀請,邀請每一位讀者,在紛繁的世界中,靜下心來,去感受思想的樂趣,去擁抱自由的靈魂,去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