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OS是全球范围Docker的有力竞争者,得到谷歌等众多一线大公司鼎力支持
√本书是国内仅有的讲解CoreOS的技术图书,覆盖全面,内容系统,实战性强
√作者林帆是Thoughtworks资深工程师,也是国内首要CoreOS的布道者与实践者
√定位于容器技术,同时覆盖了Docker及CoreOS与其他容器技术的组合应用
《CoreOS实战之路》是一本介绍CoreOS操作系统使用和周边技术的入门实践类书籍。《CoreOS实战之路》内容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主要介绍CoreOS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的安装,为后续各个组件的使用做好铺垫工作;第二部分(第2~6章)主要介绍CoreOS中核心的内置组件,通过这些组件,使用者能够完成大部分CoreOS的日常操作和开发任务;第三部分(第7~9章)主要针对CoreOS中一些比较进阶的话题以及组件进行更具体的讲解,并介绍一些CoreOS使用技巧。
在通读了这些内容后,相信读者会对CoreOS系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云计算浪潮之中,CoreOS无疑是受世人瞩目的主力军之一。纵观数十年科技史,技术的革新者永远引导着时代的发展。CoreOS则是Linux操作系统领域的探索与革新者。
很高兴看到林帆老师这么快在国内布道CoreOS。《CoreOS实践之路》一书全部是前沿实践工作的技术结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CoreOS生态中每一类技术。无论是CoreOS的使用者还是开发者,都可以通过本书对CoreOS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Docker源码分析》作者 孙宏亮
作为容器时代的操作系统,CoreOS迅速以其轻巧、简单、易用的特点获得了开发者的青睐。林帆是国内CoreOS社区的早期参与者,在InfoQ撰写了大量的原创文章来向社区普及CoreOS相关知识,不管是他的文章还是演讲,都深受读者喜欢。本书系统介绍了CoreOS的技术细节以及生态,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InfoQ主编 郭蕾
容器生态圈中的多个开源软件Kubernetes、Docker、Mesos等都已经被很多公司应用到生产环境,而CoreOS却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国内讨论、研究CoreOS的社区相对较少。本书是一本CoreOS的中文书籍,作者林帆非常熟悉CoreOS圈子里的相关开源软件,在社区中做过很多的布道,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助力CoreOS在国内的发展。
——DockOne.io发起人 李颖杰
CoreOS为产品容器化提供了一整套的开源解决方案,它可以让你在公有云或物理机上快速构建属于自己的CaaS,使得部署、管理和升级大规模可动态伸缩的云计算资源变得轻松起来。本书从实战角度全面地分析了构成整个生态链的开源项目,包括Docker、Rkt、Kubernetes、Fleet、Etcd、Systemd和Flannel。这些开源项目为下一代基础设施的实现成为了一种可能,不仅大大解决了整个基础设施的生产力,而且改变了产品开发、测试、交付的模式。
——光音网络技术研发负责人 王鹏
我相信,用容器技术的人,翻到任意一章都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这是一本清晰、准确、精心编写的书。力求让读者明白CoreOS操作系统区别与其他Linux操作系统的优势。实际上容器技术已热火朝天,选择一个安全运行容器的操作系统必不可少。作者是一个非常细腻的人,以渐进的方式一步步阐述了CoreOS的前身和来世,并实践了flannel和kubernetes等技术。本书是容器技术工程师必备读物。
——希云cSphere技术布道师 张春源
初识林帆是在国内首次的CoreOS Meetup上,Docker刚刚在国内火起来,CoreOS还未走入大多数人的视线。林帆的演讲题目是《Not yet perfect CoreOS》,一一细数了CoreOS在Systemd、Fleet、Etcd等方面的优缺点,那时就觉得这位同学好厉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东西,他都已经能指出不完美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了。
后来就开始请林帆在CSDN写《漫步云端:CoreOS实践指南》系列,可能已经成为国内好多同学学习CoreOS的入门文章。近日得知林帆在写国内一本CoreOS的书,马上读了预览稿。书中延续了林帆文章的一贯风格,力图对每个点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践,又不乏趣味性,内容也不仅限于CoreOS,值得每位容器技术爱好者阅读。
——灵雀云成员 前CSDN网站Docker版块编辑 周小璐
第1章 CoreOS简介和安装 1
1.1 CoreOS简介 1
1.1.1 CoreOS是什么 1
1.1.2 CoreOS的诞生和发展 2
1.1.3 CoreOS的用户体验 4
1.1.3.2 更快的启动速度 4
1.1.4 CoreOS的适应场景 6
1.2 CoreOS核心组件 10
1.3 架设CoreOS集群 13
1.3.1 CoreOS支持的平台 13
1.3.2 部署CoreOS集群 15
1.4 CoreOS的操作系统衍生 25
1.5 小结 26
第2章 使用CoreOS中的容器 27
2.1 应用容器入门 27
2.1.1 什么是应用容器 27
2.1.2 应用容器技术的发展 28
2.1.3 命名空间(Namespace) 30
2.1.4 控制组(CGroup) 32
2.1.5 容器的应用场景 36
2.2 使用Docker容器 38
2.2.1 Docker容器工具概述 38
2.2.2 Docker命令行的基本使用 40
2.2.3 数据共享与备份 45
2.2.4 多容器通信 48
2.2.5 Docker API 50
2.3 Docker镜像制作 50
2.3.1 Docker镜像 50
2.3.2 从容器构建镜像 51
2.3.3 Dockerfile 53
2.3.4 镜像仓库 57
2.4 使用Rkt容器 59
2.4.1 Rkt简介 59
2.4.2 使用Rkt容器 61
2.4.3 镜像管理 68
2.4.4 Rkt容器的生命周期 73
2.4.5 其他命令 76
2.5 Rkt的容器镜像 78
2.5.1 AppC Spec规范 78
2.5.2 Aci镜像工具 80
2.5.3 Aci镜像签名 86
2.5.4 Aci镜像定义文件 88
2.5.5 镜像分发 91
2.6 小结 93
第3章 Systemd节点资源管理 94
3.1 Systemd的服务管理模型 94
3.1.1 Systemd概述 94
3.1.2 Systemd的设计理念 95
3.1.3 Systemd的服务管理 96
3.1.4 日志管理 98
3.1.5 服务的生命周期 101
3.1.6 服务的Unit文件 103
3.1.7 Unit文件占位符 111
3.1.8 Unit模板 112
3.2 Systemd的系统资源管理 113
3.2.1 Systemd的Unit文件 113
3.2.2 定时器 115
3.2.3 路径监控器 117
3.2.4 数据监控器 119
3.2.5 挂载文件系统 121
3.2.6 自动挂载文件系统 123
3.2.7 交换分区(虚拟内存) 125
3.3 Systemd工具集 126
3.3.1 Systemd系列工具概述 126
3.3.2 主机名、时间、地区信息管理 127
3.3.3 电源管理 128
3.3.4 启动时间和运行状态分析 129
3.3.5 辅助性命令工具 131
3.3.6 Systemd容器 134
3.4 小结 139
第4章 Fleet跨节点服务调度 140
4.1 Fleet简介 140
4.1.1 Systemd服务管理的局限性 140
4.1.2 Fleet的服务调度 141
4.2 Fleet的基本操作 141
4.2.1 获取集群信息 141
4.2.2 显示集群服务 142
4.2.3 节点跳转 143
4.2.4 跨节点执行命令 145
4.3 通过Unit文件运行跨节点调度的服务 145
4.3.1 Fleet的Unit文件 145
4.3.2 在集群上运行服务 146
4.3.3 Fleet的X-Fleet段 146
4.3.4 模板参数 147
4.4 集群中的服务生命周期 147
4.4.1 提交服务 148
4.4.2 加载服务 149
4.4.3 启动服务 149
4.4.4 停止服务 150
4.4.5 服务自动启动 150
4.4.6 服务状态和日志 151
4.5 服务热迁移 152
4.6 小结 152
第5章 Etcd分布式配置共享 153
5.1 基于Etcd的配置共享和集群组建 153
5.1.1 Etcd概述 153
5.1.2 Etcd集群的构建 158
5.1.3 Etcd的操作 164
5.1.4 Etcd集群的成员管理 169
5.1.5 重大故障的恢复 174
5.2 Etcd的应用程序接口 175
5.2.1 概述 175
5.2.2 Etcd数据操作 176
5.2.3 成员管理 185
5.2.4 集群的统计信息 187
5.2.5 隐藏数据节点 190
5.3 小结 192
第6章 CoreOS综合案例 193
6.1 案例一:分布式服务的监控 193
6.1.1 案例说明 193
6.1.2 方案实施 194
6.1.3 案例延伸 201
6.1.4 案例总结 202
6.2 案例二:应用层负载均衡 202
6.2.1 案例说明 202
6.2.2 方案实施 204
6.2.3 案例延伸 212
6.2.4 案例总结 217
6.3 小结 217
第7章 深入CoreOS的特性与集群架构 218
7.1 CoreOS的系统启动配置 218
7.1.1 用户数据文件 219
7.1.2 编写用户数据文件 222
7.1.3 验证和修改用户数据文件 230
7.2 CoreOS系统升级 232
7.2.1 具有CoreOS特色的系统升级 232
7.2.2 升级参数配置 236
7.2.3 执行系统升级 240
7.2.4 更好的升级策略 241
7.2.5 升级的回滚 245
7.3 CoreOS的集群架构 247
7.3.1 单节点架构 247
7.3.2 小型集群 249
7.3.3 开发/测试环境集群 250
7.3.4 产品环境集群 252
7.4 小结 255
第8章 Kubernetes集群管理 256
8.1 Flannel网络规划 256
8.1.1 Flannel简介 256
8.1.2 Flannel的安装和使用 260
8.1.3 Flannel的配置 268
8.2 架设Kubernetes集群管理系统 269
8.2.1 Kubernetes简介 269
8.2.2 Kubernetes的组成 270
8.2.3 部署Kubernetes集群管理系统 272
8.2.4 Kubernetes的基本操作 280
8.3 Kubernetes的插件机制 288
8.3.1 Kubernetes的内置插件 288
8.3.2 SkyDNS插件 289
8.3.3 KubeUI插件 293
8.4 Kubernetes应用案例 295
8.4.1 案例一:留言板应用 295
8.4.2 案例二:在线更新应用 302
8.5 小结 306
第9章 CoreOS小技巧 307
9.1 CoreOS使用技巧 307
9.1.1 扩展系统命令 307
9.1.2 运行有界面的软件 308
9.1.3 容器的默认语言和时区 310
9.1.4 JSON格式化 311
9.1.5 在CoreOS中安装tmux和screen 312
9.1.6 修改core用户的.bashrc文件 312
9.1.7 自定义SSH端口和配置 313
9.1.8 运行其他CoreOS中无法安装的软件 314
9.2 CoreOS周边工具 315
9.2.1 使用Sysdig检测容器的系统资源状态 315
9.2.2 使用Calico实现容器级防火墙 317
9.3 小结 321
序
CoreOS是一个非常年轻而且充满想象力的项目。 CoreOS专注于集群操作系统的定制、更新以及维护等,实现了自动将集群内的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包持续更新至最新稳定版本,并缩小更新系统所需时间到分钟以内的级别。
自2014年登陆中国以来,CoreOS在国内掀起了不少风波。CoreOS的AppC项目制定Application Container标准部署规范,在容器部署规范上迈出了一大步; Etcd逐渐也被大多数云产品引入作为在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方面取代Zookeeper的不二选择。总之,CoreOS作为一个整体的集群操作系统,可以极大的解放App部署、弹性调度以及服务发现的复杂实施工作,开启了微服务新世界的大门,从研发流程和运维方式上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改变。
但是国内一直缺少坚持在这方面潜心研究、并将其推广到生产环境的团队和气氛,一方面在于CoreOS本身的复杂性和超前的技术路线;另一方面,国内的CaaS云计算市场,特别是编排和部署更新方面,都处于刚兴起阶段。但是作者绝对算一个在CoreOS领域保持坚持不懈,努力钻研的勇士。认识作者是在CoreOS第一个国内Meetup。当时本身也怀着对CoreOS的万分崇拜,跑了将近半个北京城去参加。作者当时大胆的提出了CoreOS不少的痛点,让我影响颇深,我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不间断的跟作者保持在CoreOS方面技术的探讨和学习。随后作者发表了一系列关于CoreOS的文章:《漫步云端:CoreOS实践指南》,是国内学习CoreOS的必备资料。
本书也是作者积累了2年多学习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沉淀。本书以CoreOS为基础,详细的介绍了CoreOS基础组件Fleet、Systemd、Etcd、Flannel、Rkt、Cloudinit等的配置以及对应的使用方式。理论离不开实践,特别是集群化的分布式系统,实践部分更加具有挑战性,因此作者在每一章都备有详细的实践,以引导各位读者更加深层次的掌握和领悟CoreOS,然后通过一个综合案例,再次让大家得以融汇贯通。不仅如此,作者在最后详细介绍了CoreOS生态圈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开源版本的Borg:Kubernetets,如同主菜之后的一道美味甜点,读了之后收益颇丰。
如果你是一个刚接触云计算,特别是CaaS(Container as a Service)的朋友,这本书可以帮助你迅速掌握目前业界最火的几款系统的使用;
如果你是一个耕耘于云计算的朋友,你可以通过本书更深的了解CoreOS的前生,现在,以及未来,开阔自己的视野!
段兵 百度资深工程师
2015年11月2日于北京
这本书的标题就给我一种“硬核”的感觉,仿佛预示着里面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干货。拿到书后,翻阅的目录,更是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那些我一直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和学习的知识点,似乎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命令和配置,而是从CoreOS的基础概念讲起,比如它为什么被设计成一个最小化的操作系统,以及“不可变基础设施”的理念。作者用一种非常清晰和生动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深刻理解这些设计原则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后续的系统构建。 etcd 部分的讲解,可以说是我翻阅这本书的最大收获之一。以往我接触的关于etcd的资料,总是有点浅尝辄止,而这本书却深入地剖析了etcd的底层原理,包括它的Raft一致性算法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在实际集群中是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的。这让我对分布式系统的健壮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数据一致性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网络部分,这本书更是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作者详细介绍了CoreOS中常用的网络解决方案,包括 flannel 的各种模式,以及它们在集群内部是如何实现 Pod 之间的通信的。通过对这些章节的阅读,我不仅理解了 overlay 网络的原理,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网络排查技巧,这对我日常运维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细节,而是将其与实际的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它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和代码示例,让我能够跟着作者一步步地学习如何搭建、部署和管理一个CoreOS集群。这让我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和有效,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技术学习道路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扎实、不浮夸的风格。封面上“实践之路”几个字,就暗示着这本书不是那种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真正能够指导你动手去做。我一直觉得,技术书籍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能否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正是如此。 它并没有一开始就“炫技”式的介绍各种复杂的命令和配置,而是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认识CoreOS的核心理念。关于最小化 OS 和不可变基础设施的讨论,让我对现代基础设施的构建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非常巧妙地将这些抽象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图示和类比,转化为了易于理解的知识点。这让我明白,为什么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却是构建稳定、安全、可伸缩云原生系统的基石。 etcd 的讲解部分,是我认为全书的精华之一。在许多关于 Kubernetes 的书籍中,etcd 的介绍往往是浅尝辄止,而这本书却给了它足够的篇幅,深入剖析了其 Raft 一致性算法的实现细节,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考量。通过对 etcd 的深入理解,我对分布式系统的 CAP 定理有了更直观的体会,也对 Kubernetes 如何实现高可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然,这本书的亮点不止于此。在网络部分,作者详细讲解了 CoreOS 提供的各种网络解决方案,包括 CNI 插件的原理和配置。对于我这样经常在网络配置上栽跟头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福音。清晰的讲解和丰富的示例,让我能够快速掌握 Pod 间通信的原理,并能独立解决各种复杂的网络问题。 最让我欣慰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充满了大量的实践案例。从环境的搭建,到服务的部署,再到集群的管理,每一个步骤都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和代码示例。这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够跟着作者一步步地进行操作,从而加深理解,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本书,我敢说,是我近期阅读过最实用的技术书籍之一。
评分我一直都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技术,必须深入到它的“骨髓”里去。市面上关于Kubernetes的教程很多,但很少有能真正讲清楚其底层是如何运作的。而CoreOS,作为Kubernetes早期重要的容器操作系统,它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对理解整个Kubernetes生态有着至乎关键的作用。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就有一种“对了,就是要这个”的感觉。 它没有像很多速成教程那样,上来就告诉你怎么部署一个应用。相反,它花了很多篇幅去讲解CoreOS的哲学,关于最小化操作系统、不可变基础设施,以及原子更新等概念。这些概念听起来有些抽象,但作者用非常清晰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它们一一阐释清楚,让我瞬间豁然开朗。尤其是对etcd的讲解,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为什么etcd对于Kubernetes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书中对网络部分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实际工作中,网络问题往往是排查难度最大、最耗费精力的部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CoreOS中常用的网络解决方案,比如 flannel 的各种模式,以及它们在集群内部是如何实现 Pod 间的通信的。通过阅读这些章节,我不仅理解了 overlay 网络的原理,还学到了很多排查网络问题的实用技巧,这在日后的工作中绝对是宝贵的财富。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于自动化运维的强调。从最初的系统安装,到后续的更新、升级,再到应用部署,这本书几乎把所有可能用到的自动化工具和方法都串联了起来。它展示了如何利用 CoreOS 的原生能力,结合一些流行的自动化工具,构建一套高效、可靠的云原生运维体系。这对于像我这样,一直被繁琐的运维工作所困扰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介绍CoreOS本身,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和管理现代云原生基础设施”的指南。它教会我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工程实践的方法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云原生技术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我通常对那些标题里带有“实践”字样的书都抱有很高的期望,毕竟理论知识再多,也抵不过实际操作带来的深刻体会。这本书,在我翻阅的过程中,更是不断地验证了我最初的设想。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地介绍技术,而是真正地带领你走进“实操”的世界。 这本书对CoreOS的理念阐释得非常到位,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最小化的操作系统,为什么不可变基础设施是趋势。这让我理解了,在微服务和容器化日益普及的今天,基础设施的演进方向是什么。作者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核心要义。 etcd 的章节,我可以说是个“重灾区”,但在这本书里,却变得异常清晰。作者并没有回避 etcd 在分布式一致性协议上的复杂性,而是通过图示和代码片段,将 Raft 算法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这让我对分布式系统的健壮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什么 etcd 是 Kubernetes 的“心脏”。 在网络部分,这本书也给出了我一直以来迫切需要的深度解答。从 flannel 到 calico,各种 CNI 插件的实现原理和配置细节都被一一揭示。我不再仅仅是“知道”有这些东西,而是“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应该如何选择和配置。这对于解决我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网络难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令我惊喜的是,本书在自动化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方面的论述。它不仅仅停留在 CoreOS 本身,而是将其融入到整个 DevOps 的流程中,展示了如何利用 CoreOS 构建一套完整的自动化部署流水线。这让我看到了,技术如何能够真正地提升效率,解放生产力。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散发着一种技术硬核但又不失严谨的气息,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它应该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深度解析类书籍。拿到手后,翻开目录,更是让我欣喜若狂。那些我一直以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那些我尝试了各种方法却始终无法完美解决的部署和管理挑战,似乎都在这本书的规划之中。 我一直对容器化技术,特别是那些能够简化运维、提升效率的底层技术充满了好奇。市面上关于Kubernetes的书籍不少,但大多停留在应用层面,而CoreOS作为Kubernete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层的设计理念、安全机制以及如何与Kubernetes生态无缝集成,却是很多开发者和运维人员容易忽略的。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CoreOS的核心组件,比如etcd、flannel、fleet(虽然现在已逐渐被Kubernetes自身功能取代,但理解其设计思路仍然有益)等,并详细介绍了它们在构建现代化、可伸缩云原生应用架构中的作用。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自动化部署和配置管理的论述。在实际项目中,手动配置服务器、部署应用、管理依赖项,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错。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实践案例和代码示例,让我能够一步步地学习如何利用CoreOS的特性,实现从零到一的自动化部署流程。从基础的节点初始化,到复杂的集群搭建,再到应用级别的部署策略,每一个步骤都被讲解得明明白白,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实验环境中,跟着作者一起一步步构建和优化。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技术点时,都会追溯其背后的设计哲学和技术原理。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理解了底层的逻辑,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掌握现有技术,还能让我举一反三,在面对新的技术挑战时,能够更快地理解和适应。比如,etcd在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保障,flannel在网络 overlay 上的实现细节,这些都让我对整个系统的健壮性和可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我近期读过的技术书籍中,最令我满意的一本。它不仅内容翔实、逻辑清晰,而且实操性极强,能够真正帮助我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CoreOS、Kubernetes以及云原生技术感兴趣的开发者、运维工程师和技术架构师。这本书绝对是你通往精通之路的必备良伴,它会让你对整个云原生生态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京东老客,已是会员N多年。以前从来不去评价,不知道浪费多少京豆,自从知道京豆可以抵现金的时候,才知道京豆的重要。后来我京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那,复制到哪,既能赚积分,还非常省事。贴了这段话说明对商品是满意的。
评分好嗨娘比倪斌病例高港冰冰昂昂
评分年轻的coreos,先进的设计理念,超前的分隔结构,很有学习的价值。
评分给她放她柜子边上的架子上了
评分还行,不过感觉讲coreos的部分没我想象的多
评分东西不错,快递给力…!!!
评分这个强烈购买 物超所值
评分买了很后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