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后出土铜器铭文书法系列:盛世吉金5

1949年后出土铜器铭文书法系列:盛世吉金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绪杰 著
图书标签:
  • 1949年以后
  • 出土铜器
  • 铭文
  • 书法
  • 盛世吉金
  • 中国古代史
  • 文物
  • 考古
  • 艺术
  • 汉字书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重庆出版集团
ISBN:978722909986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15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前言/序言



《中国古代金文书法研究:从商周到秦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古代青铜器铭文(金文)书法艺术发展脉络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时间为轴,以地域和书体演变为经纬,旨在全面展现金文作为汉字书法重要源头之一的艺术成就、历史演变及其对后世书体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金文的渊源与早期形态(商代与西周初期) 本部分追溯了金文的起源,探讨了商代晚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如何催生了具有初步文字性质的刻铸符号。重点分析了商代金文的特征:笔道古朴、结构稚拙,多带有巫术或祭祀色彩。 随后,深入研究了西周初期的金文,特别是武王、成王、康王时期的铭文。这一时期的金文,随着周朝礼乐制度的建立,内容日益规范化,书法风格也初具气象。我们详细考察了“何尊”、“天亡簋”等重要器物的铭文,论述了铭文的篇幅开始加长,叙事性增强,笔画圆润厚重,字形结构趋于稳定,奠定了周代金文雄浑庄重的基调。 第二部分:西周中晚期金文的成熟与风格分野 西周中期(昭王、穆王时期)是金文书法的鼎盛阶段。本部分着重分析了“三年师望簋”、“大盂鼎”等代表性重器的铭文。此阶段的金文,结构严谨规范,笔画肥硕饱满,线条清晰有力,达到了气势恢宏、结构匀称的艺术高度。书家(通常是贵族或史官)对章法布局的运用更为娴熟,铭文往往篇幅宏大,辞藻华美,被誉为“周金文之最”。 进入西周晚期,随着王权的衰落和诸侯国势力的抬头,金文的书体开始出现明显的地域性与风格差异。 1. 王室重器与典雅一路: 以“虢季子白盘”为代表,其铭文笔画细劲挺拔,结字修长,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预示着向春秋时期书风的过渡。 2. 诸侯国风格的勃兴: 分析了周孝王、周厉王至幽王时期,特别是秦、晋、楚、齐等地的青铜器铭文。这些铭文在继承周王室规范的同时,开始展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如秦系金文的某些古拙遗风,以及楚系文字的自由舒展。 第三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与字体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文字的统一性被打破,是金文书法艺术最为活跃和多元化的时期。本书将此部分划分为几个关键流派进行深入探讨: 1. 晋系铭文与“瘦金体”的先声: 重点研究晋国贵族使用的“曲沃系”、“翼城系”铭文,特别是“侯马盟书”(虽然是盟书,但其字体是同期金文的反映)。其特点是结构紧凑,笔画细瘦,转折方劲,为后来的铁线篆奠定了基础。 2. 吴越楚系铭文的自由奔放: 考察了江南地区的青铜器,如吴王夫差矛、楚王座鼎等。这些铭文的特点是结构不定,字体修长,常有连笔和草写化的倾向,显示出强烈的地域审美趣味。 3. 秦系金文的过渡与统一的趋势: 详细分析了秦国在统一前夕的铭文,如著名的“诸侯 তোলার鼎”。秦系文字在吸收六国文字元素的同时,保持了西周以来的古朴雄浑,结构趋于规整,为秦始皇统一文字时小篆的形成提供了关键的文字基础。 4. 其他区域的特殊现象: 简要介绍齐国、燕国等地的铭文,展示当时列国文字争奇斗艳的局面。 第四部分:秦汉的“终结”与金文书法的历史地位 本书最后一部分论述了秦始皇“书同文”政策对金文体系的根本性影响。 1. 小篆的规范化与金文的“正统性”: 分析了小篆如何汲取战国文字,尤其是秦系文字的优点,确立了官方标准字体,从而标志着以自由书写为特征的青铜器铭文作为主要书写载体的历史终结。 2. 汉代青铜器与“伪古文”现象: 探讨了汉代铜器上偶尔出现的仿古铭文或带有隶书笔意的铭文,指出这时的金文已退居到礼器和装饰的范畴,不再是主流的书写载体。 3. 金文对后世书体的影响: 总结了金文对篆书、隶书,乃至楷书笔画质感的深层影响,强调了其作为汉字书法“金石气”的源头,在审美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研究方法与特色 本书基于对海内外重要博物馆和考古发掘资料的长期研究,结合出土实物拓片和摹本进行细致的字形、笔画和章法结构分析。采用历史地理学、文字学和艺术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在严谨的学术基础上,展现金文书法磅礴、古拙、典雅的艺术魅力。全书配有大量高清拓片和对比图例,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史、文字史及青铜器艺术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好奇。市面上许多文物相关的书籍,往往在图像的清晰度和排版的美感上做得不够用心,导致珍贵的文物信息大打折扣。如果这本书真的能体现出“盛世”的格调,那么它在视觉呈现上必然是下足了功夫的。想象一下,那些深沉的青铜色调与洒金般的铭文形成对比,如果能采用高质量的印刷技术,将墨色的浓淡、刀刻的力度感完整地复刻下来,那将是极大的享受。而且,书法系列的专业性要求很高,铭文的每一个细节,比如朱书的痕迹、锈蚀的斑驳,甚至是铜器本身的形制信息,都可能对理解书法风格产生影响。我希望看到的是,它能提供不同尺幅的展示,有些是全篇的宏大气势,有些则是局部特写,以便研究者能细致入微地考察某一笔画的起收。一本优秀的金文书法集,应该像一位严谨的学者,又像一位懂得欣赏美的艺术家,将冰冷的考古发现,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艺术享受,这中间的平衡掌握,非常考验编者的功力。

评分

这本集子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看名字就觉得分量十足,虽然我手头没有实物,但光是想象那些历经风雨、重见天日的青铜器上的文字,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已经扑面而来了。我一直对金文的书法很有研究兴趣,总觉得它介于甲骨文的古朴和后世篆书的规整之间,有一种独特的韵律和张力。我特别好奇,这套“盛世吉金”系列是如何选取材料的,是侧重于某一特定时期的典型代表,还是力求展现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演变脉络?书法作品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一本字帖的上限。好的字帖不只是简单地摹写,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习者领会其中笔法和结构的气韵。比如,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线条粗细变化、转折处的圆润与方折,尤其是那些尚未完全定型的异体字和生僻字,对于拓宽一个书法学习者的视野,是非常有裨益的。我期望看到的是,编者不仅呈现了清晰的拓本或摹本,还能附带一些对这些铭文时代背景、铸造用途的简要介绍,这样阅读起来,才能真正体会到“书”与“金”结合的独特魅力。一个好的选本,应当是兼具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让人在临摹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又能提升自己的笔墨功力。

评分

我个人对金文的学习路径一直是摸索性的,很多时候都是从二手资料或模糊的拓片开始的。因此,一本权威性的字帖对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引路人。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详尽的释文和考证信息。书法学习,特别是古文字的学习,如果脱离了文本意义,就变成了纯粹的笔画模仿,失去了它本来的灵魂。铭文往往记载着祭祀、赏赐、战争等重大事件,理解了事件的背景,才能更好地把握书写时的情感基调和气势。比如,一篇告诫子孙的铭文,其笔法可能就偏向于沉稳庄重;而一篇歌颂武功的铭文,则可能线条更加刚劲有力。如果这套“盛世吉金”能清晰地标注出每一篇铭文的出处、年代、主要内容及其书法风格的特点分析,那它对希望深入研究的爱好者来说,其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是区分普通字帖与专业工具书的关键所在。

评分

说实话,对于“1949年后出土”这个时间限定,我感到非常兴奋,但也有一丝疑惑。这个限定意味着我们能看到的是近现代考古发掘的成果,这些器物可能保存状态更好,信息也更明确,避免了清末民初以来古董商的流散和混淆带来的解读困难。然而,这是否也意味着,我们可能错过了许多更早期、更具开创性的重要发现?我更关注的是,这些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有没有出现那种颠覆传统认知,或者对某个断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明星器物”?例如,某个诸侯国从未被记载过的史料性铭文,或者在书法风格上与既有体系有显著差异的独特风格。如果这本书能够梳理出这些新发现如何丰富了我们对先秦文字和艺术史的认知,那就不仅仅是一本字帖了,更是一部微型的学术报告。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接触最新的研究资料,才能保证自己的学习内容不至于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始终走在探索历史真相的前沿。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艺术鉴赏角度来看,青铜器铭文的书法之美,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铸造感”和“刀法感”的完美融合。虽然是铸造而成,但其线条的流畅度、转折的顿挫感,往往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刻模或手工书写的力度与节奏。我非常好奇,这套书在呈现这些“力度”时,是如何做到的。是侧重于展现铸造后那种厚重圆润的视觉效果,还是更倾向于还原刻模人笔尖的锐利和速度?不同的侧重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临习感受。如果能将不同铭文在“圆润”与“方折”之间的倾向性做一个对比分析,那就太棒了。例如,有些铭文的线条仿佛是流淌出来的,而有些则带着明显的“凿刻”痕迹,这种对比本身就是一种视觉的盛宴。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足够多的样本,让学习者能够自己去比较和体悟,究竟哪一种风格更贴合自己当下的审美取向和练习目标,而不是被单一的风格所局限。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成功地成为了一个开放式的艺术探索平台。

评分

印制精美,内容经典!京东做活动拿下,相当划算

评分

京东应该提高出货商品质量,很多书发过来不是有皱褶就是脏

评分

印制精美,内容经典!京东做活动拿下,相当划算

评分

京东应该提高出货商品质量,很多书发过来不是有皱褶就是脏

评分

终于再版了,摄影清晰,用纸精良,印刷好,尺寸是正度16开(185x260mm),拿在手里欣赏没问题,用来当字帖临写就小了点,要是直接做成大度16开(210x285mm)就更好了。

评分

非常好,这个是第二次印刷,第一次没买全,这次补仓!

评分

终于再版了,摄影清晰,用纸精良,印刷好,尺寸是正度16开(185x260mm),拿在手里欣赏没问题,用来当字帖临写就小了点,要是直接做成大度16开(210x285mm)就更好了。

评分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小贵

评分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小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