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送网 OTN 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

光传送网 OTN 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健,魏贤虎,易准,张敏锋,俞力 ... 著
图书标签:
  • OTN
  • 光传送网
  • 光纤通信
  • 通信工程
  • 网络技术
  • 设备
  • 工程应用
  • 5G
  • 数据中心
  • 宽带网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045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56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由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多名专家和技术骨干联合编写,内容翔实,既注重OTN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的介绍,又面向工程实际应用,对于从事光通信行业的从业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传输网的概念及传输网的技术发展历程和演进趋势,然后简单介绍了SDH和WDM的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入了OTN技术。全书在简要介绍了OTN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详细讨论了OTN系统及设备。主要内容包括:OTN的概念与应用、OTN的体系架构、OTN的网络保护与应用、OTN的网络管理、ROADM的原理及应用、OTN的技术演进、OTN网络规划与设计、OTN网络传输性能、OTN设备安装与测试技术,并在书末尾介绍了华为公司主流的OTN设备——OSN8800,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OTN光传输设备的结构、配置和组网方法,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和实际工程和应用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适合于从事WDM/OTN系统和设备的研究开发、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维护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通信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近几年曾在我社出版了《面向全业务运营的网络演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规划与设计》《TD-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智慧城市:城市品质新思维》等书,市场表现和读者口碑均不错。

目录

目录第一章 概述 91.1传输网概念及作用 91.1.1 传输系统概念 91.1.1.1 模拟传输系统 91.1.1.2 数字传输系统 91.1.1.3 有线传输系统 101.1.1.4 无线传输系统 101.1.1.5 传输网分层结构 111.1.2 传输网在电信网中所处的地位 131.1.3 业务网对传输网的需求 141.1.3.1 电话交换网,基础数据网,GSM移动通信网对传输网的需求 141.1.3.2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对传输网的需求 141.1.3.3 第四代移动通信网对传输网的需求 161.1.3.4 互联网对传输链路的需求 161.1.3.5 互联网数据中心对传输网的需求 171.1.3.6 大客户专线对传输网的需求 171.2 传输网技术演进及展望 181.2.1 传输网技术发展历程 181.2.2 传输网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24第二章 光传输网技术现状 302.1 光同步数字体系(SDH) 302.1.1 SDH概念及特点 302.1.2 SDH速率与帧结构 322.1.3 SDH复用与映射 362.1.3.1 复用结构与单元 362.1.3.2 映射 382.1.3.3 定位 412.1.3.4 复用 432.1.4 SDH组网 452.1.4.1 SDH设备 452.1.4.2 SDH网络拓扑结构 482.1.4.3 SDH网络规划原则 502.1.4.4 我国SDH网络结构 522.1.5 SDH保护与恢复 532.1.6 SDH性能分析 612.1.6.1 SDH线路性能分析 612.1.6.2 SDH网络性能指标 622.1.6.3 SDH网络误码性能 632.1.6.4 SDH网络抖动性能 662.1.7 SDH技术应用与发展 692.1.7.1 SDH的关键技术应用 692.1.7.2 SDH技术的发展 702.2 光波分复用系统(WDM) 702.2.1 WDM技术原理 702.2.2 WDM系统功能结构及描述 732.2.3 WDM主要性能 792.2.4 WDM组网技术 822.2.5 WDM网络保护 86第三章 光传送网OTN 893.1 OTN的概念及应用 893.1.1 OTN的概念 893.1.2 OTN技术优势 913.1.3 OTN标准进展 923.1.3.1 国际OTN标准化现状 933.1.3.2 国内OTN标准化现状 993.1.3.3 OTN发展趋势分析 1003.1.4 OTN的应用场景分析 1043.1.4.1 省际干线传送网OTN组网模型 1043.1.4.2 省内干线传送网OTN组网模型 1053.1.4.3 城域传送网OTN组网模型 1083.2 OTN体系架构 1103.2.1 OTN网络分层及接口 1123.2.1.1 OTN网络层次结构 1123.2.1.2 光通路层网络 1153.2.1.2.1 功能结构 1153.2.1.2.2 子层划分 1153.2.1.2.3 光通路子层网络 1173.2.1.2.4 光通路传送单元子层网络 1173.2.1.2.5 光通路数据单元子层网络 1173.2.1.3 光复用段层网络 1183.2.1.4 光传输段层网络 1193.2.1.5 OTN网络接口 1193.2.2 OTN网络的分割 1243.2.2.1 OTN网络的分域 1243.2.2.2 不同管理域的互联互通 1253.2.2.3 OTN网络域内分割 1253.2.3 OTN帧结构与开销 1263.2.3.1 OTN帧结构 1263.2.3.2 OTN开销 1283.2.3.2.1 OTUk、ODUk和OPUk开销 1283.2.3.2.2 OTS、OMS和Och的开销 1293.2.3.2.3 开销描述 1293.2.4 OTN复用与映射结构 1313.2.5 OTN光传送模块 1333.2.5.1 简化功能的OTM(OTM 0.m,OTM-0.mvn) 1333.2.5.2 全功能OTM(OTM n.m) 1363.2.6 OTN设备形态 1393.2.6.1 OTN终端复用设备 1393.2.6.2 OTN交叉连接设备 1393.2.6.2.1 OTN电交叉设备 1393.2.6.2.2 OTN光交叉设备 1403.2.6.2.3 OTN光电混合交叉设备 1413.3 OTN网络保护与应用 1413.3.1 光线路保护(OLP) 1423.3.2 线性保护 1443.3.2.1 OCh保护 1443.3.2.1.1 OCh 1+1保护 1443.3.2.1.2 OCh 1:N保护 1443.3.2.2 ODUk SNC保护 1443.3.2.2.1 ODUk SNC保护的定义和分类 1443.3.2.2.2 ODUk 1+1保护 1453.3.2.2.3 ODUk M:N保护 1463.3.3 环网保护 1473.3.3.1 OCh SPRing 保护 1473.3.3.2 ODUk SPRing保护 1483.4 OTN网络管理 1493.4.1 OTN网络管理需求 1493.4.2 OTN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513.4.3 控制平面技术 1523.5 可重构的光分插复用器ROADM 1543.5.1 ROADM应用驱动力 1543.5.2 ROADM的技术实现 1563.5.2.1 基于波长阻断器(WB)的ROADM设备 1563.5.2.2 基于平面波导电路(PLC)的ROADM设备 1573.5.2.3 基于波长选择开关(WSS)的ROADM设备 1583.5.2.4 上下路端口灵活性的实现方式 1593.5.3 ROADM组网应用 162第四章 光传送网OTN技术演进 1664.1 概述 1664.2 100G OTN技术 1704.2.1 100G标准化现状 1704.2.2 100G产业链发展状况 1714.2.3 100G OTN关键技术 1724.2.4 100G OTN组网应用 1754.3 超100G技术 1774.3.1 超100G标准化进展 1784.3.2 超100G关键技术 1824.3.3 超100G产业化进程 1864.4 分组增强型OTN-POTN 1884.4.1 POTN概念 1884.4.2 POTN设备功能模型 1914.4.3 POTN关键技术 1944.4.4 POTN应用场景分析 195第五章 光传送网OTN网络规划设计 1975.1 OTN网络概述 1975.2 OTN网络规划基本要素 1995.2.1 光纤衰减 2005.2.2 光信噪比 2015.2.3 色散 2035.2.4 非线性效应 2075.3 OTN网络设计 2095.3.1 系统制式 2095.3.2 传送平面网络规划 2135.3.3 传输系统设计 2135.3.4 网络保护 2165.3.5 辅助系统设计 2175.3.6 控制平面设计 2175.3.7 光传输距离计算 2185.4 光纤光缆测试 2215.4.1 光纤测试需求 2215.4.2 光纤测试内容 2225.4.3 光纤测试方法 2225.5 Nx100Gbit/s WDM/OTN干线传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2245.5.1 OTN干线传输网的规划 2245.5.2 Nx100Gbit/s WDM/OTN干线传输系统工程设计 2265.5.2.1系统设计方法 2265.5.2.2中国电信100G试验网设计方案及特点 227第六章 OTN网络传输性能 2306.1 OTN假设参考光通道 2306.2 误码性能 2306.2.1 误码性能评估参数 2306.2.2 端到端误码性能目标 2316.2.3 端到端性能目标分配 2326.2.4 误码维护性能可用性目标 2326.3 以太网性能 2336.4 光信噪比要求 2336.5 抖动性能 2356.5.1 抖动对于数字通信的影响 2356.5.2 OTN网络接口输出抖动和漂移 2366.5.3 OTN网络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 2376.6 ODUk时钟要求 2396.6.1 ODUk时钟分类 2396.6.2 ODUk时钟固有抖动产生 2406.6.3 ODUk时钟抖动容限 2416.6.4 ODUk时钟抖动转移特性 241第七章 OTN设备安装与测试技术 2437.1 OTN设备安装 2437.1.1 机房环境 2437.1.2 铁架安装 2437.1.3 电源及告警功能检查 2457.2 OTN单机设备测试 2467.2.1 OTN设备基本形态 2467.2.2 开销及维护信号测试 2487.2.2.1 帧定位开销 2497.2.2.2 OTUk开销及维护信号测试 2507.2.2.3 ODUk开销及维护信号测试 2527.2.2.4 OPUk开销测试 2577.2.2.5 恒定比特速率客户维护信号 2587.2.2.6 光层开销和维护信号测试 2587.2.3 光接口测试 2597.2.3.1 S/R点光接口测试 2597.2.3.2 Sn/Rn点光接口测试 2647.2.4 抖动测试 2717.2.4.1 输入抖动容限 2717.2.4.2 抖动产生 2727.2.4.3 抖动传递函数 2737.2.5 OTN设备功能测试 2747.2.5.1 客户信号映射 2747.2.5.2 ODUk复用功能 2807.2.6 交叉连接功能测试 2817.2.6.1 ODUk交叉连接功能测试 2817.2.6.2 OCh交叉连接功能测试 2857.3 OTN组网性能测试 2877.3.1 网络性能测试 2877.3.1.1 误码率/分组丢失率 2877.3.1.2 以太网性能 2877.3.1.3 系统抖动 2887.3.2 保护倒换测试 2897.3.2.1 线性保护 2897.3.2.2 环网保护 2997.4 OTN网络智能功能测试 3027.4.1 控制平面连接管理功能 3027.4.2 路由功能 3047.4.2.1 路由计算能力 3047.4.2.2 路由信息自动更新 3057.4.3 自动发现和链路管理功能验证 3067.4.3.1 控制平面的自动发现功能 3067.4.3.2 控制平面的手工配置功能 3077.4.4 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恢复测试 3087.4.4.1 基于光层的保护恢复测试 3087.4.4.2 基于电层的保护恢复测试 3107.4.4.3 基于光电混合的保护恢复测试 311附录一 华为公司OTN设备(OSN8800)介绍 314第一节 简介 3141.1 产品亮点和规格 3141.1.1 产品亮点 3141.1.2 产品规格 3151.2 典型组网 3161.2.1 典型OTN组网 3171.2.2 典型MS-OTN组网 3171.3 产品特性 3181.3.1 线路速率 3181.3.2 OTN特性 3181.3.3 ROADM特性 3191.3.4 OTN+ROADM特性 3191.3.5 PID特性 3201.3.6 备份和保护 3211.3.6.1 网络级保护(OTN) 3211.3.6.2 设备级保护 3221.3.6.3 自动光功率管理 3231.3.7 同步 3241.3.8 ASON特性 3241.4 业务类型 325第二节 产品架构 3302.1 硬件架构 3302.1.1 机柜介绍 3302.1.2 OptiX OSN 8800 T64子架 3302.1.2.1 结构 3312.1.2.2 槽位说明 3322.1.3 OptiX OSN 8800 T32子架 3332.1.3.1 结构 3332.1.3.2 槽位说明 3352.1.4 OptiX OSN 8800 T16子架 3362.1.4.1 结构 3362.1.4.2 槽位说明 337第三节 操作与维护 338第四节 网络管理 340第五节 节能与环境保护 3415.1 节能 3415.1.1 静态节能 3415.1.2 动态节能 3415.1.3 节能控制和监视 3425.2 环境保护 342参考文献 343

前言/序言


《智能光网络:下一代通信的基础架构》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智能光网络。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通信网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带宽压力和复杂性挑战。智能光网络通过引入先进的光通信技术、软件定义网络(SDN)、人工智能(AI)等创新理念,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灵活、高效、自适应、易于管理的光网络基础设施,以满足未来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并支撑多样化的业务应用。 本书的内容覆盖了智能光网络的各个关键方面,从基础的光传输原理到前沿的智能化技术,再到实际的系统设计和部署。 第一部分:光网络的基础与演进 1. 光通信原理回顾与现代光网络架构: 光的基本性质与传输介质: 简要回顾光的电磁波特性,以及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的优势(带宽、损耗、抗干扰能力)。 光信号的生成、调制与检测: 介绍激光器的类型、调制方式(如NRZ, PAM4)以及光电探测器的原理,为理解后续高速率传输奠定基础。 波分复用(WDM)技术: 详细阐述CWDM、DWDM等技术,解释如何通过不同波长承载多路信号,实现带宽的指数级增长。重点分析DWDM的信道间隔、光栅、合波/分波器等关键组件。 光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介绍点对点、总线、环形、星型等经典拓扑,以及在现代光网络中普遍采用的混合型和高密度拓扑。 传统光传输网络(OTN)的局限性: 分析传统OTN在灵活性、动态调度、故障恢复、带宽利用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引入智能光网络的需求做铺垫。 2. 下一代光传输技术进展: 超高速光信号传输: 探讨超高速调制格式(如16QAM, 64QAM)及其对数字信号处理(DSP)的要求,以及超长距离传输中的色散补偿、非线性效应抑制等关键技术。 相干光通信: 深入解析相干检测的原理,以及其在提升接收灵敏度、支持高阶调制、实现高频谱效率方面的核心作用。介绍相干光模块的组成与工作流程。 光器件集成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讨论光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趋势,以及MEMS技术在光开关、光衰减器等领域的应用,为构建紧凑、高效的网络节点提供支持。 下一代光纤技术: 展望新型光纤(如多芯光纤、空芯光纤)在突破传统光纤容量瓶颈方面的潜力,以及其对未来超大带宽传输的影响。 第二部分:智能光网络的核心技术 1. 软件定义网络(SDN)在光网络中的应用: SDN基本架构与关键组件: 详细介绍SDN控制器、南北向接口(NBI)、东西向接口(WBI)以及数据平面(转发设备)的划分。 光网络SDN控制器: 探讨SDN控制器如何实现对光网络资源(如波长、带宽、路径)的集中化管理和智能化调度。 OpenFlow等协议在光网络中的适配: 分析SDN控制协议如何与光网络设备进行交互,实现流量的动态分配和路径的灵活重构。 SDN赋能的光网络服务: 阐述SDN如何支持按需带宽(Bandwidth on Demand)、虚拟光网络(Virtual Optical Networks, VONs)等新型业务模式。 2. 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L)在光网络中的融合: AI/ML在网络运维中的应用: 介绍AI/ML如何用于故障预测与诊断、性能优化、异常检测、根因分析(RCA)。 智能流量工程与路径优化: 探讨AI/ML模型如何根据实时网络状态和业务需求,动态规划最优传输路径,最大化网络资源利用率。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AMC): 分析AI/ML如何动态调整光信号的调制格式和编码方案,以适应不同的传输距离、信道条件和业务优先级,实现频谱效率的最优化。 预测性维护与资源预留: 阐述AI/ML如何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和资源调配,提高网络可靠性和可用性。 AI驱动的网络自动化与智能化: 展望AI在实现光网络自主运行、零接触运维方面的潜力。 3.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与容器化技术: NFV与SDN的协同: 探讨NFV如何将传统硬件网络功能(如路由器、防火墙)虚拟化为软件,与SDN协同工作,实现网络服务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虚拟化光网络功能(vONF): 介绍如何在通用服务器上运行虚拟化的光网络功能,以及其在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场景的应用。 容器化技术(Docker, Kubernetes)在光网络中的部署: 分析容器化技术如何提供更轻量级的应用部署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部署效率。 第三部分:智能光网络系统设计与工程应用 1. 智能光网络架构设计原则: 分层与模块化设计: 强调智能光网络如何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服务感知与业务驱动: 讨论如何设计能够感知业务需求、并据此动态调整网络资源的架构。 安全性与弹性设计: 重点关注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在面临攻击或故障时,如何保证网络的弹性和快速恢复能力。 可编程性与开放性: 强调支持通过API接口实现对网络的编程控制,以及采用开放标准促进不同厂商设备的互联互通。 2. 关键网络节点与设备: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 详细介绍ROADM的工作原理(如基于MEMS、液晶、微棱镜等技术),以及其在动态波长路由、网络重构中的关键作用。 可调谐光收发器: 探讨可调谐激光器和接收器的技术进展,以及其在简化网络配置、降低运维成本方面的优势。 智能光放大器: 介绍具有自动增益控制(AGC)、自动功率调整(APA)等功能的智能光放大器。 SDN/NFV就绪的网络接口卡(NICs)与转发设备: 讨论支持SDN协议和虚拟化功能的硬件设计。 3. 网络管理与监控系统: 集中式与分布式管理模式: 分析智能光网络中管理系统的架构选择。 全生命周期管理: 涵盖网络规划、部署、配置、监控、故障处理、性能优化等各个阶段的管理需求。 可视化工具与数据分析平台: 介绍如何利用可视化工具直观展示网络状态,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挖掘网络洞察。 自动化运维工具: 探讨如何通过脚本、流程自动化实现网络配置、故障处理等任务的自动化。 4. 智能光网络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数据中心互联(DCI): 探讨智能光网络如何满足数据中心之间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实现低时延、高可靠性的互联。 5G/6G前传与回传网络: 分析智能光网络如何支持5G/6G网络对带宽、时延、同步性等严苛要求。 城域网与骨干网升级: 阐述智能光网络如何提升现有城域网和骨干网的灵活性、效率和业务承载能力。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探讨智能光网络如何为工业自动化、物联网等应用提供可靠、低时延的通信基础。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分析智能光网络如何支撑分布式计算资源的灵活调度和高效连接。 第四部分:未来展望与挑战 1. 下一代网络技术趋势: 光网络与无线网络的深度融合: 探讨光网络与5G/6G、Wi-Fi 6/7等无线技术的协同发展。 量子通信与光网络的结合: 展望量子通信在安全通信和计算方面的潜力,以及与现有光网络架构的潜在融合。 超低时延光网络: 探讨为满足实时应用需求而设计的超低时延光网络技术。 2.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分析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以及推动标准化进程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与技能转型: 探讨建设和维护智能光网络所需的新型人才和技能。 成本控制与商业模式创新: 讨论如何平衡技术投入与经济效益,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强调在高度互联的网络环境中,加强安全防护和数据隐私保护的必要性。 本书特点: 全面性: 覆盖智能光网络的理论基础、核心技术、系统设计、工程应用及未来发展,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前沿性: 聚焦最新的技术进展,包括AI/ML在光网络中的应用、SDN/NFV的融合等,紧跟行业发展脉搏。 实践性: 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案例,深入分析网络设计、部署和运维中的关键问题,具备较强的指导意义。 系统性: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由浅入深,帮助读者构建对智能光网络的深度理解。 目标读者: 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网络工程师、研发人员、高校师生以及对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感兴趣的广大技术从业者。 本书旨在为读者揭示智能光网络的奥秘,理解其如何驱动未来信息社会的变革,并为其在这一新兴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数字时代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构建稳定、高效、可扩展的光传送网络是支撑一切业务的基础。而OTN技术,无疑是当前光传送网领域最璀璨的明星。《光传送网 OTN 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OTN技术深入探索的道路。我被书中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所吸引,它从OTN的架构演进,到其核心组件如OCh、ODU、OTU等的工作原理,再到诸如GMPLS、SDN在OTN中的应用,每一个章节都经过精心设计,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书中对于OTN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指标、功耗、可靠性等关键参数的解读,为我们在设备选型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在工程应用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OTN网络的规划、设计、集成、测试等各个环节,并提供了大量实际项目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到宝贵的实战经验。我曾经在一次OTN网络扩容项目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翻阅本书,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路和技术方案。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知识,它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指导。

评分

作为一名在运营商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网络工程师,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真正深入浅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的OTN技术书籍。当看到《光传送网 OTN 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时,我的眼睛立刻亮了。这本书正如我所期盼的那样,它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概念层面,而是从OTN的诞生背景、核心技术原理,例如PCM、ODUk、FEC、OTUCn等,娓娓道来,直至深入到具体的设备选型、组网方案设计、工程施工步骤、以及日常运维保障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厂商设备在OTN实现上的差异化分析,这对于我们选择最适合自身网络需求的设备至关重要。书中大量贴合实际的工程案例,例如复杂网络环境下的OTN升级改造、跨区域OTN骨干网的建设等,都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解答了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用最真诚、最实在的语言,手把手地教会我如何更好地理解、设计、建设和维护OTN网络。它不仅适合正在从事光网络相关工作的工程师,也绝对是通信专业学生和对OTN技术感兴趣的各类技术人员的宝贵财富。

评分

我是一名对新兴通信技术充满好奇心的技术爱好者,最近对OTN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光传送网 OTN 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系统学习OTN的愿望。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具象化。例如,书中对于OTN与传统SDH/MSTP的区别、OTN的五层架构(OCh, ODU, OTU, OPU, OPB)的详细介绍,以及其在分组业务承载上的优势,都让我豁然开朗。我特别喜欢书中通过丰富的图示和表格,来解释复杂的技术原理,这大大降低了我的学习门槛。此外,本书在设备应用方面,也做了深入的探讨,不仅介绍了OTN设备的硬件构成,还详细解释了软件配置和网管系统的操作流程。对于工程应用部分,书中通过模拟真实的工程场景,讲解了OTN网络的部署步骤、故障排除方法以及性能优化技巧,让我对OTN技术的实际落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也能让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巩固和深化理解。

评分

在我过往的网络规划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涉及到不同协议间的互通、复杂故障的定位以及网络性能的极致优化。《光传送网 OTN 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解决方案。书中对OTN网络的高级特性,如ROADM、WDM-PON、OTN-MPLS融合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些特性在实际的网络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尤其欣赏书中在故障诊断和性能优化的部分,它不仅列举了常见的OTN网络故障类型,还提供了系统化的排查思路和解决工具,这对于我们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书中关于OTN设备的功耗管理、散热设计、以及环保认证等方面的讨论,也为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市场上在OTN技术与工程应用深度融合的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指导我们如何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操作指南”。

评分

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光传送网是支撑整个信息社会运行的“大动脉”,而OTN技术则是这条大动脉中最先进、最高效的“血液循环系统”。《光传送网 OTN 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这本书,恰恰为我们描绘了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书中对OTN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例如城域网、骨干网、数据中心互联(DCI)等,并探讨了OTN与MPLS-TP、SRv6等技术融合的趋势,这让我对OTN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OTN设备的光模块、波长可调技术、高性能FEC等关键技术的讲解,让我对其强大的承载能力和灵活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工程应用方面,书中对于OTN网络的性能指标、可靠性设计、业务调度策略等方面的详细阐述,为我们构建大规模、高可靠性的OTN网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本书不仅是技术书籍,更是一部关于构建未来数字基础设施的蓝图,它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信息时代的繁荣贡献力量。

评分

听说评论超过10个字就能得金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评分

书很不错,完全正版,配送很快。

评分

挺好的,朋友推荐的。买来也看了,对了解知识还是有帮助的。

评分

传输网络作为最经典的课程,必须学习

评分

要的是增值税发票,,,,,,,给的这啥啊

评分

全面详细实用,适合设计

评分

传输网络作为最经典的课程,必须学习

评分

很满意!很满意!

评分

学习的好资料,只是现在暂时用不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