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英杰辈出的时代,董仲舒、司马迁、李广、卫青、霍去病等文臣武将各领风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这是华夏之制重大变革的时代,独尊儒术、推恩削藩、远征匈奴、经营西域等文治武功深远地影响了后世。而这一切的绚丽夺目都要归功于它的缔造者——汉武帝刘彻。作为大一统中国实质上的开创者,刘彻的一生交织着各种矛盾。早年雄心壮志、勤于国政、知人善用,终成鼎盛之势;晚年穷奢极欲、听信谗言、父子残杀,以致轮台罪己。刘彻和他的时代留给后人无限的惊叹和感慨。本书广泛征引史料,为读者呈现出这一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第一章 幸运儿听到对话
第一节 文景遗产
第二节 真命天子
第三节 大器早成
第二章 威强睿德
第一节 天人三诏
第二节 裁抑相权
第三节 内朝制度
第四节 打击豪强
第五节 改革军制
第六节 削藩
第三章 文 治
第一节 尊儒
第二节 唯才是举
第三节 整顿吏治
第四节 兴修水利
第五节 经济天才
第四章 武 功
第一节 马踏匈奴
第二节 广开三边
第三节 经营西域
第四节 张骞出使
第五章 功越百王
第一节 皇权天授
第二节 王道仁政
第三节 和谐社会
第六章 晚年改过
第一节 争论
第二节 穷奢极欲
第三节 轮台诏
第七章 顾托得人
第一节 巫蛊之祸
第二节 立子杀母
第三节 霍光辅政
秦皇汉武,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始皇与汉武帝并称,这是很有道理的。实事求是地说,在秦始皇缔造中华帝国一百多年后,汉武帝把中华帝国第一次带到了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中华帝国是当时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汉武帝时代,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汉武帝成为人类历史上开创一个辉煌时代的伟大帝王。
汉武帝即位之初颁布的求贤诏,开篇就言:“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贤士大夫有肯从吾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如此大气、活泼,没有框架,伟大帝王的自信跃然纸上。
“英雄风流不尽数,刀马所至皆汉土”。汉朝的辉煌,表现在对外方面,就是汉武帝一改汉朝初年的求和政策,开始主动出击。他派卫青、霍去病数次征伐匈奴,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他彻底消灭了夜郎、南越政权,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郡,并使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东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汉武帝的东争西讨,大大开拓了中华帝国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汉朝已经勾勒出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的影响力也是前所未有之庞大,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全部扩展成为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对内,汉武帝将封建的专制统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初七十年的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央集权逐步战胜地方割据的历史。在经济繁荣与政治巩固的基础上,汉武帝推动西汉进入全盛时期。
难能可贵的是,汉武帝能够用诏书的形式向全国民众承认自己的错误。汉武帝执政晚期,由于政府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且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之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汉武帝意识到这点之后,在轮台颁下《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轮台罪己诏》的颁布,彰显了一个伟大帝王的政治策略和战略眼光,所以,汉武帝毫无疑问地是人生的胜利者和一个盛世的创造者。
在汉武帝时期,“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自称,这是汉武帝将秦始皇开创的中华帝国推向一统盛世的不朽功业,是汉武帝留给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遗产。
历史伟人无法描画,也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千载之后,我们也只能通过回忆汉武帝时期的帝国雄威、辽阔版图,来想象汉武帝的包容四海的坦荡胸怀与傲视天下的凛凛霸气。
王书熙
2005年5月26日
《汉武帝刘彻传》:一部宏大叙事与个体悲剧的交织之作 拿到《汉武帝刘彻传》的时候,我抱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好奇。然而,在翻阅的过程中,我被书中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作者精妙的文笔深深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汉武帝刘彻一生功业的记录,更是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全景展现。从北击匈奴的壮阔画面,到西域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再到国内的政治改革与文化发展,作者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够听到战鼓齐鸣,看到车水马龙,感受到那个时代蓬勃的生命力。 然而,最让我动容的是,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作者并没有忽略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书中对刘彻晚年因为巫蛊之祸而错杀太子刘据的描写,充满了令人扼腕的悲剧色彩。我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悔恨与挣扎。同时,书中对卫子夫、钩弋夫人等女性角色的刻画,也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她们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在后宫深处的孤独,都让我感受到了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渺小与无力。这本书让我看到,即使是站在权力之巅的帝王,也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也同样会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承受人生的悲欢离合。这是一部让我既能仰望历史的壮阔,又能体会个体悲剧的深刻作品。
评分《汉武帝刘彻传》:一曲帝王权谋与人生悲歌的交响 《汉武帝刘彻传》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普及,更像是一场关于权力和人性的深刻对话。我惊讶于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那些零散的史料被他巧妙地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书中的刘彻,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神祇,而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凡人,只是他身处的舞台,决定了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万千生灵的命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宫廷斗争的描写,那些权臣之间的明争暗斗,后宫妃嫔的尔虞我诈,在作者笔下如同精彩的棋局,步步为营,扣人心弦。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评判刘彻的功过是非,而是努力去展现他做出每一个决策时的考量。例如,他对匈奴的连年征讨,虽然消耗巨大,但也确实维护了汉朝的长久安宁;他对儒家思想的独尊,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但也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思想的多元化。作者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剖析,引导读者去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去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局限性。这本书让我看到,即便是伟大的帝王,也难以逃脱人性的弱点和历史的局限。它让我反思,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是否应该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去更客观、更全面地审视他们。
评分读《汉武帝刘彻传》:窥见盛世洪流下的帝王心术 初次翻开《汉武帝刘彻传》,便被一股磅礴的历史洪流所裹挟。我本以为这不过是一部流水账式的帝王传记,记录着王朝的兴衰更迭、政令的发布与废除。然而,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功底,将冰冷的史料转化为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汉武帝刘彻,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皇帝,在书中被刻画得立体而复杂。他既有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威震四方的“千古一帝”之风采,又有晚年多疑猜忌,导致巫蛊之祸的悲剧色彩。作者并没有回避他身上的争议,而是试图去理解他行为背后的逻辑,去探寻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抉择。 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从青年时期的锐意进取,到中年时期的雄心勃勃,再到晚年的疲惫与反思,刘彻的人生轨迹如同史诗般展开。书中对他对匈奴的战争、对丝绸之路的开拓、对儒家思想的尊崇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绘,都细致入微,引人入胜。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宏大的叙事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刘彻作为一个人,在权力巅峰上的孤独、在亲情面前的考量、在个人欲望与国家大业之间的平衡。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暴君,而是一个在历史洪流中被时代塑造,又反过来塑造时代的复杂个体。这本书让我对汉武帝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更 nuanced 的理解。
评分《汉武帝刘彻传》: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盛宴 拿到《汉武帝刘彻传》这本书,我期待的是一次关于汉朝盛世的知识普及,或者是一场权谋斗争的精彩演绎。而阅读之后,我意识到,它更像是一次与历史智者进行的深度对话。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力量,他将那些沉寂在史书中的文字,重新赋予了生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长安城。我被书中对汉武帝的政治手腕、军事策略以及文化理念的详细阐述所吸引。他对于人才的选拔与运用,对于国家制度的革新,对于对外关系的策略,都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远见卓识。 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非简单的罗列功绩,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决策背后的时代背景与哲学思考。他引导读者去理解,为什么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刘彻会做出那样的选择。书中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讨论,以及他对道家、法家思想的运用,都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看到,一个伟大的帝王,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往往决定了一个王朝的高度。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汉武帝的生平事迹,更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思想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洗礼。
评分阅读《汉武帝刘彻传》:不止于史实,更在于对人性幽深的洞察 老实说,我起初是被《汉武帝刘彻传》的标题所吸引,带着对这位传奇帝王的敬畏之情翻开了第一页。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远不止于记录一生的功过。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不仅仅是在梳理历史事件的脉络,更是在解剖汉武帝刘彻这个人。书中的刘彻,不是一个扁平的符号,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个体。我看到了他少年时代的雄心壮志,也看到了他中年时的果断与决绝,更看到了他晚年面对死亡时的迷茫与不安。 令我惊叹的是,作者对于刘彻情感世界的描绘。他对于国家社稷的责任感,对于后宫嫔妃的复杂情愫,以及对于子嗣的期待与失望,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他对卫子夫、钩弋夫人等女性的态度,以及他对太子刘据的态度有很深的感触。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这个历史人物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身居帝王之位,也同样会被情感所羁绊,也会有无奈与痛苦。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汉武帝,不再仅仅是那个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复杂个体。
评分儿子比较喜欢
评分儿子比较喜欢
评分儿子比较喜欢
评分儿子比较喜欢
评分儿子比较喜欢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儿子比较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