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过去,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剖析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与所处世界的联系。
你有想过裤子起初的作用吗?迄今为止古老的裤子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属于中亚游牧民族的一位骑士,穿裤子的目的可能是在骑马旅行和打仗时保护腿部。某些动物为什么会发出嘶嘶声或吼叫声?其实,这些声音自古以来就是危险的信号。儿童的意志力和分享意愿是否可以从进化上做出解释?从人类历史上看,坏心情是否更有益?因为悲观会让人们注重细节,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当今的社会结构与古代的贸易要道有何关系?我们如何理解生活的意义?如何应对贫穷、疾病、政治动荡等当今社会的挑战?无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找到答案。
《人类与社会(全彩)》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与美国科学与公众协会(TheSocietyforScience&thePublic)及其出版的《科学新闻》杂志(ScienceNews)倾力合作,将陆续推出《科学新探索》系列丛书,而《人类与社会》正是这套丛书的先锋之作。本书不仅介绍了人类学、考古学和人类行为学的重要研究成果,还着力介绍了这些领域近几年的发展,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人类与社会》一书的文章均选自近几年《科学新闻》杂志中尤为精彩、受读者欢迎且值得阅读的文章。《科学新闻》杂志是美国专业、全面、及时的科学新闻来源之一。
美国《科学新闻》杂志(Science News),由非营利机构美国科学与公众协会(The 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出版,出版地为华盛顿特区。纸质版《科学新闻》杂志(Science News)为双周刊,同时开通了每日更新的新闻网站 (www.ScienceNews.org)。
纸质版《科学新闻》杂志拥有超过9.3万的付费订阅者,网站年独立访问量高达1200万。此外,《科学新闻》杂志在社交媒体上也十分活跃,拥有220万脸谱网粉丝和150万推特粉丝。 《科学新闻》杂志已有94年的历史,一直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值得信赖的科学信息。1922年,报纸出版人爱德华·W. 斯克里普斯(Edward W. Scripps)创办了《科学新闻》杂志,*初名为Science News-letter,这是美国*一份旨在为公众提供客观严谨的科学新闻的出版物。如今,《科学新闻》杂志的使命依然没有改变,始终以“传播育人”为己任,继续将各个科学领域的重要发现传递给公众。 《科学新闻》杂志由优秀的团队撰写、编辑和设计,面向科学爱好者、希望更深了解前沿科学成果的学者,以及时刻关注其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
“无论作为人还是整个国际社会,这些知识都会引导我们未来的前进方向。”
——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社(Science News)
一、化石与石器背后的故事
Stories Behind the Fossils and Stone Artifacts
最古老的人属化石
小脚化石
2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地猿始祖种具有和人类相似的头盖骨
最早的灵长类动物
众所周知的骨头
阿拉伯半岛与非洲的纽带
石器时代的小屋
长途跋涉的石器时代
古代石器讲述的故事
非洲文明的孕育
使用工具的开端
长矛是谁发明的
最早的陶器使用
原始人类对草的依赖
古人非同寻常的饮食习惯
人类祖先菜单中的肉食
二、走在进化道路上的人类
Humans on the Evolutionary Path
寻根
人类祖先的关系
最古老的DNA分析
DNA与人类近亲
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
适者生存
远古的攀树人
古人的行走方式
直立人的身高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的关系
尼安德特人的消亡
古人类定居美洲
最早的美洲人
智人先到欧洲还是亚洲?
冰河期产生的新人种
时断时续的进化过程
新修改的人类家庭树
三、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历史和故事
The Unknown History and Stories
原始人抵达希腊
克洛维斯文明的起源
维京人与伊斯兰文明
农业文明的起源地向东方蔓延
早期的农业人口
犹太人的移民史
西伯利亚移民
美洲的移民浪潮
水路航行到美洲
所谓的末日传闻
玛雅的外来国王
玛雅文明滥觞于仪式
与雨水息息相关的命运
金羊毛不只是传说
沙漠中的迷宫
最古老的裤子
都铎王朝的钱币之谜
复原古罗马角斗士学校
四、早期的艺术世界
The Early Days of Art
石器时代的动画片
最古老的陶器
欧洲最早的洞穴艺术
印度的洞穴艺术
尼安德特人的艺术
壁画艺术揭开文学的序幕
古时的铁珠来自哪里
古埃及的蓝色玻璃珠
贝壳上的雕刻
用鹰爪做成的首饰
五、有趣的心理和行为现象
Interesting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henomena
启动效应:冰火两重天
悲伤情绪的积极面
极限团队
是什么导致了谈话失败
信任影响孩子的耐心
为什么别人的东西总是最好的
贫穷会影响思考能力
手臂会出卖扑克选手
越抵抗,意志力越低
排球场上的热手效应
好心情做出坏决定
冷漠或许有益于民主
经济衰退与人的自恋程度
六、探求社会问题的答案
Keys to Social Issues
家庭变迁
成瘾的谬论
治愈你的邻居
如何促进种族融合
寿命延长的原因
社交媒体的力量
光说不做的点赞党
脸谱网的投票实验
脸谱网能反映什么
学术不端行为
公司的招聘倾向
罪犯的通话模式
如何发现选举舞弊
七、儿童、语言与教育
Childre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印欧语系的起源
词汇的诞生与灭亡
会读唇语的婴儿
婴儿最先学会的是哪些词?
宝宝的情绪与发声
DNA早期干预计划显成效
儿童的心理旋转
早教的健康影响
让婴儿放松的最佳方法
婴幼儿辨别危险的能力
幼儿的谈判能力
八、探索与发现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探寻事物的起源
探索古罗马帝国的地图
农作物在亚洲的传播
战争的出现
中东暴乱历史悠久
法老也有心脏病的困扰
2014诺贝尔奖
遭禁的禽流感论文
H5N1流感病毒研究解禁
由匮乏心态导致的
谷歌搜索能预测市场走势
黑皮肤的进化
众所周知的骨头
南非的考古发现引起人类起源的争论
布鲁斯·鲍尔
200 万年前,在现今的南非地区,一个男孩和一个女人从地面掉入地下洞穴,翻滚50 米后死亡。
然后事情开始变得有趣了。暴风雨将一部分分解开来的身体,冲到几米开外的地下湖泊或池塘。湿润的土壤像混凝土般,将两具尸体快速硬化,使两人的骨头得以保存。
几千年之后,在他们栖息的地方,研究人员发现了9 岁男孩和30 岁女性的部分骨架。南非金山大学人类学家李?伯杰在浏览谷歌地图上的卫星照片时,发现了处于南非马拉帕遗址的洞穴。2008 年年底,考古学家开始挖掘两具骨架和其他古代人类的骨骼。
现在这具石器时代的孩子和他长辈的骨架,再次引发人们对人属的进化根源的争论,这是一项长期的科学研究命题。人属是直立行走、有大脑的物种,直接进化成今天的人。研究者普遍认为,人类进化家庭的成员头部较小,第一次从更新纪灵长动物古猿向人类进化,大约发生在200 万至300 万年前。
目前出土的化石很少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进化的时代,这一时期是原始人类家族中一个混乱的时代。
马拉帕骨架是那段令人困惑时期,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考古发现。2010 年,伯杰的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化石属于一种未知的南方古猿物种,即南方古猿源泉种。2013 年4 月,《科学》杂志刊发六篇相关论文,科学家对这具骨架进行了从头至脚的完整分析。
伯杰需要从马拉帕化石的分析来思考人类进化。
首先,他提出南方古猿源泉种最有可能是第一次进化的人类物种的祖先。伯杰称,忽略人类出现在东非的流行观点不谈,南非是人类进化开始的地方。
第二,他拒绝认同先前的研究,即凭一些零碎的东非头骨和下颌骨化石,追溯至240 万年前的人属。伯杰称,只考虑头骨、手和臀部化石,就会很容易将马拉帕古人类分类为一种人类物种。在他看来,这种情况很可能也会发生在东非。
第三,伯杰认为,南方古猿源泉种具备古人类和类人猿的骨骼特征,南方古猿源泉种应该和其他化石标本一样,是人属祖先可能的候选人,也许是最好的候选人。
人类学家并不支持南方古猿源泉种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要成员。但南非的种种发现,使得研究人员开始产生新的兴趣。
美国纽约大学的人类学家苏珊?安东称,下个十年里,人属的起源问题将成为原始人类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
数万年前,人类踏上了史上最伟大的征程。现代人可能从东非的某一地域出发,最终将足迹留在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有些现代人迁徙至东亚,然后到达印度尼西亚以及更南端的澳大利亚;而另一些现代人则踏遍了欧洲。后来,居住在亚洲的一部分现代人可能通过陆路或水路到达北美。他们也许是航海能手,并且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到达了南美洲的最南端。在迁徙过程中,智人猎杀过猛犸象以及其他野兽,与其他类人物种建立了关系,并且开始举行仪式埋葬死者。洞穴中的壁画、远古的乐器和珠宝都是他们成熟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
这些人是谁呢?他们何时何地遇到了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等近代类人物种?为什么生存下来的是智人而非其他种群?智人又是在何种进化力量的推动下发展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类?这些问题不仅萦绕在人类学家、考古学家、遗传学家的脑际,而且吸引着任何一位对人类的存在感兴趣的人。考古学家发现的每一块骨化石、每一件石器都在为人类的故事增砖添瓦,可是这个故事仍不完整。单就过去的5年而言,这也是本书所涉研究的时间跨度,研究者们就有很多惊人的发现:科学家针对西伯利亚4.5万年前的一块人类遗骨进行DNA研究,将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交配的时间范围缩小至6万至5万年前;中国一处洞穴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证明,这些长相奇特的人类物种选择居住在适宜的生态地区,躲过了冰河期。研究还发现,最早制作石器的并不是人类,而最早投掷飞矛打猎的也并非智人。
在智人征服世界之后的一千年里,有些种族仍过着游牧生活。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裤子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属于中亚游牧民族的一位骑士,穿裤子的目的可能是在骑马旅行和打仗时保护腿部。不过,很多民族都开始定居下来,农业、国家、贸易往来以及文字随之出现。比如,瑞典维京遗址出土的一枚9世纪戒指上刻着“真主”的铭文。专家分析表示,这枚戒指可能直接源自与伊斯兰国家的贸易往来。慢慢地,古迹和寺庙渐次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发展和大城市的建立。互联网建立以后,我们以更便捷的方式研究历史、记录历史。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愿意, 我们都可以研究并思索暴乱历史或某一疾病的根源。
通过研究过去,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剖析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与所处世界的联系。正如书中的一篇文章所示,蛇的嘶嘶声和雷鸣声会尤其吸引婴幼儿的注意,而这些声音自古以来就是危险的信号。儿童的意志力和分享意愿是否可以从进化上做出解释?从人类历史上看,坏心情是否更有益,因为悲观会让人们注重细节,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当今的社会结构与古代的贸易要道有何关系?我们如何理解生活的意义?如何应对贫穷、疾病、政治动荡等当今社会最大的挑战?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此外,心理学家和数学家甚至都携起手来研究和平谈判的失败。无论作为人还是整个国际社会,这些知识都会引导我们未来的前进方向。
现在,地球的任何角落,包括南极洲的科考站,都有我们人类的身影,但是太阳系还有很多并未探知的空间。为了准备下一次大迁徙,科学家和企业家正研究如何组建高效的太空旅行团队,以及如何在火星上生存。由此可见,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将继续流淌下去。
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社(Science News)
2016 年1 月
从学术严谨性上来说,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引注系统做得非常扎实。虽然语言流畅,但其背后的学术支撑是无可置疑的。我特意查阅了几个关键论点的出处,发现作者引用了大量经典文献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为书中的观点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希望进一步钻研某一特定领域的读者来说,书末的延伸阅读列表简直是一份宝藏指南。 此外,书中对不同研究方法的介绍也相当到位。它并没有回避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和方法论上的争议,反而坦诚地展示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这种透明度和对学术辩论的包容态度,体现了作者极高的学术素养。我欣赏的不是它灌输了多少既定知识,而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以科学、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任何关于“人类”与“社会”的论断,这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思考者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引人入胜了!我一直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的演变过程充满好奇,而这本《人类与社会》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个主题的深度探索欲。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讲解,而是将复杂的社会学理论融入到生动的历史案例和现代社会现象中。比如,书中对不同文明早期社会形态的描述,简直就像是在重现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早期人类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最初的秩序与规范的。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探讨当代社会议题时,展现了极高的批判性和前瞻性。它不仅仅是罗列现象,而是深入挖掘了现象背后的权力结构、文化偏见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冲击。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深思,思考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如何被塑造的。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多元,从宏观的制度变迁到微观的个体互动,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剖析,这对我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规则”和“惯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集合,更是一次思维的洗礼。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进步”概念的重新审视。在很多主流叙事中,“进步”往往与科技发展和物质富裕划等号,但《人类与社会》却以一种非常审慎的态度,邀请我们去思考,这种进步的代价是什么,以及谁是真正的受益者。书中对工业革命后社会阶层分化、环境伦理的探讨,直指人心。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呈现了多种相互冲突的观点和证据链,迫使读者自己去权衡和判断。 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被遗忘的群体”的章节,它揭示了在宏大叙事下,许多边缘群体的声音是如何被系统性地抹去或扭曲的。这种“去中心化”的视角,让我对历史的解读不再是单一线性的,而是多维交错的迷宫。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社会正义、公平分配等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同理心和更强烈的责任感,这本书确实具有改变读者看世界方式的力量。
评分坦白讲,我买很多社会科学的书,最后都因为专业术语过多而束之高阁,但《人类与社会》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它成功地在学术深度和大众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者似乎深知,要让复杂的社会学概念被广泛理解,就必须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去包装。书中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解释,比如“社会资本”、“结构功能主义”等,往往先从一个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经历过的小故事切入,然后再引申到理论层面,这种“以小见大”的处理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性和代入感。 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很难抽出大块时间进行沉浸式阅读,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单元,即便我只能挤出半小时阅读时间,也能有所收获,不会感到知识链条的断裂。这种结构设计,体现了作者对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深刻理解。它让我觉得,学习社会学并非高不可攀的精英活动,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和思考的日常实践。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全彩印刷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拿到的这本《人类与社会》,光是翻阅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色彩的运用非常巧妙,那些图表、地图和历史照片,因为是彩色的,显得格外清晰和有冲击力。对于像我这样偏好视觉化学习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福音。过去读同类书籍时,那些复杂的社会网络图或者人口迁移路径图,总因为是黑白印刷而显得晦涩难懂,但这本书里的信息图表,清晰地用不同颜色和层次来区分概念,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 特别是书中对特定文化群体的服饰、建筑以及仪式场景的彩色照片展示,让我对书中所述的文化多样性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体会。这不仅仅是为阅读增添了美感,更重要的是,它让那些原本抽象的“文化”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篇严肃的学术论述,而是在翻阅一本高质量的文化人类学图鉴。如果说内容是骨架,那么这精美的全彩印刷就是赋予这本书血肉和灵魂的关键所在。
评分书很好,包装完整,都是正版书,物流很快!继续支持京东!赞一个!
评分把一套买齐了,都是各个方面的顶级研究文章,专业性很强
评分嗯不错,有帮助,一下子买了好多,京东不错赞一个
评分送货速度快,书内容丰富!
评分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内容也非常前沿,适合对科技感兴趣的所有人去读,大开眼界~装帧也非常漂亮,全彩插图哦~
评分很喜欢,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啊!
评分如果你喜欢看爱情小说的话 《飘》我喜欢的女性;《荆棘鸟》澳大利亚作家 考琳·麦卡洛,挺喜欢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郭敬明)让人笑又让人哭,失落的纯真。张小娴的小说也不错,清新干净的文字,有点洒脱,独立,又有不舍。
评分书的内容很好,价格便宜。
评分终于把一套买齐了,都是各个方面的顶级研究文章,专业性很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