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对世界和内容的切分是任意武断的,是 “无理据性的”( unmotivated),不同的文化会切分出不同的语义场,文化就是一个大的符号系统。按照索绪尔的说法,在语言未产生之前,“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思想本身好像一团星云,其中没有必然划定的界限”[18];艾柯认为语义价值体现为“纯粹差异”,“是根据其对立于该系统其他成分的方式,及其个中位置而界定的”[19]。按照符号学的理念,世界没有绝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而仅仅是彼此关系之间的主体间性,意义和价值是在彼此的关系之中呈现出来的。互联网时代,社会的维系和自我的确认,很大部分通过象征符号来完成,互联网自身也体现出卡西尔和索绪尔分别发现的虚构性和关联性的符号本质,“互联网不过是人类符号化能力的结果”,互联网也同时具有符号的四种功能:指涉功能、表达功能、交流功能、媒体功能[20]。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互联网媒介这一延伸方式已将符号的功能加以很大的扩展。因此,基于网络公共事件的独特符号本质,就需要我们一方面考察网络媒体的独特符号方式,一方面探讨公共事件中参与主体之间的符号操作,进而发现网络公共事件的命名、修辞、叙述、心理和意识形态等深刻层面,发现其中的冲突和共识,从而探索社会认同实现的路径。
评分收入本书的各篇文字,多为罗兰·巴尔特在各相关论题领域内的“开山之作”,作者在各篇中特别表现出了如何根据新的视角来处理旧的论题的构想和尝试。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书系列!
评分书不错,要花时间好好看看
评分好书系列!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赵毅衡认为,“符号学是人文社会学科的公分母。”[14]李幼蒸也说,“作为跨学科方法论,符号学正在成为当代社会人文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探讨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影响涉及一切社会人文科学。”[15]西方哲学出现的“语言学转向”,正体现出语言符号在哲学研究中的根本地位,从而超越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框架,指向主体间性。格雷马斯提出,当前符号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致力于建立社会科学一般方法论。”[16]从各个学科看,符号学的方法论运用导致新的研究取向,给相关学科带来新的气象。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其精神导师就是索绪尔;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认为语言能指构成主体无意识,其整个概念体系有明显的索绪尔的影子;巴尔特运用符号学来研究日常的服装、饮食、照片等神话方式;叙述学、修辞学、意识形态分析等无不深受符号学思想的影响。至于符号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关系,李幼蒸认为,“有充分证据显示索绪尔曾受到同时代杜尔开姆思想的影响,他的langue观与后者的‘社会事实’(faits sociale)概念相合(后者外在于个人,存在于集体意识中对个人予以限制),而且是以杜尔开姆学说中的‘集体表象’概念而非个人心理表象概念为原型建立的。”[17]
评分文科大分裂:哲学符号学统领人文,数学逻辑学总管社科。会用叙事学的人妙笔生花,不会用的人会被工具本身所异化。一些经历曾使人一度对叙事学和结构主义产生轻微的厌恶,还好现在能跳出来看。巴特是那些人里面的异类。在将语言结构永恒化之后, 某种意义上,就是示意着“根源”概念的退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