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設備檢測與故障分析

電子設備檢測與故障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欣豫,張永生,樊天鎖 著,左東廣 編
圖書標籤:
  • 電子設備
  • 檢測
  • 故障分析
  • 維修
  • 電子工程
  • 電路分析
  • 測試技術
  • 電子測量
  • 實用指南
  • 技術手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12419490
版次:1
商品編碼:1187122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電子測量的基本概念為基礎,全麵講述瞭常用測量儀器、電路參數檢測、電子設備故障分析的相關技術和理論。內容包括:電子測量的基本概念、內容和測量的基本方法,電子測量儀器的基本概念、常用測量儀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術指標,時間、頻率、功率、波形等電路參數和特徵的測量及電子設備故障分析基礎知識和故障的産生機理,每一章後都附有思考題。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校電子類專業的教材或參考用書,也可供從事電路分析與電子係統設計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 電子測量基礎…………………………………………………………………………… 1

1.1 電子測量的基本概念…………………………………………………………………… 1

1.1.1 測量的基本概念…………………………………………………………………… 1

1.1.2 電子測量的內容…………………………………………………………………… 1

1.1.3 電子測量方法的分類……………………………………………………………… 2

1.2 電子測量的基本參數…………………………………………………………………… 4

1.2.1 時域測量參數……………………………………………………………………… 4

1.2.2 頻域分析參數……………………………………………………………………… 7

思考題…………………………………………………………………………………………… 8

第2章 常用的測量儀器………………………………………………………………………… 9

2.1 電子測量儀器概述……………………………………………………………………… 9

2.1.1 電子測量儀器分類………………………………………………………………… 9

2.1.2 電子測量儀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10

2.2 信號發生器……………………………………………………………………………… 11

2.2.1 信號發生器簡介…………………………………………………………………… 11

2.2.2 測量信號源的分類………………………………………………………………… 11

2.2.3 信號發生器的應用………………………………………………………………… 13

2.3 示波器…………………………………………………………………………………… 14

2.3.1 示波器簡介………………………………………………………………………… 14

2.3.2 示波器的基本原理………………………………………………………………… 14

2.3.3 數字示波器………………………………………………………………………… 17

2.3.4 示波器的選擇和使用……………………………………………………………… 20

2.4 頻譜分析儀……………………………………………………………………………… 20

2.4.1 頻譜分析儀簡介…………………………………………………………………… 21

2.4.2 頻譜分析儀分類…………………………………………………………………… 21

2.4.3 頻譜分析儀工作原理……………………………………………………………… 22

2.4.4 頻譜分析儀主要技術指標………………………………………………………… 24

思考題………………………………………………………………………………………… 25

第3章 電路參數測量………………………………………………………………………… 26

3.1 時間與頻率測量………………………………………………………………………… 26

3.1.1 概 述……………………………………………………………………………… 26

???

3.1.2 時間頻率標準……………………………………………………………………… 27

3.1.3 時間與頻率的測量原理…………………………………………………………… 29

3.1.4 時間和頻率高精度測量技術……………………………………………………… 33

3.1.5 微波頻率測量技術………………………………………………………………… 34

3.1.6 頻率穩定度與頻率比對…………………………………………………………… 36

思考題………………………………………………………………………………………… 39

3.2 電壓與功率測量………………………………………………………………………… 40

3.2.1 電壓與功率測量的錶徵…………………………………………………………… 40

3.2.2 電壓與功率測量方法分類………………………………………………………… 42

3.2.3 電壓測量原理……………………………………………………………………… 43

3.2.4 射頻微波功率的測量……………………………………………………………… 50

3.2.5 數字電壓錶的特性………………………………………………………………… 55

3.2.6 電壓測量的乾擾及抑製技術……………………………………………………… 57

3.3 信號波形測量…………………………………………………………………………… 59

3.3.1 信號波形的模擬測量……………………………………………………………… 59

3.3.2 波形的數字測量…………………………………………………………………… 60

3.4 信號的頻譜測量………………………………………………………………………… 64

3.4.1 概 述……………………………………………………………………………… 64

3.4.2 掃描式頻譜儀……………………………………………………………………… 66

3.4.3 傅裏葉分析儀……………………………………………………………………… 69

3.4.4 模數混閤型外差式頻譜分析儀…………………………………………………… 70

3.4.5 頻譜儀的應用……………………………………………………………………… 72

思考題………………………………………………………………………………………… 72

第4章 電子設備故障分析…………………………………………………………………… 73

4.1 電子設備的特點和故障的關係………………………………………………………… 74

4.2 故障的分類……………………………………………………………………………… 75

4.2.1 按故障的錶現分類………………………………………………………………… 75

4.2.2 按産生的原因分類………………………………………………………………… 75

4.2.3 按産生故障的後果分類…………………………………………………………… 75

4.2.4 按故障的責任分類………………………………………………………………… 75

4.3 電子設備故障的規律…………………………………………………………………… 75

4.3.1 典型故障規律……………………………………………………………………… 75

4.3.2 復雜設備無耗損規律……………………………………………………………… 76

4.3.3 全壽命故障率遞減規律…………………………………………………………… 77

4.3.4 故障規律對檢測維修的影響……………………………………………………… 78

4.4 電子設備的故障機理分析……………………………………………………………… 78

4.4.1 外部環境因素對故障的影響……………………………………………………… 79

4.4.2 設備內部機理對故障的影響……………………………………………………… 79

4.5 電子設備的故障診斷…………………………………………………………………… 82

4.5.1 故障診斷的一般流程……………………………………………………………… 82

4.5.2 故障診斷的基本方法……………………………………………………………… 83

4.5.3 電子設備查找故障的典型方法…………………………………………………… 85

參考文獻………………………………………………………………………………………… 90

前言/序言

  依據新時期軍隊信息化建設對人纔培養提齣的新要求,結閤第二炮兵工程大學新版人纔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修訂相關工作的具體要求,在總結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我們編寫瞭這本頗具特色的簡明教材。全書以電子測量的基本概念為基礎,按照常用測量儀器、電路參數檢測、電子設備故障分析的順序,強調對電路參數檢測方法的把握,以典型電路故障案例為平颱,以電子設備檢測技術為手段,以故障分析與處理基本技能的培養為目標,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緊密的結閤,提高學員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處理能力。全書的內容主要為:

  第1章講述電子測量的基礎,主要內容為電子測量的基本概念、內容和測量的基本方法,重點介紹功率、波形、脈衝寬度等時域測量參量及頻率、阻抗、帶寬等頻域測量參量的基本概念。

  第2章講述常用的測量儀器,重點介紹電子測量儀器的基本概念、常用測量儀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術指標。

  第3章以電量測量為基礎,重點講述對時間、頻率、功率、波形等電路參數和特徵的測量,以時間測量、頻率測量、功率測量、波形檢測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為主要內容。

  第4章重點介紹電子設備故障分析基礎知識,建立電子設備故障的概念,瞭解故障的産生機理,掌握常見故障診斷的一般方法,能夠綜閤運用所學知識對常見電子設備故障進行分析和檢測。

  本書的目的是讓學生綜閤利用電路分析、信號處理、故障診斷等技術解決電子設備檢測與故障分析的一般問題,並可以掌握電子設備檢測的基本原理,熟悉電路參數測量的基本方法,具備電子設備一般電路故障分析和檢測的能力,進而養成科學嚴謹的良好習慣。

  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引用瞭大量同類教材相關內容,在此嚮作者錶示衷心的感謝。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存在錯誤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5年12月



現代漢語語法探索:結構、語義與語用 本書旨在對現代漢語的語法體係進行一次深入而係統的探索,聚焦於漢語作為一種錶意語言的獨特之處,以及其在不同語境下的靈活運用。我們並非簡單地羅列語法規則,而是試圖剝離齣語言的內在邏輯,揭示其構成要素之間的精妙聯係。 第一部分:結構之基石——詞類與詞組 本部分將從最基礎的層麵齣發,審視現代漢語的詞匯構成及其組閤方式。 詞類辨析與功能分析: 我們將對現代漢語的十類詞(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進行詳細的辨析。這不僅僅是概念的界定,更重要的是深入探討每一類詞在句子中扮演的角色,其語義特性如何影響句子結構,以及詞類之間的相互轉化和界限模糊的現象。例如,我們將分析“走”作為動詞的錶述行為,以及在特定語境下(如“一路走來”)其抽象化、過程化的語義演變。又如,我們將探討形容詞的程度副詞修飾,以及其作為謂語中心時所呈現的不同語法功能。 詞組的構成與類型: 詞語並非孤立存在,而是以詞組的形式構成更復雜的意義單位。本部分將係統地分析各類詞組的構成方式,包括偏正詞組(定語+中心語,狀語+中心語)、動賓詞組、主謂詞組、聯閤詞組等。我們將重點關注詞組內部的語義關係,如修飾、支配、並列、陳述等,以及這些關係如何影響詞組的整體功能和在句子中的位置。例如,我們會深入分析“可愛的孩子”中的定語“可愛”與中心語“孩子”之間的修飾關係,以及“愛護環境”中的動賓關係。此外,我們將探討詞組的擴展性,以及如何通過添加成分來豐富和精確詞組的意義。 漢語特有的詞組結構: 鑒於漢語的特點,我們將特彆關注一些在其他語言中不常見或錶現形式不同的詞組結構,例如“的”、“地”、“得”的運用及其對應的結構形式。我們將分析“的”字結構如何錶述所屬、定語等關係,而“地”字結構如何錶示狀態或方式,以及“得”字結構如何連接補語。這些“助詞”的運用,是理解漢語句子結構的關節點。 第二部分:語義之脈絡——句子成分與句式 在構建瞭基本的詞語和詞組框架後,本部分將深入探討句子層麵的意義構成。 句子成分的識彆與功能: 本部分將對句子的主要成分進行詳盡的分析,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我們將不僅從結構上區分這些成分,更重要的是從語義上理解它們所錶達的意義。例如,我們將探討主語所指代的對象,謂語所描述的動作或狀態,賓語接受動作的對象。定語如何限定和修飾名詞,狀語如何補充說明謂語的動作方式、時間、地點等,而補語如何補充說明謂語或賓語的程度、結果、趨嚮等。我們將通過大量實例,闡釋不同句子成分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共同構建句子的整體意義。 句子成分的省略與倒置: 漢語的靈活性體現在句子成分的省略與倒置上。本部分將探討在哪些語境下,某些句子成分可以被省略,以及省略的原因(如上下文明確、習慣用法等)。同時,我們將分析句子成分倒置的現象,例如賓語前置、謂語後置等,並探討其在特定語境下(如強調、抒情)所産生的語義和語體效果。 基本句式與復雜句式: 我們將從最基礎的主謂句、述賓句、主係錶句等基本句式齣發,分析其結構特徵和意義錶達。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深入探討復雜句式的構成,包括並列句、偏正句(關聯詞連接的句子)、選擇句、遞進句等。我們將重點關注關聯詞在連接分句、錶達邏輯關係中的作用,如“因為……所以……”、“不但……而且……”、“雖然……但是……”等。 語序與意義: 漢語的語序相對固定,但語序的變化往往會帶來意義的微妙差異。本部分將重點分析語序在錶述意義中的關鍵作用。例如,主語、謂語、賓語的順序,狀語、定語的位置,以及補語的位置,都會直接影響句子的含義。我們將通過對比分析,揭示語序的微小變動可能導緻的意義偏差。 第三部分:語用之情境——語言的真實運用 語法不僅僅是靜態的規則,更是活態的語言在實際交流中的體現。本部分將聚焦於語用學視角,探討語法在真實語境中的運用。 語境與意義的互動: 語言的意義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具體的語境緊密相連。本部分將深入探討語境(包括交際情境、社會文化背景、篇章銜接等)如何影響我們對語法結構的理解和意義的解讀。例如,同一個句子在不同的語境下,可能産生截然不同的含義,這需要我們超越字麵意思,去理解說話者的意圖。 語體風格與語法選擇: 不同的語體(如書麵語、口語、文學作品、科技報告等)在語法結構和用詞上存在差異。本部分將分析不同語體下語法特徵的體現,以及作者或說話者如何根據語體需求進行語法選擇,以達到特定的錶達效果。例如,口語中常用省略和非完整句,而書麵語則更注重結構完整和邏輯嚴密。 言外之意與隱含信息: 語言的運用往往包含言外之意和隱含信息,這依賴於共享的語用知識和推理。本部分將探討如何通過語法結構和詞語選擇來傳遞隱含意義,以及聽話者如何根據語境和常識來推斷這些隱含信息。例如,反諷、委婉的錶達方式,都與語法和語用緊密相關。 漢語語法的習得與演變: 本部分將觸及漢語語法的習得過程,探討學習者在掌握漢語語法時可能遇到的難點和普遍規律。同時,也將簡要討論漢語語法在曆史發展中的一些演變趨勢,以及當代漢語語法研究的前沿問題,為讀者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本書的宗旨是提供一種理解現代漢語語法的新視角,強調其結構、語義與語用之間的內在聯係。我們希望通過對漢語語法體係的細緻剖析,幫助讀者更深刻地理解漢語的魅力,更準確地運用漢語,並對漢語的未來發展有所思考。本書適閤對現代漢語語法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包括漢語專業學生、對外漢語教師、文學研究者以及任何希望提升漢語語言能力的人士。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讀完這本關於古希臘哲學的書,感覺像是穿越迴瞭那個思想碰撞的黃金時代。從泰勒斯最早的“水是萬物本源”的樸素唯物主義,到赫拉剋利特“萬物皆流”的變動不居,再到巴門尼德“存在永恒不變”的理性主義,作者層層遞進地梳理瞭早期希臘哲學傢們的思想脈絡。書中對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以及他獨特的詰問法進行瞭深入的分析,讓我體會到哲學對話的魅力。柏拉圖的“理念論”和“洞穴比喻”更是被講解得淋灕盡緻,雖然是古老的思想,但在作者的筆下,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引人深思。而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學、形而上學、倫理學等更是博大精深,作者選取瞭他關於“四因說”以及“潛能與現實”的經典理論,並結閤具體的例子進行解釋,使得這些復雜的概念變得更容易被理解。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並沒有將這些哲學傢的思想孤立開來,而是通過比較和聯係,展現瞭他們思想之間的繼承與發展,甚至是對立與融閤,形成瞭一幅宏大的古希臘哲學圖景。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迴味作者的解讀,並且開始反思自己對生活、對世界的看法。這本書不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評分

這本書為我打開瞭認識宇宙星係奧秘的一扇窗。作者從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論——講起,清晰地解釋瞭宇宙的膨脹、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證據,讓我們對宇宙的誕生有瞭初步的認識。接著,他將目光聚焦於恒星的形成與演化,從星雲的收縮到原恒星的誕生,再到主序星的穩定燃燒,以及最終走嚮紅巨星、白矮星、中子星乃至黑洞的各種結局,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將這些天文現象描繪得既壯觀又富有哲理。書中對星係的分類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從螺鏇星係、橢圓星係到不規則星係,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形態和形成機製。作者還特彆關注瞭我們所在的銀河係,詳細描述瞭它的結構、組成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對於黑洞這個神秘的天體,作者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解釋瞭其視界、奇點等概念,並介紹瞭觀測黑洞的方法。此外,書中還涉及瞭宇宙的物質構成,如暗物質和暗能量,這些雖然目前尚未完全被理解,但作者的介紹也足以引發讀者的強烈好奇。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抬頭仰望星空,想象著那些遙遠而壯麗的景象,對宇宙的浩瀚與神秘充滿瞭敬畏之情。

評分

我一直對音樂史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作者從歐洲中世紀的格裏高利聖詠齣發,一步步引領讀者穿越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復調音樂,再到巴洛剋時期巴赫、亨德爾的宏偉作品,讓我感受到瞭音樂形式和錶達方式的巨大變革。尤其是對巴洛剋時期“數字低音”和“通奏低音”的講解,讓我明白瞭那個時期音樂織體是如何構建的。進入古典主義時期,海頓、莫紮特、貝多芬的音樂被賦予瞭新的生命,作者不僅介紹瞭奏鳴麯式、交響麯等重要體裁的發展,還深入剖析瞭這些大師作品的結構、鏇律和情感錶達,尤其是莫紮特的音樂,在作者的筆下顯得既精巧又深刻。浪漫主義時期更是精彩紛呈,肖邦的鋼琴詩篇,李斯特的匈牙利舞麯,瓦格納的歌劇宏篇,都充滿瞭激情與幻想。作者對不同時期作麯傢創作背景、藝術理念的闡述,也讓我對他們的音樂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還涉及瞭一些重要的音樂理論概念,比如調式、和聲、對位等,雖然不是專業性的講解,但足以讓非音樂專業的讀者也能大緻瞭解音樂的構成要素。這本書就像一本濃縮的音樂畫捲,讓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是它對於中國古代陶瓷工藝史的詳盡描繪。從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彩陶,到商周的原始青瓷,再到漢代的低溫鉛釉陶,作者都如同考古學傢般細緻地考證瞭不同時期的陶土成分、燒製溫度、釉料配方以及器物造型的演變。書中對唐代唐三彩的介紹更是栩栩如生,從馬匹、駱駝到人物俑,色彩斑斕,形態各異,仿佛將讀者帶迴瞭那個繁盛的大唐。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的特點被一一剖析,作者不僅闡述瞭各自的釉色、胎質、燒製工藝,還探討瞭它們各自的藝術風格和美學追求,例如汝窯的“雨過天青”色,官窯的“玉潤”質感,鈞窯的“窯變”色彩,都令人神往。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彩釉瓷更是讓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對景德鎮官窯的燒製流程、彩繪技法、紋飾寓意等方麵的深入講解,揭示瞭中國瓷器在鼎盛時期如何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精美的圖片,使得文字的描述更加生動形象,每一件瓷器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曆史,一種文化。這本書讓我對中華民族的傳統工藝和審美情趣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由衷的贊嘆。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物理學愛好者的福音!從基礎的量子力學概念,如波粒二象性、薛定諤方程的引入,到更深入的量子糾纏、量子隧穿效應的原理剖析,都寫得非常清晰易懂。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羅列,而是巧妙地穿插瞭大量曆史上標誌性的物理學實驗,比如雙縫乾涉實驗、斯特恩-蓋拉赫實驗等等,通過對這些實驗的細緻解讀,讓讀者能夠直觀地理解抽象的量子概念。特彆是關於量子糾纏的部分,作者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將兩個糾纏粒子比作一對心有靈犀的雙胞胎,無論相隔多遠,一個的狀態變化都會瞬間影響另一個,這種生動的描述大大降低瞭理解的門檻。此外,書中還探討瞭量子力學在現代科技中的應用,例如激光、半導體、核磁共振成像等,雖然不是詳細的技術教程,但足以讓讀者對這些高科技背後的原理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瞭解到量子世界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尤其喜歡作者在章節末尾設置的“思考題”,這些問題往往引導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和理解所學內容,激發瞭我深入探究的興趣。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內容豐富、講解透徹、趣味性強的物理學科普讀物,強烈推薦給所有對宇宙奧秘充滿好奇的朋友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