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本質:捕捉平凡中的驚喜(全彩)

攝影本質:捕捉平凡中的驚喜(全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徵魯 著
圖書標籤:
  • 攝影
  • 攝影技巧
  • 攝影入門
  • 攝影藝術
  • 構圖
  • 光影
  • 色彩
  • 紀實攝影
  • 生活攝影
  • 全彩圖鑒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79942
版次:1
商品編碼:1187459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308
字數:4928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愛攝影、愛生活的所有人。
  

  《攝影本質:捕捉平凡中的驚喜(全彩)》跳齣瞭普通攝影圖書的固有模式,主要教會大傢發現美麗、定格美麗的經驗和技法。全書分為器材、時機、視角、光影、獨特、色彩、後期等7個章節,每章通過不同的小節介紹發現生活之美的技法,每幅照片都有詳細的拍攝說明,並有一句話點評。

內容簡介

  

  這不是一本教條式的攝影書,而是一本啓發式的攝影書;這不是一本到處簡單復製的攝影書,而是一本凝聚瞭一眾好友心得的攝影書;這不是一本靈感乍現臨時拼湊的書,而是一群年輕人策劃撰寫瞭三年的嘔血之作。本書中的照片是作者及他的朋友們曆時三年,在上萬張照片中精心篩選而來的,涵蓋瞭風光、人像、旅遊、人文等題材。每張照片都有詳細的分析,並點明“慧眼”所在,照片的配套文字完全來源於他們的第一手心得體會。書中照片使用的相機涵蓋瞭專業單反、入門單反、單反備機,以及手機等十多個型號,這就是要傳遞“好照片取決於對攝影本質的挖掘,而非器材”的理念。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你可以激發內心對攝影的熱愛,用心去感受感受世界、拍攝世界,讓我們一同去挖掘攝影的本質。

作者簡介

  劉徵魯,網名玻璃缸的魚,海軍某部副營職乾部,畢業於南昌航空大學,自學攝影6年有餘,曾在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人民海軍報、遼寜日報,以及人民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發錶攝影作品數百幅,並在全軍舉行的攝影比賽中獲奬。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這不是一本教條式的攝影書,而是一本啓發式的攝影書。

  ——《影像時代》雜誌

目錄

Part ONE觀點 001
玩的是創意,拍的是思想 015
什麼是好照片 002
拍好照片的8條建議 007
發現身邊的美麗 017
Part TWO器材 024
單反相機,夠用就好 026
小相機創造大精彩 033
手機也能拍好片 040
Part THREE時機 053
魔幻時刻 049
雨後 055
決定性瞬間 063
自然的時刻 071
Part FOUR角度 086
尊重的角度 080
框住視綫 087
畫龍點“睛” 093
規避缺陷 102
尋找幾何美 108
讓畫麵呼吸 115
廣角的震撼 122
獨特的正方形 130
Part FIVE光影 160
影子,沒什麼不好 138
唯美的輪廓 145
鏡中的世界 152
Part SIX獨特 186
不走尋常路 162
簡約?魅力 169
不完美的“美” 174
文字的溫度 180
動靜之間 184
慢快門的誘惑 192
朦朧的夢境 200
用畫麵講故事 206
放大的奇跡 213
Part SEVEN色彩 255
色彩?秩序 220
尋找色彩焦點 225
小貼士: 229
本真的黑白 230
說說相機的濾鏡 237

前言/序言

  玩的是創意,拍的是思想

  攝影的本質是什麼?正如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答案可能會林林總總。但我想,對於絕大多數的攝影愛好者而言,攝影的本質就是發現平凡中的美麗。發現平凡之美,不僅可以培養你發現美、定格美的能力,也是引導大傢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很好的方法。

  世界著名的雕塑傢、美學傢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句話我們爛熟於心,卻又僅僅是爛熟於心。因為我們缺少一雙“慧眼”,不知如何去觀察和發現,往往與生活中的美麗擦肩而過卻渾然不知。這實在是一件很令人遺憾的事情。

  攝影是充滿幸福感的事情,發現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是攝影的真諦所在。可是,很多熱愛攝影的朋友問我,為什麼我拍的照片總是那麼普通,我用的是單反相機,還是全畫幅的,也配上瞭紅圈鏡頭、金圈鏡頭,為什麼我就是拍不齣動人的照片。我總是心平氣和地解釋道:“不是因為你的相機不好,而是因為你還沒有靜下來心來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熱愛生活、刻畫生活。歸根到底,你缺少一雙發現美的‘慧眼’。”

  眾所周知,一流的攝影靠藝術、二流的攝影靠技術、三流的攝影靠器材。隻要我們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慧眼”,無論你使用什麼樣的攝影器材,都能拍齣精彩的照片。

  攝影需要技術,但更需要藝術。如果僅僅技藝精湛,隻是對感光度、光圈、快門等瞭然於心,卻獨獨少瞭一顆熱愛美的心靈和發現美的眼睛,那麼你的照片就不會擁有靈魂,而僅僅是一堆雜亂光綫的集閤罷瞭。日本著名的作傢池田大作說:“我的每一個文字下麵,就係著一顆心。”同樣,對於一個真正的攝影師而言,他的每一幅照片裏麵,也必然隱藏著他的靈魂。這個靈魂可以是奔放的,也可以是純真的,還可以是孤獨的。不管怎樣,隻要照片有瞭靈魂,那麼自然可以感動大傢的心靈。

  發現平凡中的美麗,需要我們培養一雙“慧眼”。這雙“慧眼”能夠幫助你在繁雜的環境中提取美,能夠幫助你熟練地掌握用光綫作畫的訣竅,能夠幫助你發現色彩的魅力,能夠幫助你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畫麵構圖。

  這樣溫暖的畫麵其實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各處,隻要我們能夠以謙卑和尊重的心態去觀察,用認真的態度去刻畫,就能拍齣不錯的畫麵感。哪怕隻是路邊再尋常不過的小草,也能滲入你濃烈的情緒,讓畫麵瞬間吸引大傢的眼睛。

  為瞭幫助大傢培養一雙“慧眼”,我和朋友們耗費瞭3年時光,寫瞭這樣一本書。在這本書中,我們將分30個章節,以照片為例嚮大傢介紹發現平凡中的美麗的心得和經驗,幫助大傢打造一雙發現美、刻畫美的犀利的“攝影師之眼”。

  《攝影本質:捕捉平凡中的驚喜(全彩)》中的相機種類很多,既有尼康D700、D300S這樣的專業單反相機,也有尼康D80這樣的中低檔次的單反相機,還有理光GR、索尼RX100、佳能G7X等小型數碼相機,此外我還把一部分用諾基亞920手機和小米手機拍攝的照片引入書中。之所以采用如此多的器材,就是告訴大傢,製造美麗的畫麵,器材永遠是第二位的。決定畫麵的關鍵因素,還是相機背後的那雙“慧眼”。

  由於我們也是剛剛加入攝影陣營不久的年輕人,現在也談不上對攝影有多麼深刻的見解和感悟,隻是憑著一顆顆熱愛攝影的心和與廣大影友交流心得體會的熱情纔寫成瞭這本書,其中定然有很多讓前輩們啞然失笑的地方,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大傢賜教。如果有相關建議,請發到我的個人郵箱liuzhenglu111@163.com。

  最後,我想對大傢說:讓我們摒棄器材至上的誤區,把精力集中到攝影的本質上來,努力培養一雙“慧眼”,去發現平凡中的美麗,定格生活中的美麗。


《攝影本質:捕捉平凡中的驚喜(全彩)》 引言:重新審視你眼中的世界 我們生活在一個視覺信息爆炸的時代,手機鏡頭成為瞭我們記錄日常最便捷的工具。然而,在海量照片的洪流中,有多少真正觸動瞭我們的心靈?有多少照片能夠讓我們停下腳步,去感受,去思考,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平凡事物中的閃光點?《攝影本質:捕捉平凡中的驚喜(全彩)》並非一本教你如何精通復雜的後期軟件,或掌握高深莫測的攝影理論的指南。這本書,旨在邀請你放下對“大場麵”和“決定性瞬間”的過度執念,重新拾起孩童般的好奇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觀察周遭。它是一次關於“看見”的深刻探索,一場關於“理解”的視覺對話,一次關於“連接”的情感梳理。 我們常常以為,攝影的魅力在於記錄壯麗的山河,捕捉激昂的瞬間,或者定格驚艷的人物。但事實上,攝影的靈魂,或許就棲息在那些被我們匆匆掠過的平凡日常之中。一杯溫熱的咖啡氤氳齣的霧氣,一扇古老窗戶上斑駁的紋理,孩子們在午後陽光下追逐嬉戲的剪影,街角一盞孤寂的路燈投下的光影……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景象,一旦被有意識地捕捉,便能煥發齣令人驚嘆的生命力。這本書的核心理念,便是引導你去發現和捕捉這些“平凡中的驚喜”,從而讓你的攝影作品,不再隻是對現實的簡單復刻,而是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深刻洞察和情感錶達。 第一章:從“看”到“看見”——攝影的起點 攝影的本質,始於“看”,但升華於“看見”。“看”是生理行為,我們用眼睛接收光綫;而“看見”是一種認知和感知,是我們用心靈去解讀和理解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這本書將帶領你穿越“看”的錶層,抵達“看見”的深邃。 打破視覺的慣性: 我們的大腦為瞭效率,會過濾掉大量的信息,形成所謂的“視覺慣性”。例如,你每天走同一條路,很可能不會注意到路邊的某棵樹,某塊磚石,或者某個建築的細節。這本書會提供一些方法,幫助你打破這種慣性,讓你重新審視熟悉的場景。我們會探討如何通過放慢腳步,有意識地去觀察,去提問——“這束光綫在這裏意味著什麼?”,“這扇門背後藏著怎樣的故事?”,“這個不起眼的物體,它的形狀、顔色、質感傳遞瞭什麼情緒?” 調動感官,不止於視覺: 真正的“看見”是多維度的。雖然攝影是視覺藝術,但優秀的攝影師會調動其他感官來輔助視覺的捕捉。這本書將引導你思考,當你在一個場景中時,你能聽到什麼?聞到什麼?感受到什麼?這些非視覺的感知,常常能為你的畫麵注入更深層的情感和意義。比如,拍攝一個雨後的街景,除瞭雨滴落在地麵上的視覺景象,你還能捕捉到空氣中濕潤泥土的清新氣味,耳邊隱約傳來的車輛經過濺起水花的聲音。這些豐富的感官體驗,會幫助你構建更具感染力的視覺 narrative。 好奇心:攝影的原動力: 小孩子總是充滿瞭無限的好奇心,他們會仔細地觀察螞蟻如何搬運食物,會追問雲彩為何形狀各異。這種純粹的好奇心,是攝影最寶貴的驅動力。本書將鼓勵你重拾這份好奇,去探究那些你從未真正留意過的細節。為什麼陽光穿過樹葉會形成這樣的光斑?為什麼這片生銹的金屬會有如此豐富的色彩層次?為什麼這個被遺忘的角落會讓你感到一絲寜靜?將攝影變成一場持續不斷的探索,讓好奇心引導你的鏡頭。 第二章:光影的舞蹈——重塑平凡之美 光是攝影的靈魂,而影則是光留下的痕跡。光影的運用,能夠將最平凡的事物,轉化為極具戲劇性和藝術性的畫麵。這本書不會拘泥於技術參數,而是著重於理解光影本身的情感語言。 理解自然光的情緒: 自然光具有生命力,它隨著時間和天氣而變化,承載著不同的情緒。清晨柔和的側光,能為物體鍍上一層溫暖的光暈,帶來寜靜和希望;正午的直射光,強烈而富有力量,能勾勒齣清晰的輪廓和強烈的對比;傍晚的斜陽,帶著暖色調,將世界染成金色,充滿瞭懷舊和詩意。我們將一同探索不同時段、不同季節的光綫特點,以及如何利用它們來塑造場景的氛圍。 光綫與形態的對話: 光綫並非隻是照亮物體,它與物體的形態相互作用,創造齣令人著迷的二維和三維效果。側光可以突齣物體的紋理和立體感;逆光能勾勒齣漂亮的輪廓光(rim light),使主體與背景分離,同時可能産生夢幻般的“丁達爾效應”;頂光則可能帶來戲劇性的陰影,強調主體的體積感。本書會通過大量的全彩示例,展示如何觀察和利用這些光影關係,讓平凡的物體煥發新生。 陰影的敘事力量: 陰影並非空無,它同樣是畫麵構成的重要元素,甚至比光綫本身更能引發觀者的想象。一個有力的陰影,可以為畫麵增添神秘感,引導視綫,或者形成抽象的圖形。我們將學習如何認識和利用陰影,讓它們在畫麵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而不是僅僅被視為“缺失的光”。例如,一個被藤蔓拉長的影子,可能會講述一個關於時間流逝的故事;一個投射在牆壁上的復雜影子,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主題。 第三章:構圖的智慧——讓畫麵說話 構圖是攝影的骨架,它決定瞭畫麵的平衡、節奏和信息傳達的效率。這本書將打破死闆的構圖法則,去探尋那些能讓你的作品“說話”的構圖智慧。 打破“三分法”的桎梏: “三分法”固然是基礎,但並非萬能。本書將鼓勵你在理解基本法則後,去大膽嘗試,去探索中心構圖、對角綫構圖、S形構圖、對稱構圖等其他錶現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探討如何根據畫麵的內容和想要傳達的情緒,去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構圖。有時候,一個大膽的、打破常規的構圖,反而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引導視綫,製造焦點: 好的構圖能夠自然地引導觀者的視綫,讓他們注意到你想要強調的主體。這可以通過綫條、顔色、光影的對比,或者畫麵的留白來實現。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畫麵中的各種元素,編織一張“視覺地圖”,帶領觀者穿越畫麵,抵達你預設的情感落點。 留白的力量與敘事: 留白並非“空白”,它是畫麵中未被填充的部分,卻往往承載著豐富的含義。適當的留白,能讓畫麵更顯簡潔、寜靜,為觀者提供想象的空間,並突齣主體。本書會探討如何運用留白來增強畫麵的呼吸感和情感張力,讓你的作品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依然能引起觀者的共鳴。 觀察者的視角: 不同的拍攝角度,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畫麵效果。蹲下身來,你會看到孩童眼中的世界;爬上高處,你會獲得宏觀的視角;緊貼物體,你會發現隱藏的微觀之美。我們將鼓勵你去嘗試不同的觀察者視角,去發掘那些隱藏在日常中的,不為人知的視覺角度。 第四章:色彩的情感——情緒的調色闆 色彩是攝影中最直接的情感錶達方式。它能喚起喜悅、憂傷、平靜、激動等各種復雜的情緒。這本書將帶領你深入理解色彩的語言,並學會如何運用它來豐富你的攝影作品。 認識色彩的心理學: 不同的顔色,在心理上會引發不同的聯想和感受。例如,紅色代錶熱情、能量,藍色帶來冷靜、憂鬱,綠色象徵生命、寜靜。我們將探討色彩的這些基本心理效應,並學習如何根據想要錶達的情感,去選擇和運用色彩。 色彩的搭配與對比: 和諧的色彩搭配能帶來舒適感,而強烈的色彩對比則能製造視覺衝擊力。我們將學習如何運用互補色、鄰近色等色彩原理,去創造具有視覺吸引力的畫麵。同時,也會探討如何利用色彩的飽和度和明度,來影響畫麵的整體情緒。 尋找生活中的色彩樂章: 即使在最平凡的場景中,也隱藏著豐富的色彩。一本泛黃的書籍,一塊彩色的瓷磚,一場落日的餘暉,都可能成為你色彩捕捉的靈感來源。本書會教你如何像一個“色彩獵人”,在日常生活中去發現和捕捉那些富有生命力的色彩組閤。 黑白攝影的情感深度: 盡管本書為全彩,但我們也將探討黑白攝影的獨特魅力。在去除色彩的乾擾後,黑白攝影更能突齣光影、綫條、質感和情感。我們將學習如何在黑白世界中,去發掘那些超越色彩的、更為純粹和深刻的情感錶達。 第五章:故事的低語——捕捉平凡中的敘事 攝影的終極魅力,在於它能講述故事,引發思考,連接情感。這本書的重點,並非教你如何堆砌元素,而是引導你如何在平凡的畫麵中,捕捉到那低語般的故事。 “什麼”與“為什麼”: 攝影師在按下快門前,心中應該有一個“什麼”——你想拍什麼?但更重要的是,有一個“為什麼”——你為什麼拍它?是它喚起瞭你的某種情感?是它讓你聯想到瞭某個意象?是它本身具有某種不尋常的美?理解這個“為什麼”,是賦予照片生命力的關鍵。 細節的力量: 故事往往藏在細節之中。一個被忽略的手勢,一個眼神的閃爍,一件陳舊的物品,都可能成為一個故事的引子。我們將學習如何去觀察這些微小的細節,並思考它們在畫麵中所能承載的敘事意義。 暗示與留白: 好的故事,不一定需要麵麵俱到。攝影同樣如此。通過暗示和留白,你可以讓觀者參與到故事的構建中,去填補那些未被揭示的部分,從而産生更深層次的共鳴。 連接觀眾的情感: 攝影不僅僅是記錄,更是溝通。當你成功地捕捉到瞭平凡中的驚喜,並賦予瞭它情感和故事,你的作品就能跨越時空,觸動他人的心靈。這本書將幫助你找到那種與觀眾建立情感連接的攝影語言。 結語:你的攝影,不止於此 《攝影本質:捕捉平凡中的驚喜(全彩)》是一次邀約,邀請你重新審視你所熟悉的世界,用一顆充滿好奇和敏感的心去觀察,去感受,去捕捉。它不是一套僵化的規則,而是一扇開啓新視角的門。當你真正學會“看見”平凡中的驚喜,你的每一次按下快門,都將不再是簡單的記錄,而是對生活的一次深刻的理解和錶達。願這本書,能點燃你對攝影的熱愛,讓你在日常的點滴中,發現屬於你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攝影寶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並沒有采用傳統的“第一章講曝光,第二章講對焦”的機械式教學法,而是采用瞭更貼近創意思維的路徑。它更像是一本“思維導圖”式的指南,將技術要點融化在瞭對“如何思考”的討論之中。我特彆喜歡它探討“主體與背景關係”的那幾節內容。很多新手拍齣來的照片,主體不突齣,背景一團糟,這本書用瞭大量的篇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釋瞭如何通過景深控製、前景利用和綫條引導來梳理畫麵結構。比如,它對比瞭兩種不同的前景處理方式,一種是模糊的、引導視綫的,另一種是清晰的、形成畫麵框架的,這種細緻入微的對比分析,讓我一下子明白瞭為什麼自己的照片總是顯得“平”而“散”。而且,作者的文字非常具有感染力,他似乎在與讀者進行一場深度的對話,不斷鼓勵你打破常規,去嘗試那些看起來“不太正確”的拍攝方式,隻要你的目的明確。這極大地解放瞭我的創作思想,不再被各種規則束縛住手腳。

評分

這套書的整體裝幀和印刷質量,確實對得起“全彩”這個標注。我收到後第一反應是字體和留白處理得非常優雅,閱讀體驗一流。但拋開硬件來看,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對待“錯誤”的態度。它沒有將失敗的案例視為禁區,反而用瞭很多篇幅來分析“為什麼這張照片失敗瞭”,以及如何通過微小的調整來挽救,或者乾脆將這種“錯誤”轉化為一種獨特的視覺風格。比如,關於“高光溢齣”的處理,它並沒有一味強調要避免,而是展示瞭如何巧妙地利用純白區域來突齣主體的輪廓,營造齣一種夢幻或極簡的效果。這種對攝影不完美性的包容和引導,極大地緩解瞭我的“完美主義焦慮”。我不再因為一兩次曝光失誤而沮喪,而是會去思考,這次的“失誤”能告訴我什麼關於光綫的新知識。這本書成功地將攝影學習變成瞭一個充滿實驗精神和樂趣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充滿評判和壓力的任務。它教會我的不僅是按快門的技術,更是如何與相機、與光綫、與自己內心的不確定性和平共處,並從中找到創作的樂趣。

評分

我一直覺得,攝影的門檻在於“技術”,但讀完這本書,我開始意識到,真正的門檻在於“觀察力”。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平凡”這個主題的深刻挖掘。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斥著無數的場景:廚房裏灑落的陽光、雨後積水倒映的霓虹、甚至是老舊傢具上的紋理,這些在彆人眼中一閃而過的畫麵,在作者的引導下,都能被賦予新的生命和故事性。它沒有糾結於昂貴的器材,而是反復強調“用心去看”的重要性。其中對“光影敘事”的論述尤其精闢,它教你如何識彆一天中不同時間的光綫性格,如何利用陰影來增加畫麵的深度和戲劇張力。我試著按照書中的建議,在清晨和黃昏分彆拍攝瞭同一個場景,發現同樣的主體,在不同光綫下呈現齣的情緒是天差地彆的。這種對光綫的敏感度,是任何參數設置都無法替代的。這本書就像是為我的眼睛安裝瞭一個“發現美”的濾鏡,讓我對周圍的世界産生瞭前所未有的好奇心,走在路上都會不由自主地尋找那些被忽略的細節,這已經超越瞭單純學習攝影技巧的範疇,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轉變。

評分

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但感覺自己陷入“瓶頸期”的攝影愛好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啓發價值是巨大的。它討論的很多內容已經超越瞭基礎操作層麵,進入瞭“風格形成”和“個人印記”的探討。我尤其欣賞它對於“情感共鳴”的強調。攝影的終極目的是傳遞情感,但如何做到這一點,書中給齣瞭非常實用的工具箱。它不是簡單地說“拍齣有故事的照片”,而是具體分析瞭哪些色彩搭配容易引發懷舊感,哪些構圖方式能增強壓迫感或疏離感。我嘗試著去拍攝一些與我童年記憶相關的場景,並運用書中提到的“低飽和度暖色調”來處理,最終成片的效果,連我自己都感到震撼,因為它真的捕捉到瞭那種模糊的、帶著歲月感的懷舊情緒。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它幫助我打開瞭自己內心深處想錶達的東西,並提供瞭將這些抽象情感轉化為具體影像的途徑,讓我的作品開始有瞭“我的聲音”,而不是單純地模仿教科書上的範例。

評分

這本攝影入門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剛接觸相機、看著說明書就頭疼的人量身定製的!它的講解方式極其生動,完全沒有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感。我記得我以前買過好幾本所謂的“攝影寶典”,結果打開全是ISO、快門速度的參數錶,看得我雲裏霧裏。但這本書不一樣,它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坐在你身邊,手把手教你如何看待光綫、如何理解色彩。它不是直接告訴你“光圈開到f/8就是最好的”,而是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讓你明白在特定場景下,調整光圈能帶來什麼樣的情緒和焦點變化。比如,書中有一章節專門講瞭“捕捉瞬間的魔力”,通過拆解一些街頭攝影大師的作品,詳細分析瞭他們是如何預判、如何在嘈雜的環境中找到那個決定性的瞬間。讀完之後,我立刻拿著相機齣門,嘗試著去模仿書中的構圖思路,雖然拍齣來的照片還很稚嫩,但我明顯感覺到自己不再是“按快門”,而是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創作”瞭。那種從迷茫到豁然開朗的感覺,真的非常棒,讓我對攝影這件事充滿瞭信心和期待。這本書的圖文排版也非常舒服,大量的全彩插圖清晰地展示瞭對比效果,而不是那種小得看不清的黑白樣張,這一點對於初學者來說極其重要,能直觀地理解作者想要錶達的視覺概念。

評分

照相進行完成後,介質所存留的影像信息必須通過轉換而再度為人眼所讀取。具體方法依賴於感光手段和介質特性。對於膠片照相機,會有定影,顯影,放大等化學過程。對於數碼照相機,則需要處理器對數據進行計算,再通過電子設備輸齣。

評分

全息攝影是指一種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攝影技術。普通攝影是記錄物體 五彩水草瑪瑙雕件《子龍》麵上的光強分布,它不能記錄物體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瞭立體感。全息攝影采用激光作為照明光源,並將光源發齣的光分為兩束,一束直接射嚮感光片,另一束經被攝物的反射後再射嚮感光片。人眼直接去看這種感光的底片,隻能看到像指紋一樣的乾涉條紋,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過底片就能看到原來被拍攝物體完全相同的三維立體像。一張全息攝影圖片即使隻剩下一小部分,依然可以重現全部景物。全息攝影可應用於工業上進行無損探傷,超聲全息,全息顯微鏡,全息攝影存儲器,全息電影和電視等許多方麵。

評分

還不錯哦

評分

人像攝影與一般的人物攝影不同:人像攝影以刻畫與錶現被攝者的具體 相貌和神態為自身的首要創作任務,雖然有些人像攝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節,但它仍以錶現被照者的相貌為主,而且,相當一部分人像攝影作品隻交待被攝者的形象,並沒有具體的情節。而人物攝影是以錶現有被攝者參與的事件與活動為主,它以錶現具體的情節為主要任務,而不在於以鮮明的形象去錶現被攝者的相貌和神態。這二者之間的重要區彆,在於是否具體描繪人物的相貌。不管是單人的或是多人的,不管是在現場中抓拍的還是在照相室裏擺拍的,不管是否帶有情節,隻要是以錶現被攝者具體的外貌和精神狀態為主的照片,都屬於人像攝影的範疇。那些主要錶現人物的活動與情節,反映的是一定的生活主題,被攝者的相貌並不很突齣的攝影作品,不管它是近景也好,全身也好,隻能屬於人物攝影的範疇。當然,從廣義上來說,人像攝影拍的是人,它也屬於人物攝影。  人像攝影以刻畫和描繪被攝者的外貌與神態為自己的錶現任務,應人物相貌鮮明。它分作照相室人像、室內特定環境人像和戶外人像三大類。人像攝影的要求是“形神兼備”。

評分

寶貝已經收到,商傢發貨速度快,態度好,産品質量一流,物流很給力,很滿意的一次購物,好評!

評分

水墨風格的攝影照片雖然免不瞭使用Photoshop等軟件的後期加工,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任意扭麯原照片。好的水墨攝影作品要盡量少的修改原照片,它考驗的更多的是攝影師的構圖和捕捉光影的能力。

評分

王正義拍攝的《沙塵暴襲京》記錄攝影圖集(10張)攝影之所以誕生,就是為瞭記錄的目的。它誕生之後所顯示齣來的強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於它的記錄功能。這是其他技術或藝術所無法比擬或取代的。因此,從廣義上說,攝影就是記錄。

評分

還沒看,不過很期待

評分

摺疊水墨(風格)攝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