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本质:捕捉平凡中的惊喜(全彩)》跳出了普通摄影图书的固有模式,主要教会大家发现美丽、定格美丽的经验和技法。全书分为器材、时机、视角、光影、独特、色彩、后期等7个章节,每章通过不同的小节介绍发现生活之美的技法,每幅照片都有详细的拍摄说明,并有一句话点评。
这不是一本教条式的摄影书,而是一本启发式的摄影书;这不是一本到处简单复制的摄影书,而是一本凝聚了一众好友心得的摄影书;这不是一本灵感乍现临时拼凑的书,而是一群年轻人策划撰写了三年的呕血之作。本书中的照片是作者及他的朋友们历时三年,在上万张照片中精心筛选而来的,涵盖了风光、人像、旅游、人文等题材。每张照片都有详细的分析,并点明“慧眼”所在,照片的配套文字完全来源于他们的第一手心得体会。书中照片使用的相机涵盖了专业单反、入门单反、单反备机,以及手机等十多个型号,这就是要传递“好照片取决于对摄影本质的挖掘,而非器材”的理念。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可以激发内心对摄影的热爱,用心去感受感受世界、拍摄世界,让我们一同去挖掘摄影的本质。
刘征鲁,网名玻璃缸的鱼,海军某部副营职干部,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自学摄影6年有余,曾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人民海军报、辽宁日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媒体发表摄影作品数百幅,并在全军举行的摄影比赛中获奖。
这不是一本教条式的摄影书,而是一本启发式的摄影书。
——《影像时代》杂志
Part ONE观点 001
玩的是创意,拍的是思想 015
什么是好照片 002
拍好照片的8条建议 007
发现身边的美丽 017
Part TWO器材 024
单反相机,够用就好 026
小相机创造大精彩 033
手机也能拍好片 040
Part THREE时机 053
魔幻时刻 049
雨后 055
决定性瞬间 063
自然的时刻 071
Part FOUR角度 086
尊重的角度 080
框住视线 087
画龙点“睛” 093
规避缺陷 102
寻找几何美 108
让画面呼吸 115
广角的震撼 122
独特的正方形 130
Part FIVE光影 160
影子,没什么不好 138
唯美的轮廓 145
镜中的世界 152
Part SIX独特 186
不走寻常路 162
简约?魅力 169
不完美的“美” 174
文字的温度 180
动静之间 184
慢快门的诱惑 192
朦胧的梦境 200
用画面讲故事 206
放大的奇迹 213
Part SEVEN色彩 255
色彩?秩序 220
寻找色彩焦点 225
小贴士: 229
本真的黑白 230
说说相机的滤镜 237
玩的是创意,拍的是思想
摄影的本质是什么?正如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答案可能会林林总总。但我想,对于绝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而言,摄影的本质就是发现平凡中的美丽。发现平凡之美,不仅可以培养你发现美、定格美的能力,也是引导大家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很好的方法。
世界著名的雕塑家、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我们烂熟于心,却又仅仅是烂熟于心。因为我们缺少一双“慧眼”,不知如何去观察和发现,往往与生活中的美丽擦肩而过却浑然不知。这实在是一件很令人遗憾的事情。
摄影是充满幸福感的事情,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是摄影的真谛所在。可是,很多热爱摄影的朋友问我,为什么我拍的照片总是那么普通,我用的是单反相机,还是全画幅的,也配上了红圈镜头、金圈镜头,为什么我就是拍不出动人的照片。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解释道:“不是因为你的相机不好,而是因为你还没有静下来心来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刻画生活。归根到底,你缺少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众所周知,一流的摄影靠艺术、二流的摄影靠技术、三流的摄影靠器材。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摄影器材,都能拍出精彩的照片。
摄影需要技术,但更需要艺术。如果仅仅技艺精湛,只是对感光度、光圈、快门等了然于心,却独独少了一颗热爱美的心灵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你的照片就不会拥有灵魂,而仅仅是一堆杂乱光线的集合罢了。日本著名的作家池田大作说:“我的每一个文字下面,就系着一颗心。”同样,对于一个真正的摄影师而言,他的每一幅照片里面,也必然隐藏着他的灵魂。这个灵魂可以是奔放的,也可以是纯真的,还可以是孤独的。不管怎样,只要照片有了灵魂,那么自然可以感动大家的心灵。
发现平凡中的美丽,需要我们培养一双“慧眼”。这双“慧眼”能够帮助你在繁杂的环境中提取美,能够帮助你熟练地掌握用光线作画的诀窍,能够帮助你发现色彩的魅力,能够帮助你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构图。
这样温暖的画面其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处,只要我们能够以谦卑和尊重的心态去观察,用认真的态度去刻画,就能拍出不错的画面感。哪怕只是路边再寻常不过的小草,也能渗入你浓烈的情绪,让画面瞬间吸引大家的眼睛。
为了帮助大家培养一双“慧眼”,我和朋友们耗费了3年时光,写了这样一本书。在这本书中,我们将分30个章节,以照片为例向大家介绍发现平凡中的美丽的心得和经验,帮助大家打造一双发现美、刻画美的犀利的“摄影师之眼”。
《摄影本质:捕捉平凡中的惊喜(全彩)》中的相机种类很多,既有尼康D700、D300S这样的专业单反相机,也有尼康D80这样的中低档次的单反相机,还有理光GR、索尼RX100、佳能G7X等小型数码相机,此外我还把一部分用诺基亚920手机和小米手机拍摄的照片引入书中。之所以采用如此多的器材,就是告诉大家,制造美丽的画面,器材永远是第二位的。决定画面的关键因素,还是相机背后的那双“慧眼”。
由于我们也是刚刚加入摄影阵营不久的年轻人,现在也谈不上对摄影有多么深刻的见解和感悟,只是凭着一颗颗热爱摄影的心和与广大影友交流心得体会的热情才写成了这本书,其中定然有很多让前辈们哑然失笑的地方,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赐教。如果有相关建议,请发到我的个人邮箱liuzhenglu111@163.com。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让我们摒弃器材至上的误区,把精力集中到摄影的本质上来,努力培养一双“慧眼”,去发现平凡中的美丽,定格生活中的美丽。
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感觉自己陷入“瓶颈期”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启发价值是巨大的。它讨论的很多内容已经超越了基础操作层面,进入了“风格形成”和“个人印记”的探讨。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情感共鸣”的强调。摄影的终极目的是传递情感,但如何做到这一点,书中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工具箱。它不是简单地说“拍出有故事的照片”,而是具体分析了哪些色彩搭配容易引发怀旧感,哪些构图方式能增强压迫感或疏离感。我尝试着去拍摄一些与我童年记忆相关的场景,并运用书中提到的“低饱和度暖色调”来处理,最终成片的效果,连我自己都感到震撼,因为它真的捕捉到了那种模糊的、带着岁月感的怀旧情绪。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它帮助我打开了自己内心深处想表达的东西,并提供了将这些抽象情感转化为具体影像的途径,让我的作品开始有了“我的声音”,而不是单纯地模仿教科书上的范例。
评分我一直觉得,摄影的门槛在于“技术”,但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门槛在于“观察力”。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平凡”这个主题的深刻挖掘。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着无数的场景:厨房里洒落的阳光、雨后积水倒映的霓虹、甚至是老旧家具上的纹理,这些在别人眼中一闪而过的画面,在作者的引导下,都能被赋予新的生命和故事性。它没有纠结于昂贵的器材,而是反复强调“用心去看”的重要性。其中对“光影叙事”的论述尤其精辟,它教你如何识别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光线性格,如何利用阴影来增加画面的深度和戏剧张力。我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在清晨和黄昏分别拍摄了同一个场景,发现同样的主体,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情绪是天差地别的。这种对光线的敏感度,是任何参数设置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就像是为我的眼睛安装了一个“发现美”的滤镜,让我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奇心,走在路上都会不由自主地寻找那些被忽略的细节,这已经超越了单纯学习摄影技巧的范畴,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第一章讲曝光,第二章讲对焦”的机械式教学法,而是采用了更贴近创意思维的路径。它更像是一本“思维导图”式的指南,将技术要点融化在了对“如何思考”的讨论之中。我特别喜欢它探讨“主体与背景关系”的那几节内容。很多新手拍出来的照片,主体不突出,背景一团糟,这本书用了大量的篇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如何通过景深控制、前景利用和线条引导来梳理画面结构。比如,它对比了两种不同的前景处理方式,一种是模糊的、引导视线的,另一种是清晰的、形成画面框架的,这种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照片总是显得“平”而“散”。而且,作者的文字非常具有感染力,他似乎在与读者进行一场深度的对话,不断鼓励你打破常规,去尝试那些看起来“不太正确”的拍摄方式,只要你的目的明确。这极大地解放了我的创作思想,不再被各种规则束缚住手脚。
评分这套书的整体装帧和印刷质量,确实对得起“全彩”这个标注。我收到后第一反应是字体和留白处理得非常优雅,阅读体验一流。但抛开硬件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待“错误”的态度。它没有将失败的案例视为禁区,反而用了很多篇幅来分析“为什么这张照片失败了”,以及如何通过微小的调整来挽救,或者干脆将这种“错误”转化为一种独特的视觉风格。比如,关于“高光溢出”的处理,它并没有一味强调要避免,而是展示了如何巧妙地利用纯白区域来突出主体的轮廓,营造出一种梦幻或极简的效果。这种对摄影不完美性的包容和引导,极大地缓解了我的“完美主义焦虑”。我不再因为一两次曝光失误而沮丧,而是会去思考,这次的“失误”能告诉我什么关于光线的新知识。这本书成功地将摄影学习变成了一个充满实验精神和乐趣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充满评判和压力的任务。它教会我的不仅是按快门的技术,更是如何与相机、与光线、与自己内心的不确定性和平共处,并从中找到创作的乐趣。
评分这本摄影入门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刚接触相机、看着说明书就头疼的人量身定制的!它的讲解方式极其生动,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感。我记得我以前买过好几本所谓的“摄影宝典”,结果打开全是ISO、快门速度的参数表,看得我云里雾里。但这本书不一样,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坐在你身边,手把手教你如何看待光线、如何理解色彩。它不是直接告诉你“光圈开到f/8就是最好的”,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让你明白在特定场景下,调整光圈能带来什么样的情绪和焦点变化。比如,书中有一章节专门讲了“捕捉瞬间的魔力”,通过拆解一些街头摄影大师的作品,详细分析了他们是如何预判、如何在嘈杂的环境中找到那个决定性的瞬间。读完之后,我立刻拿着相机出门,尝试着去模仿书中的构图思路,虽然拍出来的照片还很稚嫩,但我明显感觉到自己不再是“按快门”,而是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创作”了。那种从迷茫到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非常棒,让我对摄影这件事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这本书的图文排版也非常舒服,大量的全彩插图清晰地展示了对比效果,而不是那种小得看不清的黑白样张,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极其重要,能直观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视觉概念。
评分喜欢
评分折叠水墨(风格)摄影
评分折叠记录摄影
评分人像摄影与一般的人物摄影不同:人像摄影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具体 相貌和神态为自身的首要创作任务,虽然有些人像摄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节,但它仍以表现被照者的相貌为主,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像摄影作品只交待被摄者的形象,并没有具体的情节。而人物摄影是以表现有被摄者参与的事件与活动为主,它以表现具体的情节为主要任务,而不在于以鲜明的形象去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这二者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是否具体描绘人物的相貌。不管是单人的或是多人的,不管是在现场中抓拍的还是在照相室里摆拍的,不管是否带有情节,只要是以表现被摄者具体的外貌和精神状态为主的照片,都属于人像摄影的范畴。那些主要表现人物的活动与情节,反映的是一定的生活主题,被摄者的相貌并不很突出的摄影作品,不管它是近景也好,全身也好,只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当然,从广义上来说,人像摄影拍的是人,它也属于人物摄影。 人像摄影以刻画和描绘被摄者的外貌与神态为自己的表现任务,应人物相貌鲜明。它分作照相室人像、室内特定环境人像和户外人像三大类。人像摄影的要求是“形神兼备”。
评分折叠商业摄影
评分在进行照相时,光通过小孔(更多时候是一个透镜组)进入暗盒,在暗盒背部(相对於光入射方向)的介质上成像。根据实际光强度和介质感光能力的不同,要求的光照时间也不同。在光照过程中,介质被感光。
评分水墨风格的摄影照片虽然免不了使用Photoshop等软件的后期加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扭曲原照片。好的水墨摄影作品要尽量少的修改原照片,它考验的更多的是摄影师的构图和捕捉光影的能力。
评分书不错 读书使人进步 十个字
评分还不错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