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

伦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维·罗宾森 著,文克里斯·加拉特 绘
图书标签:
  • 伦理学
  • 道德哲学
  • 应用伦理学
  • 价值理论
  • 行为规范
  • 道德判断
  • 伦理思考
  • 社会伦理
  • 职业伦理
  • 生命伦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05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025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8
字数:93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人类到底是自私而贪婪,还是慷慨而友善?谁有权利告诉你“善”和“恶”意味着什么?道德与什么相关?是对规则的遵守还是对后果的思考?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能否拥有对这些事物的知识,而不只是信念?

  《伦理学》追溯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和康德在内的伟大道德哲学家的各种论证,探索那些被更现代的哲学家,诸如让-保罗?萨特、约翰?罗尔斯和理查德?罗蒂带入争论的问题。这本令人愉快的插图指南或许不能为你所有的道德难题提供解答,但它将使你有更好的准备去思考它们。

内容简介

  《伦理学》追溯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和康德在内的伟大道德哲学家的各种论证,探索那些被更现代的哲学家,诸如让-保罗·萨特、约翰·罗尔斯和理查德·罗蒂带入争论的问题。这本令人愉快的插图指南或许不能为你所有的道德难题提供解答,但它将使你有更好的准备去思考它们。

作者简介

  戴维·罗宾森,

  多年来从事哲学教学工作,是“图画通识丛书”中多本书的作者。

  克里斯·加拉特,

  漫画家,尤以自1985年起连载于英国《卫报》达20年之久的Biff连环漫画知名。

内页插图

目录

001 道德问题

002 社会存在

003 共同体主义者还是个人主义者?

004 场景设置

004 十个中心问题

006 信念体系的社会起源

007 道德与宗教

009 道德与人性

011 遗传学

013 我们有选择吗?

014 该责怪社会吗?

016 道德相对主义

017 伦理绝对主义

019 相对主义VS绝对主义

020 其他绝对主义回应

021 它们都是错的吗?

022 道德知识的问题

023 伦理学简史

023 希腊城邦

024 民主

025 希腊人与哲学

027 奴隶制

028 苏格拉底的方法

030 苏格拉底伦理学:认识你自己

033 柏拉图的《理想国》

034 柏拉图 VS 智者

036 相的世界

037 一个封闭社会

038 亚里士多德和常识哲学

039 目的论观点与中道

040 乏味的好人

043 希腊化伦理学

044 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

046 基督教的降临

047 中世纪与经院伦理学

049 人文主义的兴起

050 马基雅维利

050 道德与公共生活

051 关于这本书的分歧

051 今日马基雅维利

052 野蛮人还是无邪者?

053 社会契约

054 它是真的吗?

055 浪漫的无邪者

056 高贵的野蛮人

058 互助者或社会生物学

060 社会基因

061 符号动物

062 马克思和经济决定论

064 虚假意识

065 道德的鸡和阶级的蛋

066 功利主义

068 法律与道德

069 幸福的总额

070 一个实际例子

071 只看后果不看动机

073 密尔的思想

074 规则功利主义

075 密尔的多元主义

076 什么是幸福

077 它真的科学吗?

078 道德义务的法则

079 实践理性

080 义务VS偏好

081 关于富有青年的寓言

082 可普遍化检验

083 僵化的规则

084 道德想象

085 伦理学说的对比

086 休谟的激进怀疑论

089 信念是心理的

090 “是—应当鸿沟”是真的吗?

091 主观主义者和客观主义者

093 道德语言无意义

094 规定主义

095 想象的重要性

096 选择去成为:存在主义

098 无法做出决定的学生

101 通向后现代主义之路

102 这种叫人性的东西是什么?

103 弗洛伊德的心理模型

104 无意识与道德自律

106 拉康:自我的虚构

107 大屠杀与启蒙的背叛

109 理性的危险

110 后现代主义怀疑论

112 人性,太人性的

113 后现代主义愿景:超级市场奴隶制

114 后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

116 尼采式的纨绔主义

117 现代主义之恶

118 道德哲学和立法者

119 后现代主义社会

120 后现代主义的道德行动者

121 一种后现代希望:新部族

123 社会伦理学

124 未来的共同体:新社会契约

125 社会正义

126 复兴亚里士多德

127 伦理学为什么陷入混乱?

128 传统中的希望

129 我们所处的状态

130 什么是德性

131 后现代主义走向何方?

132 新女性主义伦理学的时代

134 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135 明智的杰克和敏感的艾米

136 不同的道德优先考虑

137 S. H. E

138 环境伦理学

139 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

140 纽布利案例

141 它重要吗?

142 整体论伦理学

143 我们不是局外人

144 伦理学与动物

145 动物权利

146 我们能证明动物具有权利吗?

147 功利主义论证

148 动物与痛苦

150 动物实验

151 有良心的科学家和某些可能的道德准则

152 人格论证

153 黑猩猩有人格吗?

154 伦理学与安乐死

155 庭审

156 安乐死可接受吗?

158 反对安乐死的论证

159 反论证

160 昏迷的患者

162 让自然主宰它的进程

163 让患者决定

164 哲学家怎么说?

167 德性伦理学再出场

168 我们的结论是什么?

172 延伸阅读

174 致谢

176 索引


精彩书摘

  道德问题

  每个人都对伦理学感兴趣。关于什么是对和什么是错以及如何区分对错,我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哲学家和主教们在电台里讨论“道德迷宫”。人们不再按他们该做的去行动。

  我们是这样被告知的。但“道德恐慌”其来有自。柏拉图在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认为,由于智者派哲学家邪恶的道德怀疑论和他的同胞的轻信,雅典被败坏了。

  社会存在

  我们都是特定社会的产物。并非“自我造就”。那些被我们当作“个性特征”和“个人观点”的东西,其实很多都要归因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共同体。亚里士多德对此非常明白。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国家的首要功能是使集体主义的人类能进行哲学讨论,并最终就共同的伦理法规达成一致。

  可是一旦成熟,我们中的大多数就会开始质疑造就了我们的社会,并且以一种仿佛是我们独有的方式来这么做。苏格拉底强调这实际上是我们的责任。

  对公认的道德观点提出问题,并且永无休止。

  国家可以决定什么在法律上是对的,什么在法律上是错的,但法律和道德不是一回事。

  共同体主义者还是个人主义者?

  伦理学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我们的道德是被承继的传统和个人观点的奇妙混合。

  有些哲学家强调共同体的重要性,并把个人伦理学看作是派生的。

  其他哲学家会强调自律的个体的重要性,并主张社会只是一种必须顺从于个人目的和野心的便利安排。

  但是,无论是个体主义哲学家还是共同体主义哲学家,都不愿把伦理规范解释为不过是被成员一致同意并形式化了的“俱乐部规则”。他们都想通过诉诸某种“中立”的理想集合,来使共同的伦理或者对个人道德的需要合法化。本书的很大一部分都与这种为伦理提供基础的不同尝试相关。

  ……

前言/序言

  三联书店“图画通识丛书”引进自英国Icon Books出版社之“介绍”系列(introducing series)。Icon Books出版社自1991年创办以来,已出版该系列百余种。关于英文版“介绍”系列的由来,这里需要提及两个关键人物,爱德华多·皮奥(Eduardo del Río)和理查德· 阿皮尼亚内西(Richard Appignanesi)。

  爱德华多·皮奥(1932—),墨西哥左翼知识分子作家兼卡通画家,从上世纪60年代起在报刊发表卡通作品,随着影响力逐渐扩大,开始了漫画书的创作,已知有上百种作品问世。皮奥的漫画作品题材广泛,从政治,宗教到素食主义无所不包,并凭藉其睿智幽默的文字和独特的漫画风格赢得了国内众多读者。而使皮奥被广大的英语世界读者所了解并接受的,则是他创作的一本介绍马克思生平及思想的漫画书。这本书在上世纪70年代被翻译成英文,出版后迅速风靡英语世界,其后又陆续有16种文字版本问世,销售超过百万册,而它最初的出版者就是理查德· 阿皮尼亚内西博士。

  阿皮尼亚内西(1940—),意大利裔作家,编辑,出版家,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哲学博士。1974年,他在伦敦与几位作家合伙创办了“作家和读者出版合作有限公司”,两年后即策划了前面提到的《马克思》英文版的出版,该书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阿皮尼亚内西注意到了这样一个读者群体的存在:他们渴望对某些有思想深度的大题目有一点了解,但却每每对其厚重望而生畏,而漫画书《马克思》之新颖的呈现形式,以及它在读者中受欢迎的程度,预示了这样一个读者市场的存在,因而也直接促成了一个丛书系列的诞生,即“入门书”系列。不过后来这个诞生了“入门书”系列的出版社于1984年解散了,1991年阿皮尼亚内西又在伦敦创办了Icon Books Ltd.,同时将“入门书”系列更名为“介绍”系列。至2014年,这个系列的书目已扩充至百余种,涵盖哲学,政治,科学和艺术诸领域,试图将那些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思想和观念等等都纳入其中。我们今天在这里向读者推荐的,就是“介绍”系列的中文版,即三联书店的“图画通识丛书”。

  这套丛书在内容设计上没有采用教科书或者一般学术著作的框架,而是将每一种书的主题切割分解成若干小专题,每一小专题在少则一两页多则五六页的篇幅内展开,图文并重,读者在相对放松的阅读感中,从一个小专题跳至下一个,直至结束本书的阅读。书后除附有必要的参考书目外,还有延伸阅读以及索引,意犹未尽的读者可以继续在这一主题中探索徜徉。


《星尘遗迹:失落文明的密码》 简介: 在一片被时间遗忘的星系深处,一颗名为“埃瑞斯”的星球,承载着古老而辉煌的文明。然而,如今的埃瑞斯,只剩下沉默的巨型遗迹,诉说着曾经的繁盛与突如其来的衰亡。这些被星尘掩埋的建筑,如同一座座沉默的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荒凉的行星表面,等待着被解读的命运。 本书《星尘遗迹:失落文明的密码》并非关于哲学思辨或道德准则的探讨,而是带领读者踏上一场惊心动魄的考古探险,一次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挑战。我们的故事,始于一位名叫艾拉·文森特的天体考古学家。艾拉,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求知欲而闻名,她毕生致力于解开宇宙中最神秘的谜团。当她的团队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系的异常信号时,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这个信号,并非来自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一种交流方式,它是一种复杂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学和物理定律的编码,隐藏在古老的宇宙射线之中。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分析,艾拉的团队终于将其破译,指向了埃瑞斯星系。 踏上埃瑞斯,仿佛进入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幻境。巨大的水晶塔直插云霄,虽然已布满裂痕,但依然散发着幽蓝色的光芒;宏伟的地下城市,其规模之庞大,结构之精巧,足以让任何现代建筑师自惭形秽;更有那些形状奇特的能量管道,纵横交错,似乎曾经为整个星球输送着生命的力量。这些遗迹不仅仅是冰冷的石头和金属,它们本身就构成了一部无声的史诗。 书中,我们跟随艾拉的脚步,深入探索这些令人敬畏的遗迹。读者将一同经历艰苦的实地考察,面对严峻的环境挑战,并在每一次发现中体验到解密未知的激动。从解析那些刻在遗迹墙壁上的复杂符号,到研究那些超越我们现有物理学理解的奇特装置,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挑战与惊喜。 我们发现,这个失落的文明,他们称自己为“埃瑞人”,并非简单地居住在这颗星球上,而是与星球本身有着深厚的共生关系。他们掌握了控制星辰能量的技术,能够与宇宙中最微小的粒子进行互动,甚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操纵时空。书中详细描述了艾拉团队如何一步步揭示埃瑞人先进的科技水平,比如他们如何建造能够抵御宇宙风暴的护盾,如何利用行星磁场进行通讯,以及他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深刻理解,这些都远超我们目前的科学认知。 然而,最引人入胜的,是埃瑞人留下的“编码”。这些编码并非简单的信息记录,更像是一种意识的传承。它们隐藏在遗迹的结构设计、能量场的波动模式,甚至是那些奇特植物的基因序列之中。艾拉和她的团队必须运用跨学科的知识,结合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语言学,甚至是一种全新的“意识考古学”,才能勉强触碰到埃瑞人思想的边缘。 本书将深入剖析埃瑞人留下的“知识网格”——一种遍布整个星球的、相互连接的信息储存系统。通过破解这个网格,艾拉团队逐渐拼凑出埃瑞人社会的面貌:他们的社会结构、艺术形式、对宇宙的理解,以及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书中将描绘埃瑞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他们对知识的极度崇尚,以及他们为追求更高层次存在所付出的努力。 更令人震撼的是,我们在遗迹中发现了埃瑞人衰亡的线索。这并非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更像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或是某种无法避免的宇宙演化过程。书中将通过对埃瑞人历史记录的解读,以及对星球环境变化的分析,逐步揭示他们最终消失的原因。这个原因,可能与他们对宇宙法则的深刻理解有关,也可能与某种形式的“升华”或“转化”有关,这些内容将挑战我们对生命和存在的固有认知。 《星尘遗迹:失落文明的密码》将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脑力与想象力的双重冒险。每一次对遗迹的深入挖掘,都可能揭示宇宙更深层次的奥秘。书中充斥着科学的严谨推测,也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浪漫遐想。它将带你思考:如果真的存在比我们更高级的文明,他们会以何种方式存在?他们又会留下怎样的信息?我们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本书并非是关于哲学概念的推演,而是关于人类在未知面前的勇气,关于科学探索的无限魅力,以及关于宇宙中隐藏的、超越我们想象的可能。它是一次关于真相的追寻,一次关于宇宙的对话,一次对人类自身潜力的唤醒。准备好,踏上这场星际考古之旅,去揭开那些被星尘尘封的,关于一个失落文明的,最深邃的密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让人眼前一亮,即便是阅读如此严肃的文本,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愉悦。纸张的质感厚实,油墨的选用也极佳,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从内容上看,作者的笔力是极其老辣且富有洞察力的。他似乎深谙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视角切入,对伦理规范的起源进行了极具说服力的溯源。我发现书中关于“美德伦理学”的阐述尤其精彩,它不再局限于“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规则体系,而是转向了“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更为根本的命题。作者通过大量引用文学作品和历史案例,将抽象的“勇敢”、“正直”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品质,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对我这样一个注重实践经验的人来说,这种由内而外塑造品格的探讨,比单纯的理论辩论更有指导意义。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日常习惯中那些未被察觉的“小恶”,并思考如何通过微小的日常选择,雕刻出更完善的自我。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起初的几页阅读速度非常缓慢,需要反复回溯才能真正把握住作者构建的逻辑框架。然而,一旦跨过了最初的门槛,便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思想疆域。作者在探讨“正义的原则”时,其结构之严谨、论证之缜密,简直像一座精密的数学模型。他没有回避任何一个潜在的反驳,反而主动地将那些最尖锐的质疑纳入自己的体系中进行消化和转化。这种胸襟和气度,是一个真正的大师才具备的。书中的注释部分也极其丰富,提供了大量延伸阅读的线索,看得出作者在学术上的积累是何等深厚。最让我震撼的是他对于技术伦理的展望部分,在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等前沿议题上,作者的预见性和审慎态度,远超当前许多热门讨论。他不仅仅是在讨论“我们能做什么”,更是在追问“我们是否有权利做”,这种对人类主体性的坚守,令人敬佩。

评分

初翻开这本厚重的书卷,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学者气息。我原本对哲学思辨类书籍有些望而却步,总觉得那些抽象的概念会像迷雾一样让人抓不住重点。然而,作者的叙事方式却如同高明的向导,引领着我穿梭在错综复杂的道德困境之中。他并非只是罗列着那些古老的理论——功利主义的冰冷计算、道义论的铁板一块,而是将它们置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真切的冲突场景里:面对资源分配的不公,面对个人良知与集体利益的拉扯。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例外情况”时的那种细腻入微。在每一个看似无解的伦理两难中,他都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思辨路径,没有简单粗暴的结论,只有层层递进的论证,仿佛在邀请读者亲自参与这场智力上的搏击。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的道德罗盘被重新校准了一遍,对那些习以为常的判断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和重估。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让你学会如何更审慎、更负责任地提出问题。这种智识上的洗礼,远超乎我最初的预期。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从基础概念的界定开始,逐步深入到宏大的社会伦理建构,最后落脚于个体实践,这个过程自然而然,逻辑连贯得令人赞叹。我个人在阅读中最大的收获在于对“意图”与“结果”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作者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展示了它们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特别是关于“恶的平庸性”的探讨,运用了非常简洁却有力的论证,直指人心深处的惰性和麻木,读来令人不寒而栗,却又不得不承认其真实性。书中穿插的哲学小故事和思想实验,巧妙地避免了学术著作常见的枯燥感,反而像一个个引人入胜的谜题,激发读者主动去寻找背后的哲学原理。我甚至愿意将这本书推荐给那些自认为“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朋友,因为它真正做到了将最深奥的思考,转化为人人可及的、关于如何过好这一生的切实指南。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与一位博学多识、极具耐心的导师进行的长篇对话。作者的语言风格时而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时而又像一把精巧的刻刀,准确地凿开问题的核心。我特别喜欢他在引用亚里士多德或康德时所保持的尊重,但绝不盲从,总能找到一个现代的支点,将古老的智慧重新激活。这本书的重点并非在于教授你一套固定的道德教条,而是在于训练你的“道德想象力”。它鼓励读者去设想那些极端情境,去体验不同价值立场下的世界观。读完关于“义务与倾向”的章节后,我发现自己对身边一些看似简单的行为,比如一个陌生人的善举或者一次公职人员的失职,都有了更复杂、更包容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思想框架,让你能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至于被碎片化的道德观点所裹挟,保持思维的独立性和清晰度。

评分

好评,对我的研究很有帮助,京东服务也很好!

评分

京东最近活动很多,有些很给力

评分

京东最近活动很多,有些很给力

评分

物美价廉不用自己拎上楼,不错

评分

帮同事买的,我提前都看完了

评分

读书 读好书 思考 认真思考 看看别人 了解自己

评分

最近京东给的京豆越来越少了 心塞 都没有购物的积极性了

评分

很好,不错,值得买买买。

评分

好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