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雅藏系列 唐宋传奇选

中国古典文学雅藏系列 唐宋传奇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友鹤 注
图书标签:
  • 唐传奇
  • 宋传奇
  • 古典文学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古典小说
  • 选集
  • 雅藏系列
  • 唐宋
  • 文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125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767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古代传奇小说的精选注释读本——《唐宋传奇选》  名家名选的古代传奇读本——《唐宋传奇选》

内容简介

  唐宋传奇专指唐宋时期的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小说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进化而来的,其中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南柯太守传》、《莺莺传》等。本书由张友鹤选注,程毅中作序。注文详尽,是了解唐宋传奇的精当的选读本。另外,还从一些优秀的古代版画中,为本书选配了若干幅精美插图。

作者简介

  张友鹤(1907─1971),安徽安庆人。著名的校注家,报人。曾校注了《唐宋传奇选》、《镜花缘》、《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聊斋志异》的会注会校工作。

目录

任氏传沈既济

离魂记陈玄祐

柳氏传许尧佐

柳毅传李朝威

李章武传李景亮

霍小玉传蒋防

古《岳渎经》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李公佐

谢小娥传李公佐

李娃传白行简

东城老父传陈鸿

长恨传陈鸿

莺莺传元稹

无双传薛调

虬髯客传杜光庭

郭元振牛僧孺

马待封牛肃

王维薛用弱

王之涣薛用弱

红线袁郊

昆仑奴裴铏

聂隐娘裴铏

裴航裴铏

王知古皇甫枚

飞烟传皇甫枚

却要皇甫枚

温京兆皇甫枚

闾丘子张读

崔玄微段成式

吴堪皇甫氏

京都儒士皇甫氏

画琵琶皇甫氏

李謩缺名

李使君康骈

崔护孟棨

流红记张实

谭意哥传秦醇

梅妃传缺名

李师师外传缺名

精彩书摘

  《中国古典文学雅藏系列 唐宋传奇选》:
  沈既济[1]任氏,女妖也。有韦使君[2]者,名奎[3],第九[4],信安王祎[5]之外孙。少落拓[6],好饮酒。其从父[7]妹婿日郑六,不记其名。早习武艺,亦好酒色。贫无家,托身于妻族;与崟相得[8],游处不问[9]。天宝[10]九年夏六月,崟与郑子偕行于长安陌中[11],将会饮于新昌里[12]。至宣平之南,郑子辞有故,请间去,继至饮所[13]。奎乘白马而东[14l。
  郑子乘驴而南,入升平之北门。偶值三妇人行于道中,中有白衣者,容色姝丽。郑子见之惊悦,策[15]其驴,忽先之,忽后之[16],将挑[17]而未敢。白衣时时盼睐[18],意有所受[19]。郑子戏之曰:“美艳若此,而徒行[20],何也?”白衣笑曰:“有乘不解相假[21],不徒行何为[22]?”郑子曰:“劣乘不足以代佳人之步,今辄以[23]相奉。某得步从,足矣。”相视大笑。同行者更相眩诱,稍已狎瞪。郑子随之东,至乐游园[24],已昏黑矣。见一宅,土垣车门[25],室宇甚严[26]。白衣将人,顾曰:“愿少踟蹰[27]。”而入。女奴从者一人,留于门屏间[28],问其姓第[29]。郑子既告,亦问之。对曰:“姓任氏,第二十。”少顷,延入。郑子絷驴于门[30],置帽于鞍。
  始见妇人年三十馀,与之承迎,即任氏姊也。列烛置膳,举酒数觞[31]。任氏更妆而出,酣饮极欢。夜久而寝,其妍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艳,殆非人世所有。将晓,任氏曰:“可去矣。某兄弟名系教坊[32],职属南衙[33],晨兴将出,不可淹留[34]。”乃约后期而去。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35].门旁有胡人[36]鬻[37]饼之舍,方张灯炽炉[38]。郑子憩其帘下,坐以候鼓[39],因与主人言。郑子指宿所以问之曰:“自此东转,有门者,谁氏之宅?”主人曰:“此陨墉[40]弃地,无第宅也。”郑子曰:“适[41]过之,曷以云无[42]?”与之固争。主人适悟,乃曰:“吁!我知之矣。此中有一狐,多诱男子偶宿,尝三见矣。今子亦遇乎?”郑子赧而隐[43]曰:“无。”质明[44],复视其所,见土垣车门如故。窥其中,皆蓁荒[45]及废圃耳。既归,见崟。崟责以失期[46]。郑子不泄,以他事对。然想其艳冶,愿复一见之,心尝存之不忘。经十许日,郑子游,入西市[47]衣肆,瞥然[48]见之,曩女奴从。郑子遽呼之。任氏侧身周旋于稠人中[49]以避焉。郑子连呼前迫,方背立,以扇障其后,曰:“公知之,何相近焉?”郑子曰:“虽知之,何患[50]?”对曰:“事可愧耻,难施面目[51]。”郑子曰:“勤想如是,忍相弃乎?”对曰:“安敢弃也,惧公之见恶耳。”郑子发誓,词旨益切。任氏乃回眸去扇,光彩艳丽如初。谓郑子曰:“人间如某之比者非一,公自不识耳,无独怪也。
  ”郑子请之与叙欢。对曰:“凡某之流,为人恶忌者,非他[52],为其伤人耳。某则不然。若公未见恶,愿终己以奉巾栉[53]。”郑子许与谋栖止[54]。任氏曰:“从此而东,大树出于栋问者,门巷幽静,可税[55]以居。前时自宣平之南,乘白马而东者,非君妻之昆弟[56]乎?其家多什器[57],可以假用。”——是时崟伯叔从役[58]于四方,三院什器,皆贮藏之。
  ——郑子如言访其舍,而诣崟假什器。问其所用。郑子曰:“新获一丽人,已税得其舍,假具以备用。”崟笑曰:“观子之貌,必获诡陋,何丽之绝也[59]!”崟乃悉假帷帐榻席之具,使家童之惠黠[60]者,随以觇之。俄而奔走返命,气吁汗洽[61]。崟迎问之:“有乎?”又问:“容若何?”曰:“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崔姻族广茂[62],且夙从逸游,多识美丽。乃问曰:“孰若某美[63]”童曰:“非其伦[64]也!”崟遍比其佳者四五人,皆曰:“非其伦。
  ”是时吴王[65]之女有第六者,则奎之内妹[66],秾艳[67]如神仙,中表[68]素推第一。奎问曰:“孰与吴王家第六女美?”又曰:“非其伦也。”崟抚手[]大骇曰:“天下岂有斯人乎?”遽命汲水澡颈,巾首膏唇[70]而往。既至,郑子适出。奎入门,见小童拥彗[71]方扫,有一女奴在其门,他无所见。徵[72]于小童。小童笑曰:“无之。”崟周视室内,见红裳出于户下。迫而察焉,见任氏戢身匿于扇间[73]。崟引出就明而观之,殆过于所传矣。崟爱之发狂,乃拥而凌之[74],不服。崟以力制之,方急,则曰:“服矣。请少回旋[75]。”既缓,则捍御[76]如初。如是者数四[77]。崔乃悉力急持之。任氏力竭,汗若濡雨。
  自度不免[78],乃纵体不复拒抗,而神色惨变。崟问曰:“何色之不悦?”任氏长叹息曰:“郑六之可哀也!”崟曰:“何谓[79]?”对曰:“郑生有六尺之躯,而不能庇一妇人,岂丈夫哉!且公少豪侈,多获佳丽,遇某之比者众矣。而郑生,穷贱耳,所称惬者,唯某而已。忍以有馀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为公所系[80]耳。若糠糗可给[81],不当至是。”崟豪俊有义烈,闻其言,遽置之。敛衽而谢[82]曰:“不敢。”俄而郑子至,与崟相视哈乐[83]。自是,凡任氏之薪粒牲饩[84],皆崟给焉。任氏时有经过,出入或车马举步,不常所止[85]。崟日与之游,甚欢。每相狎昵,无所不至,唯不及乱[86]而已。是以崟爱之重之,无所恡惜[87],一食一饮,未尝忘焉。任氏知其爱己,因言以谢曰:“愧公之见爱甚矣。顾以陋质,不足以答厚意;且不能负郑生,故不得遂公欢[88]。某,秦[89]人也,生长秦城。家本伶伦[90],中表姻族,多为人宠媵[91],以是长安狭斜[92],悉与之通[93]。或有姝丽,悦而不得者,为公致之可矣。愿持此以报德。”崟曰:“幸甚!”郾中[94]有鬻衣之妇日张十五娘者,肌体凝洁,崟常悦之。
  ……

前言/序言

  唐代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成熟的一块里程碑。早在唐代初年,大约公元七世纪的二十年代,王度的《古镜记》已经突破了六朝志怪粗陈梗概的窠臼,开辟了传奇体小说的蹊径。稍晚一些,在诗国高潮的盛唐时期,来源于辞赋与民间说唱文学的新体小说《游仙窟》和蜕化自志怪小说而又赋予新貌的《补江总白猿传》、《梁四公记》等作品又相继问世。牛肃则写出了十卷本的小说集《纪闻》,成为写小说的专业作家。随后张荐的《灵怪集》、戴孚的《广异记》又开创了“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论《聊斋志异》语)的先河。这时期的小说虽然仍以神怪故事为主要题材,但是在写作方法上注重文采和意想,加强了细节描写,因而篇幅曼长,显然不同于以往的志怪小说,后人就称之为传奇。

  传奇是唐代小说的一个别称。把它作为书名的是晚唐人裴的小说集《传奇》。在他之前的元稹《莺莺传》也曾被人称为“传奇”,不过……

  本书所选的作品以建中二年(781)的《任氏传》为压卷,这是一篇典型的传奇小说,标志着唐代小说发展新阶段的一个起点。正如鲁迅所归纳的,“源盖出于志怪,而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同上)。《任氏传》写的是一个狐精女妖的故事,然而女主人公性格鲜明,情感丰富,可爱而不可怕,与志怪小说大不相同。……

  本书是1963年之前张友鹤先生编选的,无论选目和注释,都代表编者个人的观点和见解,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学术成就。现在看来,当然不无可以改进之处。令人遗憾的是张友鹤先生已经作古,无法再作修订。好在大家公认的唐宋传奇的佳作,大多数已经收录在内了,而张先生的注释(包括一部分校勘成果)又很详尽,在每篇第一条注文里还对作品的特点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它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比较精当的选读本。在这次重印之际,责任编辑同志委托我写一篇前言略作介绍,我辞不获命,只能谈一些个人对唐宋小说的粗浅看法,未必有当于编选者的原意,更未必能适应读者的要求,仅供参考而已。最重要的还是精读原著,我相信读者一定会从唐宋传奇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的。 程毅中

  任氏传 沈既济〔1〕

  任氏,女妖也。有韦使君〔2〕者,名崟〔3〕,第九〔4〕,信安王袆〔5〕之外孙。少落拓〔6〕,好饮酒。其从父〔7〕妹婿曰郑六,不记其名。早习武艺,亦好酒色。贫无家,托身于妻族;与崟相得〔8〕,游处不间〔9〕。天宝〔10〕九年夏六月,崟与郑子偕行于长安陌中〔11〕,将会饮于新昌里〔12〕。至宣平之南,郑子辞有故,请间去,继至饮所〔13〕。崟乘白马而东〔14〕。郑子乘驴而南,入升平之北门。偶值三妇人行于道中,中有白衣者,容色姝丽。郑子见之惊悦,策〔15〕其驴,忽先之,忽后之〔16〕,将挑〔17〕而未敢。白衣时时盼睐〔18〕,意有所受〔19〕。郑子戏之曰:“美艳若此,而徒行〔20〕,何也?”白衣笑曰:“有乘不解相假〔21〕,不徒行何为〔22〕?”郑子曰:“劣乘不足以代佳人之步,今辄以〔23〕相奉。某得步从,足矣。”相视大笑。同行者更相眩诱,稍已狎暱。郑子随之东,至乐游园〔24〕,已昏黑矣。见一宅,土垣车门〔25〕,室宇甚严〔26〕。白衣将入,顾曰:“愿少踟蹰〔27〕。”而入。女奴从者一人,留于门屏间〔28〕,问其姓第〔29〕。郑子既告,亦问之。对曰:“姓任氏,第二十。”少顷,延入。郑子絷驴于门〔30〕,置帽于鞍。始见妇人年三十馀,与之承迎,即任氏姊也。列烛置膳,举酒数觞〔31〕。任氏更妆而出,酣饮极欢。夜久而寝,其妍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艳,殆非人世所有。将晓,任氏曰:“可去矣。某兄弟名系教坊〔32〕,职属南衙〔33〕,晨兴将出,不可淹留〔34〕。”乃约后期而去。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35〕。门旁有胡人〔36〕鬻〔37〕饼之舍,方张灯炽炉〔38〕。郑子憩其帘下,坐以候鼓〔39〕,因与主人言。郑子指宿所以问之曰:“自此东转,有门者,谁氏之宅?”主人曰:“此墉〔40〕弃地,无第宅也。”郑子曰:“适〔41〕过之,曷以云无〔42〕?”与之固争。主人适悟,乃曰:“吁!我知之矣。此中有一狐,多诱男子偶宿,尝三见矣。今子亦遇乎?”郑子赧而隐〔43〕曰:“无。”质明〔44〕,复视其所,见土垣车门如故。窥其中,皆蓁荒〔45〕及废圃耳。既归,见崟。崟责以失期〔46〕。郑子不泄,以他事对。然想其艳冶,愿复一见之,心尝存之不忘。经十许日,郑子游,入西市〔47〕衣肆,瞥然〔48〕见之,曩女奴从。郑子遽呼之。任氏侧身周旋于稠人中〔49〕以避焉。郑子连呼前迫,方背立,以扇障其后,曰:“公知之,何相近焉?”郑子曰:“虽知之,何患〔50〕?”对曰:“事可愧耻,难施面目〔51〕。”郑子曰:“勤想如是,忍相弃乎?”对曰:“安敢弃也,惧公之见恶耳。”郑子发誓,词旨益切。任氏乃回眸去扇,光彩艳丽如初。谓郑子曰:“人间如某之比者非一,公自不识耳,无独怪也。”郑子请之与叙欢。对曰:“凡某之流,为人恶忌者,非他〔52〕,为其伤人耳。某则不然。若公未见恶,愿终己以奉巾栉〔53〕。”郑子许与谋栖止〔54〕。任氏曰:“从此而东,大树出于栋间者,门巷幽静,可税〔55〕以居。前时自宣平之南,乘白马而东者,非君妻之昆弟〔56〕乎?其家多什器〔57〕,可以假用。”——是时崟伯叔从役〔58〕于四方,三院什器,皆贮藏之。——郑子如言访其舍,而诣崟假什器。问其所用。郑子曰:“新获一丽人,已税得其舍,假具以备用。”崟笑曰:“观子之貌,必获诡陋,何丽之绝也〔59〕!”崟乃悉假帷帐榻席之具,使家童之惠黠〔60〕者,随以觇之。俄而奔走返命,气吁汗洽〔61〕。崟迎问之:“有乎?”又问:“容若何?”曰:“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崟姻族广茂〔62〕,且夙从逸游,多识美丽。乃问曰:“孰若某美〔63〕?”童曰:“非其伦〔64〕也!”崟遍比其佳者四五人,皆曰:“非其伦。”是时吴王〔65〕之女有第六者,则崟之内妹〔66〕,秾艳〔67〕如神仙,中表〔68〕素推第一。崟问曰:“孰与吴王家第六女美?”又曰:“非其伦也。”崟抚手〔69〕大骇曰:“天下岂有斯人乎?”遽命汲水澡颈,巾首膏唇〔70〕而往。既至,郑子适出。崟入门,见小童拥彗〔71〕方扫,有一女奴在其门,他无所见。徵〔72〕于小童。小童笑曰:“无之。”崟周视室内,见红裳出于户下。迫而察焉,见任氏戢身匿于扇间〔73〕。崟引出就明而观之,殆过于所传矣。崟爱之发狂,乃拥而凌之〔74〕,不服。崟以力制之,方急,则曰:“服矣。请少回旋〔75〕。”既缓,则捍御〔76〕如初。如是者数四〔77〕。崟乃悉力急持之。任氏力竭,汗若濡雨。自度不免〔78〕,乃纵体不复拒抗,而神色惨变。崟问曰:“何色之不悦?”任氏长叹息曰:“郑六之可哀也!”崟曰:“何谓〔79〕?”对曰:“郑生有六尺之躯,而不能庇一妇人,岂丈夫哉!且公少豪侈,多获佳丽,遇某之比者众矣。而郑生,穷贱耳,所称惬者,唯某而已。忍以有馀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为公所系〔80〕耳。若糠糗可给〔81〕,不当至是。”崟豪俊有义烈,闻其言,遽置之。敛衽而谢〔82〕曰:“不敢。”俄而郑子至,与崟相视咍乐〔83〕。自是,凡任氏之薪粒牲饩〔84〕,皆崟给焉。任氏时有经过,出入或车马举步,不常所止〔85〕。崟日与之游,甚欢。每相狎昵,无所不至,唯不及乱〔86〕而已。是以崟爱之重之,无所恡惜〔87〕,一食一饮,未尝忘焉。任氏知其爱己,因言以谢曰:“愧公之见爱甚矣。顾以陋质,不足以答厚意;且不能负郑生,故不得遂公欢〔88〕。某,秦〔89〕人也,生长秦城。家本伶伦〔90〕,中表姻族,多为人宠媵〔91〕,以是长安狭斜〔92〕,悉与之通〔93〕。或有姝丽,悦而不得者,为公致之可矣。愿持此以报德。”崟曰:“幸甚!”鄽中〔94〕有鬻衣之妇曰张十五娘者,肌体凝洁,崟常悦之。因问任氏识之乎。对曰:“是某表娣妹〔95〕,致之易耳。”旬馀,果致之。数月厌罢。任氏曰:“市人易致,不足以展效〔96〕。或有幽绝〔97〕之难谋者,试言之,愿得尽智力焉。”崟曰:“昨者寒食〔98〕,与二三子〔99〕游于千福寺〔100〕。见刁将军缅张乐〔101〕于殿堂。有善吹笙者,年二八,双鬟垂耳,娇姿艳绝。当〔102〕识之乎?”任氏曰:“此宠奴也。其母,即妾之内姊〔103〕也。求之可也。”崟拜于席下。任氏许之。乃出入刁家。月馀,崟促问其计。任氏愿得双缣〔104〕以为赂。崟依给焉。后二日,任氏与崟方食,而缅使苍头控青骊〔105〕以迓任氏。任氏闻召,笑谓崟曰:“谐矣〔106〕。”初,任氏加宠奴以病,针饵莫减〔107〕。其母与缅忧之方甚,将徵诸巫〔108〕。任氏密赂巫者,指其所居,使言从就为吉。及视疾,巫曰:“不利在家,宜出居东南某所,以取生气〔109〕。”缅与其母详其地〔110〕,则任氏之第在焉。缅遂请居。任氏谬〔111〕辞以偪狭,勤请而后许。乃辇〔112〕服玩,并其母偕送于任氏。至,则疾愈。未数日,任氏密引崟以通之,经月乃孕。其母惧,遽归以就缅,由是遂绝。他日〔113〕,任氏谓郑子曰:“公能致钱五六千乎?将为谋利。”郑子曰:“可。”遂假求于人,获钱六千。任氏曰:“有人鬻马于市者〔114〕,马之股有疵,可买入居之〔115〕。”郑子如市〔116〕,果见一人牵马求售者,眚〔117〕在左股。郑子买以归。其妻昆弟皆嗤之〔118〕,曰:“是弃物也。买将何为?”无何,任氏曰:“马可鬻矣。当获三万。”郑子乃卖之。有醻〔119〕二万,郑子不与。一市尽曰:“彼何苦而贵买,此何爱而不鬻?”郑子乘之以归;买者随至其门,累增其估〔120〕,至二万五千也。不与,曰:“非三万不鬻。”其妻昆弟聚而诟〔121〕之。郑子不获已,遂卖,卒不登三万〔122〕。既而密伺买者,徵其由〔123〕,乃昭应县〔124〕之御马疵股者,死三岁矣,——斯吏不时除籍〔125〕——官徵其估〔126〕,计钱六万。设其以半买之,所获尚多矣;若有马以备数,则三年刍粟之估〔127〕,皆吏得之,且所偿盖寡,是以买耳。任氏又以衣服故弊,乞衣于崟。崟将买全彩〔128〕与之。任氏不欲,曰:“愿得成制者。”崟召市人张大为买之,使见任氏,问所欲。张大见之,惊谓崟曰:“此必天人〔129〕贵戚,为郎所窃;且非人间所宜有者。愿速归之,无及于祸。”其容色之动人也如此。竟买衣之成者而不自纫缝也,不晓其意。后岁馀,郑子武调〔130〕,授槐里府果毅尉〔131〕,在金城县〔132〕。时郑子方有妻室,虽昼游于外,而夜寝于内,多恨不得专其夕〔133〕。将之官〔134〕,邀与任氏俱去。任氏不欲往,曰:“旬月同行,不足以为欢。请计给粮饩,端居以迟归〔135〕。”郑子恳请,任氏愈不可。郑子乃求崟资助。崟与更劝勉,且诘其故。任氏良久,曰:“有巫者言某是岁不利西行,故不欲耳。”郑子甚惑也,不思其他,与崟大笑曰:“明智若此,而为妖惑,何哉!”固请之。任氏曰:“傥〔136〕巫者言可徵,徒为公死,何益?”二子曰:“岂有斯理乎?”恳请如初。任氏不得已,遂行。崟以马借之,出祖于临皋〔137〕,挥袂〔138〕别去。信宿〔139〕,至马嵬〔140〕。任氏乘马居其前;郑子乘驴居其后;女奴别乘,又在其后。是时西门圉人〔141〕教猎狗于洛川〔142〕,已旬日矣。适值于道,苍犬腾出于草间。郑子见任氏歘然〔143〕坠于地,复本形而南驰。苍犬逐之。郑子随走叫呼,不能止。里馀,为犬所毙。郑子衔涕〔144〕出囊中钱,赎以瘗〔145〕之,削木为记〔146〕。回睹其马,啮〔147〕草于路隅,衣服悉委于鞍上,履袜犹悬于镫〔148〕间,若蝉蜕然〔149〕。唯首饰坠地,馀无所见。女奴亦逝矣。旬馀,郑子还城。崟见之喜,迎问曰:“任子无恙乎?”郑子泫然〔150〕对曰:“殁矣!”崟闻之亦恸〔151〕,相持于室,尽哀。徐问疾故。答曰:“为犬所害。”崟曰:“犬虽猛,安能害人?”答曰:“非人。”崟骇曰:“非人,何者?”郑子方述本末。崟惊讶叹息不能已。明日,命〔152〕驾与郑子俱适马嵬,发瘗视之,长恸而归。追思前事,唯衣不自制,与人颇异焉。其后郑子为总监使〔153〕,家甚富,有枥马十馀匹。年六十五,卒。大历〔154〕中,既济居钟陵〔155〕,尝与崟游,屡言其事,故最详悉。后崟为殿中侍御史〔156〕,兼陇州〔157〕刺史,遂殁而不返。嗟乎!异物之情也有人道焉!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158〕,虽今妇人,有不如者矣。惜郑生非精人,徒悦其色而不徵其情性;向使渊识之士,必能揉变化之理,察神人之际,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不止于赏玩风态而已〔159〕。惜哉!建中〔160〕二年,既济自左拾遗〔161〕于〔162〕金吾将军〔163〕裴冀、京兆少尹〔164〕孙成、户部郎中〔165〕崔需、右拾遗陆淳,皆适居东南〔166〕,自秦徂〔167〕吴,水陆同道。时前拾遗朱放因旅游而随焉。浮颖涉淮〔168〕,方舟〔169〕沿流,昼燕〔170〕夜话,各徵其异说。众君子闻任氏之事,共深叹骇,因请既济传〔171〕之,以志异云。沈既济撰。

  注释

  〔1〕作者沈既济,唐苏州吴(今苏州市)人。一说吴兴武康(今浙江武康县)人。德宗时曾任左拾遗、史馆修撰、礼部员外郎等官职。长于经史之学,著有《建中实录》十卷。

  晋人已有关于狐仙的记载,但比较完整地描述狐仙的故事,这是较早的一篇。

  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藉神怪的故事,表达了当时广大妇女们的愿望。作者笔下的狐仙,实际上是人间的一个勇敢机智、善良的女性。她自愿和贫苦无依的青年郑六结合,帮助他成家立业,却不甘受豪门子弟韦崟的凌辱压迫,坚决和他作斗争,终于战胜了他。这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坚贞专一,为了自由和幸福,决不屈服于暴力。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另一方面,她有报恩思想,由于韦崟待她很好,她就代为设计诱骗别的女性来供他玩弄蹂躏。己所不欲,施之于人,这种行为与她的性格并不调和。这是作者失败的地方,也正反映了他思想上不健康的一面。

  故事很曲折,人物也塑造得相当生动。尤其是借家童口里,用烘云托月的方法,衬托出任氏的美丽,写得颇为成功。

  〔2〕使君:古时称刺史为“使君”。韦崟后来做了陇州刺史,所以称为使君。

  〔3〕崟:读如yín。

  〔4〕第九:兄弟里排行第九。下文“第二十”、“第六”,也指排行。唐人习惯,对人以行第(就是排行)相称,不说名字;这种行第是根据祖、曾祖辈所生的子弟进行排联,所以往往有排行到好几十的。

  〔5〕信安王袆:指李袆,封信安郡王,曾任礼部尚书。

  〔6〕落拓:放荡不羁的样子。

  〔7〕从(zònɡ)父:伯父,叔父。

  〔8〕相得:相处得好。

  〔9〕不间(jiàn):不离开。

  〔10〕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公元七四二至七五六年)。

  〔11〕陌(mò)中:街市里。“陌”,本有田间道路和市中街道两种解释,这里是后一义。



浮光掠影: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星辰 引言 在中国悠长而辉煌的文学史长河中,无数璀璨的星辰闪耀,它们以独特的姿态,照亮了千年的文明进程。这些文学瑰宝,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悱恻,或奇幻瑰丽,或深刻哲理,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坚实基石。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时代的镜子,人性的写照,思想的载体。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中国古典文学的广袤世界,从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维度,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文学画卷,从中一窥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化之光。 一、诗歌的海洋:情感的歌唱,时代的绝响 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沉的情感,成为中国文人心灵深处最直接的表达。从《诗经》的质朴真挚,到楚辞的浪漫瑰丽,再到唐诗的盛世华章,宋词的婉约豪放,元曲的市井风情,每一个时代都涌现出无数杰出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如同一颗颗耀眼的宝石,镶嵌在中国文学史的王冠之上。 《诗经》:远古的歌谣,民族的根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余篇。这些诗歌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涉及劳动、爱情、战争、祭祀等方方面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其语言质朴明快,节奏和谐优美,尤其“赋、比、兴”的运用,更是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寥寥数语,勾勒出纯真美好的爱情萌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则以景喻情,将离愁别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楚辞:浪漫的遐想,屈原的风骨 楚辞是中国南方诗歌的代表,其代表人物便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九歌》、《天问》等篇章,以其瑰丽奇特的想象,奔放不羁的情感,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屈原的诗歌,充满了对故国、对理想的深切眷恋,也饱含着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和抗争。他将神话传说、民间歌谣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其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更是成为后世文人景仰的典范。 唐诗:盛世的回响,万象的映照 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一大批伟大的诗人,留下了两万余首诗篇。唐诗风格多样,意境宏大,无论是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写实,还是王维的山水田园,都达到了各自的艺术高峰。唐诗不仅抒发了个人情怀,更反映了盛唐气象,记录了社会变迁,成为中华文明最耀眼的文化符号之一。从边塞的雄浑壮阔到闺阁的细腻情感,从政治的慷慨陈词到哲学的深邃思考,唐诗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宋词:词境的开拓,情思的流转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种重要的抒情文体,它是在唐代近体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句式长短不一,更适合抒发细腻婉转的情感。宋代涌现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众多词坛巨匠,他们的作品将词的艺术推向了极致。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慷慨悲壮,李清照的清丽哀婉,柳永的通俗缠绵,构成了宋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宋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尤其在描绘爱情、离别、思乡、怀古等情感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二、散文的画卷:思想的锋芒,哲思的闪耀 散文,作为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或以记叙为主,或以议论见长,或以抒情为本,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成为文人表达思想、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先秦散文:思想的奠基,智慧的光芒 先秦时期的散文,尤其是诸子百家学说,为后世散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子、孟子、庄子、老子等思想家的言论,不仅闪耀着深刻的哲学智慧,也展现出高超的语言艺术。孔子的《论语》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孟子的《孟子》雄辩滔滔,气势磅礴;庄子的《庄子》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老子的《道德经》玄奥深邃,意境悠远。这些作品不仅是哲学经典,更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其思想的锋芒和语言的魅力,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史家散文:历史的记录,叙事的艺术 中国史书的散文成就同样不可忽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更是散文创作的典范。司马迁的《史记》,以其生动的人物刻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宏大的历史视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的《汉书》条理清晰,文辞严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则以其宏大的规模和深刻的见解,展现了史学散文的独特魅力。 唐宋八大家:文坛的巨擘,风格的标杆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体文的浮华,主张质朴流畅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容。韩愈的雄文、《柳河东集》、《欧阳文忠公集》、《三苏文集》、《王临川集》、《曾文正集》等,都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深度。他们的散文,无论是记叙、议论还是抒情,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后世学习散文的楷模。 三、小说的世界:人性的探索,世情的百态 中国古典小说,虽然在古代长期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形式,但其在反映社会现实、刻画人物、探索人性等方面,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志怪小说、传奇小说到章回小说,每一个阶段都涌现出许多经典之作,它们以其丰富的想象、曲折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为我们展现了古代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 志怪与传奇:神秘的想象,奇特的叙事 早期的小说,如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以记录鬼神怪异、仙术灵异为主,如《搜神记》、《幽明录》等。这些作品虽然在艺术上尚显稚嫩,但却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到了唐代,传奇小说逐渐兴盛,如《莺莺传》、《李娃传》、《聂隐娘》等。这些传奇小说,开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曲折,不少作品甚至具有了爱情、侠义、历史等深刻的主题,如《霍小玉传》中的凄美爱情,《无双传》中的豪侠风采,都令人印象深刻。 四大名著:世情的缩影,人性的百科 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当属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部作品,各自代表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题材,却共同展现了宏大的历史画卷、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和复杂深刻的人性。 《三国演义》:英雄的史诗,权谋的较量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波澜壮阔的笔触,描绘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它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政治的斗争和人性的复杂。其“忠义”、“奸雄”、“智慧”、“勇武”等主题,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水浒传》:绿林好汉,侠义的传奇 施耐庵的《水浒传》,以其粗犷豪放的风格,描绘了北宋末年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聚义起义的故事。它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展现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和“替天行道”的侠义精神。作品中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使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奇幻的旅程,哲思的寓言 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瑰丽的色彩,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经历充满了艰难险阻,也充满了奇幻色彩。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神魔小说,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寓言,其中蕴含着对人生、对修行、对善恶的深刻思考。 《红楼梦》:世家的衰落,人生的悲歌 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史,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复杂。其细腻的心理描写,精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一部永恒的文学经典,对人性的洞察和对情感的描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结语 中国古典文学,如同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蕴藏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思想、最丰富的情感和最璀璨的智慧。从《诗经》的质朴到唐诗的雄浑,从宋词的婉约到散文的哲思,再到小说的世情百态,这些文学瑰宝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就是在与先贤对话,就是在汲取民族的养分,就是在感悟人生百味。它们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浮光掠影的时代中,找到那份属于中华文明的深沉与厚重。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酣畅淋漓,尤其是在享受那些精妙的文辞时。虽然是古典文学,但文字的张力和画面感却一点不输给现代小说。那些描绘自然风光、市井百态的段落,仿佛一幅幅动态的工笔画卷徐徐展开。比如其中对某次宴会的场景描写,从丝竹管弦的细微声响,到宾客衣袂的轻微拂动,都写得丝丝入扣,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能闻到酒香,感受到微风。这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才是古典文学最迷人的魅力所在。我发现,即便是那些篇幅不长的小故事,其叙事节奏的把控也堪称一绝,懂得在关键处收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绝不拖泥带水。这套书无疑成功地将“古雅”与“易读”结合得非常巧妙。

评分

这套“中国古典文学雅藏系列”的选题眼光确实独到,我最近翻阅了其中的一本,印象最深的是它对宋代话本小说的收录和注释。选篇的标准显然是经过精心考量的,不仅仅是选取了那些名声显赫的篇目,更难能可贵的是挖掘了一些流传较少、但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比如其中一篇关于某个县令断案的故事,文字简练却将人性的复杂描摹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拍案叫绝。而且,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充满了古典韵味,纸张的质感和排版布局都透露着一种沉静的美感,让人在阅读时能更好地沉浸于那个时代的氛围之中。对于我们这些对古典文学有情怀的读者来说,这样的版本简直是收藏级的珍品,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古代文人的精神对话。希望这个系列能涵盖更广泛的古代叙事文学作品,哪怕是那些晦涩难懂、需要深厚功底才能解读的小品文,如果能配上详尽的校注,那将是文坛的一大幸事。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装帧和设计理念给予高度评价,这体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书脊的设计采用了传统的线装风格,但在装订上却采用了现代的精装工艺,既保留了典雅的视觉感受,又保证了书籍的耐用性,非常适合经常翻阅和携带。内页的留白恰到好处,既不显得空旷,也不会让密集的文字显得压抑,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古朴而不失清晰度。这套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提升了整个阅读空间的格调。我甚至会推荐给那些不太接触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因为它的外观设计足够吸引人,可以成为他们接触古典文学的敲门砖。这种将审美体验与知识获取完美融合的做法,是当前出版界非常值得推广的典范。

评分

坦白讲,我原本对“雅藏系列”这类名头的书籍抱有一丝警惕,总担心它们会过于追求形式感而忽略了内容的深度,或者反过来,内容很硬核但阅读体验极差。然而,这本选集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在保持学术高度的同时,对于文学性的呈现也极为到位。我特别欣赏它对时代背景的侧重介绍,比如某个朝代特定的社会结构对民间故事创作的影响,这些背景知识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它教会我如何“带着问题”去阅读古代文本,而不是仅仅欣赏文字的优美。如果非要提出建议,我希望这个系列能在某些篇章后,增加一个“跨文化比较阅读”的小栏目,对比一下同时期其他文化圈的叙事文学有何异同,那会增加不少趣味性。

评分

我得说,我对这套“雅藏系列”的注释水平感到相当满意,这简直是为深度研究者准备的宝藏。我通常阅读古代典籍时,总会被一些生僻词、典故或者模糊的地域指代所困扰,但在这本书里,几乎每一个疑难点都有清晰且考据扎实的解释。这种严谨性,不是简单地查阅词典就能达到的,明显是经过了文献比对和历史背景梳理的。特别是对一些文学技巧的分析,比如叙事视角的转换、人物心理的刻画,都提供了非常深刻的见解,让人对文本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如果说原著是美酒,那么这套书的注释就是高明的醒酒器,既保留了原有的醇厚,又清晰地展现了其复杂的结构和酿造工艺。我特别希望出版方能考虑推出配套的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将这些优秀的校注成果进一步扩展,形成一个更系统的研究平台。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评分

不错,正版,古文

评分

不错,正版,古文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正版,快速,包装好。。

评分

正版,快速,包装好。。

评分

精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