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情报思想史

中西情报思想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金虎,吴晓晓 等 著
图书标签:
  • 情报思想史
  • 西方情报思想
  • 中国情报思想
  • 情报学
  • 历史
  • 文化
  • 中西比较
  • 思想史
  • 学术著作
  • 情报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0924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242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6
字数:3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阐释世界情报历史三次飞跃 探索中西情报思想不同脉络 窥探情报大师思想精华


内容简介

  在人类6000年情报史上,情报实践只有三次飞跃。

  *一次飞跃发生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大量军事理论著作应运而生,出现了管子、孙子、吴起这样的战略家和情报理论家。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19世纪初的西方。拿破仑战争不仅荡涤了欧洲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也促成了资产阶级军事制度的建立和军事学术的繁荣,诞生了若米尼和克劳塞维茨这样的理论大师,形成了世界情报思想史上的第二座高峰。

  第三次飞跃发生在20世纪中叶。两次世界大战,数百场局部战争,无数次战争危机……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为情报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情报工作在20世纪后半期走向了成熟。

  本书选取十余位有代表性的情报人物,系统阐述其情报思想和实践,揭示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探索中西情报思想发展的不同脉络。


作者简介

  高金虎,历史学硕士,军事学博士,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情报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情报史和情报理论的研究工作,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情报史》、《外国情报体制研究》、《美国战略情报与决策体制研究》、《大失误》等。

精彩书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

  没有情报作支撑的战略是无用的战略,没有战略目标的情报工作是无用的情报。

  ——威廉·约瑟夫·多诺万

  天上的乌云可能只有一个人的手掌那么大,却可预示风暴的来临。当局势到达危机状态之前,情报机构要发出预警,这是情报机构的职责。

  ——艾伦·杜勒斯

目录

导 论………………………………………………………………… 1

什么是情报 …………………………………………………… 2

情报工作要素 ………………………………………………… 9

计与情报 ……………………………………………………… 13

研究状况 ……………………………………………………… 14

主要内容 ……………………………………………………… 16

第一章 20

第一章 古代情报思想 ……………………………………… 20

第一节 孙子的情报思想 ……………………………………… 23

贯穿《孙子兵法》的情报认识论 …………………………… 25

先知:情况认识的重要性 …………………………………… 27

知彼:情报搜集手段的多样性 ……………………………… 30

“称胜”:战略情报要素认识的完整性 ……………………… 32

“庙算”:情报评估的科学性 ………………………………… 38

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 ………………………………… 40

诡道:情报谋略的微妙性 …………………………………… 41

反间:情报作战的枢纽 ……………………………………… 44

评价 …………………………………………………………… 45

第二节 诸葛亮的情报思想 …………………………………… 47

先谋后胜:战略计划的基础 ………………………………… 51

“善知”:侦察的内容和要求 ………………………………… 52

“识时务”:战略评估典范 …………………………………… 56

“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 …………………………………… 58

“耳目”:侦察幕僚的地位作用 ……………………………… 59

评价 …………………………………………………………… 60

第三节 《李卫公问对》中的情报思想 ……………………… 61

知彼知己,兵家大要 ………………………………………… 64

致敌虚实,奇正相生 ………………………………………… 65

为将之道,先胜后战 ………………………………………… 69

或以间成,或凭间败,非仁义不可使间 …………………… 71

置驿以通斥候,多方搜集情报 ……………………………… 74

评价 …………………………………………………………… 75

第二章 77

第二章 近代情报思想 ……………………………………… 77

第一节 拿破仑的情报思想 …………………………………… 78

对情报的基本认识 …………………………………………… 79

专业性情报机构的创立者 …………………………………… 81

应通过多种手段搜集情报 …………………………………… 82

通过情报分析消除战争迷雾 ………………………………… 84

反情报是维护国内安全的盾牌 ……………………………… 86

情报谋略是力量倍增器 ……………………………………… 87

评价 …………………………………………………………… 89

第二节 克劳塞维茨的情报思想 ……………………………… 90

战争计划 ……………………………………………………… 92

战略要素 ……………………………………………………… 94

对情报的认识 ………………………………………………… 98

情报的不确实性 …………………………………………… 101

情况认识的概然性 ………………………………………… 103

评价 ………………………………………………………… 106

第三章 108

第三章 现代情报思想 …………………………………… 108

第一节 丘吉尔的情报思想 ………………………………… 109

情报观念 …………………………………………………… 111

高明的预警大师 …………………………………………… 116

现代英国情报体制的倡导者 …………………………… 121

对信号情报的倚重 ………………………………………… 124

通过隐蔽行动推进国家利益 ……………………………… 126

“用谎言保卫真理”:丘吉尔的情报谋略 ………………… 136

做自己的情报官 …………………………………………… 143

评价 ……………………………………………………… 146

第二节 斯大林的情报思想 ………………………………… 147

对情报工作的认识 ………………………………………… 147

情报体制应高度集中 ……………………………………… 154

高度重视谍报工作 ………………………………………… 158

通过反情报维护苏维埃政权的安全 ……………………… 161

“革命的圣物”:斯大林与“积极措施” ………………… 165

情报分析是情报人员的“危险猜测” …………………… 168

情报与决策脱节 …………………………………………… 174

评价 ………………………………………………………… 176

第三节 毛泽东的情报思想 ………………………………… 179

对情报的认识:“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 180

战争预测:科学预见大师 ………………………………… 182

战争要素:决定战争的根本因素 ………………………… 184

情报搜集: 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 ………… 188

情况判断:16 字要诀 …………………………………… 192

知彼知己:“把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 ………………… 195

实事求是:把握战争的概然性 …………………………… 196

评价 ………………………………………………………… 198

第四节 多诺万的情报思想 ………………………………… 200

对战略情报的认识 ………………………………………… 202

情报机构应协调管理 ……………………………………… 204

情报分析是情报工作的中心环节 ………………………… 209

向敌国的士气和精神防线发动心理攻势 ………………… 213

评价 ………………………………………………………… 215

第四章 221

第四章 当代情报思想 …………………………………… 221

第一节 谢尔曼·肯特的情报思想 ………………………… 223

战略情报的提出及界定 …………………………………… 225

战略情报分析与评估 ……………………………………… 228

情报体制建设的基本蓝图 ………………………………… 233

对情报与决策关系的初步探索 …………………………… 237

评价 ………………………………………………………… 241

第二节 艾伦·杜勒斯的情报思想 ………………………… 246

情报职能:“先导”“预警”“威慑” ……………………… 248

美国现代情报体制的奠基者 ……………………………… 250

“三心二意”的情报界首长 ……………………………… 253

情报搜集:谍报手段、公开资料、技术情报 …………… 254

谍报艺术:渗透、攻心 …………………………………… 259

反情报:防御与进攻 ……………………………………… 261

隐蔽行动的鼓吹者与践行者 ……………………………… 263

情报分析: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中的侏儒 ……………… 266

情报分析:并非纯粹的科学 ……………………………… 270

对情报与决策关系的认识 ………………………………… 272

公开社会中的情报工作 …………………………………… 274

评价 ………………………………………………………… 278

第三节 史密斯的情报思想 ………………………………… 280

情报管理:保证情报机构高效运转 ……………………… 281

情报协调:让情报体系顺畅运转 ………………………… 285

《国家情报评估》:规范化生产与专业化建设 …………… 294

隐蔽行动: 在规范和制约中良好发展 …………………… 297

评价 ………………………………………………………… 303

第四节 艾森豪威尔的情报思想 …………………………… 304

技术情报的倡导者 ………………………………………… 307

“司令官评估”:东西方兵学文化对接的典范 …………… 310

政策山机制:对情报– 决策关系的全新认识 …………… 312

评价 ………………………………………………………… 315

第五节 杰克·戴维斯的情报分析理论 …………………… 321

对情报分析技巧的认识 …………………………………… 324

对战略预警的认识 ………………………………………… 335

对机遇分析的认识 ………………………………………… 344

评价 ………………………………………………………… 354

参考书目 ……………………………………………………… 357

后 记 ………………………………………………………… 362


精彩书摘

  《中西情报思想史》:
  在千方百计致敌虚实的同时,己方的虚实万万不可被敌所致,必须以示形佯动、分合变化和散布假情报等欺敌手段,诱使敌人作出错误的判断,进而采取错误的行动。《问对》指出,误使敌视己之正为奇、奇为正,就是孙子“形人而我无形”的要义所在。唐太宗感悟道:“朕观千章万句,不出乎‘多方以误之’一句而已。”李靖也深表赞同,指出“大凡用兵,若敌人不误,则我师安能克哉?譬如弈棋,两敌均焉,一着或失,竞莫能救。是古今胜败,率由一误而已,况多失者乎!”可见,唐、李深谙《孙子》“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的兵家诡道,强调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奇正、虚实、攻守相结合,灵活运用。例如,攻与守要分别示敌以“有余”“不足”,使敌“乖其所之”。再如,边境戍防问题上,针对唐西平突厥之初“番汉杂处”的复杂局面,为求经久之道,以使两全安之,李靖建议太宗“汉戍宜自为一法,番落宜自为一法,教习各异,勿使混同。或遇寇至,则密敕主将,临时变号易服,出奇击之……此所谓‘多方以误之’之术也。番而示之汉,汉而示之番,彼不知番汉之别,则莫能测我攻守之计矣。善用兵者,先为不可测,则敌乖其所之也……番长于马,马利乎速斗;汉长于弩,弩利乎缓战……番汉必变号易服者,奇正相生之法也”。这与孙子的“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因形以措胜于众,众不能知”相合。另外,兵家诡道、阴阳术数、天官时日等,都可用作欺敌手段,使己“不可测”。
  ……

前言/序言

  导论

  情报思想是人类认识情报工作、总结情报工作的经验与教训而形成的智慧结晶。情报思想史则是人类认识情报工作、总结情报工作发展规律的理论学说。情报思想通过情报人物体现出来。这些情报人物,包括情报工作的领导者、实践者和理论家,他们对情报的认知,他们的情报实践,构成了其情报思想的主要内容。情报思想源于情报实践,高于情报实践,最终可以指导情报实践,推动情报工作的发展,促进情报实践的飞跃。

  在人类6000年的情报史上,这样的飞跃只出现过数次。第一次飞跃发生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初步形成,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应运而生,出现了像管子、孙子、吴起这样的战略家和情报理论家。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19世纪初的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战争不仅荡涤了欧洲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也促成了资产阶级军事制度的建立和军事学术的繁荣,诞生了像若米尼和克劳塞维茨这样的理论大师。他们形成了世界情报思想史上的第二座高峰。

  第三次飞跃发生在20世纪中叶。20世纪是一个激荡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数百场局部战争,无数次战争危机……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为情报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情报工作在20世纪后半期走向了成熟,情报工作出现了第三次飞跃。与情报工作同步发展的,是情报理论的成熟。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剖析几个基本名词,即情报、“情报工作要素”(intelligence elements)和情报评估,也就是弄清什么是情报,哪些活动属于情报活动,从而确定本书的研究范围。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人对过去的把握与理解,反映了当代人现实的认知需求和发展需求。历史正是以当前的现实生活作为其参照系,只有和当前的视域相重合,过去才能为人所理解。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来理解人类的情报工作以及人们对情报工作的认识,即所谓情报思想。


《历史的回响:思想的碰撞与演进》 这部著作并非聚焦于“中西情报思想史”这一特定领域,而是旨在勾勒人类思想长河中,不同文明、不同时代、不同领域思想观念如何孕育、发展、碰撞与融合的宏大图景。它试图通过梳理和分析那些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关键思想流派、哲学体系、科学范式及社会思潮,来呈现人类智慧的演进轨迹,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的独特魅力与共通之处。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与思想的萌芽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各个古老文明犹如璀璨的星辰,各自独立地孕育着思想的火种。本书将首先回溯那些奠定人类早期认知基础的文明,例如古埃及的智慧,其在天文学、医学、宗教和管理学上的成就,如何塑造了人们对宇宙、生命和秩序的最初理解;古巴比伦的法律与数学,如何构建了社会契约的雏形,并为度量和计算奠定了基础;古印度宗教哲学,特别是吠陀和奥义书所蕴含的轮回、业报、梵我合一等思想,如何深刻影响了东方世界的精神面貌;以及古代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人如何以理性为利器,探究真理、伦理、政治与存在,为西方理性精神的崛起奠定了基石。 这一部分将着重展现这些早期思想在各自文明土壤中的生长脉络,以及它们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解决生存问题、理解自然规律、构建社会秩序以及探寻精神寄托的独特方式。我们会看到,即便在交流尚不发达的时代,人类的智慧也在以各自的方式闪耀着光芒,为后世的思想发展积蓄着力量。 第二部分:思想的交融与体系的构建 随着人类文明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成为历史的主旋律。本书将深入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的传播与相互影响所带来的变革。 在中世纪,宗教在欧洲扮演了核心角色,基督教神学如何与古希腊哲学相结合,形成严密的经院哲学体系,并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文化和教育。同时,伊斯兰文明的崛起,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罗马科学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并将这些知识传播到欧洲,为文艺复兴的到来播下了种子。 在东方,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仁、义、礼、智、信等核心理念,如何渗透到政治、教育、社会伦理的方方面面,并对东亚文化圈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的传入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禅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对古典文化的重新发现,激发了人文主义的勃兴,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挑战教会的权威,为科学革命的到来铺平了道路。本书将呈现这一时期思想的解放,以及在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涌现出的伟大创新。 第三部分:理性之光与科学的飞跃 科学革命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彻底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本书将详细考察这一时期科学思想的演进。哥白尼的日心说如何颠覆了地心说的宇宙观,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如何精确描述了天体运行的规律,伽利略对望远镜的改良及其观测如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体系如何将天上与地下、宏观与微观的运动统一起来,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建立。 同时,启蒙运动的兴起,以理性、自由、平等、人权为核心的政治哲学和社会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著作,如何批判专制,倡导民主,为现代政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一部分也将探讨科学方法的建立,如观察、实验、数学推理等,如何成为认识世界的主要工具,以及科学的进步如何与哲学、宗教、社会思想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第四部分:现代思潮的涌动与多元视角的探索 进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思想领域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和激烈的态势。本书将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巨变,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潮。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如何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并提出了改造社会的宏伟蓝图。 同时,哲学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康德的批判哲学如何试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矛盾,为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开辟了新的道路。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历史哲学,如何将历史看作是理性不断发展的过程。存在主义的兴起,如克尔凯郭尔、尼采、萨特等,则将关注点重新拉回到个体存在、自由选择和生命意义上,对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在科学领域,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框架,开启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生物学的进化论,社会学的实证主义,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等,都为我们理解人类自身和我们所处的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还将关注非西方文明在现代世界中的思想回应与创新。例如,亚洲在寻求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西方思想的借鉴与批判,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思想体系。 第五部分:未来的回响与思想的展望 在本书的结尾,我们将尝试回顾人类思想史上的诸多“回响”,思考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张力,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当今的世界。我们将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思想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如何在全球性挑战面前,凝聚人类的智慧。 本书的目的并非要构建一个单一的、普适性的思想叙事,而是希望通过展现思想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动态性,激发读者独立思考的勇气,培养批判性分析的能力。我们相信,对历史思想的深刻理解,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过去,更能为我们理解现在、展望未来提供宝贵的启示。通过这场跨越时空、贯穿古今的思想之旅,读者将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类智慧的博大精深,以及思想作为人类最宝贵财富的永恒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精选集,带领我进入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书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骑士故事,如亚瑟王传奇、罗兰之歌等,展现了中世纪欧洲社会对于荣誉、忠诚、勇气和爱情的理想追求。作者在导读和注释中,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历史影响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我特别被书中关于骑士们如何通过口头传唱和手抄本传播故事的描写所吸引,这让我看到了信息在那个时代是如何以一种相对原始却又充满魅力的方式流传开来。这些故事本身,就承载着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人们的集体记忆,而其传播的过程,也如同一种信息扩散。虽然本书聚焦于文学艺术,与《中西情报思想史》的专业领域相去甚远,但它所描绘的,正是信息在历史长河中无处不在的形态。无论是宫廷的秘密,还是市井的传说,亦或是战场的消息,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被记录、被讲述、被传承。这种对信息在不同社会形态下传播方式的观察,让我对情报的理解更加多元和包容,它不仅仅是现代意义上的谍报活动,更是一种贯穿古今的社会现象。

评分

我近期读到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演变的学术专著,内容极为丰富,见解深刻。本书追溯了从秦汉到明清,历朝历代在官职设置、选拔任用、考核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变迁,详细剖析了不同时期官僚体制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颇具启发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监察制度的论述,书中详细介绍了御史台、都察院等机构的职能演变,以及其在维护统治、惩治腐败方面的作用。这部分内容让我对古代中国权力制约与平衡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虽然本书的主题是古代官僚制度,与《中西情报思想史》的侧重点不同,但它所探讨的,正是国家权力运作、信息流通、监督机制等与情报活动息息相关的宏大议题。一个健全的官僚体制,必然涉及到信息在层层传递中的过滤、加工和失真,也必然涉及到对这些信息的有效管控和利用。书中对信息不对称、消息渠道的控制等问题的隐晦提及,足以让读者联想到情报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评分

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虽然它讲的并不是《中西情报思想史》这个主题,但它却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触动了我对历史与知识的思考。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古代波斯文明的辉煌,从宏伟的波斯波利斯遗址的建筑艺术,到琐罗亚斯德教深邃的哲学思想,再到皇家驿道的沟通网络,无不展现了一个曾经横跨亚欧非大陆的帝国如何通过其独特的文化和制度维系其庞大的疆域。作者以极其详实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为支撑,仿佛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身感受波斯帝国的壮丽与智慧。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波斯皇家驿道系统对信息传递和帝国统治的影响的论述所吸引,这让我想到了不同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流通的重视,虽然本书并没有直接谈及情报,但其对古代通信方式的细致描绘,以及信息在帝国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无疑能引发读者对于“情报”这一概念的更深层次联想。书中的插图精美绝伦,配合文字,使得阅读体验更加丰富。读完后,我对那个遥远的文明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也对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产生了新的思考。

评分

这是一本关于现代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专题研究,读来让人倍感振奋。它详细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如何应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挑战,并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书中不仅分析了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方面的成功案例,也关注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独特困境,展现了作者对全球城市发展的深刻洞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其实现路径的探讨感到兴趣盎然。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描绘了一个未来城市的面貌,一个更加高效、绿色、宜居的城市。虽然本书的侧重点在于宏观的城市规划和技术应用,并没有直接触及《中西情报思想史》的范畴,但它所体现的,是如何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来优化城市运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这让我联想到,在任何一个领域,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都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书中对数据驱动决策的强调,也让我思考,情报的价值在于其能够指导行动,而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

评分

这本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的画册,绝对是我近期的惊喜之作。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片集,更是一次对那个时代艺术巨匠们的深度对话。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到米开朗琪罗《大卫》的健美身姿,再到拉斐尔笔下圣母的慈祥,每一幅作品都被赋予了详尽的解读。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分析了画作的技法和构图,更深入挖掘了艺术家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宗教观念以及他们个人的情感与哲学思考。这让我对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本书的主题与《中西情报思想史》看似毫无关联,但它所揭示的,是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承载和传递特定时代的精神与信息,这种“信息”的传播方式,虽然与情报的狭义概念不同,却同样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触动后世无数人的心灵。我对书中对人文主义精神在艺术中的体现的分析尤为着迷,这让我思考,在任何时代,思想的传播与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内容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非常好,速度快,包装好,满意!

评分

东西非常好,还会再来买

评分

不错的书,价格合适。

评分

本书结合战争形态和情报史的断代,将情报思想划为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个时期,阐述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状态、科技水平、战争形态、情报工作的根本特点,阐述各个时期的情报思想,研究其对当时及以后情报实践的影响,比较其情报思想的主要特色,探索中西情报思想发展的不同脉络。

评分

很好的系列读书 全套购买效果更好

评分

应该还不错,我就是评个价。

评分

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