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军事常识类通俗图书。选取了普通读者及军事爱好者非常感兴趣又极具代表性的军事知识和常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军事制度、军队体制、军人衔级、军队标志与服饰、军事演习、武器装备、军事战争、军事人物、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全书力求以科学严谨的语言介绍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各个方面的知识,方便读者快速走入军事世界,有助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素质。”
第一章 军队体制
军队组织编制:军队整体结构和各级各类建制单位编成
军队的组织体制:军队基本组织结构、各级组织的职能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军队总员额:国家在一定时期军队的总人数
军队体制:军队的宏观构成
军队编制:军队的微观构成
编制序列:编制系统
军种:构成军队最主要的因素
陆军:陆地作战的军队
海军:海上军事防御的全部军事组织
空军:空中作战的军种
防空军:遂行防空作战任务
战略火箭军:遂行战略突击任务
天军:新军种
兵种:军种之内划分类别
步兵:徒步行军作战的古老兵种
骑兵:古代最具战斗力的兵种
工程兵:军队实施工程保障的技术骨干力量
炮兵:遂行地面火力突击任务
通信兵:担负军事通信任务
防化兵:现代战争的降魔勇士
特种部队:遂行特殊任务的部队
美国的特种部队:海陆空多支部队
英国的特种部队: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
俄罗斯的特种部队:打击国内外恐怖主义
日本的特种部队:至今没有“挂牌”
韩国特种部队:从炼狱中来
印度的特种部队:“四大金刚”
合成部队:多兵种编成的部队
联合国部队:跨国界的特种部队
宪兵:多国家在军队中设立的特殊部队
部队建制
团:最基础的部队建制
旅:升级后的战术部队
师:若干团或旅编成的军队组织
军:战役战术兵团
集团军:基本战役军团
兵团:由师旅组成的战术兵团
分队建制
营:隶属于团的分队
连:种类繁多的战术分队
排:由任务、装备编成的小分队
班:最基层的小分队
组:执行任务的最小单位组合
队的建制
总队
支队
大队
中队
区队
小队
军团:大规模的军队
方面军:若干个集团军组成的军队组织
基地建制
海军基地:国家海防的重要构成因素
空军基地:执行空军任务的军事基地
后勤基地:保障部队后勤设施及物资储备的场所
梯队:执行战略任务的阶梯组织
独立部队:没有兵种划分的部队
内卫部队:承担城市内部安全的部队
守备部队:守备驻地的“铜墙铁壁”
边防部队:守卫祖国的边疆
山地部队:土生土长的执行山地作战任务的部队
拆弹部队:解除弹药危险的作战部队
机械化部队:快速移动的防御部队
防守部队:驻守在舌喉部位的军队
“联队”:日本部队的称号
第二章 军人衔级
核武器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间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重原子核的链式裂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核武器被通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轻原子核的热核聚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武器通常被称为氢弹。
核武器爆炸时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远远超过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同时,核反应的过程非常迅速,微秒级的时间内即可完成。
核武器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了四代。第一代核武器是指利用核裂变的核武器——原子弹;第二代核武器是利用核聚变反应的核弹——氢弹;第三代核武器是核爆炸的某些效应经过“剪裁”或增强的核武器——中子弹、冲击波弹、电磁脉冲弹等。我国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利用铀核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制造的炸弹,属于第一代核武器。
完整的爆炸装置——核炸弹
核炸弹是指由核爆炸装置、引爆控制系统以及带稳定翼的弹体组成的,用航空器携载投放的装有核战斗部的炸弹。
核炸弹在结构上大致可分为头部、中段、后体和尾部几个部分。其中,头部和后体是电子装置;中段为核爆炸装置;头部包括引爆控制系统的各装置,尾段一般为圆锥状或后体部分的延伸,配装不同形状、尺寸和横截面的尾翼及各种类型的减速机构或降落伞。
核炸弹是可以根据战略战术要求和载机特性产生多种规格尺寸、威力和各种爆炸特性的炸弹,这些炸弹也可以通过结构上不同的设计、组合和连接即可。核炸弹可用不同的投放方式,例如,触地爆、减速—延迟地爆等多种引爆方式,在预定的位置爆炸,可以在地面,也可以在空中。就一般情况来说,由战略轰炸机携带的战略核炸弹的威力较高;由战术轰炸机携带的核炸弹的威力较低。
灵活的超强炸弹——核炮弹
核炮弹是指用火炮发射的装有核装料的炮弹。核炮弹主要分为裂变型和增强辐射型。核炮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在战场上灵活使用的特点。
其中,裂变型核炮弹,常作为战术武器使用,杀伤威力一般在几百吨至一万吨TNT 当量,主要用于打击敌机场、桥梁、部队集结地和集群坦克等目标;增强辐射型核炮弹杀伤威力约1000~2000 吨TNT 当量,主要用于攻击敌部队集结地和集群坦克中的人。
M388 型核炮弹是美国于1955 年秘密研制成功问世的。作为美国陆军最具机动作战能力的战术核武器,M388 型核炮弹是世界上实战部署的最小核武器,它全长仅0.7 米,最粗处直径约为0.3 米,编号W54,重23 千克,核当量10 ~ 250 吨。
杀伤有生力量——核地雷
核地雷也称原子爆破装置,属于战术武器的一种,它是指以核材料为装料的地雷。能以巨大的爆炸威力直接摧毁军事设施和兵器、装备,杀伤有生力量,与一般地雷在构造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核地雷是将地雷中的常规装药更换为核装药,主要用于核爆炸时构成的地形障碍和放射性污染来阻滞敌军行动,迟滞敌坦克群的开进,有时也用来破坏敌后方的潜在军事目标,如机场、指挥所等。
根据研究,一枚2000 吨TNT 当量核地雷爆炸,可摧毁或杀伤180 米距离内的坦克、260 米距离内的装甲输送车、950 米距离内的暴露人员。核地雷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小,由战斗部和成套组合件构成,其中战斗部装填不同当量的核装药;成套组合件有发火装置,用于接收起爆地雷的信号,并将战斗部内的核装药引爆。
美国研制的山脉型核地雷,长度0.9 米、直径约为0.4 米、重45.36 千克,爆炸威力为10 吨TNT 当量。能造成大面积的放射性沾染区,妨害部队的作战行动。
致命的现象——核冬天
核冬天是指核爆炸后,巨大的能量将烟尘和微粒注入大气,导致高层大气升温,地表温度下降,产生与温室效应相反的作用,进而使地表呈现出如严寒冬天般的景观。核爆炸使得大量的烟尘注入大气,有的甚至高达12 千米以上进入平流层。由于核爆炸所产生的烟尘微粒大部分的直径都小于1 微米,而红外波长约为10 微米,也就是说它们的平均直径要小于红外波长,它们能在高空停留数天乃至一年以上,它们对从太阳的可见光辐射吸收力较强,而对地面向外的红外光辐射的吸收力较弱,因此导致高层大气升温,地表温度下降。
核冬天的现象会使太阳光长时间地被遮挡住,造成全球性气候变化,使地球处于黑暗和严寒之中,动植物濒临灭绝,甚至会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有科学家进行过考证,一颗小行星大约在六七千万年以前突然撞击地球,引发了爆炸。顿时,地动山摇,山崩地裂,火焰冲天,整个地球处于一片昏暗之中,烟尘滚滚,久久不散。由于大量烟尘持久地遮挡阳光,使地球气温陡然下降,进入了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茂密的植被大部冻死,恐龙等生物和动物遭到灭顶之灾。
“蘑菇云”的巨大威力——原子弹
原子弹是第一代核武器。核裂变或者核聚变反应过程中的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电磁脉冲及放射性沾染具有非常强的杀伤力和破坏性污染。原子弹就是利用核裂变反应的强大破坏作用对敌方的军事行动进行阻止,从而达到战略目的的武器。它主要利用铀235 或钚239 等重原子核进行裂变而产生巨大的能量。
结构最简单的原子弹是枪式结构的原子弹。1945 年8 月,美国向日本长岛投射了一枚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其采用的就是枪式结构。它的直径大约为0.7米,长度为0.3 米,总重约有4 吨。这枚原子弹所采用的核装药是铀235,它产生了相当于14000 吨TNT 爆炸时所产生的能量。
除了枪式结构之外,还有另一种内爆式结构的原子弹。内爆式结构可以使用自发裂变概率较高的裂变物质作为核装药,它的使用效率较枪式结构要高得多。美国投在日本长崎的、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就是一颗内爆式结构的原子弹。它的核装药是钚239,弹重约为4.9 吨,长度约为3.6 米,炮弹最粗的地方直径为152 厘米。这颗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爆炸时,产生了相当于20000 吨TNT 爆炸时所产生的能量,比一般的原子弹威力要强大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
军事是战争及一切有关武装力量建设事项的总称。军事科学主要探索如何创建、组织、管理一支新型军队;如何使武器装备的的研制、生产和使用能够与时俱进;如何将战略、战术与武装力量、武器装备更好地融合;如何让军事理论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指挥实践……直到今天,这种探索从未停止过。
《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段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是说,军事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谨慎对待。
当人类文明遭遇邪恶的利刃与枪炮,绿色的橄榄枝瞬间枯萎。在战争的纠葛和搏杀中,世界历史进程由此改变。而从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到高科技时代的信息战争,武器的每一次改进都是人类智慧和科技成果的结晶。可以说,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武器发展史和战争史,任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开始与终结,都伴随着军事战争的开始或终结。
谈军事必定离不开战争中的人,特别是那些杰出军事家们。从失败却赢得世人尊敬的汉尼拔到“军事艺术巨匠”拿破仑,再到到全世界公认的军事理论权威克劳塞维茨,从驰骋于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到我们耳熟能详的孙膑、岳飞、戚继光等,他们非凡的军事素养和指挥才能,过人的勇气和胆略,都为世人所敬仰崇拜。希望读者能从他们的故事中,受到一些启发,在面对挑战时能勇往直前。
军事知识不仅展示了它的科技之美、力量之美、韬略之美,并有励志人生的作用。生活中有很多军事爱好者,他们喜欢研究军事知识和常识,探讨历史上经典的战争,对古今中外的著名将领更是熟悉备至;他们迷恋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对现代武器的发展动态格外关注;他们钻研军事理论,并从中分析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军事哲学。
为便于普通读者及军事爱好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足够的军事知识和常识,我们编写了这本《军事知识和常识百科全书》。
本书选取了普通读者及军事爱好者非常感兴趣又极具代表性的1500 则军事知识和常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军事制度、军队体制、军队建制、军人衔级、军人军职、军队奖惩制度与勋章、军队标志与服饰、军队礼仪、军事演习、武器装备、军事战争、军事人物、军事机构、军事之最等方面的内容,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全书力求以科学严谨的语言介绍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各个方面的知识,方便读者快速走入军事世界,并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
本书在体例编排上注重其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让读者可以轻松阅读、便捷查阅,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素质。精心挑选的近400 幅珍贵插图,包括有关当事人的肖像特写、多种军事武器照片、军事史上的精彩瞬间等,与文字互为解读,相辅相成。再通过新颖的版式设计,从而使得本书使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兼具,可读可查可藏。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以前总觉得军事领域离我太遥远,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战略战术,看了之后才发现,原来军事知识可以这么有趣、这么容易理解。作者用了非常平实的语言,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听。比如,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战机有各种各样的编号,看了书才知道,原来这些编号背后蕴含着飞机的发展历史、设计理念,甚至还有它担负的任务类型。书里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军事装备,从步枪到坦克,再到航空母舰,每一个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让你一目了然。更让我惊喜的是,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战略战术的应用,以及历史事件是如何被军事力量所影响的。读这本书就像是和我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他总能用最恰当的比喻,最生动的语言,将最深奥的知识娓娓道来。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一个普通读者,也能如此轻松地掌握这些原本以为只有专家才懂的知识。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军事感兴趣的朋友,绝对会让你大开眼界,颠覆你对军事的刻板印象。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幕后故事非常着迷,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角度。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历史上的军事事件,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军事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许多历史的走向。我看到了在关键时刻,一次军事部署的失误是如何导致一个王朝的衰落,又或者,一次成功的战役是如何改变了整个文明的进程。书中对古代军事思想的阐述,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也看到了这些思想在漫长历史中的传承和演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著名战役的复盘,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战斗过程,更是深入剖析了双方的战略意图、战术选择,以及最终胜负的原因。这种抽丝剥茧式的分析,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表面的叙述,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洞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军事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进程的推动者和塑造者。
评分作为一名对军事技术细节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内容是相当令人震撼的。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军事装备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让我对现代军事科技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书中对现代战斗机气动设计的讲解,让我理解了为什么飞机能做出如此复杂的机动动作;对海军舰船隐身技术的剖析,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现代战舰越来越难以被雷达探测到。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新概念武器的介绍,如电磁炮、高超音速导弹等,让我看到了未来战争的可能形态,也感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巨大力量。作者在描述这些技术时,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解释,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展现出来。每一页都充满了知识的亮点,读起来既烧脑又过瘾。我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对军事科技有所了解,但这本书却像是一个宝藏,不断地挖掘出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精彩内容。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宏观视角。它不仅仅停留在对武器和战术的描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军事力量如何与经济、科技、外交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书中对国防政策的探讨,让我理解了不同国家在军事投入上的考量,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着国际力量的平衡。我还发现,这本书也触及到了军事伦理和法律的议题,这让我思考战争的界限和人道主义的重要性。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演进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在享受和平的同时,也需要了解维持和平背后的力量,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许多我之前从未想过会从一本“军事百科”中获得的启发。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世界格局和地缘政治的演变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恰以一种意想不到的角度,为我剖析了这一切的根源。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武器介绍,更像是梳理了一条条国家发展与军事力量之间的脉络。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军事力量的对比和分析,我看到了大国崛起背后的力量支撑,也理解了地区冲突的深层原因。书里对军事理论的阐述,也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与历史事件紧密结合,让我看到了“孙子兵法”在现代战场上的影子,也明白了“以弱胜强”并非天方夜谭。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情报工作和信息战的解读,这让我意识到,现代战争早已不仅仅是火力比拼,更是信息和智慧的较量。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中,亲眼目睹了军事科技的每一次飞跃是如何改变世界秩序的。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军事知识并非只关乎战争本身,它更是理解国际关系、国家战略以及历史进程不可或缺的一环。
评分还不错
评分书很好就是书的质量不太(;`O´)o,,,,
评分满减加用券,活动很给力!内容也不错。
评分书还是比较不错的,用来写书用
评分书还不错,就是纸质有点磨手,其余都还可以
评分恩。非常不错。。。很好,够数了吧。
评分帮!!!!!!!!!!!!!!!!!!!!!!!
评分可以值得购买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