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陈式太极拳: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配教学光盘)
原价:49.00元
作者: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 组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040258318
字数:230000
页码:1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大众习练陈式太极拳,主要内容包括陈式太极拳概述和一至六段段位技术的基本形态、单练套路、对大套路和拆招技法。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本书还可作为高等学校武术专业教材、大中小学武术教师培训教材和各级各类武术馆校教学用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武术段位制》陈式太极拳段位技术教程,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围绕陈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主要内容包括陈式太极拳概述和一至六段段位技术的基本形态、单练套路、对大套路和拆招技法。
本书是大众习练陈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本书还可作为高等学校武术专业教材、大中小学武术教师培训教材和各级各类武术馆校教学用书。
目录
第一章 陈式太极拳概述
第一节 陈式太极拳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一、对人体静型技法的要求
二、对人体动态技法的要求
三、对整体运动技法的要求
四、对攻防技法的要求
第二章 陈式太极拳段位技术图解
第一节 陈式太极拳一段技术图解
一、基本形态
二、单练套路
三、对打套路
四、拆招
第二节 陈式太极拳二段技术图解
一、基本形态
二、单练套路
三、对打套路
四、拆招
第三节 陈式太极拳三段技术图解
一、基本形态
二、单练套路
三,对打套路
四、拆招
第四节 陈式太极拳四段技术图解
一、基本形态
二、单练套路
三、对打套路
四、拆招
第五节 陈式太极拳五段技术图解
一、基本形态
二、单练套路
三、对打套路
四、拆招
第六节 陈式太极拳六段技术图解
一、基本形态
二、单练套路
三、对打套路
四、拆招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最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的,毕竟市面上关于太极拳的书籍实在太多,很多都只是换个名字重复教同样的皮毛功夫。然而,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极强的系统性和层次感。教程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合理,从基础的功法预备,到套路拆解,再到实战应用与养生理念,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得像一个精密的工程蓝图。对于像我这样已经练习了几年,但总感觉在某些技术细节上无法突破的中级习练者来说,书中提供的那些“内家秘笈”般的细节指导,简直是雪中送炭。例如,它对缠丝劲的解析,不再是空泛的描述,而是结合了身体重心转移和关节的微调,提供了具体的练习步骤,让人可以一步步去体会那种螺旋上升的感觉。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在专业教材编写上的深厚功底。它要求学习者投入时间和精力,但回报绝对是扎实的内功提升,而不是昙花一现的花架子。
评分我对这套教程的评价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满足于仅仅学会一套套路,而是渴望真正理解陈式太极拳“拳理”的同道中人。它不仅仅是一本“怎么做”的书,更是一本“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度解读。我个人认为,如果能配合它提供的教学光盘,再找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关键动作的纠正,那么这套教程的价值将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它对段位制标准的引用,也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自我评估和进阶路径,避免了习练者在漫长岁月中迷失方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太极拳的认知从一个“动作的模仿者”向一个“原理的探索者”转变了。它激发了我对传统武学进行更深层次思考的欲望,是一部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权威性著作,绝对是陈式太极拳爱好者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镇馆之宝。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武术爱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扎实的学术气息和严谨的编排给吸引住了。作为一名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我深知理论基础的重要性,而这套教程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动作的简单罗列,更深入地探讨了陈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和内家拳的精髓。比如,书中对于“掤、捋、挤、按”这几个基本劲力的剖析,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对以往模糊的理解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用非常清晰的图示和精准的文字描述,将那些看似玄奥的原理变得触手可及。而且,它还结合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标准,这对于希望系统化提升、有明确学习路径的习练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我特别欣赏它在“意、气、力”三者结合上的阐述,这正是太极拳修炼中最为关键也最难把握的部分。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结合自己练习的体会去反复琢磨,那种知识与实践相互印证的满足感,是其他市面上那些浮光掠影的教学资料无法比拟的。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科书,而不是一本简单的指导手册,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着一股沉稳可靠的气质,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便于长时间翻阅而不累眼。但更重要的是,它在文字表达上的克制与精准。很多武术书籍为了追求“神秘感”或“煽情”,会使用大量晦涩难懂的术语,或者过度神化某些技术。但这本教程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用一种非常现代、科学的语言风格来阐述传统的武术原理。比如,当谈及气沉丹田时,它会结合人体工程学和呼吸生理学来进行解释,这对于我们这些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来说,接受起来更容易,也更愿意相信其科学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劲路”的描述,作者非常细致地勾勒出了力量在身体不同经络和筋腱中传递的路径,这极大地帮助我修正了过去错误的力学发力点。可以说,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武术教学中“口传心授”的局限性,提供了一个可供大众系统学习的、高标准的范本。
评分自从开始打拳以来,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大部头”,这本教程完美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的厚重感和内容深度,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出版方和作者团队的诚意与专业性。我最欣赏的是它对陈式太极拳历史源流的梳理,这部分内容虽然可能不是所有初学者最关心的,但对于理解拳术的内在逻辑和传承脉络至关重要。书中对不同流派之间的细微差别也有着客观的对比分析,这使得学习者在形成自己拳架时,能够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坚实的文化根基。此外,光盘的配合使用体验也十分出色,视频中的演示者动作标准,角度多样,很好地弥补了书本文字描述在动态展示上的局限性。我发现,当我在练习某个特定动作感到困惑时,翻开书本对照文字说明,再观看光盘中的慢动作回放,问题往往迎刃而解。这种“读本+影像”的立体化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准确性,让我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获得了更优质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