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以专业的手笔,将一部音乐剧的制作过程进行了分类,让每一位渴望制作音乐剧的人,不论是出于业余爱好,还是有志于未来投身其中,都能在看完《如何制作音乐剧》之后了解音乐剧的制作过程中复杂而宽泛的内容。
这本书就如何展开音乐剧制作的全过程,提供了“按步就班”的指导意见。重点关注如何有效地组织与精心计划,并辅助配有一系列图表介绍。作者马修·怀特讲述了制作一部音乐剧需要的所有要素,包括:选择合适的剧目、预算和日期、面试选角、排练与演出。他还另辟章节,介绍了布景设计、服装设计、灯光设计,以及宣传和营销。
马修·怀特(Matthew White),英国蒙特威尤戏剧学校、皇家音乐学院的常任客座导演及伦敦音乐戏剧学校顾问。出演过多部音乐剧,包括《悲惨世界》《蜘蛛女之吻》《贝隆夫人》《万世JX》。作为导演,他与行业专家、业余人士及学生群体都有过广泛的工作交流。执导的作品包括:《旋转木马》《俄克拉荷马》《日本天皇》《拜访森林》《魔鬼教头》《从此以后》《亲密关系》。
费元洪,很好剧场人、音乐剧制作人。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音乐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上海文化广场。撰写出版音乐剧与古典音乐书籍若干,翻译了十余部音乐剧剧本及唱词,累计发表逾百万文字的乐评与剧评及音乐剧产业研究的文章。十余年来参与策划、引进了十余部不同语种的世界经典音乐剧来沪演出。
序
译者序
引子
第一章一切从哪里开始?
第二章创作团队
第三章舞台监督与技术支持
第四章预算、日程与宣传
第五章研究与设计
第六章挑选演员
第七章排练的第一天
第八章排练:创建团队
第九章排练:歌曲、场景、舞蹈与舞台布景
第十章排练:舞台监督的职责
第十一章从排练厅到舞台
第十二章首演及首演之后
附录
致谢
是将剧场设计成圆形,让观众环绕着演员?还是将舞台区域伸出一块,让演出区域通向观众?这些决定都取决于剧目的特性、舞台的大小和可用的大小以及导演所需要的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关系。
管弦乐团或乐队安置在哪里?指挥将如何与舞台上的演员交流?
音乐剧往往需要乐器的伴奏,乐队很重要。有些情况下,相关的决定会影响音响设计,早期阶段就应该让设计师知晓。例如,如果乐队和指挥在后台区域,那就必须将音响放大,既让观众听到,也照顾到台上的演员。另一种情况,乐队是安置在舞台上的,完全在观众的视线之内,那么是否会影响戏剧的视觉?谱架灯是否会影响舞台的整体灯光?演奏员是否需要将服装与戏剧的风格统一起来?如果是这样,必然关系到服装的预算,所有这些决定,都需要在早期阶段进行认真的考虑。
在不同时间段,舞台上需要多少演员?
剧目的整体设计,显然受到演员数量的影响。如果这出戏需要很多群众演员,或者包含大型群舞的段落,设计者们必须事先就知晓,避免舞台的布景被不必要地冲乱。另一方面,如果演员规模很小,每个演员需要扮演两个或三个以上的角色,那么设计者或许认为复杂的布景反而不利于角色的呈现,而尽可能设计得有意思一些。
场景的切换是如何组合而成的?如何能做到尽可能快和有效?
显然,对于布景设计的一大考验就是如何切换布景,以适应不同场景的要求。这对许多戏来说都是个大问题。比如《旋转木马》就有如下的场景:一个娱乐公园、一条通向海岸的道路、内蒂的温泉区、离开海岸的小岛、码头、一个受难的地方、十六年后朱莉的小别墅外、校舍外。这部戏的设计者要找到方法,在设计不同场景的同时,不影响演出的流畅进行。有时,设计者要懂得利用灯光的戏剧变化来完成必要的场景切换,而不仅仅是硬生生地切换布景。如果是这样,那么灯光设计师也需要加入早期的设计讨论中来。
表演动作是什么特性?会对服装产生什么影响?
不得不说,《如何制作音乐剧》这本书在细节之处的处理做得相当到位,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总能被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所打动。举个例子,书中在讲解“舞台灯光设计”时,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配上了大量的不同类型音乐剧舞台灯光效果的实景照片,并且详细分析了每一种灯光所要营造的氛围和传达的情感。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理解度和代入感。我甚至在读到关于“服装道具设计”的那一章时,忍不住拿起手边的旧衣服,开始想象如何将它们改造一番,用于创作一个小小的戏剧片段。书中的一些小贴士和“幕后花絮”也特别有价值,它们往往是一些在宏大理论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音乐剧的灵魂。比如,作者提到在排练过程中,需要注意演员们的“站位”和“走位”,这看似微不足道,却能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感和故事的流畅性。这种对“小处着眼,大处着笔”的把握,让这本书显得格外实用和贴心。
评分《如何制作音乐剧》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非仅仅停留在“how-to”的层面,而是深刻地探讨了音乐剧艺术的“why”和“what”。在阅读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于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的热爱和执着。他不仅仅是在教授制作技巧,更是在传递一种创作理念和艺术精神。书中对于“角色塑造”的论述,让我对如何赋予角色生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通过分析不同音乐剧角色的成长轨迹和内心世界,引导读者去思考,是什么让一个角色变得立体、有血有肉,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主题深化”的章节,作者是如何通过音乐、舞蹈、唱词等多种艺术形式,层层递进地挖掘出作品的核心主题,让一部音乐剧不仅仅是娱乐,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这种对艺术内涵的探讨,让这本书超越了一本单纯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次关于音乐剧美学和灵魂的深度对话。
评分这本《如何制作音乐剧》的装帧设计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复古又充满活力的气息,封面上手绘风格的戏剧场景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精彩的故事。拿到书的瞬间,我就被那厚实而有质感的纸张所吸引,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让人不禁心生期待。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无论是人物造型的速写,还是舞台布景的构思,都充满了艺术家的匠心独运。看着这些画面,我仿佛能感受到创作者们在无数个日夜里,是如何将一个个模糊的灵感,逐渐具象化成如今眼前栩栩如生的舞台景象。书的整体排版也非常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那些穿插在文字间的概念图、流程图,更是让原本抽象的制作过程变得清晰明了。我甚至能想象到,当这本书被摆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随时准备为所有热爱音乐剧的人们,打开一扇通往梦想世界的大门。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在阅读之前,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喜爱。
评分我一直对音乐剧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艺术领域,直到我翻开《如何制作音乐剧》这本书。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音乐剧的创作过程描绘得生动有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音乐剧一无所知的门外汉,而是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其中奥秘的“行内人”。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团队协作”的强调,作者将音乐剧的创作比喻成一场精密的团队舞蹈,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一个成员都不可或缺。这种强调合作精神的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一部成功的音乐剧,是无数个个体才华汇聚的结晶。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十分轻松幽默,即使是那些技术性的内容,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我甚至开始跃跃欲试,想要尝试自己创作一个小小的音乐剧片段,哪怕只是在脑海里构思,也觉得充满了乐趣。
评分读完《如何制作音乐剧》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亲身经历了一场浩大的音乐剧创作盛宴。书中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不像一般的教程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现场感。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音乐剧制作流程,拆解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环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剧本打磨”的那一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写作技巧,而是引用了许多真实的创作案例,甚至是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尴尬和挫折,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又深感共鸣。那种“旁观者清”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审视一部音乐剧的诞生。我仿佛看到了编剧们在无数个深夜里,如何与剧本搏斗;听到了作曲家们如何在灵感的火花中,谱写出动人的旋律;甚至能感受到导演们如何在排练场上,与演员们一起将文字变成鲜活的生命。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读起来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让人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悄然地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和灵感。
评分符合预期
评分还没看
评分非常不错
评分符合预期
评分专业书。
评分专业书。
评分好
评分符合预期
评分比较初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