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风靡世界的励志巨作!一切改变,从关系开始!
◎世界500强企业团购率前列!
◎奥巴马、李开复、冯仑、张德芬感动推荐!
◎美国、台湾金石堂、诚品书店心灵励志新书销量前列! 畅销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的心灵励志巨作!"
"什么是“21天不抱怨”活动?
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活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
觉得很难吗?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106个国家和地区、18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活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戴上紫手环,接受21天的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
这是一套震惊世界的心灵励志书,它用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 “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据不完全统计,该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有600万人参与了“不抱怨”活动,并迅速蔓延到全球80多个国家(现累计已达106个国家和地区、1800万人口)。在美国《时代周刊》与《纽约时报》联合美国NBC电视台发起的“影响你一生的重要的一本书”投票中,它仅次于《圣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推荐这本书时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
美国伟大、受尊崇的心灵导师。 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在牧会之前,有多年从事广播和行销等工作的经验。他热爱运动、圣经史、骑马、旅遊、阅读,发起的“不抱怨”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你决定着不抱怨关系的路线,关系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成长!
——美国总统 奥巴马
?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向前发展。你只有无畏地跨过去,才能抵达光明。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
?把坏事当喜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
——商业领袖、青年导师 冯仑
?一本让你变得喜乐、平和的书,转化你对生命的觉知。
——深具影响力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不抱怨是这个世界有力量的法则。
——美国前国务卿 希拉里
?你拥有无尽的潜能,不抱怨才能迎来成功。
——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 布兰克费恩"
"《不抱怨的世界》目录
第一部分 无意识的无能
第一章 我怨故我在
第二章 抱怨与健康
第二部分 有意识的无能
第三章 抱怨与关系
第四章 我们为何抱怨
第五章 觉醒时刻
第三部分 有意识的有能
第六章 沉默与怨言
第七章 批评与讽刺
第八章 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
第四部分 无意识的有能
第九章 臻入化境
第十章 二十一天的优胜者
结尾 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附录A 不抱怨的周三
附录B 宣言与新闻稿样本
致谢词
《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目录
◆前 言◆
为什么“关系决定命运” /001
?人是关系中最大的难题/001
?抱怨是所有不愉快关系的共同特点/004
?所有财富,都能从关系中获得/007
?你有能力改善一切关系/008
Part1
你决定着“关系”的走向 /001
?改变关系的途径/002
?人无所谓好坏,思想使然/006
?一切改变,由你开始/010
?正向评价,打造愉快关系/014
?你的评价只对自己有效/016
?分辨和评价的差异/019
?改善关系的秘密/021
Part2
当不同世界碰撞时 /027
?向自己的内心提问/028
?别把“不同”视为“不一致”/034
?永远不要为现实争辩/037
?开心或愤怒,精彩二选一/044
?释放你心中的仇恨/047
?宽恕就是给予/051
?制定标准,才能避免分歧/056
?成功沟通“三步法”/058
?关系中的“吸引力法则”/060
Part3
如何让自我得到满足 /066
?区分陈述和抱怨/067
?您可能不知道……/071
?询问的惊人力量/073
?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075
?帮助别人,你的心灵才会富足/078
?以包容之心,回馈这个世界/080
Part4
我们为何会抱怨 /087
?抱怨的动机/088
?Get Attention:寻找关注/090
?Remove Responsibility:推卸责任/096
?Inspire Envy:引人艳羡/103
?Power:操纵力/106
?Excuse Poor Performance: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110
Part5
释放和“处理”抱怨 /117
?“处理”愤怒才能驱走负能量/118
?Venting 释放/125
?Processing 处理/129
?找到最佳的方法,赶走抱怨/130
?Complaint Free 不抱怨/130
?About me 我的事/131
?Neutral 不偏不倚/137
Part6
与自己和解 /145
?“关系”存在的目的/146
?人的痛苦多半是自找的/151
?疗愈与自己的关系/153
?你如何描述自己/155
?切勿混淆癖好与缺点/157
?忘掉伤痛,重新上路/162
?采取宽恕的态度,秉持良善的意向/164
?如何做到不抱怨/168
Part7
用爱疗愈抱怨 /173
?抱怨的东西会回到我们身上/174
?人们为何经常以怨还怨/176
?别总把抱怨当作人身攻击/178
?一切可怕之事都需要爱/182
◆结 语◆
你拥有无尽的潜能 /187
?关系是人生的一部分/187
?你掌握着关系的主动权/188
?在关系中学会成长/190
?改变自己是唯一的途径/192
?爱永远与关系同在/193
?坚持不抱怨,需要勇气/198
"
"(节选)
一名年轻的修道士加入一个要求谨守静默戒律的教团,所有人都要在修道院院长同意之后才能发言。将近五年后,院长终于来找这位见习修士,对他说:“你可以讲两个字。” 修道士字斟句酌,最后说了两个字:“床硬。” 院长慎重思量之后,答道:“很遗憾你的床不舒服。我们会看看能否帮你换张床。”
又过了五年之后,院长再次来找这位年轻的修道士,说:“你可以再讲两个字。”修道士仔细考虑了很久,说:“脚冷。”院长说:“我会考虑一下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在修道士入院十五年时,院长让他再说两个字。修道士说:“我走。”院长回答:“这样说不定最好。自从你来之后,除了发牢骚,什么事也没做。”
就像这位年轻的修道士,过去你可能并不觉得自己经常抱怨。但现在你已经觉醒了,知道自己的确经常抱怨。
我有个爱好,就是表演抛接杂耍。我是从一本书上学会怎么玩抛接杂耍的,这本书还附赠了三个方形沙包,里面装了压碎的胡桃壳。沙包的形状与填充物的选择经过精心设计,确保沙包掉下来时不会滚跑。而隐含在这些沙包里的重要讯息就是——我们会掉下来。
多年来,我会在女儿的学校集会和其他活动上表演抛接杂耍,却一向婉拒才艺表演的邀约。抛接杂耍不是才艺表演,而是技能。才艺要经由陶冶栽培才能臻于纯熟精湛,而技能则是大多数人只要愿意投注时间就能掌握的。
我表演抛接杂耍,人们经常会说:“我真希望我也会。”
对此,我的回答是:“你也能,只要你花时间练习。”
往往,他们会说:“我身体不够协调。”这简单的一句话,就使他们免于付出为掌握一种技能而应该做出的尝试与努力。其实,这个技能我相信所有人都能掌握。
许多人在听说不抱怨的挑战之后,也会说:“我真希望我能做得到;但是我肯定做不到。”
胡说!变得不抱怨就像抛接杂耍一样,是一个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的技能。你只需要每次付出一点努力,就能很快收获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功,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麦克的油漆球一样。
我曾经教人玩过抛接杂耍,而且我一向先拿不会滚跑的沙包给他们试,叫他们把沙包丢在地上。
我告诉他们:“现在,把沙包捡起来。” 他们便捡起来。
“现在再扔到地上。”他们也会照着去做。
“很好,现在捡起它来。”
“扔掉。”
“捡起来。”
“扔掉。”
“捡起来。”
我们会这样来来回回做很多次,直到他们开始厌倦这整个练习,并置疑“这究竟和学习抛接球有什么关系?”为止。
我告诉他们:“关系可大了。如果你真的想学这门杂耍,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你们要掉掉捡捡几千次,才能掌握这门杂耍的技巧。但是,”我还向他们保证,“如果你坚持练习,就肯定能够掌
握它。”
你只要不停地捡球。即使你已经累到不想再丢了,又气又恼,快要没辙了,还是要一次次把它们捡起来。即使别人嘲笑你,也要继续捡球。即使你看上去好像技艺有所退步,抛接球持续时间比之
前更短了,你也要继续捡球。你只要不停地捡球。
每当我要新学一种抛接招数,就会重回掉掉捡捡的状态。我第一次学耍棒子时,我把一根棒子丢向空中,棒子落下时,木头把手重重敲到了我的锁骨,打出了一道红肿的痕迹。我于是把棒子丢进
衣柜,认定自己肯定学不会抛接棒子。
那些把紫色手环扔到抽屉里的人也肯定认定自己做不到不抱怨。但是,如果让棒子一直在衣柜里积灰,那我就根本不可能学会抛接棒子了。于是大约一年以后,我又把那些棒子翻出来重新尝试。
我小心翼翼,当棒子的把手砸向我的时候尽力避开。由于我这次愿意不断练习,我最后成功学会了耍棒子。现在我不只会耍棒子,还能耍刀子,连燃烧的火把也照耍不误。
只要愿意反复不断地捡球、捡棒子、捡刀子、捡火把,任何人都能学会抛接杂耍。只要愿意移动手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开始,任何人都能变得不再抱怨。
你可能会纳闷儿:“我所说的话,什么时候算是抱怨,什么时候又只是陈述事实呢?”记住,抱怨与陈述事实的区别在于你投注其中的能量。根据罗宾?柯瓦斯基博士的说法:“一项特定的陈述是否反映出怨气……取决于说话者的内心是否感受到了不满。”抱怨与非抱怨陈述,它们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一模一样的,但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你在话里传达的用意以及隐含的能量。在“有意识的无能”这个阶段,你就是要察觉自己所说的话;而且更重要的是,察觉这些话背后所隐含的能量。
记住,即使你最快完成二十一天挑战,你也不会获得什么奖励。事实上,我很怀疑那些声称自己开始练习一周后就能达到第七天的人。根据我的经验,那些人应该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抱怨。他们虽然戴着手环,但依然处于“无意识的无能”阶段。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那些最后真的能够取得进步的人,都会像今天在我们的Facebook主页(www.facebook.com/AComplaintFreeWorld)留言的这位女士说的一样:“我十分钟前刚收到手环并戴上……但是,现在我就已经移动手环五次了。”一个小时后,她又留了一条言:“我已经移动手环超过十次了!”
我的回复很简单:“坚持下去,你走上正轨了。” 想要变得不再抱怨,不是赛跑,也不是仙丹,而是一种转变的过程。你是在学习、接受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放弃一种根深蒂固的积习。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想要变得不再抱怨,就应该不再试图改变无法变更的事实。我写这一段内容时,正坐在加州圣荷西的火车站里。我的火车预计在早上九点发车,现在已经是早上十点半,而我刚刚得知,新的发车时间是中午十二点——晚点了整整三个小时。你读了我刚刚写的内容,可能会以为我在抱怨。
但是,我知道自己的能量是投注于当下的状态。我坐在火车月台上,享受着美好的春日早晨,品尝着美味的肉桂茶,同时将我所热衷的这一切分享给你。我非常快乐,充满了感激。火车晚发车真是莫大的祝福,因为这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写作,让我能在美妙的环境里做自己喜爱的事。
嗯,那如果我不想等呢?说不定我会大声抱怨,对售票员发脾气,或是对周围其他人发牢骚。也许,我可以让发车的时间提早。这样有可能奏效,对吗?
当然不会奏效。
但我们却时常看到这种行为。火车会在它该来的时候到站,而那就是最完美的时刻。
最近我接受了一家电台的晨间节目专访,有位播音员说:“但我这工作就是靠抱怨来维生的——而且我靠抱怨赚来的薪水很高。”
我说:“好,那么,从一到十的等级来看,你有多快乐呢?”
他顿了一下之后说道:“可以有负数吗?”
抱怨可能在许多方面都能为我们带来益处,为我们赢得关注和同情;它甚至会为我们赢得收音机听众,但是抱怨所能带来的益处中却不包括快乐。
而你应当获得快乐,应当获得你所渴望的财富,应当获得令你感到充实、满足的友谊与感情,应当身体健康并且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事业。
你要知道: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应当得到。
不要再找借口,快朝梦想前进吧。如果你还在说些“男人都不敢给承诺”“我们家每个人都是胖子”“我手脚不协调”“我高中的指导老师说我一辈子都一事无成”之类的话,那你就是让自己变成了受害者。受害者不会成为胜利者,你必须要选择你想成为哪一种人。
抱怨就像艾皮斯坦(Epstein)的妈妈写的字条。还记得《欢迎回来,科特》(Welcome Back, Kotter,20世纪70年代美国热门电视剧,由约翰?特拉沃尔塔等主演)那部电视剧吗?艾皮斯坦是这部校园喜剧里的一个学生角色,他常常带着字条到学校,借此逃避某些他不愿做的事情。字条上可能会写:“艾皮斯坦今天不能考试,因为他熬了一整夜在研究癌症的疗法。署名:艾皮斯坦的母亲”当然,这些字条都是艾皮斯坦自己写来以逃避考试和学校作业的。我们抱怨,是为了让自己脱身,以逃避冒险和其他行动。这些怨言听起来合情合理,却都是站不住脚的借口,就像影片里的字条,写的人其实就是提交字条的人——我们自己。
请你明白,我了解你也可能有过艰难甚至痛苦的经历,很多人都是一样的。你可以无止境地讲着自己的故事,坚称自己没有做错,不必对已然发生的一切承担什么责任,然后让它成为囿限你一生的借口。或者,你也可以想想弹弓的原理。
是什么决定了弹弓上的石头能飞多远?答案是:看你能把弹弓上的橡皮筋拉多远。如果你研究成功人物的生平,会发现他们之所以成功,并不是排除了生命中的挑战,而是去面对生命中的挑战。他们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并借此来帮助自己成长。他们不向任何人陈述自己受到多少委屈,而是寻找在困难挑战中转败为胜的机会。而且你看,他们找到了。他们把橡皮筋往后拉得远远的,结果也就翱翔得更高、更远。"
这套书简直是我“情绪管理”的启蒙读物!我一直是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一点点不顺心就能让我心情低落好几天,尤其是在与人发生摩擦的时候,我更是容易失控,事后又会后悔不已。读了《不抱怨的世界》第一本,我才明白,原来抱怨是我们给自己制造的“精神枷锁”。它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的循环,却无力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作者提出的“戴上紫色手环,不抱怨”的方法,对我来说是颠覆性的。一开始我经常一天换好几十次手环,感觉自己简直太爱抱怨了!但正是这种不断的“强制提醒”,让我开始觉察自己的抱怨念头,并有机会去改变它。当我不再抱怨,而是尝试去寻找积极面时,我发现生活中隐藏着那么多值得感激和珍惜的东西。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则将这种积极的能量延伸到了人际关系中。我之前总是害怕和人发生矛盾,所以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敢表达真实想法。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健康的冲突”并非是坏事,它反而是增进了解、加深理解的机会。我学会了如何用“同理心”去倾听,如何用“合作”的姿态去解决问题。我不再害怕与人建立更深入的连接,因为我知道,只要我怀着积极的心态,用尊重的态度去沟通,我就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喜爱。
评分这套《不抱怨的世界》我真的是爱了,自从读了第一本,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以前我总是习惯性地抱怨,生活里一点点小不如意都能让我情绪低落好久,对工作、对家人、对朋友,甚至对天气,都能找到抱怨的理由。那时候总觉得是外界的种种不如意,是别人没有按照我期待的来,才让我不开心。但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直击我的心灵。它让我明白,抱怨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消耗了自己的能量,也影响了身边人的心情。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简单但极其有效的方法——戴上一个紫色的感恩手环,只要一抱怨,就把它换到另一只手,然后尝试去寻找积极的方面,或者思考如何改进。这个过程刚开始可能有点难,你会发现自己一天要换无数次手环,但正是这个不断的提醒,让你开始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渐渐地,我发现自己抱怨的次数真的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中微小美好的觉察。早晨的阳光、一杯热咖啡、朋友的一个微笑,这些以前被我忽略的东西,现在都成了我感恩的对象。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让我觉得生活突然变得轻松起来,不再被负面情绪绑架。而且,当我不再抱怨时,我与他人的互动也变得更愉快了,大家似乎也更愿意靠近我,和我分享他们的喜悦。这本书真的不仅仅是关于不抱怨,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导,一种积极心态的养成,让我看到了原来生活可以如此不同。
评分读完这套《不抱怨的世界》,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好像被按下了“重启键”。之前我总是沉浸在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焦虑中,很少真正去体会当下的美好。第一本书让我意识到,抱怨是我们留住痛苦、拒绝成长的主要原因。作者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如何通过“感恩”来重塑思维模式。我开始每天写下让我感激的五件事情,从最简单的阳光、食物,到家人的陪伴,再到工作的机会。这个过程让我重新审视生活,发现原来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日常的点滴之中。当我停止抱怨,专注于感恩时,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和满足。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则为我的人际关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之前在与人交往时,总是过于在意对方的看法,害怕自己不够好,所以常常表现得唯唯诺诺,甚至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摩擦就感到委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的。我学会了如何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用“建设性”的方式去解决冲突,而不是让问题堆积。我不再害怕“说不”,也不再害怕“犯错”,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成长的养分。现在,我与身边人的关系更加坦诚和深刻,我也更能感受到被爱和被支持。
评分这套书我真的强力推荐给所有觉得生活有点“卡壳”的朋友们。第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简直就是“负能量清理器”。我以前是标准的“抱怨体质”,生活中一点点不顺心都能引发我一连串的抱怨,感觉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各种“为什么”。这本书让我明白,抱怨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惰性”。它消耗我们的精力,阻碍我们看到问题的真正所在,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错失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书中提到的“停止抱怨,开始行动”的理念,对我来说是一种醍醐灌顶。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觉察自己的抱怨,一旦发现,就立刻打断它,然后问自己:“现在我能做什么来改变?”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每一次的“打断”都让我感觉自己离“积极”更近一步。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则是我学习如何“积极地”与人连接的宝典。我曾经因为害怕被评判而不敢在团队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常常因为过度迎合他人而迷失自我。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建立健康的“边界感”,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又避免伤害他人。我学会了用“肯定”代替“否定”,用“合作”代替“对抗”。当我开始用更积极、更尊重的态度去与人交流时,我发现周围的人也开始以同样的善意回应我,整个社交圈都变得更加温暖和支持。
评分坦白说,我当初买这套书是因为看到很多人在推荐,但真的读完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改变远超我的预期。第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让我彻底颠覆了自己对“成功”和“幸福”的理解。我一直以为,只要拥有了某样东西,或者达到了某个目标,我就会幸福,但这本书告诉我,幸福是一种选择,一种由内而外的状态,而抱怨恰恰是阻碍我们获得这种状态的最大敌人。我开始刻意地去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发现自己真的太容易陷入抱怨的陷阱了。当我不再抱怨,而是把精力聚焦在“感恩”和“行动”上时,我发现自己变得更有力量,也更有韧性。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则为我的人际交往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引。我曾经因为害怕被别人误解,所以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总是戴着“面具”与人交往,久而久之,我觉得非常疲惫。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诚”的力量,它教会我如何清晰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学会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我学会了如何用“积极的反馈”来鼓励他人,也学会了如何用“建设性的批评”来帮助他人成长。现在,我与身边人的关系更加轻松和自在,我也更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连接。
评分这套书真的是我近期读到的最有价值的书籍之一,尤其是《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简直是我的“社交救星”!我一直是个不太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总觉得和别人打交道很累,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就产生隔阂。读了《不抱怨的世界》第一本,我明白了抱怨只会消耗自己的能量,并且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我开始尝试放下对外界的指责,转而关注自己的内在成长。当我不再沉溺于抱怨,而是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并且表达感恩时,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平和和积极。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则为我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具体的“工具箱”。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积极倾听”来真正理解对方,而不仅仅是听进“字面意思”。我学会了如何用“同理心”去感受他人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回应他们。我还学会了如何在冲突发生时,不采取对抗的态度,而是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这些技巧听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非常有效。我发现,当我开始用更开放、更友善的态度去与人交流时,别人也开始对我更加敞开心扉,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这套书让我看到了,原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并非遥不可及,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用智慧去沟通。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是个很敏感的人,一点点挫折都能让我情绪跌宕起伏,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上,我常常感到吃力。我很容易因为别人的无心之言而受伤,也常常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读了《不抱怨的世界》之后,我开始明白,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我们对事件的解读和反应。作者提到的“停止抱怨,开始承担”的概念,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我以前总是在内耗,把精力浪费在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懊悔和对不如意的抱怨上,却忽略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将注意力从“为什么会这样”转移到“我该如何做得更好”。当我开始练习感恩,并且真的从内心去体会时,我发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带来惊喜和力量。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则更像是我的“人际关系实操手册”。我以前总是很害怕与人发生冲突,所以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敢说“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拒绝”并非意味着不友善,而是一种健康的自我边界的设定。我学会了如何清晰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也尊重他人的选择。书中关于“同理心”的训练,让我更能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也更能化解不必要的误会。现在,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脆弱的关系,而是能够更自信、更真诚地与人交流,也因此收获了更多温暖和支持。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不抱怨的世界》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隐藏的巨大潜力。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倒霉蛋”,生活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读了第一本书,我开始意识到,抱怨并不能改变现状,反而会让我陷入更深的泥潭。我开始尝试书中提出的“感恩日记”,每天写下三件让我感激的事情。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难,但坚持下来,你会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真的很多。更重要的是,这种练习让我从“负能量”的泥沼中一点点挣脱出来,开始看到希望。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则让我的人际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之前在和伴侣沟通时,总是习惯性地带有指责的语气,结果可想而知,只会让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连接。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积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倾听对方的真实感受。书中提到的“赞美”的力量,我更是深有体会。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优点上,并且及时给予肯定时,对方会感受到被认可和被珍视,这极大地促进了关系的升温。现在,我与身边人的关系更加融洽,不再需要为了避免冲突而压抑自己,也不再因为误会而耿耿于怀。这套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过去的问题,也给了我通往更美好生活的方向。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和个人成长类的书籍很感兴趣,所以当朋友推荐这套《不抱怨的世界》时,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第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关于“责任”的重新定义。过去,我常常将生活中的不如意归咎于外部因素,认为都是“别人”或“环境”的错。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无法控制外部世界,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反应和选择。当我放下抱怨,承担起对自身情绪和行为的责任时,我才真正获得了改变的力量。书中关于“感恩”的练习,我每天都在坚持,从最初机械地列举,到后来发自内心地去感受,我发现生活中的“好”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常常因为聚焦于“不好”而忽略了它们。这种积极的视角转变,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新的期待。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则像是给我的“责任感”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指导。我之前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家人争执不休,事后又后悔不已。这本书里关于“情绪管理”和“冲突化解”的章节,给了我很多实用的方法。我学会了在情绪激动时先冷静下来,用“我”开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对方。这种沟通方式的转变,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我不再害怕与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因为我知道,只要我愿意付出努力,学习技巧,用心去沟通,我就可以拥有更健康、更充实的人际关系。这套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重塑,一种让我变得更强大、更积极的内在力量。
评分《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这本书简直是我人际交往的“救命稻草”!之前我一直以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只要真心实意就好,但现实往往残酷得多,我经常因为一些小误会、沟通不畅而感到沮丧,甚至和亲近的人产生隔阂。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在关系中,很多问题并非源于恶意,而是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和处理方式。它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误区,比如过度解读对方的言语、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他人、或者因为害怕冲突而选择沉默。书中提出的“换位思考”法则,我反复去实践。当我遇到与人意见不合的时候,不再急于反驳,而是先努力去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问题,这真的太有效了!原本可能升级的争吵,就这样在理解中消弭于无形。还有关于“积极倾听”的章节,我以前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少真正听进对方的话,这本书教会我如何专注地听,如何用眼神和肢体语言回应,如何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这些技巧听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需要刻意练习,我发现当我真正做到时,我与家人、同事、甚至陌生人的关系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沟通变得更顺畅,误会减少了,信任感反而增加了。这本书不仅仅给了我方法,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人际关系中蕴含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努力去经营和维护它们。
评分很厚一本,书很震撼人,不抱怨才会有更好的生活姿态,愿我们都可以好好的生活,开开心心,值得一看的书!
评分快递挺好的,书里面有手环 挺好的 值得思考的一本书
评分物流很快,挺不错的,下次继续来这家,
评分这书纸张厚光滑,特别好,质量没得说。书里内容丰富
评分还好还好好好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还好还好好好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还好还好好好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还好还好好好或或或或
评分物流很快,东西不错,价格划算,很喜欢
评分这本是是正版,没事的时候看看,多学学怎么交流一下人际关系?而且里面的内容也很丰富。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评分书籍保存完整,没有错别字
评分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而儒道中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他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功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我们中国人自己忘了自己的立国精神,抛弃了自己固有良的@。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而儒道中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他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功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我们中国人自己忘了自己的立国精神,抛弃了自己固有良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