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绘图系统 第2版

R绘图系统 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西兰] Paul Murrell 著
图书标签:
  • R语言
  • 数据可视化
  • 统计图形
  • ggplot2
  • 图形设计
  • 数据分析
  • 编程
  • 第二版
  • 技术
  • 计算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180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1013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5
字数:45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第2版的《R绘图系统》补充了新的扩展包和实例,其扩充内容反映了统计和计算技术的新发展。Paul Murrell在这本书中为菜鸟和老手掌握复杂的R绘图技术提供了一座深不可测的宝藏。
第2版的《R绘图系统》分为四大部分,内容涵盖了传统的和更新的R独有的图形系统。全书详细描述了R语言的图形功能和R强大的grid图形系统。此外,本书还讨论了图形引擎,亦即一组常用的基本绘图功能,并涉及R绘图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和一些主要的扩展。
第2版内容更新
更新了核心图形引擎、传统绘图系统、grid绘图系统和lattice扩展包的内容;
添加了关于ggplot2的章节;
添加了讨论R绘图应用与扩展的章节,包括地理学绘图、动态图与交互图,以及点-边图(node-and-edge)。

内容简介

在这个数据海量增加的时代,数据可视化是我们对数据做出快速判断的重要工具。若能将数据巧妙地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而R语言则拥有强大的数据可视化能力。
本书从简单的R语言绘图开始,全面地介绍了R语言的两大绘图系统:传统绘图系统和Grid绘图系统,以及基于Grid系统的两个主流扩展包:lattice和ggplot2。再由应用出发,讲解了基于Grid系统的绘图函数与绘图类的开发。然后深入探讨了R绘图系统底层的工作原理。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绘制特定领域图形(如地图、动态图和3D图等)相关的R扩展包。
对于R语言入门者,或者是只想利用R作为绘图工具的用户,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手册,读者可以方便地找到绘制所需统计图表的相关知识。本书关于开发图形函数和图形类以及R绘图系统底层原理的内容也会对R语言开发者和高级使用者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Paul Murrell在奥克兰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心理学学士和心理学硕士以及统计学博士学位。随后,他以医学统计学家和研究助理的身份在剑桥大学社区医疗系工作了一年。之后他在1999年10月加入奥克兰大学统计系。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计算统计学与图形统计学。当前,他是R和统计计算项目Omegahat开发团队的成员。2010年,他获选成为美国统计协会的会员。
译者介绍
呼思乐,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博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是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与数据仓库技术。
张晔,男,毕业于华南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计算数学硕士,目前从事Python后端开发(搜索系统与推荐系统)。
蔡俊,男,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生态学专业,研究兴趣是流感传播动态、传染病流行病学和环境健康。

目录

目录
第1章 R绘图简介…………………………………………………………1
1.1 R 绘图示例…………………………………………………………2
1.1.1 标准绘图…………………………………………………………3
1.1.2 框架图(Trellis plots)…………………………………………5
1.1.3 绘图语法…………………………………………………………7
1.1.4 绘制专门的图形…………………………………………………7
1.1.5 绘图背景综述……………………………………………………9
1.2 R绘图系统的结构……………………………………………………12
1.2.1 绘图函数的类型………………………………………………13
1.2.2 传统绘图系统与grid绘图系统………………………………14
第1部分 传统绘图系统……………………………………………………17
第2章 传统绘图系统的简单用法…………………………………………18
2.1 传统绘图模型………………………………………………………19
2.2 plot()函数……………………………………………………………19
2.3 单变量绘图…………………………………………………………24
2.4 双变量绘图…………………………………………………………25
2.5 多变量绘图…………………………………………………………28
2.6 绘图函数的参数……………………………………………………30
2.6.1 绘图函数的标准参数…………………………………………31
2.7 专业绘图……………………………………………………………33
2.8 交互式绘图…………………………………………………………35
第3章 定制传统绘图………………………………………………………36
3.1 绘图函数模型详解…………………………………………………37
3.1.1 绘图区域………………………………………………………37
3.1.2 传统绘图中的绘图状态………………………………………40
3.2 控制绘图行为………………………………………………………44
3.2.1 颜色……………………………………………………………45
3.2.2 线条……………………………………………………………47
3.2.3 文本……………………………………………………………47
3.2.4 数据符号………………………………………………………50
3.2.5 坐标轴…………………………………………………………52
3.2.6 绘图区域………………………………………………………54
3.2.7 剪切……………………………………………………………56
3.2.8 跳转到新的绘图………………………………………………56
3.3 多绘图布局…………………………………………………………56
3.3.1 使用传统绘图状态设置………………………………………57
3.3.2 使用布局函数layout()…………………………………………57
3.3.3 使用split-screen方法…………………………………………61
3.4 添加图形……………………………………………………………62
3.4.1 在绘图区域添加图形…………………………………………62
3.4.2 在边缘处添加图形……………………………………………70
3.4.3 图例……………………………………………………………72
3.4.4 坐标轴…………………………………………………………74
3.4.5 坐标系统………………………………………………………76
3.4.6 特殊情形………………………………………………………83
3.5 创建新的绘图………………………………………………………88
3.5.1 从头开始创建一个简单的图形………………………………89
3.5.2 从头开始创建一个更复杂的图形……………………………90
3.5.3 创建传统绘图函数……………………………………………92
第2部分 GRID绘图系统…………………………………………………97
第4章 网格图:lattice包…………………………………………………98
4.1 lattice图形模型………………………………………………………99
4.1.1 为什么要有另外一个绘图系统?……………………………101
4.2 lattice绘图类型……………………………………………………101
4.3 formula参数与条件多框图………………………………………103
4.4 group参数和图例…………………………………………………105
4.5 layout参数和排列绘图……………………………………………106
4.6 scales参数以及为坐标轴添加标签……………………………108
4.7 panel参数和图注释………………………………………………109
4.7.1 向lattice图添加输出…………………………………………112
4.8 par.settings和图形参数…………………………………………113
4.9 扩展lattice图………………………………………………………115
4.9.1 latticeExtra包…………………………………………………116
第5章 图形语法:ggplot2包…………………………………………118
5.1 快速绘图…………………………………………………………119
5.2 ggplot2图形模型…………………………………………………120
5.2.1 为什么需要另一个图形系统…………………………………121
5.2.2 一个实例数据集………………………………………………122
5.3 数据………………………………………………………………122
5.4 几何对象和图形属性……………………………………………123
5.5 标度………………………………………………………………125
5.6 统计变换…………………………………………………………128
5.7 图形属性group……………………………………………………131
5.8 位置调整…………………………………………………………132
5.9 坐标变换…………………………………………………………133
5.10 分面………………………………………………………………136
5.11 主题………………………………………………………………137
5.12 注释………………………………………………………………139
5.13 ggplot2扩展……………………………………………………140
第6章 网格绘图模型……………………………………………………142
6.1 grid绘图简述………………………………………………………143
6.1.1 一个简单的例子………………………………………………143
6.2 图形基础…………………………………………………………146
6.2.1 标准参数………………………………………………………151
6.2.2 剪切……………………………………………………………152
6.3 坐标系……………………………………………………………152
6.3.1 转换函数………………………………………………………155
6.3.2 复杂单位………………………………………………………155
6.4 控制输出的外观…………………………………………………158
6.4.1 确定图形参数配置……………………………………………160
6.4.2 向量化图形参数设置…………………………………………161
6.5 视图………………………………………………………………163
6.5.1 调入、调出和视图之间的定位………………………………164
6.5.2 剪贴到视图……………………………………………………169
6.5.3 视图列表、栈和树……………………………………………170
6.5.4 作为其他绘图基元参数的视图………………………………173
6.5.5 视图中的图形参数配置………………………………………174
6.5.6 图层……………………………………………………………175
6.6 缺失值和非有限值………………………………………………179
6.7 交互图形…………………………………………………………181
6.8 定制lattice图………………………………………………………181
6.8.1 将grid输出添加到lattice输出中………………………………181
6.8.2 将lattice输出添加到grid输出…………………………………182
6.9 定制ggplot2输出…………………………………………………183
6.9.1 将grid输出添加到ggplot2输出中……………………………184
6.9.2 将ggplot2输出添加到grid输出中……………………………185
第7章 grid图形对象模型………………………………………………187
7.1 使用图形输出……………………………………………………187
7.1.1 标准函数与参数………………………………………………189
7.2 图形对象列表、树和路径………………………………………191
7.2.1 gTree中的图形参数设置………………………………………193
7.2.2 作为gTree组件的视图…………………………………………194
7.2.3 搜索图形对象…………………………………………………194
7.3 离屏使用图形图像………………………………………………195
7.3.1 捕捉输出………………………………………………………197
7.4 在框架中放置和打包图形对象…………………………………198
7.4.1 离屏放置与打包………………………………………………201
7.5 关于图形对象的其他细节………………………………………201
7.5.1 计算图形对象的尺寸…………………………………………201
7.5.2 计算图形对象位置……………………………………………204
7.5.3 编辑图形上下文………………………………………………207
7.6 grid图形的保存与载入……………………………………………207
7.7 使用lattice图形对象………………………………………………208
7.8 使用ggplot2图形对象……………………………………………210
第8章 开发新的图形函数与对象………………………………………212
8.1 例子………………………………………………………………212
8.1.1 模块化…………………………………………………………213
8.2 简单图形函数……………………………………………………214
8.2.1 嵌入图形输出…………………………………………………215
8.2.2 便于注释………………………………………………………217
8.2.3 编辑输出………………………………………………………219
8.2.4 绝对尺寸和相对尺寸…………………………………………220
8.3 图形对象…………………………………………………………220
8.3.1 关于创建新图形类的概览……………………………………221
8.3.2 定义新图形类…………………………………………………221
8.3.3 验证图形对象…………………………………………………223
8.3.4 画出图形对象…………………………………………………224
8.3.5 编辑图形对象…………………………………………………228
8.3.6 查询图形对象…………………………………………………232
8.3.7 绘图前与绘图后………………………………………………234
8.3.8 图形对象方法汇总……………………………………………235
8.3.9 完成整个例子…………………………………………………235
8.3.10 图形元素重用………………………………………………237
8.3.11 其他细节……………………………………………………238
8.4 调试gird……………………………………………………………245
第3部分 绘图引擎………………………………………………………251
第9章 图形格式…………………………………………………………252
9.1 图形设备…………………………………………………………252
9.2 图形输出格式……………………………………………………254
9.2.1 矢量格式………………………………………………………254
9.2.2 光栅格式………………………………………………………258
9.3 在其他文档中使用R图像…………………………………………260
9.3.1 LATEX…………………………………………………………260
9.3.2 “生产性”软件………………………………………………260
9.3.3 网页……………………………………………………………261
9.4 特定设备特性……………………………………………………261
9.5 多页面输出………………………………………………………262
9.6 展示列表…………………………………………………………262
9.7 扩展包……………………………………………………………263
第10章 绘图参数………………………………………………………265
10.1 颜色………………………………………………………………265
10.1.1 半透明颜色…………………………………………………267
10.1.2 颜色的转换…………………………………………………267
10.1.3 颜色集合……………………………………………………268
10.1.4 颜色指定对设备的依赖……………………………………270
10.2 线条样式…………………………………………………………270
10.2.1 线条宽度……………………………………………………270
10.2.2 线条类型……………………………………………………270
10.2.3 线条的端点和连接…………………………………………271
10.3 数据符号…………………………………………………………272
10.4 字体………………………………………………………………273
10.4.1 字体族………………………………………………………273
10.4.2 字体外观……………………………………………………274
10.4.3 多行文本……………………………………………………274
10.4.4 区域设置……………………………………………………275
10.5 数学公式…………………………………………………………275
第4部分 绘图扩展包……………………………………………………277
第11章 图形扩展包……………………………………………………278
11.1 绘制文本的技巧…………………………………………………278
11.1.1 在图中绘制格式化的文本…………………………………279
11.1.2 避免文本重叠………………………………………………281
11.2 特殊绘图原型……………………………………………………285
11.2.1 置信条………………………………………………………288
11.3 颜色的计算………………………………………………………289
11.3.1 色彩空间包…………………………………………………290
11.3.2 RColorBrewer 包………………………………………………291
11.3.3 munsell包……………………………………………………291
11.3.4 dichromat包…………………………………………………292
11.4 定制坐标系统……………………………………………………292
11.4.1 在传统坐标系统中进行转换………………………………292
11.4.2 子图形………………………………………………………293
11.5 非典型坐标轴……………………………………………………295
第12章 绘图扩展包……………………………………………………298
12.1 韦恩图……………………………………………………………298
12.2 切尔诺夫脸谱图…………………………………………………301
12.3 三元图……………………………………………………………302
12.3.1 土壤质地图…………………………………………………305
12.4 极坐标绘图………………………………………………………305
12.4.1 风向玫瑰图…………………………………………………312
12.5 六边形面元化……………………………………………………313
第13章 绘制分类数据的图形…………………………………………316
13.1 vcd 包……………………………………………………………316
13.2 XMM-牛顿………………………………………………………317
13.3 分类数据图………………………………………………………318
13.4 在y轴上的分类变量……………………………………………319
13.5 可视化列联表……………………………………………………320
13.6 分类绘图矩阵……………………………………………………323
13.7 多盘分类图………………………………………………………325
13.8 定制分类绘图……………………………………………………325
13.9 vcdExtra包………………………………………………………327
第14章 地图……………………………………………………………329
14.1 地图数据…………………………………………………………330
14.1.1 maps包………………………………………………………330
14.1.2 Shapefiles……………………………………………………332
14.2 地图注记…………………………………………………………333
14.3 复杂多边形………………………………………………………337
14.4 地图投影…………………………………………………………338
14.5 光栅地图…………………………………………………………341
14.6 其他包……………………………………………………………343
第15章 节点与边图……………………………………………………344
15.1 创建图……………………………………………………………344
15.1.1 graph包………………………………………………………345
15.2 图的布局和生成…………………………………………………348
15.2.1 Rgraphviz包…………………………………………………348
15.2.2 图属性………………………………………………………349
15.2.3 定制…………………………………………………………350
15.2.4 输出格式……………………………………………………351
15.2.5 超图…………………………………………………………352
15.3 其他包……………………………………………………………353
15.3.1 igraph包………………………………………………………353
15.3.2 network包……………………………………………………355
15.4 示意图……………………………………………………………356
15.4.1 diagram和shape包……………………………………………356
第16章 三维绘图………………………………………………………359
16.1 三维绘图概念……………………………………………………359
16.2 坎特伯雷地震……………………………………………………362
16.3 传统绘图…………………………………………………………362
16.4 lattice绘图………………………………………………………365
16.5 scatterplot3d包…………………………………………………367
16.6 rgl包………………………………………………………………369
16.7 vrmlgen包………………………………………………………373
第17章 动态及交互式绘图……………………………………………375
17.1 动态图……………………………………………………………375
17.1.1 animation包…………………………………………………376
17.2 交互式绘图………………………………………………………378
17.2.1 工具和技术…………………………………………………381
17.2.2 rggobi包………………………………………………………382
17.2.3 iplots包………………………………………………………384
17.3 绘图的图形用户接口……………………………………………387
17.3.1 R的图形用户接口……………………………………………387
17.3.2 图形用户接口工具集………………………………………391
17.4 网页交互式绘图…………………………………………………395
第18章 导入图像………………………………………………………399
18.1 月球和潮汐………………………………………………………399
18.2 导入栅格图像……………………………………………………401
18.2.1 操作栅格图像………………………………………………402
18.3 导入矢量图像……………………………………………………404
18.3.1 grImport包……………………………………………………404
18.3.2 操作矢量图像………………………………………………405
第19章 组合绘图系统…………………………………………………407
19.1 gridBase包………………………………………………………407
19.1.1 使用grid注记传统绘图………………………………………407
19.1.2 grid视口里添加传统绘图……………………………………409
19.1.3 问题与局限…………………………………………………412
译后记……………………………………………………………………414

前言/序言


数据可视化与探索的艺术:洞悉数据内在规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驱动决策、理解世界的重要基石。然而,海量数据的原始形态往往晦涩难懂,其蕴含的价值也难以被直接洞察。因此,如何有效地将数据转化为直观、易于理解的图形,成为科研、商业分析、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的核心挑战。本书并非介绍特定软件或工具的“如何操作”指南,而是深入探讨数据可视化的核心理念、方法论以及其在探索和呈现数据时的强大力量。它致力于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帮助理解为何以及如何利用图形来揭示数据的深层结构、趋势、关联和异常。 一、 数据可视化的基石:理解你的数据 在着手创建任何可视化之前,首要且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理解。这不仅仅是浏览表格中的数字,而是要挖掘数据背后的含义、变量的类型、数据的分布特征、是否存在缺失值或异常值,以及变量之间的潜在关系。 变量的类型与度量尺度: 数据由不同类型的变量构成,理解这些变量的类型(如定量、定性、序数)及其对应的度量尺度(如名义、定序、区间、比例)是选择合适可视化方法的起点。例如,比较不同类别下的数量,需要条形图;展示连续变量的分布,需要直方图或箱线图;探究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则会考虑散点图。 数据分布的洞察: 数据集中变量的分布形态往往蕴含着关键信息。是集中在某个值附近,还是呈均匀分布?是否存在多个峰值(多模态)?是否存在极端值(离群点)?通过直方图、密度图、箱线图等,我们可以直观地感知数据的分布,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如对数转换)或考虑使用对离群点不敏感的统计方法。 缺失值与异常值的处理: 现实世界的数据往往不完美,缺失值和异常值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分析结果和可视化效果。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识别这些数据问题,并探讨其潜在的成因。虽然本书不提供具体的代码实现,但会阐述不同的处理策略,例如删除、插补(均值、中位数、模型预测等)以及在可视化时如何标记或区分这些特殊数据点,以避免误导性的结论。 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的价值: 可视化是EDA不可或缺的一部分。EDA的目标是在正式建模之前,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可视化)来理解数据的特征、发现模式、检验假设、识别潜在问题,并为后续的建模提供指导。本书将强调可视化在EDA中的作用,帮助读者学会利用图形来主动探索数据,发现那些隐藏在数字表面下的有趣现象。 二、 可视化设计的原则:清晰、准确、高效 仅仅绘制出图形是不够的,一个好的可视化作品应该能够清晰、准确、高效地传达信息,避免混淆和误导。这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设计原则。 清晰传达信息: 图形的设计应以信息传达为核心。避免不必要的装饰(“图表垃圾”),将视觉元素(如颜色、形状、大小)与数据变量进行合理的映射。标题、轴标签、图例应清晰明了,提供足够的信息让读者理解图形的内容。 准确表示数据: 可视化应该忠实地反映数据。例如,在绘制柱状图时,y轴应从零开始,以避免夸大差异;在调整数据范围时,应明确标注,防止产生误导性的视觉感受。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避免使用不恰当的图表来展示特定类型的数据。 高效的视觉解码: 人类视觉系统对不同视觉元素的感知效率不同。颜色、位置、长度、角度等元素的感知清晰度各异。设计时应利用人类视觉的优势,将最重要的信息用最容易被感知的视觉元素来表示。例如,通过改变位置来区分类别通常比通过改变颜色更有效。 避免认知偏差: 图形的设计应尽量减少诱导读者产生认知偏差。例如,使用颜色时,应考虑色盲用户的可访问性,避免使用容易混淆的颜色组合。图表的比例和刻度也需要仔细设计,避免视觉上的扭曲。 考虑目标受众: 优秀的可视化作品不仅要清晰准确,还要考虑其目标受众。面向专业人士的复杂图表可能不适合大众读者。理解受众的背景知识和需求,是设计有效可视化作品的关键。 三、 探索性可视化:发现隐藏的模式 探索性可视化是利用图形来主动地、交互地探索数据,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关联和异常。它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通过不断地生成和修改图表来加深对数据的理解。 识别趋势与模式: 如何通过图形来识别时间序列数据的长期趋势、季节性变化?如何发现不同群体之间在某个指标上的差异?散点图、折线图、热力图等都是识别这些模式的有力工具。 揭示变量间的关系: 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或非线性关系?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散点图矩阵、相关性热力图等可以帮助我们同时观察多个变量之间的两两关系,发现隐藏的关联性。 检测异常值与离群点: 异常值往往是数据中的“噪声”,但也可能是关键的发现。箱线图、散点图、聚类分析的可视化等都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识别出与大多数数据点显著不同的数据点,并进一步探究其原因。 分组与聚合分析: 将数据按某个维度进行分组,并计算每组的统计量(如均值、总和、计数),再进行可视化,是洞察数据群体差异的有效方法。分组条形图、分组箱线图、堆叠面积图等都能直观地展示这种分组分析的结果。 高维数据的可视化: 当数据维度较高时,传统的二维或三维图表已不足以展现其复杂性。本书将探讨一些处理高维数据可视化的策略,例如降维技术(如主成分分析、t-SNE)的可视化应用,或者使用平行坐标图、星形图等来表示多个变量。 四、 叙事性可视化:清晰地讲述数据故事 一旦通过探索性可视化发现了数据中的重要信息,下一步就是如何将这些发现清晰、有说服力地传达给他人。这便是叙事性可视化的核心任务。 构建数据故事线: 一个好的数据故事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这通常意味着要从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观察开始,通过一系列图表逐步展示证据,最终得出结论或提出见解。 选择最合适的图表类型: 不同的图表类型适合表达不同的信息。要选择能够最清晰、最直接地支持你故事线中每个论点的图表。例如,展示一个趋势随时间的变化,折线图是最直观的选择;要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比例,饼图或堆叠条形图可能更合适。 利用视觉元素引导注意力: 通过巧妙地运用颜色、箭头、标注、强调等视觉元素,可以引导读者关注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并理解你想要传达的故事。 文字与图表的协同作用: 图表本身可能无法完全解释一切。简洁、有力的文字描述可以为图表提供背景信息、解释图表中的细节、并引导读者理解你所阐述的观点。避免文字冗余,让文字与图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理解“少即是多”: 在叙事性可视化中,过于复杂的图表反而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削弱故事的表达力。专注于传达核心信息,去除不必要的元素,让你的故事更加聚焦和有力。 五、 挑战与未来展望 数据可视化领域不断发展,新的挑战和机遇层出不穷。 交互性与动态性: 静态图表虽然直观,但在面对海量、复杂数据时,交互性可视化能够提供更深度的探索体验。允许用户缩放、过滤、钻取数据,甚至通过动画来展示数据的动态变化,能极大地增强信息的传达效率和用户参与度。 可访问性与包容性: 确保可视化作品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访问的,特别是对残障人士。这包括考虑色盲用户的配色方案、提供文本替代描述、以及支持屏幕阅读器等。 自动化与智能可视化: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自动化生成高质量的可视化正在成为可能。如何在保证质量和可控性的前提下,利用算法自动推荐或生成合适的图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伦理与责任: 可视化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可能被用来操纵或误导。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在数据可视化中应承担的伦理责任,警惕虚假信息和偏差的传播。 本书将带你踏上一段关于数据可视化的深度探索之旅,帮助你掌握理解、设计和运用数据的强大能力。它关注的是“为什么”和“是什么”,而非“如何做”,旨在培养你成为一个能用图形洞察数据、讲述故事的专家。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在拿到《R绘图系统 第2版》之前,我对于R的绘图能力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认识。我一直认为R只是一个统计分析工具,绘图功能可能比较基础。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书中不仅仅讲解了如何绘制静态图表,还花了很大篇幅介绍如何创建交互式图表。这一点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经常需要在网络平台或者演示中展示数据,而静态图表往往难以充分展示数据的动态性和多维度信息。书中介绍的plotly和shiny库,让我看到了R在交互式可视化方面的巨大潜力。我跟着书中的例子,学习如何创建可缩放、可悬停、可筛选的图表,这些功能能够极大地增强用户与数据的互动体验。举个例子,书中有一个关于股票价格的交互式图表,用户可以自由地放大和缩小时间轴,还可以通过悬停查看具体日期的数据点,这比简单的折线图要生动得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R绘图系统远不止于学术报告,它还可以应用于网页开发、数据仪表盘等更广阔的领域,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提供了新的思路。

评分

我是一名对数据可视化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平时喜欢用R来分析和展示我收集的各种数据。之前看过的R绘图相关的书籍,大多都停留在基础的函数介绍,对于如何优化图表的美观度和信息传达效率,讲解得比较少。《R绘图系统 第2版》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在讲解绘图技巧的同时,非常注重“好”图的定义。书中花了很多篇幅讲解如何通过调整颜色、字体、边距、图例等细节来提升图表的可读性和美观度。比如,在讲解调色板的使用时,作者不仅列举了不同的调色方案,还详细说明了它们各自适用于什么样的数据类型以及可能带来的视觉效果,这对于我这种对颜色搭配不太敏感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创建非常规图表的方法,比如桑基图、网络图等,这些图表在很多可视化比赛中都非常受欢迎。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R的绘图功能,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从一个“画图”者变成一个“讲故事”者,用图表来讲述数据背后的故事。

评分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R使用经验的开发者,我对《R绘图系统 第2版》的期待值其实蛮高的,毕竟这已经是第二版了,肯定在内容上有更新和深化。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在保留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对许多前沿的绘图技术进行了补充和更新。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地图可视化和三维绘图的讲解。过去,R在地图可视化方面可能显得有些不足,但这本书中介绍了sf包等新的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绘图工具,让我能够更方便地创建高质量的地图。书中关于绘制热力图、空间分布图的案例,都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分析地理空间相关的数据。另外,三维绘图的部分也让我眼前一亮,虽然目前我使用三维图的场景不多,但了解到R也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并且有成熟的库来支持,这无疑扩展了我的工具箱。总的来说,这本书在保持原有深度的同时,加入了许多跟进时代的新技术,对于有一定R基础,希望进一步提升绘图能力,探索更多可视化可能性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份不容错过的宝藏。

评分

这次入手的是《R绘图系统 第2版》,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数据可视化的研究者来说,确实是期待已久。拿到书的第一感觉是装帧厚实,拿在手里很有分量,翻开目录,就看到了熟悉的章节点,涵盖了基础绘图、ggplot2、交互式绘图等一系列内容。我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将复杂的数据以直观、美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尤其是在学术论文和报告中,好的图表往往能事半功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绘图函数的用法,更重要的是,它会讲解这些函数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和分析目的来选择最合适的绘图方式。比如,在解释箱线图和提琴图的区别时,作者非常细致地说明了它们各自擅长表达的分布信息,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图更为恰当。这种深入的讲解,对于我这样希望构建扎实绘图功底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此外,书中穿插的许多案例,都非常贴合实际应用场景,我甚至可以照搬一些代码来处理我自己的数据,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微调。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我掌握R强大的绘图能力。

评分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论文写作中对数据可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之前用R绘图一直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很多时候想要实现一些精美的图表,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函数或者参数。偶然间看到了《R绘图系统 第2版》,毫不犹豫地就买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严谨,但是并不枯燥,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绘图函数时,都会结合具体的例子,而且解释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ggplot2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但正是我所需要的。我之前尝试过ggplot2,但总是觉得它的语法体系有点难把握,总是记不住各种图层(layer)的含义和用法。这本书的讲解逻辑很清晰,从数据映射(aesthetics)到几何对象(geometries),再到统计变换(stats)和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s),一步步地构建起ggplot2的绘图逻辑。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例子,自己动手实践,很快就能够理解如何通过组合不同的元素来创建出复杂且具有表现力的图表。书中的一些高级技巧,比如自定义主题、添加注释、以及创建多面图(facets),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让我能够将我的研究结果以更专业、更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

挺厚一本书,专门说R作图的,步骤什么的都说得很详细,是一本不错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写得相当不错的!原先以为这本书会象其他书写得那样平淡,因为类似的书也有好几本在市面上出售了。仔细读了一下,发现该书作者在绘图方面确实是下了很大功夫,突破了常规教材的老套路,一些新方法的应用让人耳目一新,特此推荐!

评分

学习R语言绘图不错的参考书

评分

书籍很不错,快递也很好,服务相当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用.........

评分

京东,买书方便,书的质量不错,很很好,下次继续买,多发点优惠券,就更好了

评分

感觉上好像有点简单,而且不是彩色的看起来却有点不舒服

评分

价格便宜,物流方便,很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