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名著名傢推薦名社重點齣版
新課標必讀書目中小學生必讀書教育部推薦書目
新月派盟主,中國近代的代錶詩人,他的詩集代錶著中國近代詩的高峰。
鬍適:徐誌摩的人生觀是一種單純的信仰,這裏麵有三個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
內容簡介
徐誌摩作為民國新月派詩人的代錶,他的詩歌也代錶著民國時期中國近代詩的極高水平。這本詩集是徐誌摩流傳較廣評價比較高的詩集,其中包含《再彆康橋》《沙揚娜拉》等傳頌度超高的名篇,是徐誌摩的扛鼎之作。徐誌摩早年曾留學歐美,受歐美浪漫唯美主義詩歌影響很大,他將西方的浪漫主義帶到中國,對中國的近現代詩歌産生瞭重大的影響。
作者簡介
徐誌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傢。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誌摩。徐誌摩是新月派代錶詩人,新月詩社成員。曾遊學歐洲,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是民國時期的代錶詩人。
目錄
1 誌摩和他的詩
2 雪花的快樂
4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5 去 罷
7 為要尋一個明星
9 月下雷峰影片
10 滬杭車中
11 石虎鬍同七號
13 朝霧裏的小草花
14 天國的消息
16 在那山道旁
18 她是睡著瞭
21 康橋再會罷
27 一條金色的光痕(硤石土白)
30 太平景象
32 無 題
34 一星弱火
36 五老峰
39 先生!先生!
41 夜半鬆風
42 消 息
43 鄉村裏的音籟
45 為 誰
47 破 廟
50 難 得
52 落葉小唱
54 古怪的世界
56 蓋上幾張油紙
59 翡冷翠的一夜
63 偶 然
65 我來揚子江邊買一把蓮蓬
67 再不見雷峰
69 變與不變
207 留彆日本
精彩書摘
雪花的快樂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裏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嚮——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麵上有我的方嚮。
不去那冷寞的幽榖,
不去那淒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嚮!
在半空裏娟娟的飛舞,
認明瞭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裏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瞭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瞭她柔波似的心胸!
此詩寫於1924年12月30日,發錶於1925年1月17日《現代評論》第1捲第6期。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裏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寫於1924年5月陪泰戈爾訪日期間。這是組詩《沙揚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後一首。《沙揚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誌摩的詩》,再版時刪去前十七首,僅留這一首。沙揚娜拉,日語“再見”的音譯。
……
前言/序言
誌摩和他的詩
徐誌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傢。原名章垿,字槱森,後改名誌摩。徐誌摩齣生於浙江海寜,祖上世代經商,傢境優渥。徐誌摩自幼天資甚高,喜好文學。成年後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並拜梁啓超為師。在北方求學時期,他目睹瞭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景象,於是決定齣國深造,去西方尋求改變中國的良方,實行他心中“理想的革命”。
1918年,徐誌摩赴美國剋拉剋大學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作為特彆生入劍橋大學,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的兩年,徐誌摩接受瞭貴族式的教育,他結交西方名士,縱覽名傢名作,並深深被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所吸引。這一時期使他建立瞭理想主義的人生觀,並激起瞭他創作詩歌的欲望。
1922年迴國後,徐誌摩開始在報刊上發錶詩作,於次年成立新月社,後又與鬍適、陳西瀅等創辦瞭《現代評論》周刊,並在北京大學擔任教授。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時徐誌摩全程陪同並任翻譯。1925年徐誌摩再赴歐洲,遊曆瞭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徐誌摩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鎸》,與聞一多、硃湘等人開展瞭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瞭中國新詩和藝術的發展。同年,徐誌摩移居上海,並在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擔任教授。
1925至1926年是徐誌摩創作的高峰期,齣版瞭他最富盛名的詩集《誌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和散文集《巴黎的鱗爪》《自剖》《落葉》。這時期的詩作,大多都錶現瞭徐誌摩對於黑暗封建勢力的不滿,洋溢著火熱的激情,但同時也流露齣享樂主義的生活態度,錶現瞭詩人浪漫的性格。
1931年11月19日,徐誌摩乘坐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飛機上除瞭郵件之外,隻有徐誌摩一位乘客。開始天氣甚佳,不料在濟南黨傢莊一帶忽遇大霧,飛機師為尋覓航綫,降低飛行高度,不慎撞到開山山頂,緻使機身起火,墜落於山腳,一顆在詩壇初綻光芒的明星就此隕落。
徐誌摩的詩字句清新,韻律優美,比喻新奇,神思飄逸,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在中國詩壇獨樹一幟。如今在劍橋大學的草坪上,立著這樣一塊白色的大理石碑,上麵鎸刻著:“輕輕的我走瞭,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這句廣為國人熟知的詩句,正是徐誌摩一生的寫照,也寄托著國人對這位詩人的緬懷之情。
在本套叢書的選編過程中,編者依照通行權威版本進行瞭認真的審校。由於年代的關係,作者在行文中的很多用法帶有漢語由古文嚮白話文轉變的痕跡。例如“底”和“的”的通用,“那”和“哪”的通用,“罷”和“吧”的通用,等等。為瞭尊重原著者、保持原作原貌,編者並未對這些錶述進行改動,希望以此保留當時的時代痕跡與特色。
《海之歌》 序言 海,是宇宙間最古老、最神秘的畫布。它承載著韆萬年的潮汐,記錄著無數生命的輪迴,也孕育瞭無數未曾訴說的故事。在這廣袤無垠的藍色深淵裏,藏匿著怎樣的低語,又閃爍著怎樣的光芒?《海之歌》正是試圖捕捉這些飄忽不定的碎片,將它們編織成一麯獻給海洋的贊歌。這本書並非對海洋的百科全書式描繪,也非某個具體海域的地理誌,而是通過一係列視角,試圖觸及海洋更深層次的靈魂。它關乎我們對海洋的感知,關乎海洋在我們內心激起的共鳴,關乎人類與這片浩瀚水域之間,那古老而又復雜的情感糾葛。 第一章:潮汐的脈搏 潮汐,是海洋最規律的呼吸。每一次漲落,都仿佛是地球的心跳在海洋中迴響。從遠古時代起,人類就對潮汐的規律著迷,將其視為時間的尺度,生命的節奏。第一章將帶領讀者走進潮汐的世界,感受它那宏大而又細膩的力量。我們將探討潮汐是如何形成的,它對地球生態係統有著怎樣的影響,以及它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想象一下,黎明破曉時分,海平麵緩緩退去,露齣海灘上斑斕的貝殼和被衝刷得光滑的卵石。空氣中彌漫著鹹濕的氣息,耳邊是海浪拍打沙灘的低語。這種寜靜的景象,蘊含著潮汐強大的力量。我們將追溯潮汐的起源,從月亮的引力說起,深入淺齣地解釋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同時,也會描繪齣潮汐對沿海居民生活的影響,那些世代以海為生的漁民,如何學會順應潮汐的規律,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節日慶典,都與這潮汐的脈搏緊密相連。 我們還將關注潮汐帶來的微妙變化,比如在特定季節,某些潮汐能夠將深海的養分帶到淺海,滋養齣勃勃生機的珊瑚礁和魚群。潮汐的退去,也可能揭示齣隱藏在海底的古代遺跡,訴說著失落的文明。潮汐的漲落,不僅僅是物理現象,更是生命力的象徵,是自然界不斷循環往復的永恒樂章。這一章,將以一種詩意的筆觸,去描繪潮汐的壯美與柔情,讓讀者感受到海洋那深沉的呼吸。 第二章:深藍的秘密 海洋的深度,是另一個令人敬畏的維度。當陽光逐漸消失,當熟悉的世界被濃稠的黑暗吞噬,海洋展現齣它最神秘的一麵。深海,是地球上最後一個未被完全探索的領域,那裏隱藏著我們難以想象的生命形式和地質奇觀。 第二章將潛入深海的幽暗世界,探索那裏的奇異景象。我們將介紹深海生物的多樣性,那些適應瞭極端環境的生命,它們如何發光,如何捕食,如何生存。從巨大的抹香鯨到微小的浮遊生物,每一個生命都在這片黑暗中書寫著自己的傳奇。深海熱液噴口,如同海底的火山,噴湧著炙熱的硫化物,孕育著獨特的生態係統,那裏沒有陽光,卻依然生機勃勃。我們將描繪這些“生命綠洲”,它們挑戰著我們對生命存在條件的認知。 同時,深海也可能隱藏著古老的秘密,比如深埋海底的沉船,它們靜靜地訴說著曆史的滄桑;或者地質構造的斷層,它們記錄著地球闆塊運動的宏大敘事。這一章將運用豐富的想象和科學的嚴謹,去揭示深海的神秘麵紗。我們將描述潛水器在黑暗中探索時的孤獨與驚奇,科學傢們如何努力解讀深海傳來的信息,以及這些探索對於理解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意義。深海,是生命與死亡的邊界,是未知與啓迪的源泉,它的秘密,永遠吸引著人類不斷去探尋。 第三章:浪濤的迴響 海浪,是海洋最動感的錶情。它們時而溫柔地撫摸沙灘,時而咆哮著吞噬一切。浪濤承載著遠方的風,也承載著人類的情感。這一章將聚焦於海浪,從它的形成,到它帶給人類的啓示。 我們將探討海浪是如何産生的,風力如何驅動它們,以及不同類型的海浪所蘊含的能量。從平靜的微波到洶湧的巨浪,每一道浪都講述著不同的故事。對於衝浪者來說,海浪是挑戰,是激情,是對自然力量的徵服與融閤。我們會描繪那些在巨浪中搏擊的勇士,他們在與海浪的互動中,找到自我,超越自我。 但海浪不僅僅是運動的能量,它也承載著文學與藝術的靈感。無數的詩歌、繪畫、音樂都以海浪為主題,錶達著人類對自由、對激情、對生命無常的感悟。我們將引用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探討它們是如何捕捉海浪的精髓,以及海浪在不同文化中所象徵的意義。它可能是愛情的萌動,也可能是失落的哀嘆;它可能是希望的象徵,也可能是毀滅的預兆。海浪,是海洋的歌聲,是變化無常的生命的縮影,它的迴響,穿透古今,觸動人心。 第四章:海岸的低語 海岸綫,是海洋與陸地交匯的界限,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故事的過渡地帶。這裏既有海的壯闊,也有陸地的溫情。海岸不僅是地理上的分界,更是情感上的連接。 第四章將描繪海岸綫的萬韆景象。從陽光明媚的沙灘,到礁石嶙峋的岬角,再到濕地灘塗的寜靜,每一個海岸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我們將介紹生活在海岸的動植物,海鳥的翱翔,蟹的橫行,海藻的搖曳,它們共同構成瞭海岸生機勃勃的畫麵。海岸綫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古老的漁村,現代的海濱城市,它們都與海洋緊密相連,汲取著海洋的饋贈。 我們將深入探討海岸在人類心理中的地位。對於許多人來說,海邊是放鬆身心的場所,是迴憶的寄托,是夢想的起點。海邊的童年,海邊的愛情,海邊的離彆,都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海岸綫也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漁民的傳說,商船的航跡,甚至是海盜的傳說,都在海岸邊世代相傳。這一章將用細膩的筆觸,去描繪海岸綫的風景,去捕捉海岸邊人們的情感,去感受海岸綫那獨特的魅力。海岸,是海洋的唇邊,是陸地的眉梢,它連接著兩個世界,也連接著人類豐富的情感。 第五章:海洋的憂思 然而,這片孕育瞭無數生命的藍色星球,如今也麵臨著嚴峻的挑戰。汙染、過度捕撈、氣候變化,都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海洋的麵貌。第五章將聚焦於海洋麵臨的危機,以及我們應當如何守護這片寶貴的藍色財富。 我們將審視人類活動對海洋造成的負麵影響。塑料垃圾漂浮在海麵上,化學汙染物滲透到海底,它們對海洋生態係統造成瞭難以彌補的傷害。過度捕撈導緻許多魚類種群數量銳減,甚至瀕臨滅絕。氣候變化帶來的海水升溫和酸化,更是對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造成瞭緻命的打擊。 這一章將不僅僅是對現狀的描繪,更重要的是呼喚行動。我們將探討科學傢們正在進行的保護工作,以及各種環保組織為拯救海洋所做的努力。我們將探討個人可以在生活中做些什麼,從減少塑料使用到支持可持續漁業,每一個微小的行動,都可能匯聚成改變的力量。海洋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這一章將以一種沉重的筆觸,但同時也飽含希望,去探討海洋的憂思,去呼籲我們共同守護這片賴以生存的藍色傢園。 結語 《海之歌》並非一本終結的書,它更像是一個邀請。邀請讀者去傾聽海的低語,去感受海的呼吸,去思考海的未來。海洋,是我們共同的傢園,它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讀者對海洋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熱愛,讓我們從內心深處,發自肺腑地,為這片浩瀚的藍色,唱響屬於自己的那份贊歌。海洋的故事,永無止境,而我們的探索,也將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