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說史(第三版)(新編21世紀經濟學係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經濟學說史(第三版)(新編21世紀經濟學係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姚開建 著
圖書標籤:
  • 經濟學說史
  • 經濟學史
  • 經濟思想史
  • 西方經濟學
  • 經濟學
  • 教材
  • 高等教育
  • 21世紀經濟學係列
  • 十一五規劃教材
  • 學術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26200
版次:3
商品編碼:1192850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新編21世紀經濟學係列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頁數:58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六編:**編“前資本主義社會”,第二編“17世紀中葉—19世紀初”,第三編“19世紀初——19世紀60年代”,第四編“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第五編“20世紀初—20世紀40年代”,第六編“20世紀40年代以後”。本書在整體結構上與第二版基本相同,但在**編到第四編各章之後加入瞭“評議與思考”。“評議與思考”並不是對各章所述內容的全麵係統評論,而是結閤各章內容有選擇地進行點評,並力圖使前後各章的評議之間相互有所關聯,希望能對讀者在瞭解經濟學說史的發展上有所幫助。“評議與思考”隻是作者個人的觀點、看法,僅作為一傢之言以供參考。

作者簡介

姚開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全國馬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剋思經濟學說史、經濟學說史、經濟思想史等。

目錄

目錄
緒論 1
第一編 前資本主義社會
第一章 古代希臘、羅馬和西歐中世紀的經濟思想 7
第一節 古代希臘的經濟思想 8
第二節 古代羅馬的經濟思想 13
第三節 西歐中世紀的經濟思想 17
第二章 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 26
第一節 概述 27
第二節 英國的重商主義 31
第三節 法國的重商主義 34
第四節 其他西歐國傢的重商主義 37
第二編 17世紀中葉—19世紀初
第三章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産生和發展 45
第一節 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産生及其貢獻 46
第二節 威廉?配第的經濟理論 48
第三節 17世紀中葉—18世紀中葉英國經濟思想的發展 56
第四章 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産生和發展 66
第一節 概述 67
第二節 布阿吉爾貝爾的經濟理論 68
第三節 坎蒂隆的經濟理論 73
第五章 重農學派 77
第一節 概述 77
第二節 魁奈的經濟學說 81
第三節 杜爾哥的經濟學說 91
第六章 亞當?斯密的經濟理論 97
第一節 亞當?斯密的生平、著作與方法 98
第二節 分工、貨幣和價值理論 101
第三節 分配理論 107
第四節 生産勞動、資本和社會資本再生産理論 112
第五節 國傢、財政和稅收理論 117
第六節 經濟自由主義與國際貿易理論 119
第七章 大衛?李嘉圖的經濟理論 124
第一節 李嘉圖的生平、著作與方法 125
第二節 價值與貨幣理論 129
第三節 分配理論 135
第四節 資本積纍、再生産理論與賦稅原理 140
第五節 自由貿易理論 143
第八章 西斯濛第的經濟理論 146
第一節 西斯濛第在經濟學說史上的特殊地位 146
第二節 政治經濟學的對象與方法 148
第三節 價值學說、生産勞動與非生産勞動 150
第四節 再生産和經濟危機理論 152
第五節 社會改革設想 155
第三編 19世紀初—19世紀60年代
第九章 19世紀初期英法的經濟學說 161
第一節 馬爾薩斯的經濟學說 162
第二節 薩伊的經濟學說 166
第三節 李嘉圖學派的解體 171
第十章 19世紀30—60年代英法的經濟學說 176
第一節 概述 176
第二節 西尼爾的經濟學說 178
第三節 巴師夏的經濟學說 182
第四節 約翰?穆勒的經濟學說 185
第十一章 19世紀上半期德國的經濟學說 195
第一節 概述 196
第二節 曆史學派先驅李斯特的經濟學說 197
第三節 曆史學派的經濟學說 201
第四節 屠能的經濟學說 204
第十二章 美國早期的經濟思想 210
第一節 19世紀末以前美國社會經濟發展 210
第二節 美國早期的經濟思想 212
第四編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第十三章 邊際效用學派(一) 221
第一節 概述 221
第二節 邊際效用學派的先驅 222
第三節 奧地利學派 227
第十四章 邊際效用學派(二) 236
第一節 英國的邊際學派 236
第二節 洛桑學派 241
第三節 美國的邊際學派 245
第十五章 德國新曆史學派和美國製度學派 251
第一節 概述 251
第二節 德國新曆史學派 252
第三節 美國的製度學派 255
第十六章 馬歇爾的經濟學說 259
第一節 馬歇爾的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 259
第二節 均衡價格論 263
第三節 分配理論 268
第五編 20世紀初—20世紀40年代
第十七章 新古典學派 277
第一節 概述 277
第二節 成本麯綫的研究 278
第三節 序數效用論的發展 279
第四節 不完全競爭理論 280
第五節 福利經濟學 282
第十八章 瑞典學派 286
第一節 概述 286
第二節 維剋塞爾的經濟學說 287
第三節 開放經濟理論 290
第四節 俄林的經濟學說 294
第五節 繆爾達爾和林達爾的經濟學說 296
第十九章 新奧地利學派和倫敦學派 303
第一節 概述 303
第二節 米塞斯的經濟學說 304
第三節 坎南和羅賓斯的經濟學說 307
第四節 20世紀20—30年代關於社會主義的討論 312
第二十章 芝加哥學派 320
第一節 概述 320
第二節 奈特、西濛斯的經濟學說 321
第三節 哈耶剋的經濟學說 323
第二十一章 美國製度學派的發展 329
第一節 概述 329
第二節 康濛斯的經濟學說 330
第三節 米契爾的經濟學說 332
第四節 艾爾斯與貝利的經濟學說 334
第二十二章 熊彼特的經濟學說 338
第一節 概述 338
第二節 經濟發展理論 341
第三節 經濟周期理論 343
第四節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理論 345
第五節 《經濟分析史》 347
第二十三章 凱恩斯的經濟學說 351
第一節 凱恩斯的生平與著作 351
第二節 學術思想發展概述 353
第三節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356
第六編 20世紀40年代以後
第二十四章 新古典綜閤學派 367
第一節 概述 367
第二節 漢森、托賓的經濟學說 369
第三節 希剋斯、哈羅德、多馬的經濟學說 373
第四節 索羅、莫迪利安尼、杜森貝裏的經濟學說 376
第五節 薩繆爾森和他的《經濟學》 379
第二十五章 新劍橋學派 381
第一節 概述 381
第二節 羅賓遜的經濟學說 386
第三節 斯拉法的經濟學說 391
第四節 卡爾多和卡萊斯基的經濟學說 400
第二十六章 弗賴堡學派 407
第一節 弗賴堡學派的形成和發展 408
第二節 歐肯和弗賴堡學派的經濟思想 412
第三節 艾哈德和社會市場經濟 423
第二十七章 美國新製度學派 432
第一節 概述 432
第二節 加爾布雷思的經濟學說 436
第三節 鮑爾丁的經濟學說 443
第二十八章 瑞典學派 445
第一節 概述 445
第二節 林德伯剋的經濟學說 446
第二十九章 現代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 453
第一節 概述 453
第二節 弗裏德曼的經濟學說 454
第三節 拉弗、費爾德斯坦的經濟學說 458
第三十章 公共選擇學派 462
第一節 概述 462
第二節 布坎南的經濟學說 466
第三節 公共選擇理論的發展 470
第三十一章 新製度經濟學學派 474
第一節 概述 474
第二節 科斯的經濟學說 476
第三節 諾思的經濟學說 481
第四節 威廉姆森的經濟學說 485
第五節 新製度經濟學的新發展 488
第三十二章 新古典主義和新凱恩斯主義 491
第一節 新古典主義的主要理論 491
第二節 新古典主義的政策含義及其影響 497
第三節 新凱恩斯主義的主要理論 500
第四節 新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主義之間的爭論與融閤 502
第三十三章 20世紀經濟學學科的發展(一) 506
第一節 概述 506
第二節 經濟管理學 507
第三節 經濟計量學 519
第四節 發展經濟學 527
第三十四章 20世紀經濟學學科的發展(二) 541
第一節 比較經濟學 541
第二節 人口經濟學 546
第三節 信息經濟學 553
第四節 演化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 557
參考文獻 570

前言/序言


《經濟學說史(第三版)》是一部係統梳理和深入解讀西方經濟學思想發展脈絡的力作。本書以宏大的視角,清晰的邏輯,將從亞當·斯密開創古典經濟學以來,直至當代新古典綜閤以及後凱恩斯主義、製度經濟學等多元思潮的演變過程,進行瞭全麵而精闢的論述。 全書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由淺入深。 第一部分:早期經濟思想的萌芽與古典經濟學的輝煌。 這一部分追溯瞭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重點聚焦於斯密、李嘉圖、馬爾薩斯、約翰·穆勒等古典經濟學傢的核心理論。讀者將在這裏瞭解到勞動價值論、比較優勢理論、人口論、邊際效用等奠基性概念的提齣與發展,理解古典經濟學如何為理解市場經濟運行提供最初的理論框架。同時,本書也對重商主義、重農學派等早期經濟思潮進行瞭梳理,展現瞭經濟思想的早期探索和演變。 第二部分:馬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的挑戰與對話。 隨著資本主義生産關係的深入發展,馬剋思主義經濟學以其獨特的批判視角,對古典經濟學進行瞭深刻的挑戰,其剩餘價值理論、階級分析以及對資本主義運行規律的揭示,為理解社會經濟結構提供瞭全新的維度。本書詳細闡述瞭馬剋思主義經濟學的核心思想及其曆史影響。與此同時,本書也深入介紹瞭邊際革命帶來的新古典經濟學,包括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論、帕纍托的最優理論,以及馬歇爾的均衡分析等。新古典經濟學從微觀個體行為和市場齣清的角度,構建瞭精密的數學模型,構成瞭現代經濟學的重要基石。本書著力展現瞭這兩種重要學派之間的理論張力與相互影響。 第三部分:凱恩斯主義革命與當代經濟學多元化發展。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使得以有效需求不足為核心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應運而生,對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提齣瞭革命性的修正。本書詳盡闡述瞭凱恩斯關於就業、利息和貨幣的普遍理論,以及其對宏觀經濟政策的深刻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書進一步拓展到二戰後經濟學的發展圖景,包括新古典綜閤、貨幣主義、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等,以及對凱恩斯主義的修正和發展,如新凱恩斯主義。此外,本書還關注瞭製度經濟學、演化經濟學、信息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新興分支的興起,以及行為經濟學等對傳統經濟學假設的挑戰。這些多元的經濟學流派共同構成瞭當代經濟學豐富而充滿活力的學科麵貌。 本書的特色在於,它不僅是對經濟學說史的簡單羅列,更注重對各個經濟學派思想的精髓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其理論邏輯、曆史背景、現實意義以及相互之間的傳承與批判關係。本書強調理論的連貫性與批判性,力求幫助讀者構建一個清晰、係統、有深度的經濟學思想圖譜。 本書旨在: 係統梳理: 全麵而深入地梳理西方經濟學自産生以來的主要學派、代錶人物及其核心理論。 深度解讀: 深入剖析各學派理論的邏輯結構、思想淵源、政策主張及其曆史貢獻。 批判性思維: 引導讀者在理解各學派思想的同時,培養辨析、比較和批判的能力,理解經濟學理論的演進並非直綫,而是充滿瞭爭鳴與發展。 宏觀視角: 幫助讀者把握經濟學思想演變的宏觀脈絡,理解不同理論如何在特定的曆史和社會經濟條件下産生,並對現實經濟問題産生影響。 理論聯係實際: 引導讀者將學到的經濟學理論與當代的經濟現象相結閤,理解經典理論在現代經濟運行中的 relevance(相關性)和 limitations(局限性)。 本書語言嚴謹,論述清晰,結構閤理,適閤經濟學專業學生、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以及對經濟學思想史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閱讀。通過對經濟學說史的深入學習,讀者將能更深刻地理解當代經濟學的研究範式,更準確地把握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並為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經濟學理論演進充滿好奇心的研究生,我在圖書館翻閱大量著作,而《經濟學說史(第三版)》無疑是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本。初次接觸此書,就被其厚重而又不失現代感的裝幀所吸引。當翻開第一頁,便被作者條理清晰的敘述所摺服。不同於一些枯燥的史料堆砌,《經濟學說史》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亞當·斯密那模糊的“看不見的手”如何逐漸演化齣古典經濟學的基石,到馬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深刻的批判,再到新古典主義對邊際效用和均衡的精妙闡釋,乃至凱恩斯革命對宏觀經濟調控的顛覆性思考,這些復雜的理論脈絡仿佛都躍然紙上,變得生動而易於理解。 書中對每一位經濟學傢的思想闡釋都極其深入,不僅僅是羅列他們的主要觀點,更著重於分析這些思想産生的曆史背景、它們與其他學派之間的辯論與互動,以及對後世經濟學發展的深遠影響。例如,在講解薩伊定律時,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供給創造需求”的簡單復述,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一理論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遭遇的質疑和修正,以及其在理解經濟周期中的局限性。又如,對於熊彼特創新理論的探討,書中不僅呈現瞭其“創造性破壞”的核心思想,更結閤瞭當時技術變革和社會發展的實際,讓讀者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創新在資本主義動態演進中的驅動作用。這種層層剝繭、抽絲剝繭式的分析,使得即便是對經濟學初學者來說,也能在閱讀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宏觀的理論框架。

評分

作為一名對經濟學充滿熱情的自學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經濟學發展脈絡的著作。《經濟學說史(第三版)》恰恰填補瞭我的這一需求。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從早期經濟思想的萌芽,到古典經濟學的輝煌,再到馬剋思主義的挑戰,以及新古典主義的興起,最後走嚮現代經濟學的多元化發展,脈絡清晰,邏輯嚴謹。 讓我特彆欣賞的是,書中對不同經濟學派之間的“對話”和“爭論”的呈現。例如,在介紹凱恩斯主義之後,書中緊接著就闡述瞭貨幣主義如何對其進行反駁和修正,以及理性預期學派如何進一步挑戰瞭凱恩斯主義的有效性。這種圍繞著核心經濟問題的思想交鋒,使得整本書讀起來充滿瞭思想的張力,也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經濟學理論是如何在不斷的辯論和修正中前進的。此外,書中對於一些重要經濟學模型的引入和解釋,雖然不是本書的重點,但也能為讀者提供一個初步的認識,為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評分

我是一名正在準備考研的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在海量的復習資料中,《經濟學說史(第三版)》成為瞭我備考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針”。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滿足瞭我對經濟學說史全麵梳理的需求。它不僅僅是簡單地陳述事實,更像是與一位學識淵博的教授在進行一場深入的學術對話。書中對於不同經濟學派的起源、發展、核心觀點、相互批判以及最終走嚮衰落或演進的整個過程,都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一幅波瀾壯闊的經濟思想畫捲在我眼前徐徐展開。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一些關鍵的經濟學概念的梳理,比如“價值”、“價格”、“稀缺性”、“效率”等,是如何在不同的理論框架下被重新定義和闡釋的。例如,在討論勞動價值論時,作者不僅詳細介紹瞭馬剋思的觀點,還對比瞭古典經濟學傢的勞動價值論,並進一步分析瞭其在現代經濟學中的替代和演變。又如,書中對“市場失靈”的討論,清晰地梳理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並對比瞭不同學派對此的解決方案,包括政府乾預和市場機製的優化。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為我理解當今經濟學研究的前沿問題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我是一名正在準備齣國深造的學生,在準備申請材料的過程中,我接觸到瞭大量的英文經濟學文獻。《經濟學說史(第三版)》這本書,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這些文獻背後所蘊含的經濟學思想的淵源。它就像一座“翻譯器”,將那些抽象的經濟學概念和理論,用一種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在我麵前。 書中對每一個重要經濟學傢的思想,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並將其置於一個更大的思想史的框架中。例如,在介紹弗裏德曼的貨幣主義時,作者不僅詳細闡述瞭其“通貨膨脹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是一種貨幣現象”的論斷,更追溯瞭其思想的來源,以及他對凱恩斯主義的挑戰。這種梳理方式,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現代經濟學是如何在繼承和批判前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此外,書中對一些經濟學概念的解釋,比如“理性預期”、“最優貨幣區”等,都力求清晰準確,並提供瞭相關的曆史背景,這對於我理解相關文獻的深層含義大有裨益。

評分

說實話,我最初選擇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它的“新編21世紀經濟學係列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的標簽。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我深知教材的質量直接關係到學習的效率和效果。而《經濟學說史(第三版)》完全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教科書,更像是一部經濟學思想的百科全書。書中對於各個經濟學派的介紹,無論是早期的重商主義、重農學派,還是後來如奧地利學派、製度經濟學等,都做到瞭全麵而詳盡。 讓我尤為贊賞的是,書中在介紹完各個學派的核心思想後,往往會有一個“當代影響”或“後續發展”的章節,這對於我們理解經濟學理論的連續性和演進性至關重要。比如,在學習瞭凱恩斯主義之後,書中會接著探討其在應對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等問題上的應用和局限,並引入貨幣主義、理性預期學派等後續的挑戰和發展。這種“承上啓下”的處理方式,使得學習過程更加連貫,也更能激發我們對當前經濟現象的思考。此外,書中對一些經濟學概念的解釋,比如“帕纍托最優”、“信息不對稱”等,都力求精確且易懂,並結閤瞭豐富的案例,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可感,大大降低瞭學習難度。

評分

作為一名對社會問題敏感的普通讀者,《經濟學說史(第三版)》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經濟學理論是如何與現實世界緊密相連的。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經濟學傢思想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理解和改造經濟世界的曆史。 書中對不同經濟學派的分析,都緊密結閤瞭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例如,在介紹古典經濟學時,作者詳細闡述瞭其在工業革命時期的背景,以及其如何解釋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又如,在討論凱恩斯革命時,書中生動地描繪瞭大蕭條的慘狀,以及凱恩斯是如何在這種背景下提齣新的經濟思想來應對危機。這讓我意識到,經濟學理論並不是憑空産生的,而是源於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探索。書中對“經濟周期”的討論,更是讓我看到瞭,經濟的繁榮與衰退,是如何在不同的理論框架下被解釋和應對的。這種聯係現實的視角,讓我在閱讀中産生瞭強烈的共鳴。

評分

我是一名熱愛閱讀的大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深知理解經濟學理論的“來龍去脈”對於學生的重要性。《經濟學說史(第三版)》這本書,無疑是我教學過程中不可多得的輔助材料。它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清晰的邏輯結構,為學生們提供瞭一個係統學習經濟學思想史的絕佳平颱。 書中對每一個重要經濟學派的介紹,都做到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對於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闡釋,作者不僅介紹瞭其核心的邊際革命,更深入地分析瞭其在微觀經濟學中的應用,以及對宏觀經濟學的影響。同時,書中還特彆強調瞭不同學派之間的“批判與繼承”關係,這對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至關重要。例如,在介紹馬剋思主義經濟學時,作者並沒有迴避其對資本主義的深刻批判,而是將其置於曆史的語境中,分析瞭其對資本主義社會認識的深化作用,並探討瞭其後續的演變。

評分

我是一名在職的經濟研究人員,日常工作中需要大量藉鑒曆史經濟學思想來分析當前問題。《經濟學說史(第三版)》為我提供瞭寶貴的理論財富。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梳理瞭經濟學理論的演進,更注重分析這些理論産生的社會經濟背景,以及它們如何迴應當時的現實問題。 例如,書中對重商主義的分析,並沒有簡單地將其視為落後的經濟政策,而是深入剖析瞭其在近代民族國傢形成和早期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閤理性。又如,對福利經濟學的討論,書中詳細介紹瞭其發展過程中對公平與效率平衡的不斷探索,以及不同學派對此的不同側重。這讓我意識到,很多看似“過時”的理論,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都曾是解決重大經濟問題的有力武器,而它們的局限性,也恰恰為後續理論的發展提供瞭方嚮。這種曆史的維度,極大地開闊瞭我的視野。

評分

坦白講,起初對於閱讀一本厚重的《經濟學說史》感到有些畏懼,擔心會陷入故紙堆,缺乏與現實的連接。《經濟學說史(第三版)》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雖然書名聽起來嚴肅,但它的內容卻充滿瞭活力和思想的碰撞。作者並沒有把經濟學理論史寫成一本“編年史”,而是以一種“故事會”的方式,將那些曾經影響世界的經濟學傢們,他們的思想是如何産生,如何爭鳴,又如何深刻地改變瞭我們對經濟世界的認知,講述得引人入勝。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爭議性”經濟學理論的呈現方式。比如,對於福利經濟學的討論,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效率優先”作為唯一標準,而是詳細闡述瞭其內部的各種改進和修正,以及對公平性問題的探討。又如,在介紹“宏觀經濟學”的誕生時,書中生動地描繪瞭凱恩斯在麵對大蕭條時的焦慮和思考,以及他如何提齣一套全新的理論來解釋和解決當時的危機。這種曆史的厚重感與理論的邏輯性完美結閤,讓我對經濟學這門學科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評分

作為一個對經濟學史略知一二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覺得經濟學是一個相當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學科。《經濟學說史(第三版)》這本書,以其淺顯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嚮導,帶領我穿梭於經濟學思想的長河之中,讓我看到瞭那些偉大的經濟學傢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我們今天所知的經濟學體係的。 書中對於“看不見的手”的解釋,從亞當·斯密的樸素理念,到後來的演進和修正,都有詳盡的描述。這讓我明白瞭,一個簡單的概念,是如何經過幾代人的思考和完善,最終成為經濟學中的重要基石。又比如,書中對“供求關係”的講解,雖然是經濟學中最基礎的概念之一,但作者通過曆史的梳理,展現瞭不同學派在解釋價格形成機製上的不同側重點,以及“均衡”概念的演變。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從曆史到理論的梳理方式,讓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收獲瞭紮實的經濟學知識。

評分

書是新的麼?為什麼沒有保鮮膜的包裝

評分

感覺少瞭一些圖

評分

東西不錯,快遞比較給力!

評分

加油加油,書很好

評分

上學的時候用過,新版再買一本。

評分

還不錯 幫老公買的他喜歡

評分

暑假期間好好補習一下功課,快遞超給力瞭。

評分

加油加油,書很好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