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血脉之根;周公,制度之根;孔孟,礼仪之根;要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组”,请读“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
卷一《祖先》:探寻文明之河的源头,发现我们祖先女娲、伏羲、炎黄、尧舜的本来面目。
卷二《国家》:三千年前,部落变成国家,和其他民族迥然不同,西周选择了受命于天,选择了君主制。
卷三《奠基者》: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周公,奠定了中国三千年政治伦理和文化基因。
卷四《青春志》:东周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青春时期,看那杀身成仁的刺客,追求真爱的美人以及忠贞不二的人臣,男子义气、女人多情。
卷五《从春秋到战国》:五百年间,圣贤们辩论真理,国君们争夺霸权。这一段中国历史群星辉映,浪漫无边。
卷六《百家争鸣》:人性是善还是恶?王要仁慈还是法治?社会公平能够实现吗?,儒、道、墨、法,先秦诸子竞相争鸣,奏响了我们民族思想史上的华彩乐章。
关注易中天官方微信公众号(yztzhs):这里有外面找不到的易中天照片、音频、图文资料,快加入10万粉丝的大家庭!
《易中天中华史:先秦到隋唐》全新修订升级版16卷套装,囊括了已经出版上市的"易中天中华史"前三部1至16卷。
2013年5月,著名学者易中天,决心以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用五到六年时间,创作六部共三十二卷历史巨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现代》。至2016年10月,已出版前17卷,现将前三部16卷作图文修订,结集成套装,以飨读者。
第一部先秦
卷一《祖先》
卷二《国家》
卷三《奠基者》
卷四《青春志》
卷五《从春秋到战国》
卷六《百家争鸣》
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
卷七《秦并天下》
卷八《汉武的帝国》
卷九《两汉两罗马》
卷十《三国纪》
卷十一《魏晋风度》
卷十二《南朝,北朝》
第三部隋唐
卷十三《隋唐定局》
卷十四《禅宗兴起》
卷十五《女皇武则天》
卷十六《安史之乱》
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如此,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易中天中华史》(1-17卷)。
我读了《易中天中华史》,易中天对历史的领悟和理解有独到之处。
——樊树志(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易中天把传统文化来做现代表达,这样就使人们喜闻乐见,更容易从中吸取营养。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颗文化原子弹。
——中华读书报
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发现自己。打铁还得自身硬,看得清自己才看得清世界。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
——南方周末
易中天和范文澜暗暗相合,前人筚路蓝缕,他涓滴入海。个人写通史值得鼓励,集体写史应该终结了,现在易中天这么写,是回归到中国知识人的正宗上去了。
——南方都市报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中华史。
——华西都市报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肩负为中华寻梦使命的历史读物。
——新京报
易中天,他破译了中华文明的密码。
——中国青年报
卷一《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第一章 夏娃造反
第二章 女娲登坛
第三章 伏羲设局
第四章 炎帝东征
第五章 黄帝出场
第六章 尧舜下课
卷二《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第一章 国家与人
第二章 城市跟你说
第三章 从雅典到费城
第四章 谢绝宗教
第五章 告别图腾
第六章 闯他一回红灯
卷三《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第一章 生于忧患
第二章 定音鼓
第三章 西周大封建
第四章 天下为家
第五章 两个基本点
第六章 根本所在
卷四《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第一章 刺客
第二章 情人
第三章 战士
第四章 人臣
第五章 使节
第六章 鬼神
卷五《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第一章 祸起萧墙
第二章 五侯争霸
第三章 南方崛起
第四章 礼坏乐崩
第五章 商鞅变法
第六章 合纵连横
卷六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
第二章 哪个社会好
第三章 君权、民权,人权
第四章 活着为什么
第五章 生存之道
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1.提起尧舜,许多人就两眼放光。
尧舜是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圣人和圣王。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最好的时代叫“尧舜之世”,最好的帝王叫“尧舜之君”,最高的理想叫“人皆可为尧舜”。就连不信三皇五帝的毛泽东,也说“六亿神州尽舜尧”。显然,这是世俗的上帝,道德的上帝,政治的上帝,也是统治阶级的上帝。
这样的上帝,从来就很可疑。
尧舜正是如此。他俩来历不明,形迹待考,身份不清。作为五帝的最后两位,尧舜是人?是神?半人半神?氏族部落?没人知道。但,前三皇,女娲是蛙,伏羲是蛇,炎帝是牛;后五帝,黄帝可能是熊,颛顼半人半鱼,帝喾鸟头猴身。就连尧的司法部长皋陶,也是鸟嘴或马嘴;文化部长夔,则是独脚神牛。这些都是牛鬼蛇神,或半人半兽,怎么一到尧舜就一片人间烟火?
何况尧舜之后或同时,还有鲧和禹。鲧,其实是鱼;禹,则可能是虫,或蛇,甚至龙。
好嘛!前则百兽率舞,中则马牛同台,后则鱼龙并出,唯独夹在当中的尧和舜纯然是人,岂非咄咄怪事?而且,舜叫“姚重华”,尧叫“姬放勋”,像远古时代的人名吗?还有人说尧叫“伊祁放勋”,日本人呀?
--卷一《祖先》
2.据说,殷纣王是自焚而死的。当然,据说而已,并无证据。没人知道他当时怎么想,也没人解释周武王为什么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纣王的尸身,并把他的脑袋割了下来。这就正如没人知道埃及女王克娄帕特拉在跟屋大维打得不分上下时,为什么会突然撤出自己的舰队,抛下情郎安东尼,匆匆忙忙回到王宫自杀。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就像水里的鱼,即便流泪也没人在意,更不会留下痕迹。我们只知道,周武王甚至来不及脱下战袍,就借用商人的宗庙向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禀告胜利,并同时宣布接手政权,俨然以“中国”自居了。当然,真正的开国大典,还必须以更盛大更隆重的祭祀仪式在周的京城举行。那时,他们将在天帝的身边看见早已去世的先祖文王,看见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正以欣慰的眼光,慈爱地看着自己表现出色的子孙。然而周公却是心头一紧。
周公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也是周文化和周制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在这样的仪式上,他诚惶诚恐是可能的,心存敬畏是可能的,庄严肃穆更是可能的,怎么会惊悚呢?莫非看见了什么?
正是。
他看见战败的殷商贵族,看见那些往日的人上人,正排着队伍毕恭毕敬地鱼贯而入。一股悲凉之情,在周公心底油然而生。也许还有酸楚。是啊!想当年,殷商的祭祀何等气派而奢华。上百头的牛羊,数不清的酒具,琳琅满目的珠宝,还有一个个献祭的活人。作为附庸小国的周,不也得派出代表助祭,规行矩步地行礼如仪,甚至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大开杀戒吗?然而现在,这些衣冠楚楚仪表堂堂的殷商贵族,却只能充当助理,拜祭周人的祖先。
天,真是说变就变!
--卷三《奠基者》
3.只身前往的聂政如入无人之境。他手提三尺之剑,入韩境,进国都,闯相府,上厅堂,在手持戈戟的卫士们还没来得及反应时,就一剑刺死了侠累。然后,又一声长啸,击杀了侠累的卫队数十人,剩下的则全都呆若木鸡。
聂政开始对自己动手。他先是割掉了自己的面皮,又挖掉自己的眼睛,然后剖腹挑出肠子,这才倒地而死。这一系列的动作,他做得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平心静气。
聂政,莫非是“冷血杀手”?
不,他有情有义。
什么情?
亲情,还有友情。
事实上,聂政原本是可以全身而退的。他毅然毁容不为别的,就是要保护所有相关人,包括严仲子。这也是他反对成立小分队的初衷。他对严仲子说得很清楚:韩卫两国相距不远。一旦走漏风声,韩人举国与主公作对,岂不危险?同样,一旦暴露真面目,生活在齐国的姐姐岂能不受牵连?
为此,聂政甘当无名英雄。
这就是聂政的情义了。只不过他没想到,自己的姐姐更是一个侠女。
--卷四《青春志》
我两岁了/易中天
前年的今天,我的《中华史》第一卷《祖先》和第二卷《国家》在北京大学举行首发式。转眼之间,两年过去,《中华史》也已经出版到了第十二卷《南朝,北朝》。一个看起来不可能的工程,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
两岁的生日,应该喝一杯。
不过,也只有粗茶淡饭伺候。
实际上两年以来,我住在并不有名的江南某镇,基本上足不出户与世隔绝,更不关心天下大事,端的是“不知秦汉,无复魏晋”。或者说,竟是“只知秦汉,再加魏晋”。好在写作已经进入隋唐,想象的空间更加广阔。有时候竟会突发奇想,不知道当年隋炀帝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摸着脖子对萧皇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
衷心感谢两年来默默关注着我的读者!是你们坚持不懈一本接一本地阅读,使我有了写下去的动力,尽管前面的路还很远很远。但,正如民谚所云:不怕慢,就怕站。是的,我可能会偶尔歇歇脚,却会一直走下去。
来,以茶代酒,我敬你们一杯。阅读易中天的文字,总有一种被领入一位高明导师的课堂的既视感,他叙述历史的节奏把握得极好,不像某些严肃的学术著作那样让人望而却步,也没有过度娱乐化的轻佻感。他总能用最精炼却又充满洞察力的语言,将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比如他对先秦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梳理,以往读起来总是觉得头绪纷乱,但在这本书里,仿佛所有哲人的思想碰撞都成了可以被轻易理解的对话。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对先秦史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迅速进入状态,并且被深深吸引,完全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这套书的“升级”之处,不仅仅是装帧和插图,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其对史料的筛选和观点的提炼上。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基础上,显然做了大量的现代化解读和系统性整合工作。很多我过去认为已经定论的历史节点,作者都能提供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去审视,比如对某些历史人物动机的重新剖析,或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社会背景的深度挖掘。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先秦时期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有了一种更具思辨性和批判性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教科书式的简单叙述上。这是一种知识的迭代和思维的升级,而非简单的信息堆砌。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最看重的就是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这六卷的礼盒套装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是零散的篇章组合,而是一部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通史构建过程。从远古的萌芽到秦朝建立前夜的各个关键节点,脉络分明地铺陈开来,让人很容易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历史框架。这种宏大叙事的能力,在当下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合上书本时,会有一种强烈的充实感,仿佛真正经历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旅程,对中华文明的源头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套书在配图上的投入,那200幅精美插图绝不是简单的装饰品,它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理解作用。很多历史概念和地理场景,单纯依靠文字描述是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画面的,但有了这些高水准的插图配合,那些古代的城池风貌、人物服饰、乃至礼器细节,一下子就变得鲜活立体起来了。这不仅丰富了阅读体验,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信息输入,让历史的画面感和真实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对于我这种偏爱视觉化学习的读者来说,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无疑是学习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它让抽象的史实有了具象的依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又不失雅致的感觉,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感。尤其是那套礼盒,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无论是送人还是自己珍藏,都显得格外有档次。我之前收藏过很多历史书,但很少有能把“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得如此完美的。光是看着这套书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书房的文化气息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每次翻开,那清晰的字体和合理的排版都能带来极大的阅读舒适感,不像有些旧版书籍,排版拥挤,读起来眼睛特别容易疲劳。这个“全新升级版”的用心程度,从外包装就能初见端倪,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更加充满期待,这绝对是实体书收藏家们不容错过的精品。
评分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
评分这册买了两本,不小心就多点了,哈哈,满意拉。正品推荐购买。
评分易中天老师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何为中华,行文流畅,文采奕奕,值得推荐!
评分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
评分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人,都有这样难以忘怀的经历:听刘兰芳的《杨家将》、袁阔成的《水浒》和《三国演义》,一本一本得攒《三国演义》的小人书,跟同学吹赢剪切的书中纸人....
评分东西不错 价格便宜 值得购买。
评分5000年的画卷依次展开
评分孤独带你找到自我,听取内心的声音,应对外界难题;
评分等了十个月,第19卷《风流南宋》终于出了,估计易老师也写得有些倦怠,更新缓慢。。。主要是简述南宋建立和灭亡的经过,分析盛衰原因,揭示程朱理学对中华文明的严重负面效应,最后通过宋词来表现一下宋的光芒璀璨。。。期待第20卷《铁血蒙元》,不知道他会怎么写,毕竟这个朝代靠军事征服起家,杀人无数,打了45年毁灭了高度发达的宋朝,自己又乏善可陈,坏事儿还干了一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