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外哲人很早就認識到,商業必須用倫理、道德進行約束和規範,如《論語》、《史記》、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等。
內容簡介
本書從“大商業”(business,不隻是貿易商,也是生産商,還涵蓋綜閤運營商)的宏觀視角審視商業倫理學,緊扣國際標準化組織已於2010年正式發布的《ISO26000社會責任指南》,商業倫理學、企業社會責任已經從理論探討轉嚮實踐和操作的時代背景,主要從實務的角度分析各級管理者在企業經營和商業競爭中可能麵臨的各種倫理問題,突齣操作性,既分析問題,也提供倫理分析工具和治理對策。
目錄
推薦序
前言
第1章 導論:倫理、倫理學與商業倫理學 1
學習目標 1
開篇案例 強生公司泰諾膠囊事件 1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2
1.1.1 什麼是倫理 2
1.1.2 倫理與道德 3
1.1.3 倫理與法律 4
1.2 倫理學與應用倫理學 5
1.2.1 什麼是倫理學 6
1.2.2 倫理學的分類 6
1.2.3 應用倫理學 7
1.3 商業倫理學的形成與發展 10
1.3.1 什麼是商業倫理 10
1.3.2 商業倫理學的興起 11
1.4 商業倫理學研究框架 14
1.4.1 商業倫理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 14
1.4.2 商業倫理學的任務和研究方法 14
1.4.3 為什麼要學習商業倫理學 15
1.4.4 倫理道德與商業利益 15
1.5 中國傳統文化與商業倫理 16
1.5.1 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特色 16
1.5.2 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沿革 17
1.5.3 儒商文化的復興 18
本章小結 21
關鍵術語 22
復習思考題 22
應用案例 某打撈公司的經營模式 22
學習鏈接 23
第2章 倫理分析與倫理決策 24
學習目標 24
開篇案例 史玉柱的商業倫理觀 24
2.1 管理者的倫理問題 25
2.2 倫理分析工具 27
2.2.1 利己主義:基於個人利益的決策製定 27
2.2.2 功利主義:基於倫理結果的決策製定 30
2.2.3 道義論:基於倫理原則的決策製定 33
2.2.4 正義論:基於公平正義的決策製定 35
2.2.5 美德論:基於人格和品德的決策製定 37
2.2.6 關懷論:基於特彆關懷的決策製定 40
2.2.7 倫理分析工具小結 41
2.3 倫理決策的影響因素 42
2.4 倫理決策過程與模型 44
2.4.1 倫理決策過程 45
2.4.2 倫理決策模型 46
本章小結 49
關鍵術語 50
復習思考題 50
應用案例 如何看待“範跑跑”事件 50
學習鏈接 51
第3章 企業社會責任 53
學習目標 53
開篇案例 中國銀行獲評“最具社會責任上市公司” 53
3.1 企業社會責任的演進 54
3.1.1 四階段劃分 54
3.1.2 三期劃分 55
3.1.3 多視角透視 56
3.1.4 小結 56
3.2 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57
3.2.1 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 57
3.2.2 相關概念的界定 58
3.3 企業社會責任標準 63
3.3.1 《SA8000社會責任標準》 64
3.3.2 《OECD公司治理原則》 64
3.3.3 聯閤國“全球契約” 65
3.3.4 《反行賄商業原則》 66
3.3.5 《ISO26000社會責任指南》 67
3.4 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 70
3.4.1 企業社會責任管理 70
3.4.2 企業社會責任的實現路徑 71
3.4.3 中小企業應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73
3.5 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74
3.5.1 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準備 74
3.5.2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撰寫 75
3.5.3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發布與傳播 76
3.5.4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信息反饋 77
3.5.5 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誤區 78
本章小結 78
關鍵術語 79
復習思考題 79
應用案例 肩負社會責任,引領行業變革 79
學習鏈接 80
第4章 市場營銷中的倫理問題 82
學習目標 82
開篇案例 歐典地闆虛假宣傳 82
4.1 市場營銷概述 83
4.1.1 市場營銷的主要內容 83
4.1.2 市場營銷中可能麵臨的倫理睏境 84
4.1.3 市場營銷中倫理問題的潛在危害 85
4.2 産品中的倫理問題 85
4.2.1 産品設計中的倫理問題 86
4.2.2 産品包裝中的倫理問題 86
4.2.3 産品質量安全中的倫理問題 87
4.3 定價中的倫理問題 88
4.4 促銷中的倫理問題 90
4.4.1 人員推銷中的倫理問題 90
4.4.2 廣告促銷中的倫理問題 91
4.5 服務營銷中的倫理問題 93
4.5.1 服務質量的倫理問題 93
4.5.2 服務人員的倫理問題 94
4.6 電子商務中的倫理問題 94
4.6.1 電子商務中賣方的倫理問題 95
4.6.2 電子商務中買方的倫理問題 95
4.6.3 信息傳輸中的倫理問題 96
4.7 治理對策:保護消費者閤法權益 97
4.7.1 保護消費者的閤法權益 97
4.7.2 倫理問題産生的原因 98
4.7.3 治理對策 99
本章小結 100
關鍵術語 100
復習思考題 100
應用案例 拷問産品質量 101
學習鏈接 102
第5章 員工管理中的倫理問題 103
學習目標 103
開篇案例 蘋果、榖歌被控串通壓低員工工資,遭30億美元索賠 103
5.1 員工管理概述 104
5.1.1 員工管理的主要內容 104
5.1.2 員工管理中可能麵臨的倫理睏境 105
5.1.3 員工管理中倫理問題的潛在危害 106
5.2 雇用關係中的倫理問題 106
5.2.1 歧視問題 106
5.2.2 員工流動問題 108
5.2.3 其他問題 109
5.3 工作場所中的倫理問題 110
5.3.1 員工隱私問題 110
5.3.2 工作參與問題 111
5.3.3 工作健康問題 112
5.3.4 騷擾問題 112
5.4 奬懲體係中的倫理問題 113
5.4.1 薪酬設置問題 113
5.4.2 利益衝突問題 114
5.5 特殊員工群體保護中的倫理問題 114
5.5.1 未成年工/童工保護中的倫理問題 114
5.5.2 女職工保護中的倫理問題 115
5.5.3 農民工保護中的倫理問題 116
5.6 員工對企業的倫理責任 117
5.6.1 履行職責 117
5.6.2 對企業忠誠 118
5.6.3 以企業整體利益為重 119
5.7 治理對策: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119
5.7.1 雇員的法定權利 120
5.7.2 倫理問題産生的原因 120
5.7.3 治理對策 121
本章小節 122
關鍵術語 122
復習思考題 123
應用案例 X公司的毒品測試和測謊 123
學習鏈接 124
第6章 財務活動中的倫理問題 125
學習目標 125
開篇案例 假賬猛於虎 125
6.1 財務活動概述 126
6.1.1 財務活動的主要內容 126
6.1.2 財務活動中可能麵對的倫理睏境 127
6.1.3 財務活動中倫理問題的潛在危害 128
6.2 會計活動中的倫理問題 129
6.2.1 會計信息失真 129
6.2.2 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不高 131
6.3 審計中的倫理問題 132
6.3.1 外部審計中的倫理問題 132
6.3.2 內部審計中的倫理問題 133
6.4 財務谘詢中的倫理問題 134
6.4.1 財務谘詢與審計之間的倫理衝突 134
6.4.2 財務谘詢從業人員的道德問題凸顯 136
6.4.3 財務谘詢公司的道德問題 136
6.5 企業融資中的倫理問題 137
6.5.1 民間融資中的倫理問題 137
6.5.2 錶外融資 137
6.5.3 通過利潤操作發布虛假財務信息 138
6.5.4 過度融資 138
6.5.5 對股權融資的偏好 139
6.6 納稅中的倫理問題 140
6.7 治理對策:提供客觀真實的會計信息 141
6.7.1 會計職業道德 141
6.7.2 倫理問題産生的原因 142
6.7.3 治理對策 143
本章小結 144
關鍵術語 144
復習思考題 144
應用案例 欺詐上市民事賠償訴訟第一案 145
學習鏈接 146
第7章 商業競爭中的倫理問題 147
學習目標 147
開篇案例 “諜影重重”,為何中國商業無秘密 147
7.1 商業競爭概述 148
7.1.1 商業競爭的主要內容 148
7.1.2 商業競爭中可能麵對的倫理睏境 149
7.1.3 商業競爭中倫理問題的潛在危害 150
7.2 商業情報獲取中的倫理問題 151
7.2.1 獲取公共情報中的倫理問題 151
7.2.2 獲取內部情報中的倫理問題 152
7.3 同行業競爭中的倫理問題 153
7.3.1 市場競爭中的倫理問題 153
7.3.2 物質資源競爭中的倫理問題 155
7.3.3 人纔競爭中的倫理問題 156
7.3.4 信息競爭中的倫理問題 156
7.4 供應商管理中的倫理問題 156
7.4.1 款項中的倫理問題 157
7.4.2 閤同中的倫理問題 157
7.4.3 勞動環境中的倫理問題 158
7.5 經銷商管理中的倫理問題 158
7.5.1 産品中的倫理問題 159
7.5.2 閤同中的倫理問題 160
7.5.3 特許經營渠道中的倫理問題 160
7.6 並購重組中的倫理問題 161
7.6.1 並購中的倫理問題 161
7.6.2 重組中的倫理問題 163
7.7 治理對策:反對不正當競爭 165
7.7.1 倡導理性競爭 166
7.7.2 倫理問題産生的原因 166
7.7.3 治理對策 168
本章小結 169
關鍵術語 170
復習思考題 170
應用案例 那些被“外嫁”的國産化妝品品牌 171
學習鏈接 172
第8章 公司治理中的倫理問題 173
學習目標 173
開篇案例 安然事件 173
8.1 公司治理概述 174
8.1.1 公司治理的主要內容 174
8.1.2 公司治理中可能麵對的倫理睏境 176
8.1.3 公司治理中倫理問題的潛在危害 177
8.2 股東中的倫理問題 177
8.2.1 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倫理問題 178
8.2.2 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倫理問題 179
8.3 董事會中的倫理問題 179
8.3.1 董事會形成中的倫理問題 179
8.3.2 董事會運行中的倫理問題 180
8.4 監事會中的倫理問題 181
8.4.1 監事會構成中的非倫理行為 181
8.4.2 監事會責任中的非倫理行為 181
8.4.3 監事會權利中的非倫理行為 182
8.5 經理層中的倫理問題 182
8.5.1 經理層行為中的非倫理問題 183
8.5.2 經理層薪酬中的非倫理問題 184
8.6 信息披露中的倫理問題 186
8.6.1 披露陳述中的倫理問題 187
8.6.2 披露時限中的倫理問題 188
8.6.3 披露真實性中的倫理問題 189
8.7 內幕交易中的倫理問題 190
8.7.1 關於內幕交易的倫理爭論 190
8.7.2 買賣股票中的倫理問題 191
8.7.3 買賣內幕信息中的倫理問題 192
8.8 治理對策:呼喚倫理型領導 193
8.8.1 高層管理者的使命 193
8.8.2 倫理問題産生的原因 194
8.8.3 治理對策 195
本章小結 196
關鍵術語 196
復習思考題 196
應用案例 承德露露涉誤導性陳述,多傢券商研究員“中招”受損 197
學習鏈接 198
第9章 環境保護中的倫理問題 199
學習目標 199
開篇案例 治汙工程把“垃圾村”變為“生態村” 199
9.1 環境問題概述 200
9.1.1 環境問題的主要內容 200
9.1.2 環境保護中可能麵臨的倫理睏境 200
9.1.3 環境保護中倫理問題的潛在危害 202
9.2 資源利用與保護中的倫理問題 202
9.2.1 水資源利用與保護中的倫理問題 202
9.2.2 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中的倫理問題 203
9.2.3 森林資源利用與保護中的倫理問題 204
9.2.4 能源利用與保護中的倫理問題 205
9.3 企業經營引發的環境問題 206
9.3.1 “三廢”問題 206
9.3.2 溫室效應與臭氧層空洞 208
9.3.3 全球氣候異常 209
9.3.4 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 210
9.4 汙染防治中的倫理問題 211
9.4.1 汙染轉移中的倫理問題 211
9.4.2 “漂綠”中的倫理問題 214
9.5 環境保護中的企業機會 216
9.5.1 環保産業的興起 216
9.5.2 發達國傢的綠色營銷 218
9.6 治理對策:實現可持續發展 218
9.6.1 企業的環境責任 219
9.6.2 環境倫理問題産生的原因 220
9.6.3 治理對策 221
本章小結 222
關鍵術語 223
復習思考題 223
應用案例 全國首例:普通居民就霧霾狀告政府索賠1萬元 224
學習鏈接 225
第10章 國際經營中的倫理問題 227
學習目標 227
開篇案例 尼康相機齣問題怨霧霾 227
10.1 國際經營概述 228
10.1.1 國際經營的主要內容 228
10.1.2 國際經營中可能麵臨的倫理睏境 229
10.1.3 國際經營中倫理問題的潛在危害 230
10.2 國際經營中的典型倫理問題 230
10.2.1 雇用方麵的典型倫理問題 230
10.2.2 環境方麵的典型倫理問題 233
10.2.3 營銷方麵的典型倫理問題 234
10.2.4 經濟影響方麵的典型倫理問題 237
10.2.5 文化方麵的典型倫理問題 240
10.3 治理對策:維護全球共同利益 241
10.3.1 國際經營的倫理準則 241
10.3.2 國際經營中的倫理問題産生的原因 242
10.3.3 治理對策 243
本章小結 244
關鍵術語 245
復習思考題 245
應用案例 洋品牌“雙重標準”,跨國公司“耍大牌”無須再忍 245
學習鏈接 247
第11章 建設倫理型企業 248
學習目標 248
開篇案例 投資銀行的商業倫理“建設” 248
11.1 設立倫理機構 249
11.1.1 倫理機構的職能 249
11.1.2 倫理機構的人員構成 250
11.1.3 倫理機構的成員應具備的道德能力 251
11.2 製定倫理規範 252
11.2.1 中國企業倫理規範要素 252
11.2.2 商業倫理規範的基本內容 253
11.2.3 製定商業倫理規範的注意事項 253
11.3 開展倫理培訓與溝通 254
11.3.1 倫理培訓的機構 254
11.3.2 製定倫理培訓手冊 255
11.3.3 倫理培訓的方法 257
11.4 商業倫理製度化 257
11.4.1 商業倫理製度化的必要性 258
11.4.2 商業倫理如何製度化 259
11.5 評估倫理製度 259
11.5.1 商業倫理評估的方式 260
11.5.2 商業倫理評估的作用 261
11.6 展示倫理領導力 262
11.6.1 倫理型領導概述 262
11.6.2 倫理型領導的修養方法 263
11.6.3 倫理型企業的管理實踐 264
本章小結 265
關鍵術語 266
復習思考題 266
應用案例 《呂氏春鞦》中的商業倫理 266
學習鏈接 268
第12章 商業倫理學前沿專題 269
學習目標 269
開篇案例 數據泄密:信息安全誰之過 269
12.1 公共企業經營中的倫理問題 270
12.1.1 公共企業概述 270
12.1.2 公共企業經營中的倫理問題 271
12.1.3 公共企業經營中倫理問題的危害 272
12.1.4 治理對策:加強倫理責任建設 273
12.2 公共關係中的倫理問題 273
12.2.1 公共關係概述 273
12.2.2 企業公共關係中的倫理問題 275
12.2.3 企業公共關係中倫理問題的危害 277
12.2.4 治理對策:守住公關倫理底綫 278
12.3 金融活動中的倫理問題 278
12.3.1 金融活動概述 278
12.3.2 金融活動中的倫理問題 279
12.3.3 金融活動中倫理問題的危害 283
12.3.4 治理對策:保護消費者金融權益 283
12.4 信息管理中的倫理問題 284
12.4.1 信息管理概述 284
12.4.2 信息管理中的倫理問題 285
12.4.3 信息管理中倫理問題的危害 288
12.4.4 治理對策:構建清潔高效的信息空間 288
12.5 舉報非倫理行為 289
12.5.1 應該嚮誰舉報 289
12.5.2 舉報方式 290
12.5.3 如何保護舉報人 290
12.5.4 如何奬勵舉報人 291
12.6 麵嚮未來的商業倫理學 291
12.6.1 東西方商業倫理的共融 291
12.6.2 多元化員工隊伍管理 294
12.6.3 互聯網倫理 295
12.6.4 爭做企業公民 296
本章小結 299
關鍵術語 299
復習思考題 299
應用案例 “洋奶粉事件”拷問商業倫理 300
學習鏈接 301
前言/序言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儒傢輕商,重義輕利,但是,從這句話可以看齣,儒傢創始人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並不反對人們對財富的正當追求,他隻是反對以“不義”的方式去求取富貴。“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增廣賢文》),就是孔子所倡導的這種有倫理的財富獲取方式的最佳寫照。
司馬遷(前145年—前90年)的《史記·貨殖列傳》首開先河,為商人立傳,較係統地整理瞭我國上古迄西漢武帝時的商業經營思想和知名商人事跡。在書中,司馬遷大膽地為“富”正名,他旗幟鮮明地提齣“人富而仁義附焉”的觀點,認為“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也就是說,仁義道德是財富的派生物,即義從利齣,義要以利為基礎,可謂“利在義中,以利養義”!這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瞭孟子“為富不仁”的偏見。受孔子、司馬遷等人的影響,正道經營,義利兼顧,進而先義後利、以義為利,成為中國曆代成功商人的基本經營操守,最終形成瞭源遠流長、有強烈道德意蘊的中華儒商文化。
“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柏拉圖《申辯篇》)。古希臘蘇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年)這句廣泛流傳的名言,教育人們追求一種理性的、有倫理的智慧生活,被視為西方倫理思想的發端。
1776年,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年—1790年)齣版《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奠定瞭西方市場經濟體係的理論基礎,標誌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亞當·斯密因此被譽為“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但是,許多人所不知的是,亞當·斯密是先齣版瞭《道德情操論》(1759年)而一舉成名的,而且他本人更為看重的是《道德情操論》(30年間,先後修訂瞭6次,直到逝世前他還在病榻上殫精竭慮地做著第6版的修訂工作),並把《國富論》看成是《道德情操論》的繼續發揮。亞當·斯密強調,“自愛”(self-love)絕不是“自私”(selfishness),人不能為瞭追求私利而不惜損害他人利益,以免將社會帶入“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也就是說,他一方麵肯定人們追求自身利益和幸福的閤理性,另一方麵又強調這種追求必須是適當的,也就是必須符閤社會正義規則,而不是毫無節製的貪欲。總之,亞當·斯密既建構瞭西方市場經濟製度的理論大廈,也建立瞭其良性運行的倫理道德基礎,《道德情操論》因之被譽為“市場經濟良性運行不可或缺的‘聖經’”。
可見,中外哲人很早就認識到,商業必須用倫理、道德進行約束和規範。但是,商業的發展和對財富的追求,往往加劇人們內心的貪欲,讓個人不由自主地被捲入一個個為利益而廝殺的鏇渦之中。於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爾虞我詐,惡性競爭,巧取豪奪……為瞭利益,有人無所不用其極,道德淪喪的危機不斷地席捲著人們,以至於人們慨嘆無商不奸。馬剋思在《資本論》中指齣:“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20世紀初,美國新聞界掀起瞭一股揭露醜聞、譴責腐敗、呼喚正義與良心的運動,這就是著名的“掏糞運動”。當時,芝加哥肉類加工廠等一係列為瞭利潤不惜損害民眾利益的商業醜聞不斷地曝光,極大地刺痛瞭大眾的神經,引發人們思考商業中的倫理問題,要求政府進行調查乾預,相關倫理準則、法律法規也得以不斷完善。1962 年,美國肯尼迪政府公布《對商業倫理及相應行動的聲明》,全麵介入商業倫理問題。
學術界對商業倫理學的真正關注,始於20世紀60年代,有學者專門從事商業倫理學的研究,發錶論文,齣版著作,一些國傢也開始齣現倡導商業倫理的社會團體和組織。實踐呼喚有倫理的商業!商業倫理學,就應運而生瞭!1974年11月,在美國堪薩斯大學召開瞭第一屆商業倫理學討論會,標誌著該學科的正式成立。這次大會的會議記錄被匯編成書:《倫理學、自由經營和公共政策:企業中的道德問題論文集》。隨後,相關團體陸續發布瞭一些商業倫理準則和社會責任標準,商業倫理學課程也逐漸被引入商學院的課堂。
2001年以來,美國相繼曝齣安然、世通、安達信等公司假賬醜聞,使商業倫理道德問題再次引起美國政府和公眾的廣泛注意。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讓全球商學院麵臨“道德拷問”。“都是商學院惹的禍!”這是很多人對商學院在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扮演瞭怎樣角色的基本看法。因為此次金融危機就是由於華爾街商界精英貪婪和濫用金融衍生工具所緻,而他們不少齣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的商學院,有著MBA的教育背景。人們責怪商學院忽視瞭商業倫理教育,甚至懷疑商業倫理教育是否真的有用?因為許多商學院開設瞭商業倫理學課程,為什麼還會這樣?人們呼籲,商學院不是要教育齣更聰明的“賺錢機器”(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是要培養齣有責任感的商界領袖。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價值觀發生巨變,由於缺乏統一全麵的規範做支撐,利益格局的變化造成瞭整個社會存在倫理失範現象。從利益相關者角度來看,就是有些外企侵害國傢和大眾的利益,有些國內企業侵害國傢和人民的利益,利益主體侵害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以及個體或小團體侵害企業和股東的利益等;從生産經營角度來看,就是欺詐濛騙、誠信缺失、壓榨員工、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揮霍浪費、破壞自然等。無論從何角度齣發,我們都不難發現,商業倫理問題已經到瞭不得不討論的地步!尤其是近幾年來,“三聚氰胺”“毒膠囊”等食品藥品安全事件頻發,影響惡劣,都摺射齣我國不少企業違背倫理規範,迫切需要商業倫理將企業經營和商業競爭導入理性之途。
商業倫理學是一門關於商業與倫理學的交叉學科、應用學科,它研究的是商業活動中人與人的倫理關係及其規律,研究使商業和商業主體既充滿生機又有利於人類全麵和諧發展的閤理的商業倫理秩序,進而研究商業主體應該遵守的商業行為原則和規範,以及應當樹立的優良商業精神等商業道德問題。但是,商業倫理學作為一門應用學科並未充分發揮齣其應有的作用,其在理論界的話語權微弱,在企業應用中也遇冷。究其根源,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有三個方麵:一是現有研究的應用性有待加強;二是企業的倫理責任主體意識有待改進;三是商業倫理的“中國化”進程有待推進,這也是製約中國企業實踐商業倫理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必須探索和建構中國背景下的商業倫理學思想體係。
在對前人商業倫理學理論和實踐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站在“大商業”(business,不隻是貿易商,也包括生産商,還涵蓋綜閤運營商)和中西融閤的宏觀視角審視商業倫理學,我們有如下七點認識:
第一,商業倫理學就是生活,事關我們每個人的福祉,商業倫理學應該教,也可以教。企業存在於社會之中,它的經濟活動對其利益相關者及社會大眾都有著深刻的影響,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自人類發生經濟行為開始,商業倫理便誕生瞭,而且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商業倫理的內涵也變得日益豐富,與人類日常生活的聯係也日益緊密,因此,商業倫理學就是生活。隨著大眾越來越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商業倫理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應為更多的人所瞭解,而不僅僅是企業經營者。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和實踐的不斷進步,商業倫理學已日趨成熟,可實現教學。在西方,商業倫理學已成為商學院的必修課程之一,而且已經取得瞭較大反響,比如哈佛商學院就將商業倫理學作為其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在中國不少高校也逐步開設商業倫理學課程,企業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也開始重視履行社會責任並尋求踐行之道。
第二,必須站在“大商業”的視角理解商業倫理學。現今,不僅是普通的社會大眾,甚至有些學者還從較狹隘的視角來看待商業倫理學,將商業倫理學與企業倫理學混為一談。其實,這二者並不等同。西方將這門學科稱為“商業倫理學”(business ethics),這裏的business絕不僅僅指的是企業,企業隻是商業係統中的一環而已。我們應站在“大商業”,即“貿易商—生産商—運營商”的角度來理解商業倫理學。現代社會經濟是一個“商業生態係統”,它是由供應商、生産商、銷售商、市場中介、投資商、政府、消費者等以生産商品和提供服務為中心組成的經濟聯閤體,它們互賴、互依但又各司其職,在一個商業生態係統中擔當著不同的功能。所以,我們研究商業倫理絕不能僅從企業自身的角度齣發,視野必須宏闊,要涵蓋商業競爭的各個領域。
第三,企業社會責任,是商業倫理學的核心內容。研究商業倫理學,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研究企業社會責任,敦促企業在創造經濟利潤、對股東承擔責任的同時要承擔起對員工、社區、消費者、政府和環境等的責任,將企業社會責任從理論上升到實踐。我們從企業經營及利益相關者角度齣發,圍繞企業社會責任這一論題,對商業倫理學進行探討。同時我們還必須明確功利論、道義論、關懷論、正義論、德性論等倫理分析工具是商業倫理學的基礎,正是有瞭這些工具,我們纔能從倫理角度深入探討商業問題,纔能真正辨彆倫理問題,進而從倫理角度齣發,敦促企業踐行社會責任。
第四,《ISO26000社會責任指南》的齣颱,標誌著商業倫理學的研究與實踐已經從“該不該”“做什麼”轉變為“怎麼做”。對於商業倫理問題,國際社會早有涉及,也齣颱瞭一些社會責任標準,但是真正將企業社會責任轉嚮實操領域的標誌卻是《ISO26000社會責任指南》的齣颱。2010年11月1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布瞭《ISO26000社會責任指南》,明確瞭各類組織經營中應該做什麼,為各種組織踐行社會責任提供瞭具體指導。正如ISO秘書長阿蘭·布萊登(Alan Bryden,2010)所說:“ISO26000拓展瞭我們的工作範圍及現有的認識,它將不僅提供數量不斷增長的技術標準,而且還將提供在全球經濟中有關社會和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與指南。”至此,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已經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轉嚮瞭“怎麼做”的實操領域。
第五,商業倫理學不會約束企業的發展,反而可以激發企業的創新。無論是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還是跨國公司等各類組織中都存在這樣的錯誤觀念:商業倫理學的發展對企業獲取利潤是不利的,踐行社會責任會約束企業的發展,所以為瞭維護企業的利益,要盡可能地避免履行過多的社會責任。實際上,堅持商業倫理,與企業的長遠利益密切相關。一個不注重倫理責任的企業注定是不長遠的,隻有尊重倫理道德,自覺踐行社會責任,企業纔能得到長足發展。同時,商業倫理學的發展對企業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加瞭“條條框框”這樣簡單,實際上,商業倫理學的發展為企業指明瞭努力方嚮,提供瞭很多實操指南,能幫助企業掙脫束縛,激發創新動力,完善企業經營,幫助企業取得長遠進步。
第六,建設倫理型企業是商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受經濟利益的驅使,與企業相關或由企業直接造成的各種違背倫理道德的事件層齣不窮,大眾怨聲連連,政府及相關組織機構苦無良方。但是,隨著人們對倫理問題的日漸重視,對違背倫理道德的企業的聲討和抵製活動日益增多,企業一旦被曝齣違背倫理的事件,就會使企業名譽嚴重受損,通常也會以整改或破産而告終,最終傷害的還是企業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麵,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企業,通常會有良好的聲譽,不僅企業的股東、員工的利益得以保障,其他利益相關者也能獲益,使企業更能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為企業發展助力。隻有建立規範的商業倫理,進行符閤倫理要求的經營,企業纔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建設倫理型企業不僅符閤利益相關者及社會大眾的利益,也有利於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這是經濟發展和客觀環境的必然要求,是商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七,中國傳統儒商文化的復興,是時代的需要。中國的商業倫理學研究仍建立在西方研究的基礎上,至今還未“去西化”。當前,伴隨著社會轉型,我們遭遇瞭嚴重的道德危機,進而引發大規模的商業危機,經濟秩序、道德秩序都麵臨重建的問題。中國傳統儒商文化重視商業道德,講求“誠實守信、以義製利”,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它所提倡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商業生態文明、閤作與競爭等商業倫理精神等具有非常強烈的時代意義。因此,我們要重視研究中國傳統儒商文化,古為今用,實現中國傳統儒商文化的復興,這既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時代需要,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的商業倫理學思想體係的需要。
基於上述思考,本書從經濟全球化的背景和大勢齣發,緊密結閤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發展的現實,主要從實務的角度分析各級管理者在企業經營和商業競爭中可能麵臨的各種倫理問題,提齣實操性較強的倫理分析工具,並針對不同的倫理問題提齣瞭相應的治理對策。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力爭做到:一是視角全麵,站在“大商業”的宏觀視角審視商業倫理學,充分考慮商業競爭各個方麵的倫理問題,綜閤考慮瞭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二是體係完整,不僅闡述商業競爭中的各個方麵倫理問題,也涵蓋瞭從問題的齣現到問題的解決等各方麵,同時還包括瞭一些前沿研究;三是中國精神,在緊扣主題的同時,注重同中國文化及國情相結閤,試圖建構富有中國特色的商業倫理學思想體係,讓本書更加富有時代精神,更接地氣;四是注重踐行,注重為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提供各種指導規範,並配有大量案例,能夠讓讀者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也易於實踐和操作。
同時,本著“老師好教、學生好學、企業好用”的理念,我們對教材的結構和內容進行瞭精心設計。為瞭方便讀者閱讀和瀏覽,每章開頭,便給齣該章的學習目標;每章由開篇案例、正文內容、本章小結、關鍵術語、復習思考題、應用案例、學習鏈接等部分組成;每一章也相對獨立,是自成體係的一個個完整專題。讀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快速瀏覽或仔細閱讀,通篇學習或隻選擇其中感興趣章節進行專題學習。
本書從構思到寫作完成,曆經三年多的努力,是團隊精誠閤作的成果。我首先提供全書的結構和講義,然後大傢分工閤作,共同完成:劉愛軍(第3章、第11章)、鍾尉(第1章、第2章)、章素芬(第4章、第5章)、丁廷開(第6章、第12章)、陳婷(第7章、第8章)、吳曉琴(第9章、第10章)。最後,由劉愛軍對全部書稿進行總纂。
機械工業齣版社的吳亞軍先生、劉新艷女士為本書的策劃、編輯和齣版傾注瞭大量心血,付齣瞭許多創造性勞動,特緻以誠摯的謝意!導師吳照雲先生,欣然為本書作序,提齣創作“有世界影響的、有中國特色的《商業倫理學》教材”的宏願,備受鼓舞。寫作過程中,我們參閱瞭國內外眾多專傢、學者的研究成果,並盡可能在學習鏈接中列示,但有的一時還查不到齣處,沒有一一注明,在此一並緻謝!
真誠期望本書的齣版,能為您從事商業倫理學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提供有益的藉鑒。由於時間緊迫,加之學識、水平有限,本書難免掛一漏萬,甚至存在不少錯誤和不足,歡迎各位專傢、學者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讀者可發郵件到jxcdhrm@163.com與我聯係。
劉愛軍2016年3月1日於南昌紅榖灘鳳翔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