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与常识相反的哲学观点,看思想大师们如何雄辩滔滔,自圆其说
这是一本视角独特的西方哲学通俗读物,有趣而烧脑,让你在了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那些非同寻常的观点的同时,让思维进入思想大师们为自己的奇特观点所作论证的逻辑链条之中,享受思考的乐趣,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和理性辩论能力。
柏拉图说:这个世界比你所看到的甚至是能够看到的更多。除了那些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在我们周围的普通对象,还存在被称作“形式”的东西。
奥古斯丁说:你行动自由,但事实上你被最终不受你控制的事件引导,做了你所做的几乎所有事情,因此你是被迫自由。
笛卡尔说:动物完全没有思想、感情和感觉,仅仅是无意识的自动机械。
约翰·洛克说:有形的物体实际上是没有颜色的;相反,颜色只存在于观察者的意识里。
莱布尼茨说:宇宙中的每个事物完全依靠其自身的内部程序运行,与其他每个事物完美协调,它们之间不存在因果作用。因此,事物间不存在所谓的因果关系。
乔治·贝克莱说:不存在物质世界,所有存在的都是心灵和它们的感知。
大卫·休谟说:一切都无法解释,你甚至不能对将要发生的任何事做出合理的预测,即使是对在接下来的几秒钟将要发生的事。
约翰·麦克塔格特说:时间的流逝只是一个错觉,事实上,时间不是真实的。
希拉里·普特南说:你的思想并不在你的脑袋里。
这些观点是不是很奇怪,并且与我们的常识相违背?
那就进入这本书,看看思想家们是如何雄辩滔滔,自圆其说,反转我们的常识观点的吧!
安德鲁·佩辛(Andrew Pessin),现为康涅狄格学院哲学教授,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位。他执教二十年,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威廉玛丽学院、凯尼恩学院、卫斯理大学和康涅狄格学院讲授文科本科课程。他发表了许多学术文章,出版了两部学术著作和两本针对大众读者的哲学书:《上帝问题:从柏拉图到道金斯的著名思想家们如何谈论神》和《60秒哲学家:一分钟或一天拓展思维!》。
前 言 “停止讲道理” / 1
1. 柏拉图 / 1
比眼睛所见到的更多
这个世界比你所看到的甚至是能够看到的更多。
既不是你会,也不是你不会
关于未来的某些一般陈述既非真也非假。
被迫自由
你行动自由,尽管事实上你被最终不受你控制的事件引
导,做了你所做的几乎所有事情。
上帝不只是一个好概念
只要想到上帝,你就能证明上帝存在。
一直有,还是没有?
宇宙要么一直存在,在时间上无穷回溯,要么有创始的那
一刻——你自己挑吧。
自初始创世之后,上帝从未休假
上帝不仅一开始创造了宇宙,而且无时无刻不在重造宇宙。
“ 魔鬼学说 ”
等。。。。。。。。。。。。。。。。。
“停止讲道理”
在大学时代,我发现,不管多么奇怪、多么不可置信的事,无一不是这个或那个哲学家主张过的。
——笛卡尔 (Rene Descartes,1596—1650)
这个世界不仅比我们想象的奇怪,而且比我们能够想象的奇怪。
——亚瑟·爱丁顿爵士(Sir Arthur Eddington,1882—1944)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9—前347)讲过关于另一位更古老的希腊哲学家泰利斯(尽管不如柏拉图伟大)的一段逸事。泰利斯(Thales,公元前624?—前546?)夜晚散步时,仰望星空,陷入对宇宙深刻而抽象的沉思之中,结果掉进了面前的一个水井。一个“说话风趣诙谐”的少女正好路过,觉得这十分好笑,就说:泰利斯可能热衷于了解自然界中的事情,但对于就在他眼皮底下的东西却一无所知。正如柏拉图接着简短总结的,这个笑话也同样适用于那些一生致力于哲学的“怪鸟”。
但笑到最后的也许正是哲学家。因为,如果——仅仅是如果——看到的眼前事物并非所认为的全部呢?
确实,自以为是的哲学家们有时会迷失在自己的思想中,以致于跌入“井”里。他们大多不食人间烟火,明显神游于现实之外,因此时常为我们提供廉价的笑料和娱乐。但话又说回来,你想想看,如果你想真正了解这个世界,如果你想真正接近“现实”,你希望真正和谁交谈呢?是与像泰利斯或柏拉图那样伟大的哲学家,还是与拿他们当笑话的我们这些普通人中的一个呢?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门槛相当高,它毫不掩饰地将自己定位为一本“反小白”的读物。许多段落需要反复咀嚼,甚至需要结合其他领域的知识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思想的健身房”,它不负责帮你举起轻量级的哑铃,而是直接将你扔进大重量训练区。我尤其欣赏它对传统西方理性主义的解构,那种对确定性和客观性的彻底怀疑,写得既尖锐又充满洞察力。它让你开始怀疑,我们所依赖的“清晰”和“明确”是否只是集体自我麻痹的一种方式。这本书的节奏非常快,信息密度极高,几乎没有一句废话,这对于追求效率的现代读者来说是福音,但也意味着你不能心猿意马。它需要的是全神贯注的投入,回报则是对思维框架的深层震动。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对我世界观的冲击是持久且深刻的。它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它模糊了“聪明”与“古怪”之间的界限,挑战了我们对“最佳思维”的狭隘定义。作者通过对一系列非主流思想的梳理,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论点:真正的深刻洞察往往诞生于远离中心、甚至被嘲笑的边缘地带。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汗水”,因为你必须不断地调整你的参照系去适应书中提出的那些新奇的逻辑结构。这本书的语言具有一种罕见的穿透力,它不满足于描述现象,而是直接去触碰现象背后的形而上学基础,并毫不留情地揭示其脆弱性。读完后,你会发现自己对日常对话中的许多“不言自明”的假设开始保持警惕,这是一种宝贵的“后遗症”。它是一本会让你在咖啡馆里不自觉地皱眉沉思的绝佳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像在迷宫里跳舞,每一步都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和挑战。作者似乎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体系进行了彻底的颠覆,用一种近乎挑衅的姿态,将那些我们深信不疑的“常识”撕得粉碎。我尤其欣赏它对逻辑边界的探索,那种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强行缝合在一起的叙事手法,初看之下会让人感到困惑甚至抗拒,但一旦你沉浸其中,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反主流的智慧。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像一个高明的导师,在你最舒服的思维定势上猛踹一脚,逼迫你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读完后,你会感觉自己的思维图谱被重塑了,很多原本清晰的线条变得模糊,但这种模糊恰恰是通往更深层理解的入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辛辣而又不失优雅,那种在严谨的学术探讨中穿插着黑色幽默的能力,着实让人拍案叫绝。它成功地将晦涩的哲学思辨转化为一种接近文学作品的阅读享受,是一次对理性思维的彻底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鬼斧神工,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反而像是由无数个散落的、却又隐秘地相互连接的珍珠串联而成。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种跳跃式的思维路径,它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否则很容易在某一个哲思的岔路口迷失方向。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历史的碎片和当代生活的悖论来佐证那些看似荒诞的理论。这不仅仅是哲学家的思想梳理,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思维局限性的编年史。每次当我以为要抓住核心论点时,作者又会迅速转移阵地,带我进入另一个更加古怪的思维领域。这种阅读的“不确定性”反而成了最大的乐趣所在,它迫使我不断地进行假设、推翻、再假设,整个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搏击感。如果说大多数哲学书籍是在教你如何走直线,那么这本书就是在教你如何优雅地绕圈子,最终发现终点可能就是起点,但你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你了。
评分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对“荒谬”的拥抱,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试图将古怪的思想“驯化”得更容易入口,而是热烈地赞美它们的怪诞和颠覆性。作者的笔触充满了对那些被主流学术界边缘化的思想家的同情与推崇,将他们描绘成孤独的先知,他们的“怪异”恰恰是他们超越时代的证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享受那种被那些奇特论点所包裹的感觉,它像一个黑洞,将所有既定的价值判断吸入其中,留下一个纯粹的、等待重构的思想空间。这种阅读体验是高度情绪化的,时而感到智力上的振奋,时而又被那种深邃的、近乎虚无的思考所笼罩。它没有提供任何慰藉,但却提供了最诚实的智力挑战——去直面那些最令人不安的可能性。
评分与描述相符,物有所值!不错
评分好书推荐!价格便宜活动时买入。喜欢。
评分与描述相符,物有所值!不错
评分太哲学了,看的有点吃力,写的还是不错
评分很喜欢的一本书 在书店看了一半 最后还是入手了
评分与描述相符,物有所值!不错
评分很有意思的书籍,可以看看
评分与描述相符,物有所值!不错
评分很喜欢的一本书 在书店看了一半 最后还是入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