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与北京大学数学系前代数小组编写的《高等代数(第四版)》配套,选取大量国内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高等代数入学试题,对高等代数中各种类型的闯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全方位解除学生的解题困惑。
内容简介
《高等代数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二版)》是为正在学习高等代数的读者、正在复习高等代数准备报考研究生的读者,以及从事这方面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编写的,《高等代数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二版)》与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组编写的《高等代数(第三版)》相配套,在编写上也遵循此教材的顺序,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了高等代数中问题的基本类型、每种类型的基本方法,对每种方法先概括要点,再选取典型而有一定难度的例题,逐层剖析.对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在适当的章节做了专题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如:线性变换的对角化、矩阵分解等问题,以消除读者长期以来对其抽象问题在理解上含糊不清的疑虑,从而更深入地领会问题,
《高等代数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二版)》大量采用全国部分高校历届硕士研究生高等代数入学试题,并参阅了50余种教材、文献及参考书,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和筛选,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高等代数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二版)》共分9章,45节,126个条目,约320个典型问题,涉及多项式、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λ-矩阵、欧氏空间,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常用符号
第1章 多项式
1.1 多项式的概念与运算
一、多项式的基本概念
二、多项式的运算2
练习1.1
1.2 多项式的整除
一、带余除法和综合除法
二、整除
三、昀大公因式及其求法
四、多项式的互素
练习1.2
1.3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一、不可约多项式
二、k重因式
三、多项式函数
四、一般数域上的因式分解及根的性质
五、复数域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根的性质
六、实数域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根的性质
七、有理数域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根的性质
练习1.3
1.4 注记
第2章 行列式
2.1 用定义计算行列式
练习2.1
2.2 求行列式的若干方法
一、三角化法
二、用行列式的性质化为已知行列式
三、滚动相消法
四、拆分法
五、加边法
六、归纳法
七、利用递推降级法
八、利用重要公式与结论
九、用幂级数变换计算行列式
练习2.2
2.3 利用降级公式计算行列式
练习2.3
2.4 有关行列式的证明题
练习2.4
2.5 一个行列式的计算和推广
一、Dn的计算
二、问题的推广
第3章 线性方程组
3.1 线性相关性(Ⅰ)
一、线性相关
二、线性无关
三、综合性问题
练习3.1
3.2 矩阵的秩
练习3.2
3.3 线性方程组的解
一、线性方程组的几种表示形式
二、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及解的个数
三、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练习3.3
第4章 矩阵
4.1 矩阵的基本运算
一、矩阵的加法和数乘
二、矩阵的乘法
三、矩阵的转置
四、矩阵的伴随
……
第5章 二次型
第6章 线性空间
第7章 线性变换
第8章 λ-矩阵
第9章 欧几里得空间
练习答案
前言/序言
本书自2008年9月出版以来,得到各地读者的广泛肯定,一些读者向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深表感谢.这次再版,对第1章的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1.4节和5.6节,以及若干典型例子,并增加了一些知识点及例子的评析,本书具有以下特色.(1)内容清晰,结构上逐条有序地安排知识点,然后加以准确描述,并运用典型例子加以分析。
(2)论证严谨,在例子的求解及证明方面推理严谨。
(3)评析新颖,对知识点、例子等进行评析,以剔除疑惑,或在理解层次方面给予拔高;评析的语言易于理解,站在读者思维的角度论述。
(4)覆盖面广,知识点的涉及面广,共探讨高等代数中约320个典型问题。
(5)习题丰富.精心配套的习题量大,且各有代表性.通过演练可以熟练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一些读者还问及如何更好地理解本书的书名,下面谈谈我们的理解和编写本书的初衷。全书共分9章,45节,126个条目,约320个知识要点(简称要点),实质上,这些要点就是本书中的典型问题.而“方法”一词指的是以性质、定理等作为原理提炼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本书中式(4.15)即是一个原理,由此演变出求矩阵逆的方法,即将这个矩阵与单位阵并列写到一起,然后对该阵施行能将其变为单位阵的一系列初等变换,而对单位阵同时也施行这样的变换,这时单位阵就化为该阵的逆矩阵,因此,这种方法是有原理可循的,实质上,在高等代数中,依据原理产生的求解问题的方法很多,例如,求解一般线性方程组的高斯消元法;计算行列式的方法;求线性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二次型化标准形的合同变换方法、配方法及正交变换法等,读者在学习时要仔细体会这些方法的由来.当然,如果从课程特色的角度谈及高等代数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则属于另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它表现在:严格的逻辑推理方法;公理化方法;矩阵方法;结构化方法(如线性空间及子空间);等价分类方法等,这些方法较前面提到的方法更抽象,可以说代表了这门课程的思想方法。有些方法是需要通过读书和多做练习加以理解,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能熟练应用。高等代数中这两种不同层面的方法都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
数学思想的火花:代数理论的精妙解析与应用拓展 书名: 数论前沿:从基础原理到高级应用的探索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为数学专业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对数论领域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探讨数论学科的核心理论、前沿进展及其在不同数学分支中的应用。内容聚焦于数论的基石,并逐步拓展到更复杂、更现代的主题,力求在理论的严谨性与应用的直观性之间取得完美的平衡。 第一部分:数论的基石与初探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数论的经典基础,为后续的高级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整数环的结构与模运算的精妙 本章深入剖析了整数环 $mathbb{Z}$ 的基本代数结构,强调了整除性、素数的定义及其唯一分解定理的严格证明。我们将详细讨论模运算的性质,从最基础的同余关系出发,系统介绍中国剩余定理(CRT)的构造性证明及其在编码理论中的潜在意义。特别地,本章引入了高斯整数环 $mathbb{Z}[i]$ 和爱森斯坦整数环 $mathbb{Z}[omega]$,通过分析这些唯一分解整环(UFD)的性质,帮助读者理解整数环的特殊性,并为二次互反律的学习做好铺垫。我们将探讨欧几里得整环(Euclidean Domain)的概念,并论证 $mathbb{Z}$、$mathbb{Z}[i]$ 和 $mathbb{Z}[omega]$ 均属于此类,这为计算最大公约数(GCD)提供了算法基础。 第二章:初等解析数论:函数与渐近行为 本章将解析数论的工具引入视野。我们着重研究数论函数,如狄利克雷函数($sigma_k(n), phi(n)$)、加性函数和完全积性函数。重点分析了狄利克雷卷积的性质,并利用其构建了莫比乌斯反演公式及其在函数关系转换中的应用。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著名的黎曼 $zeta$ 函数。在初等层面,本章展示了欧拉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初步探讨了黎曼 $zeta$ 函数在描述素数分布中的核心作用。我们还会分析素数计数函数 $pi(x)$ 的性质,并讨论切比雪夫函数 $psi(x)$ 和 $ heta(x)$,为后续梅滕斯定理和更精确的素数定理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代数数论的深化 第二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它将数论的视角提升到代数结构的高度,探讨代数数域中的整数性质。 第三章:代数数域基础 本章系统介绍了代数数、有理数域 $mathbb{Q}$ 上的有限扩张域 $K/mathbb{Q}$ 的概念。我们详细定义了域扩张的次数、极小多项式和代数整数。关键在于对域 $K$ 中“整数”——即代数整数环 $mathcal{O}_K$——的精确刻画。通过引入迹(Trace)和范数(Norm)的概念,本章探讨了 $mathcal{O}_K$ 的结构,并证明了它是 $mathbb{Z}$ 上的自由模,从而引出了环的判别式(Discriminant)的概念及其在判断域扩张性质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理想论与唯一分解的瓦解 这是本书最富挑战性也最富美感的部分之一。我们揭示了在一般的代数整数环 $mathcal{O}_K$ 中,素理想的分解性质与 $mathbb{Z}$ 中素数的唯一分解不一定保持一致。本章严格定义了理想(Ideal)的概念,并证明了 $mathcal{O}_K$ 是一个 Dedekind 环,这意味着其中的非零理想具有唯一因子分解性。我们将详细分析素数 $p in mathbb{Z}$ 在扩张域中如何分解为素理想:惰性(Inert)、分裂(Splitting)和分支(Ramification)。通过二次域 $mathbb{Q}(sqrt{d})$ 的具体实例,读者将清晰地理解判别式与素数分解行为之间的深刻联系。 第五章:类群与类数 在 $mathcal{O}_K$ 中,由于因子分解的缺失,我们引入了等价类——理想类(Ideal Class)的概念,从而定义了代数数论中最重要的不变量之一:类群(Class Group)$Cl_K$。本章的重点在于证明类群是有限生成的阿贝尔群,并引入了类数 $h_K$。我们将详细讨论米尼奥特定理(Minkowski Bound)的构造性证明,该定理为计算类群的生成元集合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工具,使得计算小域的类数成为可能。 第三部分:核心理论与应用拓展 本部分聚焦于数论中的核心工具——环论与类域论的先导,并探索了高次方程的丢番图性质。 第六章:二次互反律的代数路径 本章从更高深的视角重新审视二次互反律。我们不依赖于欧拉判别式或高斯和,而是利用二次域 $mathbb{Q}(sqrt{p})$ 中的理想分解,展示如何通过 $mathcal{O}_{mathbb{Q}(sqrt{p})}$ 的结构自然地导出二次互反律。本章详细讨论了勒让德符号和雅可比符号的性质,并首次引入了符号函数(Hilbert Symbol)的概念,作为连接局部场与全局场的重要桥梁。 第七章:费马大定理的代数数论背景 虽然本书不全面深入费马大定理的全部证明,但本章旨在提供其代数数论的起源和背景。我们将探讨费马大定理的库默尔(Kummer)尝试,重点分析在包含原 $n$ 次单位根的域 $mathbb{Q}(zeta_n)$ 中,理想分解的“良好”性质(即域的类数是否为一)。通过考察这些环的判别式和类数,读者将领略到代数数论在解决经典丢番图方程中所展现的强大威力。 第八章:局部与整体——Hasse 原理的启示 本章介绍了数论中“局部化”的思想,这对于理解丢番图方程的可解性至关重要。我们首先介绍了 $p$ 进数域 $mathbb{Q}_p$ 的构造和基本拓扑结构。随后,我们将重点阐述 Hasse 原理在二次型上的应用——即一个二次型在 $mathbb{Q}$ 上的解的存在性等价于其在所有 $mathbb{R}$ 和所有 $mathbb{Q}_p$ 上的解的存在性。本章通过实例展示了局部信息如何决定全局性质,这是现代数论的核心方法论之一。 结论 本书的结构旨在引导读者从基础的整数性质出发,逐步攀登代数数论的宏伟殿堂。通过对代数结构、理想理论和类群理论的深入剖析,读者不仅能掌握数论的核心工具,更能体会到数学思想跨越不同分支时的统一与和谐。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读者用代数的眼光去审视数论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更高级的领域,如类域论、代数几何与数论的交叉点,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