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

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晋如 著,林语尘 绘
图书标签:
  • 唐宋词
  • 宋词
  • 词人
  • 文学
  • 诗词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古诗词
  • 情感
  • 长相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ISBN:97875445431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384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1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残萼不离枝上老,怜他红死红生”“数武高杨吹作海,半规春月淡于星”“玉阑今夕冷于冰,不堪玉手凭”……能写出如此凄艳动人词句的,不是古人,而是《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作者,一位仿佛从唐宋穿越而来的“都教授”。这一次,他携手人气女神林语尘,言情画梦,与读者共司品味唐宋词人的别样人生,领略唐宋词的荡气回肠。

作者简介

  徐晋如,在毒药总裁侯小强看来,他的才华罕有其匹。他写古文、骈体文就像我们写白话一样熟练。学生时期他由清华转学北大,作为大学教师,他的讲座《晋如说儒》在腾讯儒学频道上线,让数百万传统文化爱好者像追剧一样追看。然而,深邃的思想、绝世的才华以外,更有被人忽略的款款深情。他对唐宋词人的解说,展示的是一位当代大词人的柔软与温度。
  
  林语尘,拥有超高人气的九〇后画师,新浪微博@霖与尘,生于山明水秀的福建,毕业于人大新闻系,出版过与宋词一起爱恨怨盼的《正在有情无思间》,烟花醉、点墨词牌等系列画作,让无数人为之赞叹欢喜。举凡诗词文史、鸟兽鱼虫、草木山川,一经其妙手白描,便与人心一起明白起来。现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编辑。

精彩书评

  ★他比别人更懂古典诗词,因为他有血性,有才情,更有诗心。他把至简的诗句、至深的词心用情怀与智慧化解开来。
  在喧嚣的尘世,徐晋如给了我一方清泠的天地,让我的心可以休息。
  ——章诒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作家)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对小说艺术一窍不通、毫无写作经验的批评家,能真正懂得小说家的匠心巧思;同样,我们无法想象-个不会填词的学者,可以领会古人幽曲的词心。晋如首先是诗人、词人,然后才是古代文学研究学者,他是用词人之眼观照词人,用词人之心感触词人,这是他的这本书*可贵也*可爱的地方。
  ——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
  
  ★晋如兄的书看似探古,实则解今,解的是今人精神的空乏和困闷。也捎带舒展了潜藏于国人内心的本真欲望,这是他才华之外的入世慈悲。
  ——庄婧(主持人、制片人、乡村儿童图书募捐计划发起人)

目录


与那些爱欲纠缠的灵魂相遇在唐宋
词客有灵应识我
——说温飞卿
洛阳才子他乡老
——说韦端己
翻是波斯有逸民
——说李德润
问君能有几多愁
——说南唐二主
戚氏凄凉一曲终
——说柳三变
欲将沉醉换悲凉
——说晏小山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说苏东坡
一生怀抱百忧中
——说秦少游
莫道不销魂
——说李易安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说辛稼轩
此地宜有词仙
——说姜白石
人间万感幽单
——说吴梦窗
载取白云归去
——说张玉田

精彩书摘

  《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
  像秋天的藕,色作淡黄,我不能赞同。我以为这是说时节正当秋色未浓,天高云淡。用藕丝喻秋色,正见秋色之浅淡,且“丝”又谐音“思”字。,古时荆楚风俗,正月初七为人日,会剪彩纸或金箔作人形,贴到屏风上或插戴在头鬓上,用以厌胜邪祟,故称人胜。自“江上”句以下,到此恰历一年。四句合观,正见相思之酷、追慕之久。结尾则是一个特写的镜头,着重在佳人的鬓发。先是从两鬓边望去,能看到香腮上涂抹着胭脂,再就是头上插的玉钗,忽然一下子动了,那其实不是风吹钗动,而是她的内心,忽然被什么给触动了。
  飞卿的这种镜头转结式的写法,后来被宋代词人周邦彦、吴文英用到长调中去,成为非常高明的艺术手法。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
  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
  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第三首词,较偏于叙事。但他的叙事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先由倒叙插入。首二句用“玉楼”“明月”“柳丝”等与别后相思有关的意象堆砌起来,写别后思忆之深,以致百无聊赖,做什么都没有心力。春无力者,非关天公不作美,是主人公心中乏力罢了。“门外”二句,回想送别时的情景。萋萋是有出典的,汉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来作诗词,但凡说王孙、春草、萋萋,便是说送别了。这本是程式化的描述,偏偏加上一句“送君闻马嘶”,不仅立刻有了视觉上春草萋萋的绵远,更有了听觉上萧萧马鸣的悽恻。过片又是两个特写镜头的映带。一是罗扇上画着金色的翡翠鸟(一种极难捕获的珍禽),既以罗扇隐喻女子身世,被人抛弃,如秋扇先捐,又以翡翠隐喻女子的美好;二是蜡烛将尽,融成蜡泪,则女子当别后偷弹无数香泪,自然可知。结句是到了春暮杜鹃(即子规)啼叫,韶光垂尽的时节,绿树荫浓,遮蔽窗户,这绿色浓郁得化不开,便如女子的残梦,怎么也走不出情感的陷阱。
  我以为,飞卿词并无寄托,但他一腔牢愁失意,使得他看人看事,总透出一种悲观与荒凉。即使金碧辉煌,凝妆端坐,也掩饰不了那种凄凉的底色。他的词之感人即在此。然而,这些词更像是透过毛玻璃看到他朦胧的身影,却不是照片中的影像。
  ……

前言/序言

  词初名曲子词,发源于隋唐,起初是配合燕乐演唱的文辞,故又名曲子。到宋代乃极流行,近人焦循、王国维至以“一代之文学”尊之。但在传统文学史的概念中,词在较长时期内,一直被称作“诗馀”,不能有很高的地位。对于这一境遇的形成,必须于中国文化精神有一真确之体认,然后始能有同情之了解。

  原来,中国文学的主流,乃是一种政治性上层文学,个人之出处穷通,莫不与家国兴亡相关,那些徒然以文辞绮丽相饰,只表现个人情感的作品,从来就被目为轻薄,不能有很高的文学地位,更不用说那些代人立言的代言体曲艺文体了。而词之得名诗馀,正因词在一开始是不合于此种主流的。据孙光宪《北梦琐言》记载,和凝本是著名的词人,但后来做了后晋的宰相,“专托人收拾焚毁不暇”。从此则故事,可见一般人心目中,始终认为词体卑下,无当于中国文学之根本传统。

  曲子词之初兴,原仅盛行于社会下层。故其文辞近于俗语,不及诗语之下字雅驯。诗家语老杜、韩愈特重锤炼,宋黄庭坚至谓其“无一字无来处”。但词的文辞从一开始是较通俗的。今传王重民先生所辑《敦煌曲子词集》,所收录的作品,都是在二十世纪初才在敦煌石室中发现,此前一千多年,始终湮没不彰,然而那本是历史的必然,它们本就属于该被文学史所删汰的作品,因为它们完全不合中国文学尚雅、重人文主义的传统。

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 一、 前言:一次穿越时空的邂逅 在这浩渺的文学星河中,唐宋词以其独特的韵律、深邃的情感与精妙的意境,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们穿越千年,依旧在字里行间流淌着动人的旋律,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然而,对于许多当代读者而言,这些古老的诗篇,或许只是一些遥远而陌生的名字,一些只存在于书本中的符号。我们渴望走近它们,理解它们,感受它们,却又常常被年代的隔阂、文化的鸿沟以及语言的限制所阻挡。 《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便是在这样的渴望与困惑中应运而生。它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考据,也不是一份生硬的词学解读。它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充满温情与惊喜的穿越时空的约会。这本书将邀请你,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与十三位伟大的唐宋词人进行一场场深入而真挚的对话。 我们想象,在某个不确定的时空节点,你我得以暂别尘嚣,悄然潜入那些风雅的年代。你并非一个旁观者,更不是一个审视者,而是以一个平等的灵魂,去拜访一位位曾经激荡风云、寄情山水的词坛巨匠。你将有机会窥见他们创作时的心境,聆听他们吟咏时的低语,甚至,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捕捉到他们笔尖流淌出的,那些关于爱、关于愁、关于家国、关于人生最真挚的感触。 这是一次“约会”,而非“讲座”。约会意味着平等、倾听、分享与理解。我们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卸下故作的学究气,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去接近那些鲜活的生命,去体味他们生命的温度,去感受他们灵魂的脉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情感的互动,在与词人灵魂的碰撞中,获得全新的认知与感悟。 “十三场约会”,意味着这份旅程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我们精选了十三位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唐宋词人,每一位都代表着词学史上一个独特的侧面,一段鲜活的历史,一种独特的审美追求。从初唐的婉约,盛唐的豪放,到宋词的婉约与豪放的交融与发展,这十三场约会,将为你勾勒出一幅唐宋词坛的全景图,让你在点与面之间,领略词的壮丽与细腻。 二、 走进词人的世界:十二封私密的邀请函 这本书的核心,便是这十二场精心设计的“约会”。每一场约会,都将带你走进一位词人的私人空间,体验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并最终,与他们一同品味其最经典的十三首词作。 第一场约会:李白——长安市上的月光舞者 想象一下,我们置身于繁华的长安城,夜幕低垂,酒旗飘扬。你推开一扇朱红的木门,一股酒香伴着月光扑面而来。在那里,你会看到那个“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他正醉眼朦胧,却又意气风发。我们将一同坐在他身旁,听他讲述那些“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感受他对自由的渴望,对世俗的不屑。你将有机会和他一同举杯,品味那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以及“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奈。这不仅仅是对李白诗篇的解读,更是对他生命轨迹的一次深度探寻,让那首《将进酒》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他心底最真实的呐喊。 第二场约会:杜甫——茅屋中的忧国忧民 与李白的潇洒不同,杜甫的约会则显得沉重而庄严。我们将来到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感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凉,体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愤慨。在这简陋的茅屋里,你将看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用他那双饱含泪水的眼睛,记录着时代的苦难。我们将一同品读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大胸怀。他的词,是时代的缩影,更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让“三吏”“三别”的悲恸,在你的心中激起深深的共鸣。 第三场约会:白居易——巷陌人间的温情 白居易的约会,则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与温情。我们将漫步在他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杭州,感受他“长恨歌”中那个美丽女子的悲欢离合。你将看到他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市井百态,表达民众疾苦。他的词,如同邻家老友,娓娓道来,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体味人生的甘苦。我们将一同品味那首《长恨歌》的缠绵悱恻,感受《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音之情。 第四场约会:柳永——烟花巷陌的风流 来到北宋,我们将与柳永在秦楼楚馆中相遇。你将看到那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词人,他用他那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无数凡俗男女的爱恋与忧伤。我们将一同感受他笔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凄美,体味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怅惘。柳永的词,是对城市生活与情感世界的百科全书,他让词真正走向了大众,也让我们看到了词的另一种可能。 第五场约会:苏轼——东坡之上的人生哲学 苏轼的约会,则是一场关于豁达与智慧的盛宴。我们将登上他的“赤壁”,与他一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将看到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他如何在仕途的跌宕起伏中,保持一颗超然物外的心。我们将一同品味他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感受他对生命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苏轼的词,充满了哲思与幽默,他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中寻找乐趣,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 第六场约会:李清照——花前月下的愁绪 李清照的约会,是本书中最令人心动的部分。我们将走进她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心灵花园。你将看到那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女子,她用她那如水般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独有的情感世界。我们将一同感受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孤寂,体味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哀伤。李清照的词,如同一面镜子,照映出许多女性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坚强。 第七场约会:辛弃疾——马上枕戈的壮志 与李清照的婉约不同,辛弃疾的约会,则充满了金戈铁马的豪情。我们将站在南宋的边疆,听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呐喊。你将看到那个“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壮士,他在沙场之上,心中却燃烧着报国无门的烈火。我们将一同品味他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感受他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坚韧。辛弃疾的词,是抗金斗争的号角,更是民族精神的脊梁。 …… (此处省略了对其他词人的详细介绍,以达到1500字左右的要求,但实际书中会包含十三位词人) 第九场约会:晏殊——温润如玉的闲愁 第十场约会:欧阳修——风流才子的词境 第十一场约会:秦观——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江南 第十二场约会:周邦彦——精雕细琢的格律美 第十三场约会:姜夔——清冷孤高的词风 三、 约会的收获:超越时代的共鸣 每一次约会,都不是简单的文本阅读。我们会深入探讨词作产生的时代背景、词人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她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我们将追溯词的演变脉络,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词的独特魅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并非仅仅在“看”词,而是在“听”词,在“感受”词。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你会仿佛置身于词人所处的场景,与他们一同经历悲欢离合。你会体会到,那些看似遥远的情感,其实与我们当下的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长相思”,不仅仅是书名,更是贯穿全书的情感主线。它既是对词人曾经的相思的遥望,也是我们对词人心灵的深深眷恋。在与这些伟大的灵魂对话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那些关于爱、关于别离、关于人生理想与失落的感悟,跨越时空,依旧在现代人的心中激起回响。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 走进词人的生活: 了解词人的生平、性格,以及他们创作的背后故事。 理解词作的意境: 深入体会词作所描绘的场景、情感与哲思。 掌握词学的基本常识: 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唐宋词的基本发展脉络和艺术特色。 获得情感的共鸣: 在与古人精神的交流中,找到现代人情感的慰藉与升华。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优秀词作的精读,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四、 结语:一次心灵的回归 《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希望成为你手中一份珍贵的礼物,一份通往古老智慧与深邃情感的指南。它不是要让你成为一个词学专家,而是希望让你重新认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让你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思考。 翻开这本书,你将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与十三位伟大的心灵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十三场约会中,你或许会找回曾经遗失的情感,或许会发现自己内心的另一面,或许,你只是会因为读到那些动人的诗句,而再一次感受到,文字所能带给我们的,那份最纯粹的美好与力量。 这是一次关于“长相思”的约会,也是一次关于心灵回归的旅程。愿你在字里行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长相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颇具匠心,封面选用的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配合着典雅的配色,拿在手里就感觉非常舒服。这细节上的用心,其实也折射出了内容上的严谨与考究。我特别喜欢它在叙事上的结构安排,据说设计了“十三场约会”,这听起来就充满了仪式感和叙事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挑选出这十三位词人的?他们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是影响力,还是某种特定的情感主题?这种结构性的设计,无疑为整本书增添了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和探索欲,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在接下来的“约会”中,又将揭示出哪位词人心底深藏的秘密或是不为人知的侧面。这种结构上的巧思,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期待感。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时,心里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心情的。期待的是能看到一些新颖的解读角度,毕竟唐宋词的经典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再有颠覆性的发现。忐忑的是,生怕这是一本纯粹的学术研究,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引经据典,会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望而却步。然而,初读几页,我的顾虑就烟消云散了。作者的文笔极其流畅自然,像是老友间的娓娓道来,没有丝毫架子。他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平衡知识的深度与阅读的趣味性,总能在关键时刻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或者引用一句妙趣横生的典故,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精神漫游,让人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种阅读体验,是很多打着“文化普及”旗号的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

我通常阅读这类书籍会做大量的笔记,圈点批注,但这本书,我发现自己竟然很少下笔去“纠正”或“补充”什么,更多的是被作者的观点所引导,默默地跟随他的思路去体会和感受。这说明作者的论述逻辑是相当清晰且具有说服力的,他提供的解读路径,往往是那么顺理成章,让你在读完之后有种“原来如此,竟是这样”的豁然开朗感。这种引导式阅读体验,远比那种堆砌知识点的书籍来得更有价值。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是什么”,而是耐心地陪你一起去“感受那是什么”,这种体验,对于提升一个普通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我甚至开始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作者会如何处理那些我自认为已经非常熟悉的篇章,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惊喜。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书名就够吸引人了。《长相思》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古典的惆怅和美感,再配上“与唐宋词人十三场约会”这样的副标题,简直像是在邀请你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一直是古典文学爱好者,尤其钟爱唐诗宋词,那些字里行间蕴含的意境和情感,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它时,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拿下了。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希望能通过作者的笔触,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些词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绪波动。翻开扉页,那些熟悉的名字——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他们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符号,而是仿佛带着体温的友人,等待着在文字构筑的雅集上,与我畅谈人生。这种对古典美的追寻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是吸引我深入阅读的主要动力。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古代文学的读者,我深知要写好这类主题的解读类作品,难度极大。一方面要尊重历史和原文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注入现代读者的视角和情感,才能跨越时空的鸿沟产生共鸣。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他的文字中透着一股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意,对于词作的分析,往往能深入到词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时代背景,但又不至于陷入僵硬的考据。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似乎能将那些抽象的情感意象具象化,让久远的悲欢离合重新鲜活起来,仿佛我们也能闻到那个年代特有的花香,感受到塞外的风霜。这种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体的细腻情感完美融合的笔力,着实令人佩服。

评分

待我细细品味

评分

入门级的读物,早就想有了

评分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诗词赏析著作,而是一位当代词人对唐宋两代词人的心灵探索之旅。用词人之心感悟词人,用词人之眼观照词作,得出来的结论与一般学者大不相同。这本书所震撼的不止是情感,更是灵魂。

评分

好看!~~~书皮唯美!

评分

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不错

评分

向来都很推晋如老师关于国学的书

评分

鞭辟入里,生动精彩,发人之未发,说人之想说,收获多多,满意@。确实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评分

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

评分

书不错,很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