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2005-2016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技術方法解析 |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7-05-01 |
| 作者:張煥禎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78.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122291042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當我接觸到張煥禎老師,我就被他的嚴謹和執著所打動。張老師曾經參加並考取瞭環評職業資格證(運動員),後來給官方的環評考試培訓講課(教練員),再後來做瞭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的齣題者(裁判員),一直以來工作都和環評實踐息息相關。不再做“裁判員”後張教授應邀給一些參加環評考試的考生們講課,講課過程中發現,由於一直以來沒有比較完善的培訓教材,考生們深受其苦,現有的各書之間同題不同解,解答沒有思路,分析看不到思路、摸不清考點……為瞭幫助考生們,張老師終於決定總結數十年經驗。多方收集考題,各個考題全麵細緻剖析,曆年考題歸類並統計分析,總結考題重點、難點、易錯點,強化訓練編寫瞭技術方法解析題。張教授煞費苦心,讓書的價值斐然。 張教授自己花費瞭一年多時間成稿,請瞭不少人提意見和建議,和我研討瞭數次,每次研討電話一打就是一個小時,在學校辦公室一研討就是一整天,真是精益求精。 希望我們的心血能夠真正為考生助力,當考生進入考場、拿到技術方法解析的試捲能夠會心一笑。
“2005-2016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 技術方法解析”共分兩篇。第1篇搜集瞭2005-2016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技術方法”科目全部1195個考題,並對其進行瞭逐一解析,明確瞭參考答案、答題依據、大綱屬性、類似題、相同題和值得商榷題。第2篇技術方法考試指南,給齣瞭2016年技術方法考試大綱,係統分析瞭曆年考試內容及要求的變化情況和趨勢,統計分析瞭全部1195個考題的大綱屬性、所涉及知識點及要求、答題依據,揭示瞭重點考試內容及要求,給齣瞭答題技巧、備考需要的關鍵知識以及備考建議。 “2005-2016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 技術方法解析”可作為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技術方法”科目培訓教材,也可作為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者的參考書。
張煥禎,男,環境工程博士,博士後,曾在荷蘭Wageningen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資源與環境學院從事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曾先後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專傢委員會委員。
第1篇 2005-2016年技術方法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1 1.1 2005年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1 1.2 2006年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29 1.3 2007年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61 1.4 2008年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89 1.5 2009年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118 1.6 2010年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146 1.7 2011年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175 1.8 2012年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205 1.9 2013年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234 1.10 2014年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264 1.11 2015年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296 1.12 2016年考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327 第2篇 技術方法考試指南 358 2.1 規定的考試內容及要求 358 2.2 考過的考試內容及要求 371 2.3 重點考試內容及要求 410 2.4 備考需要的相關知識 412 2.5 答題技巧 415 2.6 備考要點 415 緻謝 418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2005-2016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的時候,並不是奔著“考試秘籍”去的。我本身是做環境谘詢工作的,這些年也接觸瞭不少不同類型的項目,但總覺得在理論基礎這塊,有時候會覺得不夠紮實,或者說,對於一些基礎概念的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些許模糊。我一直認為,紮實的理論功底是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基石。這本書雖然是針對考試設計的,但它所涵蓋的知識點,恰恰是我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迴顧和鞏固的。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經典環境評價理論和方法的梳理,雖然考試題目不一定能直接應用到我的具體工作中,但它能幫助我重新審視和理解那些看似基礎,實則至關重要的概念。比如,在處理一些曆史遺留問題或者評估一些復雜項目時,對一些基礎評價指標的準確理解,對評價方法的熟練掌握,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就像是一個“知識庫”,在我需要的時候,能夠提供一個清晰、係統化的框架,讓我快速定位到我需要加強的部分,從而提升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覺得它有一種沉甸甸的專業感,厚實的書脊,嚴謹的排版,以及那個年代特有的那種印刷風格,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緒拉迴到瞭那個我剛開始接觸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日子。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指望它能幫我“迴憶”起考試的具體細節,因為考試本身就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瞭,記憶也模糊瞭。我更希望的是,通過翻閱這本書,能夠重新梳理一下這些年來我們國傢在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方麵的發展脈絡,看看過去的考試內容是如何隨著時代和環境政策的變化而調整的。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領域的發展史,對於深入理解其核心內容是非常有幫助的,就像是在閱讀一本行業發展報告。這本書恰恰提供瞭這樣一個視角,它收錄瞭特定年份的考試題目,雖然我不太可能再去重做這些題目,但通過題目本身,我能感受到不同時期國傢對環境評價工程師的能力要求側重點,比如對新法規的理解、對新興環境問題的關注度等等。這種“旁觀者”式的迴顧,讓我對這個行業有瞭更宏觀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評價體係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們這批在基層默默工作的環境監測人員來說,就像是提供瞭一份珍貴的“參考指南”。我們每天的工作更多的是圍繞著數據的采集、分析和報告,雖然對環境變化有直觀的感受,但對於宏觀的環境影響評價理論和政策層麵的理解,有時候會覺得比較零散。我拿到這本書後,並沒有打算去做模擬考試,而是把它當作一本“背景知識讀物”。我通常會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後,翻看其中的一些章節,特彆是那些與我工作內容相關的部分,比如關於環境要素監測、評價指標體係、以及不同行業環境影響評價的案例分析。通過這些題目和相關的解析(如果有的話),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我們采集到的數據在整個環境影響評價體係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這些數據是如何被用來做齣最終的評價和決策的。這種“由點及麵”的學習方式,讓我覺得自己的工作不僅僅是枯燥的數據收集,而是整個環境保護體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讓我對工作有瞭更深的認同感和使命感。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更多的是齣於一種“學術好奇”。我是一名在校的生態學專業的學生,未來很可能選擇環境影響評價作為自己的職業方嚮。我一直很想瞭解,一個閤格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在職業生涯早期,都需要掌握哪些核心知識和技能,而國傢又是通過怎樣的考試體係來檢驗這些能力的。這本書匯集瞭過去十多年的考試題目,這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扇窗戶,讓我能夠窺探到這個行業對人纔的需求和培養方嚮。我仔細地瀏覽瞭其中的一些題目,雖然有些題目涉及的專業知識我還沒有完全學到,但通過這些題目,我大緻瞭解瞭考試的難度和覆蓋的知識麵。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環境管理、法律法規以及特定評價方法的題目,因為這些內容往往是理論與實踐結閤最緊密的。通過學習這些題目,我不僅能夠提前瞭解我未來可能麵臨的學習和工作內容,還能幫助我在學校的學習中,更有針對性地去學習相關的課程,為我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我是一個對“曆史的演變”有著特殊情好的人,無論是文化、科技還是行業發展。這本書《2005-2016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就滿足瞭我這種“時間穿越”的願望。我並非去糾結於考試的細節,而是想通過這十多年的題目,去感受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製度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和完善的。我反復對比不同年份的題目,可以明顯看到,隨著國傢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以及環境問題的復雜化,考試的重點也在不斷轉移。早期的題目可能更側重於基礎的理論和方法,而後期則更加強調對新興環境問題的關注,比如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一些新興産業帶來的環境影響。這種“時代印記”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考試用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環境影響評價行業發展的“編年史”。通過對這些曆史試題的迴顧,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這個行業所經曆的挑戰和變革,也更加佩服那些一路走來,為環境保護事業做齣貢獻的專業人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