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2005-2016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技术方法解析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
| 作者:张焕祯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7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22291042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当我接触到张焕祯老师,我就被他的严谨和执着所打动。张老师曾经参加并考取了环评职业资格证(运动员),后来给官方的环评考试培训讲课(教练员),再后来做了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出题者(裁判员),一直以来工作都和环评实践息息相关。不再做“裁判员”后张教授应邀给一些参加环评考试的考生们讲课,讲课过程中发现,由于一直以来没有比较完善的培训教材,考生们深受其苦,现有的各书之间同题不同解,解答没有思路,分析看不到思路、摸不清考点……为了帮助考生们,张老师终于决定总结数十年经验。多方收集考题,各个考题全面细致剖析,历年考题归类并统计分析,总结考题重点、难点、易错点,强化训练编写了技术方法解析题。张教授煞费苦心,让书的价值斐然。 张教授自己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成稿,请了不少人提意见和建议,和我研讨了数次,每次研讨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小时,在学校办公室一研讨就是一整天,真是精益求精。 希望我们的心血能够真正为考生助力,当考生进入考场、拿到技术方法解析的试卷能够会心一笑。
“2005-2016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技术方法解析”共分两篇。第1篇搜集了2005-2016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技术方法”科目全部1195个考题,并对其进行了逐一解析,明确了参考答案、答题依据、大纲属性、类似题、相同题和值得商榷题。第2篇技术方法考试指南,给出了2016年技术方法考试大纲,系统分析了历年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变化情况和趋势,统计分析了全部1195个考题的大纲属性、所涉及知识点及要求、答题依据,揭示了重点考试内容及要求,给出了答题技巧、备考需要的关键知识以及备考建议。 “2005-2016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技术方法解析”可作为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技术方法”科目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的参考书。
张焕祯,男,环境工程博士,博士后,曾在荷兰Wageningen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先后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
第1篇 2005-2016年技术方法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 1.1 2005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 1.2 2006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9 1.3 2007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61 1.4 2008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89 1.5 2009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18 1.6 2010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46 1.7 2011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75 1.8 2012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5 1.9 2013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34 1.10 2014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64 1.11 2015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96 1.12 2016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327 第2篇 技术方法考试指南 358 2.1 规定的考试内容及要求 358 2.2 考过的考试内容及要求 371 2.3 重点考试内容及要求 410 2.4 备考需要的相关知识 412 2.5 答题技巧 415 2.6 备考要点 415 致谢 418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学术好奇”。我是一名在校的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未来很可能选择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我一直很想了解,一个合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在职业生涯早期,都需要掌握哪些核心知识和技能,而国家又是通过怎样的考试体系来检验这些能力的。这本书汇集了过去十多年的考试题目,这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窥探到这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向。我仔细地浏览了其中的一些题目,虽然有些题目涉及的专业知识我还没有完全学到,但通过这些题目,我大致了解了考试的难度和覆盖的知识面。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以及特定评价方法的题目,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的。通过学习这些题目,我不仅能够提前了解我未来可能面临的学习和工作内容,还能帮助我在学校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相关的课程,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它有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厚实的书脊,严谨的排版,以及那个年代特有的那种印刷风格,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我刚开始接触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日子。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指望它能帮我“回忆”起考试的具体细节,因为考试本身就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记忆也模糊了。我更希望的是,通过翻阅这本书,能够重新梳理一下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方面的发展脉络,看看过去的考试内容是如何随着时代和环境政策的变化而调整的。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领域的发展史,对于深入理解其核心内容是非常有帮助的,就像是在阅读一本行业发展报告。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它收录了特定年份的考试题目,虽然我不太可能再去重做这些题目,但通过题目本身,我能感受到不同时期国家对环境评价工程师的能力要求侧重点,比如对新法规的理解、对新兴环境问题的关注度等等。这种“旁观者”式的回顾,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评价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2005-2016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的时候,并不是奔着“考试秘籍”去的。我本身是做环境咨询工作的,这些年也接触了不少不同类型的项目,但总觉得在理论基础这块,有时候会觉得不够扎实,或者说,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些许模糊。我一直认为,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石。这本书虽然是针对考试设计的,但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恰恰是我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回顾和巩固的。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经典环境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梳理,虽然考试题目不一定能直接应用到我的具体工作中,但它能帮助我重新审视和理解那些看似基础,实则至关重要的概念。比如,在处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或者评估一些复杂项目时,对一些基础评价指标的准确理解,对评价方法的熟练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知识库”,在我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系统化的框架,让我快速定位到我需要加强的部分,从而提升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们这批在基层默默工作的环境监测人员来说,就像是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参考指南”。我们每天的工作更多的是围绕着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报告,虽然对环境变化有直观的感受,但对于宏观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政策层面的理解,有时候会觉得比较零散。我拿到这本书后,并没有打算去做模拟考试,而是把它当作一本“背景知识读物”。我通常会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翻看其中的一些章节,特别是那些与我工作内容相关的部分,比如关于环境要素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不同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分析。通过这些题目和相关的解析(如果有的话),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我们采集到的数据在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些数据是如何被用来做出最终的评价和决策的。这种“由点及面”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收集,而是整个环境保护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让我对工作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的演变”有着特殊情好的人,无论是文化、科技还是行业发展。这本书《2005-2016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就满足了我这种“时间穿越”的愿望。我并非去纠结于考试的细节,而是想通过这十多年的题目,去感受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制度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和完善的。我反复对比不同年份的题目,可以明显看到,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环境问题的复杂化,考试的重点也在不断转移。早期的题目可能更侧重于基础的理论和方法,而后期则更加强调对新兴环境问题的关注,比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一些新兴产业带来的环境影响。这种“时代印记”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考试用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发展的“编年史”。通过对这些历史试题的回顾,我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行业所经历的挑战和变革,也更加佩服那些一路走来,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的专业人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