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3
本书根据作者16年改善旅程中积累的系统性方法和笔记总结而成,道理浅显易懂,案例极具指导性和参考性,是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案头必备书。
124个生产案例,道出改善精髓,拿来就用
38个生活案例,解读趣味改善,无处不在
4个应用举例,深析专业原理,拓展视野
本书共分12个章节,全书围绕精益改善的原则、方法和实践展开叙述,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线改善基础、作业改善原则、物料作业改善、接着接着式生产线、布局优化、质量改善活动、生产维护改善、快速切换改善、现场5S改善、人机工程改善和设计改善。
兰海,主修工业工程,精益生产的探路前锋。
一直从事与制造业改善以及产品设计改善相关工作。和外企、国企以及民企有着亲密接触,涉及行业有汽车、家电、电子、半导体、医疗器械及珠宝等。大学毕业后,以美国半导体工厂为起点,后在深圳接受日本丰田顾问的熏陶和教导,期间探索过汽车销售的改善。接着转战美国的白色家电公司进行设计改善工作,后来又加入通信行业,感受其发展和进步。
曾去过菲律宾、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工厂参观和学习,有大量工厂实战经验,对企业有很多独特的认识,一直尝试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改善哲学,并致力于企业精益体系的建立和精益文化的推广。
已出版图书有《当职业从工厂开始》、《生产现场改善实例》。
第1章 改善之路,永不停歇
1.1 对改善的理解 // 2
1.2 什么叫现场改善 // 3
1.3 TPM 和生产维护改善 // 4
1.4 人机工程改善的不成功 // 5
1.5 改善的步骤 // 6
1.6 生产线平衡改善——简单的法宝 // 8
1.7 物料搬运作业——被遗忘的改善 // 9
1.8 Chaku-Chaku Line // 10
1.9 作业改善——前进之源 // 11
1.10 质量改善,永无止境 // 13
1.11 设计改善的甜蜜时光 // 14
1.12 快速切换的魔力 // 15
1.13 5S 改善的误区 // 16
1.14 改善的套路 // 16
第2章 生产线改善基础
2.1 生产线平衡 // 20
2.1.1 生产线平衡定义 // 20
2.1.2 线平衡改善 // 21
生产案例01 生产线平衡改善 // 22
2.2 标准作业 // 25
2.2.1 标准作业的定义 // 26
2.2.2 标准作业的作用 // 26
2.2.3 实施标准作业的前提条件 // 27
2.2.4 制定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 27
2.2.5 实施标准作业的步骤 // 29
2.2.6 作业指导书 // 29
2.2.7 工作指导 // 30
生产案例02 金属小件在制品的减少 // 33
生产案例03 作业指导书 // 34
....................
写字楼里,白领精英,一杯热咖啡、一个鼠标和看不完的电子邮件。
窗外是拥堵的街道。
繁华的世界和平静的生活。
背后隐藏着重重危机。
但是,危机的背后又蕴藏着激荡的变革与生机。
2008年,我的第一本书《生产现场改善实例》出版。那一年,我在深圳特区,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工业区,刚好遇上有老板跑路,上千名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化为泡影,聚众示威,但我认为,群情激昂并不能改变命运。
那一年,北京奥运会的喜悦逐渐散去,接踵而至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制造业遭受巨大冲击,但我仍对制造业这样的实体经济充满信心,继续将我的全部热情投入制造业的改善。8年之后的 2016年,我决心将《生产现场改善实例》重新整理出版,书名为《精益改善》。我在制造业摸爬滚打了 10年,致力于将改善的推进剂注入更多的工作领域,因此有了更多的辛酸和体会,写下了厚厚的笔记。我把这些凝聚着实践经验的改善实例整理出来,便是“改善之路”。
2015年,中国股市遭遇灾难式的下跌。然而这只是2015年的缩影,大量私营企业倒闭,很多工厂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厂房内一片狼藉。曾经风光一时的运动品牌李宁接连关闭门店,服装行业出现断崖式下滑。面对订单的迅速缩减,很多制造企业开始裁员,甚至包括世界知名公司。就连曾经风光无限的国内汽车销售行业,在中国刚刚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之后,突然就卖不动了。
中国制造正在跨越危机。
现在的我们需要抛开恐惧,在困境中寻找未来的希望,走一条崭新的道路。
我们身处必须改变的年代。过去发展起来的众多私营企业靠的是经济大势,跟着国家的飞速发展赚到了钱,成长却是非常粗放的。一些私营企业老板拒绝创新和改变,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只要经济寒冬来袭,很多企业的运营就会举步维艰,而之前在经济形势好时积极支持的银行也会变得谨慎小心,企业越是需要资金,银行越是不
愿意投资他们认为有风险的领域,这是恶性循环,企业的处境将更艰难,最后的结局就是倒闭。
我一直拥有振兴中国制造业的梦想,10年来却一直在外企工作,发现欧美、日本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并没有完全融入一直在借鉴西方技术的中国企业。
中国人精于变通,擅长不走寻常路解决问题,却不太喜欢务实的技术改变,这使得我们更倾向于构建人脉关系,而忽略了事情本身。这样的环境对创新是不利的。2008年,我在书中提到:“企业要想获取利润,恰恰需要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我们不是生产更多的手机就能赚到更多的钱,而是要切合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和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手机。”iPhone的出现印证了这一点,但如果苹果公司不继续在创新上下功夫,他们也会步入诺基亚的困局。但创新需要付出代价,还要耗费大量的资源,由于“山寨”的存在,创新还有被复制的风险,于是很多企业更不愿意开拓进取。但是,维持现状显然也是自寻死路,那还能怎么办呢? 正如我过去在书中所说:“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进行改善。”改善介乎于维持和创新之间,它没有创新那种大投入的需求,只要少量投入,进行改变,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量和效率的跨越式进步,实现成本的节约。这对国内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2015年 11月,领导人主席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国内制造业发展到今天,不是造不出来东西,而是产能过剩。这表明,中低端没有太多差异的消费品严重过剩,直接导致这类产品的价格下滑,而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利润会越来越少,大家在低价的红海中争得你死我活。另一方面海淘产业蓬勃发展,又表明国内缺乏优质的高端产品,不要说我们崇洋媚外,食品安全问题直接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消费者对奶制品企业缺乏信任,导致境外奶粉成了紧俏货,香港甚至把奶粉过海关的数量写进了法律。
目前,国内的人均 GDP已经达到 7800美元,按照经验,人均 GDP在 8 000美元左右,消费结构将从生存型消费升级为发展型消费。改革开放 30多年,我们解决了吃饱穿暖的生存问题,却和消费群体更多的需求脱节。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去做产品创新,发展工业 4.0,使消费者的
需求和企业的生产高度融合。另一方面,我们要改善产品制造流程,提升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合理控制库存,满足供需关系,使消费者和企业实现双赢。
改善不是想去做就能去做的,也不是靠万丈激情就能实现的,改善也是一门技术活。这里面有美国人的系统思维方法论,比如基础工业工程,也有日本人一丝不苟的实践体系,比如丰田生产系统。我们不能局限于学习和模仿别人,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发扬中国人融会贯通的精神,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具中国特色的改善之路。
引用水木然在《跨界战争》中的话:在未来,只有有知识、懂新技术、携带正能量、理解社会变革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要再为你的过去而骄傲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过去所有的成功,都是你明天的拖累,原来优质的资产,都将成为你明天的负债。
中国的改善之路,刚刚翻开序章。我们是选择改变还是故步自封,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想起一句古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兰海
2016年2月27日
于眉山 洪雅
精益改善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精益改善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任何工作都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改善,很全面的一本书,带来思考。
评分还没看完,不错不错,好书推荐!
评分当看到这句话时,说明没啥问题
评分还没看完,不错不错,好书推荐!
评分好书,正在阅读中,还不错
评分和前面买的一套有太多重复,亮点不多
评分内容非常不错 简答易学 值得推荐 精益改善分析到位 实用!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不错,不过还没看,喜欢
精益改善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