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選題以2013年至今,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的大事記為切入點,從MOOCs平颱和課程兩個維度入手,分析平颱的建設與運維,以及課程的建設、引進、使用和管理;並從MOOCs學習者、MOOCs教學服務、MOOCs學習支持服務、質量認證與學分轉換等四個角度重點分析呈現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在此基礎上,從政府和學校兩個層麵,提齣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建議。
陳麗,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遠程教研究中心主任、MOOCs戰略研究課題首席專傢。2004年在高等教育齣版社齣版的《遠程教育學基礎》,成為當前高等院校教育學、教育技術等方麵高端教育的必讀書目,這也是我國*早係統研究遠程教育的專著,也是中國遠程教育成為獨立學科的一個重要標誌,陳麗也因此成為中國遠程教育方麵較有影響的**專傢之一。
/Contents
01 MOOCs 及其演化 //003
02 國際MOOCs 發展 //006
03 中國MOOCs 發展 //009
04 關於MOOCs 的爭議 //013
01 cMOOCs 的創新 //019
02 xMOOCs 的創新 //024
03 MOOCs 變革高等教育的潛力 //027
01 平颱與課程調研 //031
02 高校調研 //034
03 學習者調研 //035
01 中國MOOCs 平颱建設概述 //038
02 主流平颱觀察 //039
03 平颱建設分析 //062
04 小 結 //069
01 學習者基本信息 //075
02 MOOCs 學習經曆 //081
03 學習偏好 //086
04 學習動機 //089
05 教學交互參與 //091
06 學習滿意度 //096
07 學習睏難 //097
08 學習平颱與工具 //098
09 學習素養 //102
第1 章
MOOCs 的興起與發展
第2 章
MOOCs 的創新與變革潛力
第3 章
中國MOOCs 調研概述
第4 章
中國MOOCs 平颱建設分析
第5 章
中國MOOCs 的學習者分析
IV│互聯網+教育 中國MOOCs 建設與發展
01 國內MOOCs 發展現狀 //111
02 國內MOOCs 課程組織形式 //129
03 小 結 //132
01 中國MOOCs 教學法 //134
02 設計模式 //135
03 中國MOOCs 微課程的設計 //142
04 中國MOOCs 設計建議 //146
01 課程整體教學交互狀況 //150
02 學習者教學交互情況調查 //156
03 各類課程教學交互狀況 //167
04 MOOCs 教學交互分析 //175
01 課程整體評價狀況 //184
02 各類課程評價狀況 //188
03 MOOCs 評價模式分析 //198
01 學習支持的整體狀況 //204
02 各類課程學習支持狀況 //207
03 MOOCs 學習支持狀況分析 //212
01 高校信息化的現狀與推進 //221
02 高校MOOCs 發展現狀 //225
03 小 結 //234
01 MOOCs 的課程收費與證書授予 //237
02 高等教育機構的MOOCs 學分認證 //243
03 MOOCs 學分認定的組織形式 //245
01 中國MOOCs 建設與發展的十大特點 //253
02 中國MOOCs 建設與發展的八大挑戰 //259
參考文獻 //263
緻謝 //270
第6 章
中國MOOCs 課程基本情況
第7 章
中國MOOCs 設計模式
第8 章
中國MOOCs 教學交互
情況分析
第9 章
中國MOOCs 評價模式分析
第10 章
中國MOOCs 學習支持分析
第11 章
中國高校MOOCs
引進、建設、使用與管理
第12 章
中國MOOCs 課程證書
與學分製度
第13 章
中國MOOCs 建設與發展總結
這本書的標題《互聯網+教育: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立刻引起瞭我的興趣。我對“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一直非常關注,特彆是MOOCs作為一種代錶性的在綫學習模式,其在中國的發展曆程和現狀,對我來說充滿瞭未解之謎。 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中國MOOCs建設的“內容”層麵。這不僅僅是指課程本身的質量,更包括課程內容的創新性、本土化以及如何適應不同學習者的需求。例如,中國特色的文化、曆史、科學知識如何在MOOCs中得到呈現?如何設計齣更具吸引力和互動性的課程,讓學習者能夠保持長久的學習動力?我還想瞭解,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是否注重瞭跨學科的融閤,以及如何與中國的教育體係、行業需求緊密結閤。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我更希望看到的是MOOCs在中國教育生態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帶來的影響。它是否真正促進瞭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讓更多偏遠地區或經濟欠佳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優質教育?它對傳統教育模式産生瞭哪些衝擊和改變?例如,是否推動瞭高校的教學改革,鼓勵教師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探討MOOCs在終身學習、職業培訓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它如何為個人職業發展提供支持。 此外,我對MOOCs在中國麵臨的挑戰以及應對策略非常感興趣。例如,如何提高課程的完成率和學習效果?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評估和認證體係,讓MOOCs的學習成果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如何應對技術更新迭代帶來的平颱維護和升級問題?這些實際操作中的難題,如果能有深入的分析和解決方案,將非常有價值。 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看到關於中國MOOCs未來發展的方嚮性思考。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的推動下,MOOCs將迎來怎樣的變革?它在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些前瞻性的展望,將有助於我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未來趨勢。
評分我最近在關注一些關於在綫教育的學術研究,特彆是關於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s)在中國的發展。這本書的標題《互聯網+教育: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一下子就吸引瞭我,因為“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熱門的概念,而MOOCs作為互聯網教育的重要載體,其在中國的發展曆程一定充滿瞭值得探討的地方。 我尤其想瞭解的是,中國在建設MOOCs的過程中,是如何結閤自身國情的。比如,在課程內容的開發上,有沒有特彆注重貼近中國社會實際需求和文化特色的內容?在平颱建設上,我們有哪些自主創新的技術和模式?在推廣和應用上,又有哪些獨特的策略,能夠讓更多人,特彆是那些身處偏遠地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 這本書如果能夠深入分析不同類型MOOCs平颱(例如大學主導的、商業機構運營的)的建設模式和運營策略,並且對比它們各自的優劣勢,那就太好瞭。我希望看到對這些平颱的成功案例進行剖析,找齣它們能夠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例如課程的吸引力、教師的互動性、學習社群的活躍度等等。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探討MOOCs在中國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以及終身學習體係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促進教育公平和人纔培養模式的創新。 此外,我對MOOCs的評估和認證體係也非常感興趣。在中國,MOOCs的學習成果如何被社會認可?是否存在一套成熟的學分互認或職業認證機製?這對於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如果書中能夠對此進行詳細的論述,提供相關的政策解讀和實踐案例,那將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實用價值。 總的來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關於中國MOOCs建設和發展的全麵而深入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一新興教育模式在中國的發展脈絡、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潛力。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互聯網+教育: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教育科技領域的人士,我對MOOCs在中國的發展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我深知,MOOCs不僅僅是一種在綫學習工具,它更代錶著一種教育理念的變革,是教育公平化的重要推動力。 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對中國MOOCs的“建設”這一環節進行細緻的梳理。這包括瞭從國傢層麵的政策引導、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到各高校和機構在課程開發、平颱搭建、技術創新等方麵的具體實踐。例如,如何吸引優秀的教師參與MOOCs的製作?課程的設計是否充分考慮瞭在綫學習的特點,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技術方麵,我們在數據分析、個性化推薦、智能輔導等方麵又有哪些創新的舉措? 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發展”這一動態過程。MOOCs在中國經曆瞭哪些重要的發展階段?各個階段的主要特徵和驅動因素是什麼?在普及過程中,我們遇到瞭哪些瓶頸,又是如何解決的?比如,如何提升課程的完成率和學習效果?如何將MOOCs的學習成果與學曆教育、職業培訓等進行有效的銜接?這些問題,如果能通過翔實的案例和數據分析來解答,將非常有價值。 此外,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對MOOCs在中國教育體係中的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嚮進行前瞻性的思考。它是否能夠真正撼動傳統教育的根基?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加持下,MOOCs又將呈現齣怎樣的形態?它在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些深刻的洞察,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的未來。 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一本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廣度的力作,為我們呈現一幅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的生動畫捲。
評分這本《互聯網+教育: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的書,我拿到手裏的時候,其實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忐忑的心情。期待是因為“互聯網+”和“MOOCs”這兩個詞匯在我看來,代錶著教育的未來,尤其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探索,一定充滿瞭故事和實踐。我一直對信息技術如何賦能傳統教育充滿瞭好奇, MOOCs作為一種顛覆性的學習模式,其在中國這片沃土上的生長過程,是如何剋服挑戰、抓住機遇的,這是我非常想瞭解的。 我一直覺得,理論研究固然重要,但真正打動人心的是那些鮮活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這本書如果能夠詳細闡述中國各大高校、各類平颱在MOOCs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具體難題,例如師資培訓、課程設計、技術支持、評估體係的建立,以及這些問題是如何通過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得以剋服的,那將非常有價值。我尤其關注那些從零開始、逐步發展壯大的MOOCs項目,它們背後的故事、決策者的考量、技術團隊的攻堅剋難,這些細節往往比宏大的敘事更能體現齣中國教育改革的真實脈搏。 還有一點,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MOOCs在中國教育生態中的實際作用。它是否真正實現瞭教育資源的公平化?是否有效提升瞭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能力?對於教師而言,MOOCs的學習和教學又帶來瞭哪些改變?它有沒有促使教育理念的革新,比如從“知識傳授”嚮“能力培養”的轉變?我希望作者能夠基於紮實的調研,提供一些量化的數據和具體的觀察,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MOOCs在中國教育領域所帶來的實際影響,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概念層麵。 此外,對於MOOCs未來的發展趨勢,我也非常感興趣。在中國國情下,MOOCs是否會與其他教育形式(如混閤式學習、翻轉課堂)深度融閤?政府在推動MOOCs發展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未來又將齣颱哪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國際閤作方麵,中國MOOCs又有哪些新的探索和突破?這些前瞻性的思考,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這個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嚮,甚至為我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一些啓示。 總而言之,這本書如果能用一種既嚴謹又生動的方式,為我揭示中國MOOCs從誕生到發展的全景圖,展現其中的艱辛與輝煌,那麼它無疑會成為我案頭必備的一本參考書。我期望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份中國教育信息化進程的生動記錄,一段充滿智慧與勇氣的探索曆程。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教育的未來形態,而“互聯網+”和MOOCs無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兩個關鍵詞。因此,《互聯網+教育: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解答心中諸多疑問的一盞明燈。 我特彆關注的是,中國在發展MOOCs的過程中,有哪些獨特之處。不同於西方國傢,中國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多元化的地域差異,這在MOOCs的普及和應用上麵臨著獨特的挑戰和機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中國MOOCs是如何剋服這些挑戰的,例如如何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習者設計課程;如何利用技術手段,突破地域限製,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另外,對於“建設”這個詞,我更傾嚮於從實踐層麵去理解。這本書是否能夠深入挖掘一些典型案例?例如,某個高校是如何從零開始建立起自己的MOOCs平颱?某個MOOCs課程是如何從課程設計、錄製、推廣到最終的評估,形成一套完整的體係?我希望看到的是具體的、可操作的經驗分享,而不僅僅是泛泛而談的理論。 關於“發展”的部分,我更感興趣的是MOOCs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它是否有效地提升瞭國民的整體素質?是否為社會輸送瞭更多高素質人纔?它對於促進教育公平、縮小教育差距又起到瞭多大的作用?這些宏觀層麵的影響,如果能有數據支撐,將非常有說服力。 我更希望這本書能解答的是,MOOCs在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嚮。它是否會與其他教育模式深度融閤?例如,是否會與綫下教學相結閤,形成混閤式學習?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的驅動下,MOOCs又將如何迭代升級?這些前瞻性的思考,對於我理解教育的未來走嚮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的是對中國MOOCs建設和發展曆程的全麵洞察,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踐的廣度,更重要的是,能為我描繪齣中國教育信息化未來的發展藍圖。
評分商品很快就到啦 質量還是不錯的
評分書的右上角破破爛爛的、要不是著急要看看,肯定申請換貨!
評分由淺入深,很好很好,收獲很大~
評分給力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頂起來
評分還不錯的東西,很好,建議購買
評分我對京東一直很信任來的,但是,最近幾次購書開發票的事情讓我很很失望和無語。
評分很不錯的書。值得一讀。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