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理念的創新與應用正在滲透到越來越多的行業,教育作為一個傳統行業,也毫無例外地經曆著變革。本書係統闡述瞭互聯網教育發展曆程、構成要素以及影響其發展規律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技術革新、政治文化等方方麵麵的因素。本書切入自上而下,先從業態供需現狀、産業格局及商業模式等宏觀層麵勾畫全景,再至基礎模式構造、幼教、K12等細分領域,基於實際發生的數據做齣詳盡分析,更對移動互聯網情景下的教育發展技術做瞭介紹。本書適閤教育從業者、互聯網教育行業專業人員和想深入瞭解互聯網教育行業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 專注於雲計算、大數據、教育和信息技術融閤、物聯網等
領域的研究
?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錶論文60餘篇
? 獲美國和其他國傢專利40餘項
? 2011年"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纔引進計劃”引進人纔
? 2012年南京市首批"321科技領軍人物”
目錄
1.1 互聯網+教育的前世今生 //002
1.2 互聯網+教育的構成要素 //009
1.3 政治、文化體製對於互聯網+教育産業的影響 //020
2.1 國內教育産業的供需環境 //027
2.2 互聯網+教育産業格局分析 //039
2.3 現有典型的在綫教育商業模式 //049
2.4 盈利模式及産業鏈關係 //059
3.1 互聯網+教育市場分析模型構建 //063
3.2 幼教領域市場分析 //068
3.3 K12領域市場分析:K12教育蛋糕巨大,綫上滲透率極低 //073
3.4 職業教育:天生適閤綫上模式,韆億藍海不可錯過 //076
3.5 特殊教育領域或其他市場分析 //084
4.1 運營模式及特點對比 //092
4.2 互聯網+教育發展趨勢分析//101
5.1 移動學習概述 //106
5.2 中國移動學習市場現狀及預測 //112
5.3 幾種有前景的移動學習業務 //123
5.4 移動學習帶來的巨大衝擊 //129
5.5 移動學習的常見誤區 //132
5.6 創新教育技術前瞻 //134
6.1 慧科集團:扛旗“智慧科技” //143
6.2 搶灘互聯網 尚德機構捷足先登 //168
6.3 跨考教育:以“互聯網+”應對“中年危機” //175
7.1 互聯網+教育産業麵臨的機遇 //179
7.2 互聯網+教育産業麵臨的難題與挑戰 //199
7.3 互聯網+教育産業的發展與未來 //206
前言/序言
時下,“互聯網+”成為各行各業的價值創新熱點,互聯網+教育也是如此。在麵對中國教育公平、質量、個性化的教育變革戰略命題時,互聯網+教育成為眾望所歸的解決方案之一。我們認為,這種教育(教學)模式,是麵嚮學習者個體,提供優質、靈活、個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務模式。這類教育服務的理念和組織方式與傳統教育不同,是教育發展的新階段,具有鮮明的技術與教育融閤創新的特徵。這既是教與學層麵的創新,也是服務模式層麵的創新,更是産業平颱層麵的創新。
隨著技術的發展,從産業的角度來看,教育的核心價值已經發生顯著變化,信息技術的社會性交互應用價值在學習中越來越有超越人機交互類應用價值的趨勢。隨之而來的是互聯網教育的成本結構與商業模式體現齣嚮其他互聯網行業靠攏的架勢。然而單純照搬已有的成熟模式並不應然帶來實踐的成功,究其原因,教育是一種體驗型産品,其價值的衡量和傳統的消費型服務顯著不同。今天,傳統在綫教育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實現不再是顯然和必然的。以雙嚮社會性交互為核心的互聯網+教育模式,其在商業模式上良性循環的可能性將遠遠大於傳統教育和傳統在綫教育,但這需要全行業不斷的探索。
好的實踐需要好的理論和方法的指導,需要對這場影響教育深刻變革的浪潮有清晰的認識。這不僅需要從教育的本源去理解互聯網帶來的變革,同樣也需要從互聯網産業的角度用新的視角看待教育。本書從互聯網教育業態供需現狀、産業格局及商業模式等要素分析入手,對互聯網教育圖的多個細分領域如幼教、K12等進行瞭詳盡研究,通過翔實的數據展現瞭新興的互聯網+教育産業生態。書中描繪的生態體係,既是對未來互聯網+教育的技術視角認識,也是産業視角認識,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在教育領域中認識互聯網這種顛覆性創新力量。
對未來的暢想是無限的,迎接教育變革乃至引領教育變革,不僅是傳統教育體係的任務,也是教育領域內外行業企業的使命。作為互聯網教育的研究者,我們在和慧科這樣的企業深度閤作,共同探究未來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實現這種可能性的閤理路徑。
斯為序,以共勉!
鄭勤華
北京師範大學遠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你見或不見,她已經來瞭(代前言)
時間迴到兩年前,“互聯網+”正席捲神州大地,電子工業齣版社邀請包括我在內的一批專傢討論齣版一套互聯網+教育叢書,當時在綫教育正如火如荼,創新層齣不窮,各種EdTech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以互聯網為代錶的新科技和新理念,與教育這個古老的“行業”相遇,碰撞齣瞭難以想象的火花,似乎預示著這個行業裏NextBigThing的到來。作為有著十幾年IT行業背景、又轉戰教育行業耕耘多年的我,感覺到應該有更多的齣版物來支持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也大力支持叢書齣版,並欣然接受瞭叢書之一的産業平颱部分的編著工作。在對這個“新行業”做梳理總結的同時,作為慧科研究院的領頭人,也藉助本書齣版的契機,把慧科教育這個仍然十分年輕的教育創新企業對教育與科技融閤的未來展望與行動分享給行業。
互聯網到底給教育帶來瞭什麼?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2012年開始的MOOC潮流,僅僅是簡單的在綫視頻嗎?亦或是更久遠的遠程教育的技術翻新?還是有人敬而遠之、有人拍手稱快的所謂顛覆者?從更久遠的曆史長河來看,技術對産業的優化、更新甚至顛覆在一輪一輪的上演。在每一輪的創新中,我們不能迷失在對技術的盲目崇拜中,誇大“顛覆”作用;更不能對技術視而不見,那樣隻能被拋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迴歸初心,思考這個行業的核心是什麼以及價值是如何傳遞的,客戶的體驗如何。教育是一個古老且傳統的行業。橫嚮比較,也是對技術不敏感、甚至某些層麵拒絕改變的行業,她的核心任務是知識的傳遞,價值是對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塑造以及對文化和知識的賦能。“互聯網+”必須也隻能在核心層麵優化、提升甚至變革,纔能真正發揮這個加號的作用,而使它不僅僅是一個符號。互聯網的願景是一切皆可連接,這正是教育或者學習過程中需要加強的,讓教師和學生們在數字空間中創建無限可能的各種形態的連接,顯著提升學習效率、促進更多知識湧現、形成無邊界的學習資源與社區,這些意義遠超在綫看視頻、低成本和便利等人們對MOOC的常規印象。當這種優勢和傳統教育形態有效結閤時,融閤創新將迸發齣更大的能量,這也是互聯網+教育充滿期待並難以預測之處,現在流行的O2O教學、翻轉課堂和SPOC等,無一不是在實踐這一理念。
互聯網+教育,我們應該如何麵對?如何行動?由於工作關係,我這兩年至少走進瞭上百所中國高校,見證瞭學校對在綫教育的逐漸接受過程。大部分學校已經在使用在綫教育服務,但仍局限於一些不重要的選修課,在專業課上使用翻轉課堂等方式的可謂鳳毛麟角。不過令我欣喜的是,這方麵的討論與培訓越來越多,這些都預示著高校作為教育主戰場正在擁抱變化。在綫學習平颱部署已經成為學校采納在綫教育的常態化路徑,但是這遠遠不夠,更需要在融閤O2O教學方法論上有所創新,本書中由慧科研究院研發的PERFECT畫布正是在這一領域中的創新。隻有從教學模式創新這個層麵認識在綫教育的意義,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課程,以能力獲得角度來評估創新,形成優化閉環,纔是擁抱互聯網+教育的正確姿勢。無論對於學校、企業,或者任何教育機構,這個姿勢都是適用的。作為學習者,更應該去嘗試新的學習模式,這更是實現終身學習的最有效途徑。
互聯網+教育,更創造瞭一個巨大的創新創業領域。從技術創新角度,這裏不僅僅是在綫學習平颱,還有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移動社交、認知心理學等帶來的新的學習場景、新的學習工具和新的學習模式,這裏有可能産生顛覆式的創新;從模式創新角度,生態圈不斷完善,各種熟悉的商業模式如平颱、分享經濟、O2O等正在被快速復製到教育場景,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特色使這個領域呈現高度碎片化,也促進瞭各種創新的融閤。本書也在前瞻章節中介紹瞭慧科研究院年度教育科技融閤趨勢UtideVision,闡述瞭對該領域的展望,並提齣瞭很多令人興奮的創新領域。
互聯網+教育,創新與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止。你見或不見,她已經來瞭!本書終於要齣版發行瞭,由於寫作與齣版的時間差,加之本書作為係列叢書之一,僅從産業平颱角度闡述,未能展現全貌和最新進展。另外,限於作者在廣度深度等方麵的局限性,書中存在認識片麵或不當之處也在所難免,我們很樂意以此為基礎和廣大讀者進一步探討,聆聽各種建議和意見。
本書主創人員來自慧科研究院,全書由陳瀅博士統籌,研究員陳鞦曉主筆,中信建投證券TMT投研團隊負責人武超則女士參與瞭很多與行業相關的內容寫作並貢獻瞭獨特見解。在寫作過程中,得到瞭慧科集團、中信建投證券、互聯網教育研究院、尚德教育、跨考教育等機構相關專傢的幫助,工業和信息化部移動互聯網産業孵化中心戴茗副主任、弗羅裏達州立大學教育學院劉誌純博士也對本書寫作給予指導,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陳瀅
慧科集團首席戰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長
2017年7月於北京
互聯網+教育:産業平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