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长期的档案研究,以新颖的视角,扣人心弦的叙事手法,审视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罗纳德·里根最终解决这场危机的供给侧方案如何引爆美国经济。该书内容扎实,说理透彻,语言活泼,故事生动,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供给侧改革的通俗理论读物!
在这本引人注目的先锋之作中,知名经济史学家多米特诺维奇告诉我们,2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异端——供给侧革命正是从这场危机中兴起的。作者依据客观的历史档案,用扣人心弦的叙事手法为我们破除了有关供给经济学的种种神话,讲述了供给经济学的历史。
在书中,作者通过生动幽默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让读者了解到罗伯特·蒙代尔(诺奖得主、欧元之父),亚瑟·拉弗(总统首席经济师),罗伯特·贝利(《华尔街日报》社论总编),杰克·肯普(足球明星转型的国会议员),诺曼·图瑞(无情的经济预言家)以及裘德·万尼斯基(畅销书作家)等这样一群魅力四射、成分复杂的人物,是如何向经济学的固有体系发起全面攻击并致使其被完全颠覆的故事。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石,就必须了解这个故事。
(美)布莱恩·多米特诺维奇(Brian Domitrovic):美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和哈佛大经济学系,获历史学和数学双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现执教于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主要从事美国经济史、供给经济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过诸多经济学和历史学学术著作,《供给侧革命》是多米特诺维奇博士深受好评也颇具争议的一本经济史方面的通俗理论读物。
目 录
第一部分 20世纪的再审视
1. 70年代的经济恐慌 / 2
2. 1913年 / 30
3. 新罕布什尔的酒店 / 59
4. 苦果 / 89
第二部分 不法分子
5. 迈克1号 / 116
6. 国会山 / 141
7. 反抗 / 166
8. 一蹶不振 / 199
等。。。。。。。。。。。。。
发生了什么?
有关70年代滞胀时期经济萎缩的重要事实是它已经停止了。十年来,股市大跌,通胀凶猛,失业率攀升,市债违约,资本外逃,大把的贬值美元流入了苏联和石油酋长的花花公子们手里,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认为这面目全非的一切会终结。毕竟,上一次美国遭遇漫长的经济困境—也就是大萧条的时候,它可是以二战这一惊天动地的事件来脱身的。谁都不希望大灾难重演。没有这种灾难,就无法走出70年代的经济困境吗?
由此,很自然地,1976的影片《电视台风云》发出了时代的怒吼:“我疯狂如陷地狱,我受够了。”可怕的是有些人听了这些话就真的开始行动了。恰在这个紧要时刻,令人讶异和欣喜的是,滞胀刚出现不久竟然消失了。
美国战后经济史是各民族现代史上最震撼人心的篇章。1945年美国还能轻松占据最大经济体的地位—占该年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而在接下来的六十二年里,它的增长率却与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不符。从1945年到2007年,美国的增长趋势是每年3.3%。发展中国家—包括日本和欧洲那些刚从战后废墟里爬起来的国家—却常常远超这一速度。然而,发展中国家如果发展得太快,一旦接近美国的人均产量水平,就会发现无以为继。从日本和西欧国家自1982年以来有记载的增长率来看,美国3.3%的年增长速度是它们的1.5倍。这就是说,从那一年开始的四分之一世纪里,美国的财富要比第二发达的经济体多出三分之二,而就在一个世代之前,这些经济体与美国是平起平坐的。
这就是最最重要的一个事实。美国具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够在较长历史时期内保持其经济增长的高速,而这正是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尽管法国人有时不太愿意承认—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个现实因素,那就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在未来数十年内仍然无法成熟。
这一状态在1973—1982年的滞胀时期被打破了。这是自1945年以来,美国唯一无法保持3.3%增长率的时期。这段停滞期前后有过断断续续的温和衰退和繁荣,但是总体上仍然保持着稳定且较高的增长率。从1945—1973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是3.3%;从1982—2007年也是3.3%。但从1973—1982年,美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1.8%,基本与日本和西欧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10年的长期半稳定状态下的主要增长率相同。
1973—1982年已被证实是一次短暂的停顿期—与新走势的预言相悖—也是美国战后经济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从地缘战略角度来说,它也是战后世界强国关系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由此立刻产生了两个问题:是什么造成了美国经济的滞胀,又是什么阻止了它?关于这两个问题,已有了很多答案,要么夸大其词,要么吵闹不休,实在难以综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诞生于这一时期的供给经济学肩负了两项任务:确定衰退的原因并设法阻止它。这就是命运—抑或野心、智巧和决心?动静越来越大,直达天庭,相关政策终于赶在政权交接完毕之前得到了实施。
自“里根经济学”—这是为了嘲弄那段短暂的时期—诞生以来,发生了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政策革命,而供给学派就是其中的主角。它的应对政策就是厉行减税,同时稳定美元这一交易工具。乍一看,供给经济学仿佛属于里根时代的早期,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发展历程—近代经济史的推动因素。它如此强大,我们如果对此毫不关心,就是脑子有问题。
心存好奇,所见自然与众不同。从各方面来看,供给经济学都是叛逆的无党派运动,主要由抛弃或敌视学术、华盛顿、新闻业和商业经济建设的人物推动。在70年代早期,两大学院派经济学家都参与了这次运动。剩下来的第一批“供给侧人士”则包括地下新闻从业者、国会工作人员以及商业预测人士,其中很多人并不知道其他人的存在,而且他们几乎都在四十岁以下。至于他们是如何自发地参与到解决国家经济问题、寻求政治支持并参与战后重建,这足以写出一个令人陶醉而且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然而,要想了解美国此前一直占据(但在当前经济危机中渐行渐远)经济繁荣顶峰和核心地缘政治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知道这个故事。这是一个激发全球各地争相模仿的故事,从中国到立陶宛,所有国家都渴望出现第一世界式的发展;在它的影响下,七八十年代的供给侧青年英雄们纷纷当选政策顾问。这是一个从未被好好讲述的故事,因为供给学派的巨大成就引发了庸俗的反对派的嫉妒之心,这些反对派下决心诋毁供给经济学。
我最近收到了一本朋友推荐的书,书名非常直观,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直接抛出一些深奥的理论概念。相反,它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从一些非常日常的经济现象入手,逐渐引导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读到其中关于消费升级的部分,作者通过分析当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生动地阐述了市场需求的演变,以及企业如何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转换,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枯燥的统计数据,而是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了经济运行的逻辑。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理性与人文关怀并存的态度,他既能深刻剖析经济规律,又能体恤个体在经济浪潮中的不易。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不落俗套,它能够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社会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近期入手了这本书,它的装帧设计简洁大气,散发出一种沉稳的学术气息,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初读之下,我便被书中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所吸引。作者并非空泛地谈论宏观经济,而是从最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出发,结合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层层剥茧,将复杂的经济现象剖析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他在论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时所展现出的精辟见解,他用翔实的案例说明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以及资本流动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书中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论述也十分精彩,他深入分析了不同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提升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整本书的逻辑清晰,论证有力,让我感觉作者在每个观点背后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反复推敲。这无疑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深入思考,并对宏观经济形势产生更深刻理解的力作,对于任何希望洞悉经济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这本书,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目录和作者的背景介绍就足以让我惊叹。作者是一位在经济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其在多项经济政策制定方面有着深厚的实践经验。我了解到,他曾经参与过一系列重要的改革项目,并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这本书的选题非常有前瞻性,直接触及了当下经济发展中的核心议题。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其深刻的思想内核,预示着一场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我对此非常好奇,这本书究竟是如何解读“供给侧”这个概念的?它又将如何阐述这场“革命”的内涵和外延?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颠覆性的视角,能够帮助我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据说非常平实,不失深度,这让我非常期待,因为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往往隐藏在最朴素的表达之中。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书中的世界,去探索那些未知的知识领域,去领略作者的思想光芒。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采用了一种沉稳但又不失力量感的配色方案,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刚开始翻阅这本书,就被作者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所折服。他并没有急于抛出一些耸人听闻的观点,而是从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出发,层层递进,将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读到其中关于生产力提升的章节时,我深有体会,作者用生动的案例分析了科技进步如何重塑产业格局,以及个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书中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论述尤其精彩,他深入剖析了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如何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增长。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宏观视野,他能够将微观的企业行为与宏观的经济政策紧密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经济发展图景。虽然我还没有读完,但这本书已经成功地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并且激发了我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我觉得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理解当前经济运行机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所把握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素,但却透露出一种厚重感,让我对其中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浏览了一下目录,就让我对作者的视野和思考深度有了初步的认识。书中的章节标题都非常引人入胜,似乎触及了经济发展中一些非常根本性的问题。我读到其中关于要素投入的文章,作者似乎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而不是简单地增加投入。这种对“效率”的强调,让我觉得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章节非常感兴趣,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从供给侧的角度来解读创新的,以及他认为哪些因素能够真正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据说非常精炼,毫不拖泥带水,这让我很期待,因为我一直认为,最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在这本书的智慧海洋中,去探索那些未知的思想,去拓展我对经济世界的认知边界。
评分书非常非常的好发货速度也很快相信京东没错的
评分美国的供给学派,现在应景也称供给侧了。
评分质量还可以,看了几页感觉内容不错,好评。物流也很快!
评分质量还可以,看了几页感觉内容不错,好评。物流也很快!
评分正版书,看起来还不错呀
评分书非常非常的好发货速度也很快相信京东没错的
评分好书好书!!!
评分与时俱进,书的内容挺好的,慢慢学习,有好多不懂啊。
评分美国的供给学派,现在应景也称供给侧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