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

“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屈淼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行为矫正
  • 儿童心理
  • 家庭教育
  • 育儿技巧
  • 惩罚
  • 熊孩子
  • 管教
  • 教育方法
  • 亲子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102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619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64
字数:2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熊孩子正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的词汇量迅速增长,智力的发展也超乎想象,并且性格也在逐渐地形成。熊孩子因此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给家庭带来快乐的同时,烦恼也是应接不暇。  本书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惩罚”教子书,作者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书中所描述的教育问题,在每个家庭都会发生,而书中的100种“惩罚”方式,源于作者多年的教育经历。惩罚并不是体罚,而是通过一些有意义的小事,帮孩子明辨是非,建立责任感,让孩子感受爱和希望的同时,传递爱和希望。

作者简介

  屈淼,航天幼儿园一分园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学科项目带头人,全国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从教数十年中积累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被家长们一致认为是深刻了解孩子心理、解决孩子问题的好老师。

目录

第一章 邋遢熊
1 我的玩具,想丢哪就丢哪—所有玩具都是限量版,旧的不收,新的不来 002
2 我的文具,想放哪就放哪—绝不给你第二支笔,橡皮也是 005
3 我的衣服,想堆哪就堆哪—衣柜之外的衣服都应该去压箱底 007
4 我的鼻涕,想抹哪就抹哪—自作孽:把抹出去的鼻涕都找回来 010
5 我的嘘嘘,想嘘哪就嘘哪—做个文明的小孩,一点都不难 013
6 我的双手,不想洗就不洗—这个不许碰和那个不许碰 016
7 我的牙齿,不想刷就不刷—陪我观看科教节目《牙齿的一生》吧 018
8 我的身体,不想洗就不洗—你希望每天都是欢乐的泼水节吗? 021
9 我的衣服,再脏也不想换—继续视而不见就带你去“游街” 023
10 我的稀泥,想和就和—同你去寻一片成长的“净”土 026

第二章 挑剔熊
11 鸡蛋?青菜?不吃!—中招!便秘感觉初体验 030
12 除了肉,我什么都不吃—一个正宗的吃货绝不会被肉类局限 032
13 饮料独尊,白开水靠边站—最痛的领悟,你懂的 035
14 糖是万能的,没有糖是万万不能的—小胖,你好;小胖,再见 037
15 我爱吃面,但只爱方便面—有一种感受叫作“吃多了,闻着就想吐” 040
16 这个发型太难看了!—you can,you up 043
17 哥哥的衣服我不穿—和妈妈一起DIY,你出创意,我出力 045
18 我要坐车,我不走路—走路确实很无趣,不如我们跑起来? 047
19 我不想和任何人做朋友—自己关上的门,还得自己打开 050
20 “都是你的错”—没有人愿意躺着中枪 053

第三章 哭闹熊
21 我哭,因为你不给我买—不哭闹的话,这事或许还有商量的余地 058
22 我闹,因为你不向着我说话—无原则的爱反而是毒害 061
23 我哭,因为你吼我—我停止吼叫,你就能停止哭闹吗? 063
24 我闹,因为你说话不算数—我们一起互相检讨吧 066
25 我哭,因为你不给零花钱—对不起,你的眼泪不值钱 069
26 我闹,因为你不和我玩—那我们就……闹着玩? 072
27 我哭,因为我不想起床—请自行承担睡懒觉的后果 074
28 我闹,因为我不想吃饭—米饭好吃,还是眼泪好吃? 077
29 我哭,因为我伤不起—心若在,泪不再,玻璃心也能从头再来 079
30 我闹,因为你要离开我—依赖型孩子的“独立”生活 082

第四章 捣蛋熊
31 你们聊,我随时插句嘴—那我只好装作听不懂的样子 086
32 你切菜,我碎菜—有这等厨艺,还不赶紧培养起来 089
33 你打电话,我负责怪叫—我只是在假装打电话,让你白费力气了 091
34 你排队,我偏要插队—那么,就让你学会等待吧! 094
35 你工作,我来拖你后腿—恭喜你,正式成为我的工作伙伴了 096
36 你看电视,我来当屏风—亲爱的,你的舞台不在这里 098
37 你找它?已经被我藏起来啦!—当你也“失去”最为珍视的物品 101
38 你说什么?我偏不!—咱们玩个“撞南墙”的游戏 104
39 你被骗了!这是一个恶作剧—愚人节,我的复仇时刻 107
40 你定规矩,我来制造混乱—在我这里,没有法不责众的事儿! 109

第五章 吵闹熊
41 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呼喊—当人们向你投来厌恶的目光 114
42 鹦鹉学舌,根本停不下来—跟我一起来报菜名吧 117
43 在需要安静的地方一惊一乍—这位小朋友,请你出去一下 120
44 与长辈高声顶嘴—有“礼”不在声高,请你学会萌萌哒 122
45 动不动就高分贝尖叫—过犹不及的道理,懂吗? 125
46 在半夜时分引吭高歌—当忍无可忍的邻居来敲门 127
47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反问,捕熊利器 130
48 把脏话挂在嘴边—请你“安静”地做个美男子 133
49 童言无忌?—让口无遮拦的孩子学会三思而后言 136
50 莫名其妙的人来疯—你给我“礼”子,我给你面子 138

第六章 好动熊
51 吃饭时完全坐不住—黄花菜都凉了,请问你还要继续吃吗? 142
52 睡觉时翻来覆去—今夜,你与美梦无缘 144
53 在公共场所追逐打闹—摩擦摩擦,在光滑的地面上摩擦 146
54 别人说话时,不能耐心听—看我的葵花点穴手 149
55 乱玩家长的手机、电脑—你能破解我的开机密码吗? 151
56 所有咬得动的东西都是食物—病从口入,真理一枚 153
57 我和“小弟弟”做游戏—爱“他”,就别伤害“他” 155
58 音乐一起,群魔狂舞—送你一个不得越界的跳舞毯 158
59 把家里翻个底朝天—请原样复原,谢谢 160
60 亲戚的家就是我的家—别拿自己不当外人 162

第七章 破坏熊
61 乱涂乱画,雁过留声—我是一个粉刷匠 166
62 分解橡皮,切切,捅捅,揪揪—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169
63 摘花折枝,就是要把它们带回家—移栽失败以后 171
64 拆解玩具,谁也拦不住我去一探究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74
65 我有帮大人“打扫卫生”的秘诀—请收拾好自己的烂摊子 176
66 撕书,我爱听这痛快的声音—医生医生,这里有病人需要急救 178
67 讨厌的食物?消失吧!—粒粒盘中餐,体验我辛苦 181
68 燃烧吧,我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将纵火欲望尽早浇灭 183
69 马大哈的附带伤害—谨慎,认真,复查,强迫自己患有强迫症 185
70 当熊孩子损坏了别人家的东西—养不教父之过,你道歉,我赔偿 188

第八章 冒失熊
71 红灯停,绿灯行—灯,灯,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92
72 不顾危险地攀爬—让你领会一下什么叫作“骑虎难下” 194
73 刀客就是我,我就是刀客—胆子大得不要不要的,真的好吗? 196
74 自动扶梯当滑梯—你的绝技无人喝彩,只有惊呼 198
75 夹在栏杆中的小脑瓜—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201
76 好吃=没够—暴饮暴食后,谁撑得难受谁知道 203
77 药,药,药,切克闹—故意比误食更可怕 205
78 逛街时一扭头就不见的孩子—让你觉得无聊,怪我咯? 207
79 与陌生人自来熟—防人之心不可无,切记切记 210
80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小小的你hold住吗? 212

第九章 厌学熊
81 想到“去幼儿园”就心烦意乱—那是你还没遇到真正让人糟心的事儿 216
82 上课时间,注意力涣散—让行空的天马紧急迫降 218
83 写作业时,磨磨蹭蹭—祖传秘方,专治拖延症 220
84 阅读图画书一目十行—我想听你讲故事 223
85 用计算器解决一切数学题—没了电池的计算器绝对没有大脑好用 225
86 遇到点学习困难,就甩手走人—让困难追着你跑 227
87 不愿动脑,一问三不知—不耻下问,把熊孩子逼上“讲台” 229
88 任何兴趣都是三分钟热情—天赋“贵”在持之以恒 232
89 玩起小游戏就根本停不下来—寓教于乐,不是让你乐不思蜀 234
90 眼睛掉进电视里,学业抛之在脑后—让我们回到没有电力的年代 236

第十章 脾气熊
91 小霸王,看不顺眼就刻意欺凌同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0
92 小刺头,与玩伴三言不合就打架解决—你不可能永远都赢 242
93 小醋坛,为争宠对兄弟姐妹拳脚相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45
94 小恶魔,为发泄情绪欺侮陌生小孩—谁也不是谁的出气包 247
95 小白眼狼,与父母意见相左便打爹骂娘—我们的内心是崩溃的 250
96 小刽子手,残忍虐待小动物取乐—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252
97 小破坏机,心情不好就又打又砸—你还是给我“冷静”几分钟吧! 254
98 小恶霸,随意抢夺别人的东西—抢来的糖果都是苦的酸的 257
99 小反派,恶狠狠地向所有人叫嚣—你真的有能力与全世界作对? 259
100 小自虐狂,伤害自己来寻找存在感—自尊自爱,故存在 262

精彩书摘

  我的玩具,想丢哪就丢哪

  —所有玩具都是限量版,旧的不收,新的不来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玩具,但是玩具多了,便会出现将玩具丢来丢去,扔得到处都是,任由它们躺在地上、床上和角落里的熊孩子作为。家中的地板或床上常常因为孩子的邋遢而显得一片狼藉,家长怎么收拾也赶不上他的破坏速度,有时候连走路都会被玩具绊倒。

  我有一个朋友,他家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喜欢随手乱丢玩具的熊孩子,所以每次去朋友家里做客,我都需要提前打好招呼、预约时间,以便给他留出来收拾房间的时间。看到朋友满头大汗地在门口迎接我的样子,我就知道,他一定是又败给了那个熊孩子,又替他收拾满地的玩具了。

  有一次,这个朋友实在忍无可忍,不仅当着我的面训斥了孩子,而且还把他的所有玩具都扫地出门以绝后患了。当时熊孩子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惊愕、气愤、哭 号……没完没了的闹腾之后,朋友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陷入了僵局,孩子变得处处与他作对,他十分后悔当初的冲动之举。

  会读心,会测谎,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孩子将玩具乱丢乱放其实并不是什么罪恶滔天的大事,这位朋友的做法确实有些冒失、极端了,而且还是在长期对熊孩子的包办溺爱下突然翻脸,孩子必然是难以接受的。

  想要顺利、和谐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邋遢。孩子爱乱扔玩具,表面上他是不懂得收拾,但这往往是三个内因综合而成的结果:其 一是孩子缺乏秩序感,他的生活本就是杂乱无章、没有规划的,缺少对事情的统筹跟安排,因此玩完玩具后也是随心所欲,想收拾就收拾,不想收拾就置之不理;其 二是孩子的注意力转换太快,在他对玩具以及其他刺激源应接不暇之际,很可能将收拾玩具一事抛之脑后;其三是孩子缺乏耐心,做事一贯虎头蛇尾的孩子,往往没 有彻底地收拾好散落的玩具就急急忙忙地将热情投入到新的游戏中了。

  爱的惩罚最好用

  你的孩子是哪种类型呢?无秩序无规划?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不管是哪种类型,只要家长的态度明确一些,应对方式合理一些,不为了这点“小事”而打骂孩子或者直接忽视,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学龄前是儿童秩序感建立的重要敏感期,如果父母不注意孩子秩序感的建立与培养,乱扔玩具的现象就会屡禁不止,而且还会变成懒散性格中的常驻成员。

  想让孩子回归“正道”,第一件要务就是与喜欢乱丢玩具的熊孩子约法三章,告知孩子:“你的玩具并不是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被人取走后就会立即补货上架,它们 在家里都是限量版的,一旦哪个玩具因为你的乱丢乱放而失踪了,当你想玩它时,我并不会给你再去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要么你就把它找出来,要么你当初就不要乱 丢。而且只有在你能把每次玩完玩具都自己收拾妥当当成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之后,我才会给你买新的、家里没有的、你想要的玩具,乱丢玩具的情况出现一天,新 玩具进门的时间就无限推延。如果你做不到上面我说的事情,那么我会把你的玩具都锁起来,你想玩哪个,我就拿出来哪个,玩完还给我,这样你才能再玩下一 个。”

  上述这三条规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相应选择,应该把它当成是一场与熊孩子之间的谈判,而非宣告圣旨般不留余地。而且这种约法三章看似给了熊孩子很多种选择,实则每条都是有效地制约他的手段,无论选择哪一种,最终都会带他逐渐远离邋遢的习惯。

  那么,家长应该何时提醒孩子需要收拾玩具了呢?在他玩得差不多、注意力刚刚开始转移到其他事物上的时候,就应该引导他去收拾散落的玩具了。这也就是说,千 万别等着孩子玩完了,拍拍屁股走人时再说:“你还没收拾玩具呢!赶紧收拾去!”那样的话,孩子会将玩玩具和收拾玩具两件事割裂开,认为收拾玩具是家务活, 是没有乐趣可言的负担。将收拾玩具的过程包含在玩耍时间内就可以杜绝这一观点,玩玩具的乐趣仍有残存,但又并非完全沉迷于这种乐趣中的状态,是最为适宜用 来收拾玩具的。

  但是在孩子游戏的过程当中,我建议家长千万别抱着一颗处女座的心去管教孩子的乱丢玩具行为。这段时间应该是孩子尽情玩耍的时间,而不是处处被别人干涉玩具 应该放在哪里的时间,这段时间的管教方式最宜“宽松”,不停地监督、提醒会打断孩子当时的游戏兴趣,摧毁他对玩具的好感和收拾玩具的积极性。给游戏中的孩 子一个乱扔玩具的容忍度,对他自行建立收拾玩具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孩子的能力有限,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总是会出现速度慢、分类错的情况,不管他做得多糟糕,都要让他自己做,让他深刻地将此视为自己的事务。如果孩子 不愿收拾,或是刻意磨磨蹭蹭,或是半途而废,你便可以执行你和孩子间建立的协议。而且必须坚决执行你说过的话,无论你在逛街时看到了多么令你购物欲满满膨 胀的玩具,都不要去买,一定要在孩子养成自己收拾玩具的习惯满两个星期之后再去给他买新的玩具。

  举一反三:治你,我有的是招数,哈哈

  可以根据孩子的身高,准备一个固定的开口比较大的放玩具的容器,这样孩子找玩具时,不至于必须把所有的玩具都倒出来才能找到自己想玩的那个。

  在孩子活动频繁的地方设立游戏专区,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你的玩具只能放在这里,假如拿到别处不放回来,你就会有两个星期见不到它们了。”

  鼓励孩子与朋友交换玩具。培养孩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需要强化他对玩具的珍视度。再好的玩具也架不住天天玩,孩子玩腻了就会不珍惜,开始乱丢了。鼓励孩子将自己不想玩的玩具拿出来交换,既可以环保省钱,也可以给出现审美疲劳的孩子带来新鲜感,让他乐于收拾整理“新”玩具。

  千万不要这么做

  不要大包大揽地给孩子收捡玩具,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若是对孩子溺爱,事无巨细地在他的身后加以辅助,久而久之,再好的孩子也必然变成懒散或依赖父母的熊孩子。

  我的文具,想放哪就放哪

  —绝不给你第二支笔,橡皮也是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

  每个熊孩子都拥有一大堆的文具。为了让熊孩子认真学习,爸爸妈妈们可从来不会吝惜这方面的花费,只要是孩子需要的,基本都会满足。

  不过,熊孩子对于自己的文具却不够爱护,总是到处乱扔,有时候橡皮用了一小块就随手扔掉,作业本才写了几页就要换新的,书包也经常神秘“失踪”。

  记得有一回,我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美女老师站在讲台上,愤愤地说:“今天我们来一场失物‘认领会’吧!现在我手里攒了一大堆没人要的文具,有尺子、铅笔、橡皮等,都是班里的同学乱扔的。现在,请每位家长带上孩子上前认领……”

  当时儿子坐在我身边,显得有点心虚,我也知道他平时不太爱惜自己的文具,总是把铅笔、本子、橡皮什么的扔得到处都是,还有好几次把自己的书包都弄丢了。在这方面,他还不如5岁的妹妹。

  轮到我们上前“认领”时,我发现儿子的脸变得红彤彤的,特别可爱。最后不出我所料,在老师那里我们“认领”回一把小尺子和半截铅笔,还不算特别丢人。

  会读心,会测谎,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只要爸爸妈妈一打开熊孩子的文具盒,肯定会看到各种残破不堪的文具,因为熊孩子不懂得收拾,也从来不会去爱惜自己的玩具。可是他们为什么会到处乱扔自己的文具呢?

  如果是学龄前的小宝宝,他们故意乱扔东西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通过乱扔东西来吸引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的注意力;二是东西扔在地上会有声响,可能还会变形,孩 子通过“扔”的方式来寻求刺激。年龄稍大一点的熊孩子当然不会这么“幼稚”,他们乱扔文具也有两个原因:一是缺乏节俭意识,不懂得文具的得来不易,特别是 那些家里“不差钱”的熊孩子,更是随意地乱扔自己的文具,一点不知道珍惜;二是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算他们想把文具收拾好,也没有养成收拾打理的好 习惯,所以文具就会自然而然地乱扔了。

  爱的惩罚最好用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熊孩子乱扔文具都应该受到“惩罚”。

  我对儿子采取的“惩罚”措施比较温和。首先我会找他认真“谈一谈”,告诉他到处乱扔或者破坏文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买文具的钱也是爸爸妈妈辛苦赚来 的,应该被珍惜才对。而且文具的生产流程也很复杂,比如我国每生产一吨纸,就要耗费至少20棵大树和100立方米的水,难道不应该更加珍惜吗?当儿子明白 这些道理之后,我会“惩罚”他陪我看一些枯燥的视频—大多是关于各种文具的生产流程的视频,等儿子坚持看完了,我再问他:“你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 文具才是正确的?”从而引导他建立起节俭意识。

  其次,我会很明确地告诉他:“除非你的文具是正常情况下使用完的,否则绝对不会给你买新的,无论是铅笔、橡皮、尺子或是其他文具。”制定这样的“原则”要斩钉截铁,让熊孩子觉得不会有丝毫商量或回旋的余地。

  最后,我会在他需要的时候亲自带他去文具店,让他自己挑选文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他的责任感,让他觉得自己是这些文具的“小主人”,必须对自己挑选的文具负责。这样一来,儿子就会对文具产生一定的感情,也会好好珍惜,而不会随便乱扔了。

  举一反三:治你,我有的是招数,哈哈

  除了以上的“惩罚”措施,爸爸妈妈们还可以这样做: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什么都没有看到。熊孩子要乱扔文具,那就随他去扔,等他需要而又找不到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有了“教育”和“惩罚”的好时机了。

  当爸爸妈妈发现熊孩子乱扔文具的行为后,还可以“惩罚”他和你们一起收拾屋里杂乱的东西,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又能让孩子享受到亲自动手的乐趣。

  当然,偶尔也要表扬一下他,特别是在他特别爱惜文具的时候。

  千万不要这么做

  现代教育中父母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只顾着满足孩子,而没有对孩子进行恰当的管束与要求。比如只知道给孩子买文具,而没有告诉他们如何去使用及珍惜这些文具。孩子觉得文具得来“全不费工夫”,当然会到处乱扔而不知道珍惜了。

  ……

前言/序言

  “熊孩子?”

  当年轻的爸爸妈妈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是不是都双眼圆瞪,咽咽口水,一脸惊恐万分的表情呢?如今“熊孩子”的可怕程度已经无法言喻了。如果你家正好有一个“熊孩子”,我猜你肯定会同情所有熊爸熊妈的“悲惨”遭遇,并且会愤愤地补上一句:“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一脚把他踢回妈妈的肚子里去,这样就不用那么操心了!”

  的确,只要有熊孩子出没的地方,就肯定少不了混乱、哭泣和眼泪。他们的“斑斑劣迹”让爸爸妈妈揪心、为难、无可奈何—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哭,什么时候会闹,什么时候会给你来点恶作剧,什么时候玩个“神秘失踪”,什么时候又郁郁寡欢了……

  爸爸妈妈对此也很无奈,除了被熊孩子打败,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其实,能够做的都尝试过了,在与熊孩子“过招”时,爸爸妈妈苦口婆心地讲过道理,咬牙切齿地动过“武力”,甚至放下架子去和熊孩子成为朋友,可是熊孩子根本就不吃爸爸妈妈的这一套,他们仍然调皮捣蛋、大搞破坏,以至于爸爸妈妈心里又爱又恨又没办法,简直难受极了。

  我特别能够理解爸爸妈妈的这种感受,因为我家也有两个熊孩子,他们的光辉历史一点也不比其他熊孩子逊色,什么不洗澡、乱抹鼻涕、挑食、哭闹、打架、玩火、离家出走……在他们那里简直就是小儿科。在与两个熊孩子大战三百回合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条相对适宜的“驯熊”教子法,那就是给两个熊孩子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多年亲子教育的经历也告诉我,光靠说服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亲子教育的需求,而给熊孩子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不仅能够更好地约束、引导他们的行为,还能够让他们懂得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性。“惩罚”并不是体罚,也不是简单地拍几下熊孩子的屁股,而是一种爱的表现。爸爸妈妈以爱的名义去“惩罚”熊孩子,让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难道不比以爱的名义放任熊孩子为所欲为强吗?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爸爸妈妈一般不会体罚熊孩子,但是会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熊孩子体验到犯错的后果;在日本,爸爸妈妈“惩罚”熊孩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取消原本订好的郊游计划,或者让熊孩子饿一顿;在美国,爸爸妈妈经常会使用“计时隔离”的方法来“惩罚”那些不听话的熊孩子……

  无论在世界哪一个国家,只要熊孩子做错了事,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而且,多数熊孩子并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某些行为是错误的,通过“惩罚”能够让他们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也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教育方法。

  当然,最高明的“惩罚”措施,并不是让熊孩子在墙角罚站、减少他们看动画片的时间、取消一天的零花钱或者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而是那些能够帮助熊孩子反省自我、思考并成长的有效措施,比如“惩罚”他们为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学会一首唐诗、照顾好家里的小宠物等。通过这样的“惩罚”,熊孩子可以感受到爱和希望,从而散发出爱与希望!

  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与众不同的“惩罚”教子书。书中所描述的教育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熊孩子身上。而书中的一百种“惩罚”方式,源于我多年的亲子教育经历,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可以为广大熊爸熊妈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适合所有熊孩子以及被熊孩子困扰的爸爸妈妈阅读。

  熊孩子确实让爸爸妈妈操碎了心!不过显示出独特性、创造性和超越性的他,却是一座有巨大潜能的宝库。爸爸妈妈懂得开发,懂得教育,就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熊孩子育成指南:智慧家长的情感管教艺术》 书的封面设计构想: 封面上,可以是一幅温馨而充满力量的插画。背景可以是温暖的晨光,柔和的色调。画面中心,一个孩子,可能是男孩或女孩,正面带一丝顽皮的笑容,但眼神中却透着好奇和渴望被理解的光芒。孩子的手中,捧着一本打开的书,书中散发着淡淡的光晕,仿佛承载着智慧和希望。在孩子身后,一双温柔但坚定的手,正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象征着父母的引导和支持。整体风格应是亲切、积极、不失专业感,避免使用任何令人联想到“惩罚”或“管教”的具象符号,而是强调“引导”、“育成”、“理解”的积极意涵。书名《熊孩子育成指南:智慧家长的情感管教艺术》采用字体稍显活泼但不失端庄的设计,副标题则更为沉稳,体现内容的深度。 书籍内容概要: 引言:理解“熊孩子”的本质,开启智慧育儿新篇章 我们都曾是孩子,也深知童年的纯真与叛逆并存。当家中有个被许多家长戏称为“熊孩子”的孩子时,我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无奈地诉诸严厉的管教。然而,在“熊”的外表下,隐藏的往往是孩子成长的需求、情绪的表达,以及尚未被理解的内心世界。《熊孩子育成指南:智慧家长的情感管教艺术》将带领您超越简单的“制服”式管教,深入洞察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解锁智慧育儿的全新视角。本书并非鼓励任何形式的体罚或精神虐待,而是致力于通过科学、人本、充满爱意的方法,帮助家长理解、引导并最终育成一个独立、自信、有同理心的优秀孩子。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将孩子看似“熊”的行为,转化为成长路上的宝贵契机。 第一部分:洞察“熊”的根源——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第一章:告别标签,看见孩子真实的内心: 剖析“熊孩子”标签形成的社会与家庭原因,引导家长放下预设的负面认知,以开放的心态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我们将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行为是他们当下认知和情绪状态的体现。 第二章:情绪风暴的秘密: 深入探讨孩子常见的情绪爆发,如哭闹、发脾气、顶嘴等,背后的心理动因。这可能源于未被满足的需求(饥饿、疲倦、孤独感)、挫败感、寻求关注,甚至是模仿成人表达情绪的方式。我们将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孩子可能出现的典型行为。 第三章:探索规则的边界: 分析孩子挑战规则、试探底线的原因。这通常是孩子学习社会规则、建立自我认知的重要过程。理解孩子对权力和独立的渴望,以及他们在不确定中寻求安全感的表现。 第四章:连接,而非对抗: 强调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当亲子关系充满信任与连接时,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引导。我们将分享如何通过积极的倾听、共情,以及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建立稳固的情感纽带。 第二部分:智慧引导的艺术——化解冲突,促进成长 第五章:沟通的魔法:不说教,只倾听: 学习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我们将教授家长使用“我信息”表达感受,避免指责和批评。引导家长学会积极倾听,真正理解孩子话语中的含义,并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回应。 第六章:情绪的“解药”:同理心与情绪管理: 如何帮助孩子识别、命名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技巧,如情绪镜子(反射孩子情绪)、情绪加油站(帮助孩子平静下来),以及情绪绘本等,让孩子学会接纳和处理负面情绪,而不是压抑或爆发。 第七章:设置清晰而有爱的界限: 探讨如何建立家庭规则和界限。重点在于规则的合理性、一致性,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坚持与灵活。我们将引导家长理解,界限并非束缚,而是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方向感,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 第八章:积极行为的“放大镜”:奖励与鼓励的艺术: 科学运用奖励与鼓励机制,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本书将区分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强调赞美具体行为的重要性,而非笼统的表扬。学习如何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第九章:“犯错”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将孩子的“熊”行为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引导家长如何看待和处理孩子的错误,例如,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原因,探讨弥补方法,以及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情感管教的进阶——培养孩子的内在品格 第十章:同理心的种子: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分享欲: 引导家长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分享,以及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理解他人感受。 第十一章:责任感的基石:让孩子学会担当: 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务和责任,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家庭责任。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完成任务,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十二章:解决问题的“小专家”: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避免过度包办。学习如何提问,引导孩子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并最终做出选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第十三章:自信的翅膀:如何构建孩子的内在价值感: 帮助家长理解,真正的自信来源于内在的价值感,而非外界的评价。通过肯定孩子的优点,接纳孩子的缺点,以及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第十四章:情绪的“稳定器”: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孩子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本书将提供策略,帮助孩子建立韧性,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学会从失败中站起来。 第四部分:家长自身的成长——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第十五章:情绪的“充电站”:家长如何管理和疏导自身情绪: 育儿过程中,家长自身的情绪状态至关重要。本书将提供家长自我关怀的策略,如情绪日志、正念练习、寻求支持等,帮助家长保持平和心态,更好地应对育儿挑战。 第十六章:耐心与坚持的智慧: 养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充满变化的旅程,耐心和坚持是必不可少的品质。本书将分享如何培养和保持耐心,以及在困难时期不放弃,持续用爱和智慧去引导孩子。 第十七章: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鼓励家长拥抱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育儿知识,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并与孩子一同进步。强调亲子关系的动态平衡,以及家长的角色是引导者和陪伴者。 第十八章:建立支持系统:与他人交流,获取力量: 鼓励家长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加入育儿社群,寻求专业支持。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能够为家长提供情感慰藉和实用建议。 结语:爱与智慧同行,照亮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角落 《熊孩子育成指南:智慧家长的情感管教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家长建立一种基于爱、尊重和理解的育儿模式。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无限的潜能,而智慧的家长,就是那个能够发掘并点亮这些潜能的最佳引路人。本书提供的并非一套僵化的“方法论”,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一种情感连接的深化,一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让我们一起,用智慧和爱,去拥抱那些看似“熊”的孩子,见证他们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本书特色: 科学的理论基础: 结合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前沿理论,提供严谨的育儿指导。 丰富的实践案例: 包含大量真实、生动的育儿情境分析,让家长感同身受,易于理解和应用。 具体的操作技巧: 提供一系列实用、可操作的沟通、引导和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家长立即上手。 强调情感连接: 贯穿全书的核心理念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让爱成为管教的基石。 关注家长自身成长: 认识到家长是孩子教育中最关键的因素,提供家长自我成长的方法。 积极正向的语言风格: 避免使用任何带有负面色彩的词汇,而是强调理解、引导和赋能。 目标读者: 所有正在经历孩子“熊”阶段的家长,以及希望提升育儿智慧,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父母。无论是新手父母还是有经验的家长,都能从中受益。 本书的价值: 本书将帮助家长: 深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告别无效的指责和惩罚。 掌握有效的沟通和引导技巧, 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培养孩子积极的品格, 如责任感、同理心、自信心等。 提升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 成为更平和、更有智慧的家长。 最终,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成为独立、自信、有担当的个体。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我必须要说,《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戏剧性!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太理解那种“头疼”的感觉了。孩子嘛,总会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甚至让人想“放大招”的时候。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可能就很有趣,也许是色彩鲜艳,或者是一些漫画式的插图,一下子就能抓住家长的眼球。我在想,这本书的内容会不会像一本“育儿秘籍”,里面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小故事,讲述了家长们在面对熊孩子时的各种“战役”?或许,它会提供很多非常具体、贴近生活的场景,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怎么办?孩子不肯收拾玩具怎么办?孩子抢了别人的东西怎么办?而书名中的“100种方式”,是不是就意味着它会给出一个详尽的“行动指南”,让家长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从中挑选出最合适的一种“策略”?我特别期待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方法,那些我们平时想不到,但又非常有效的“奇招”。而且,它强调“惩罚”,但我想,真正的“惩罚”应该是智慧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的责骂。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如何在让孩子明白错误的同时,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不会产生过度的恐惧或叛逆。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专门为我们这些“望子成龙”又“头疼不已”的家长量身定做的!

评分

读完《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之后,我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词是“启发”。它给我的感觉,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压制”孩子,而是如何“引导”孩子成长的书。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孩子所谓的“熊”行为。我猜想,书里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这样做就是惩罚”,而是会深入分析孩子产生某种行为的根本原因。比如,孩子为什么会故意破坏东西?是因为他感到无聊,还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书里可能提供了一些小工具,让家长能够识别出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我尤其欣赏书中可能倡导的“非暴力沟通”的理念,即使是在处理孩子的不当行为时,也尽量保持冷静和尊重。这本书或许还会强调,惩罚不等于体罚,而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而且,书中可能还会提供一些“替代方案”,让家长在面对孩子撒泼打滚时,能够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用更成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总而言之,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更加智慧、更加平和的育儿方式。

评分

这本书《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实在是太贴心了!它仿佛看到了我们这些家长在育儿路上的挣扎和困惑。我猜想,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简单粗暴的“惩罚”手段,而是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用更成熟、更有效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我期待书中会探讨一些关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知识,让我们了解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某些“熊”行为,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哪些需求。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是不是因为他们感到沮丧或被忽视?当孩子不听话时,是不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方法,帮助我们识别这些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回应,那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我尤其希望书中会强调“耐心”和“沟通”的重要性。育儿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们需要用爱和理解去陪伴孩子成长。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带着“惩罚”二字,但我相信,它传递的核心一定是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学会自我管理,最终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它是一种智慧的教育,而非简单的压制。

评分

《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了!我个人对这类书籍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作为家长,谁没经历过孩子让人哭笑不得的时刻呢?我想这本书应该会像一本操作手册,为我们提供一套清晰、易懂的“应对策略”。它可能会从孩子的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类型的“熊”行为入手,比如孩子特别固执怎么办?孩子不听话乱跑怎么办?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怎么办?书名里的“100种方式”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我期待它能提供足够多的选择,让我们在面对棘手问题时,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而且,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补救”。也许它会教我们如何通过日常的沟通和引导,从根本上减少孩子出现“熊”行为的概率。另外,我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能也会很轻松有趣,不会过于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些共鸣和乐趣。毕竟,育儿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挑战又充满乐趣的事情,一本好的育儿书,应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享受这个过程。

评分

“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 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常常被孩子们的“熊”行为弄得哭笑不得的家长,我一直都在寻找一些既能有效引导,又不至于伤害孩子情感的“秘密武器”。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听起来有点“酷刑”的意思,但深入翻阅后,我发现它传递的核心理念却是“智慧”和“耐心”。它并没有提供简单的粗暴命令,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场景和互动,引导家长去理解熊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书中可能探讨了孩子为什么会故意惹恼大人,是寻求关注,还是在试探边界?又或者,在孩子因为某件事情大发脾气时,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安抚,而不是火上浇油?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惩罚”这个词的重新定义,它不再是简单的关禁闭或不给零食,而是更侧重于让孩子承担行为的后果,从中学习和成长。书中或许会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案例,来展现如何将一次次的“熊孩子”事件,转化为教育的契机。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和赋能的教育观,让我觉得带孩子的过程,不再是单方面的“管教”,而是双向的沟通和成长。即使没有看到具体的“100种方式”的列表,仅仅是这种理念的解读,就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如何用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挑战,也让我对如何培养一个懂得规则、有责任感的孩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思维模式的转变,而非简单的技巧堆砌。

评分

还挺好的呢~~~~~~~~~~~~

评分

感觉不怎么样,鸡肋!没实际用处

评分

朋友看了又买一本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书的纸质挺好的,应该是正版

评分

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

评分

好。 。

评分

没有封膜,外皮很脏,擦不白,还好里面干净,算了。

评分

好。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