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生前200册读书笔记记载着他的学术历程、学术遗产和治学精神,值得史学界认真继承,同时也值得从事古代文学和古代哲学的研究人士认真继承。
这部书自从初版以来,曾有日文译本在日本出版;还有香港刊行的本子。据知也有人译成英文。可惜的是,这些本子缺了一大块,原因是编者自己漏了许多。这当然是一种不幸。这里是顾颉刚大师一生心血的闪光晶体,展示了他老先对中华民族之远古先人的深刻探索,也展现了顾先生的渊博与精深,更显示着这位鼎鼎大名的史坛巨人对于古史的谙熟、通晓及其铿锵有力的独到见解。这是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研究成果,以致于所有谈论,即使是遣辞造句,也经过精心推敲的。例如对中华上古各族的分分合合,都不随意动用些不科学的语言。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著名历史学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教授及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中国科学院(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上古史、民俗学、历史地理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生平著述宏富,出版有《古史辨》、《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吴歌甲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序言
三版前言—新消息
一 中国民族史概要
1. 打破两个错误的观念
2. 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和发展
(1)商
(2)周、秦
(3)汉
(4)三国、两晋、南北朝
(5)隋、唐、五代
(6)宋、辽、金
(7)元
(8)明
(9)清
3. 各民族神话中的祖先
(1)盘古开天辟地
(2)三皇五帝的各种说法
(3)夏、商、周的传说和历史
二 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
1. 最早的中国文字
2. 经书漫谈
(1)《诗经》
(2)《尚书》
(3)《礼经》
(4)《春秋经》
(5)《孝经》
(6)《论语》
(7)《孟子》
(8)《尔雅》
(9)《易经》
(10)经书杂论
3. 说说诸子百家
(1)《墨子》
(2)《杨子》
(3)《庄子》
(4)《老子》
(5)《韩非子》
(6)法家
(7)《管子》
(8)阴阳家
(9)名家
(10)杂家
(11)诸子杂论
4. 经书、子书以外的战国古书
(1)《竹书纪年》
(2)《穆天子传》
(3)《国语》
3.《汉书》、《后汉书》
九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
十 中国宗教史略
十一 中国哲学史略
十二 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
后记
修订再版后记
校订后记
三版校订后记
4. 史书续谈
四 杂史
1. 汉朝杂史
2. 六朝杂史
3. 唐朝杂史
4. 宋代杂史
5. 元代杂史
6. 明代杂史
7. 清朝杂史
五 经学、汉学
六 清代古学整理、考据学
七 史料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八 略谈中国古代社会
(4)《战国策》
(5)《逸周书》
(6)《世本》
(7)《山海经》
(8)《楚辞》
三 中国史书
1.《二十四史》
2.《史记》
商之后为周。周是羌人。羌人分成两支,一是姬姓,一是姜姓。都起源在渭河流域,陕西一带地方。姬姓同姜姓联姻。羊加男人为羌,羊加女人为姜。他们都以羊做图腾。周人后来向南、向东方扩展。向南方扩展的是太伯。他沿汉水向东南发展到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建立了吴国。这当然不是太伯一人、一次行动所达成的,而是慢慢地逐步形成的,从而吴国为周所统治。那个地方原本是越人。
另外,周人向东扩展到了山西,再往东南到了河南。这一来,周人便同商人起了冲突,发生战争。结果,周灭了商。周的地方大了。最初周武王时候,他们扩充到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地域就很庞大了。
周武王死了以后,他的子侄起来叛乱。这就引发了周公的东征。东征名义上是平叛,实际上则大大开拓了疆域。河北、山东都被吞并了。这个地带原是鸟夷的居留地,鸟夷人被迫分散,有的留下,有的逃到南方,有的逃往西方,有的跑往北方。所以周公东征的地方愈大,鸟夷人的分散也愈广。
后来的秦人,姓嬴,是鸟夷的一族。周公把秦人从东方赶到了西方。后来的越国,也是鸟夷人,嬴姓。犬戎灭了周,东方的鸟夷人姓嬴的自东方搬迁到西方。总之,东方和西方的各族混合了。到了秦代,东方的各族的人,则为来自西方的人(秦人)所统治了。
狄,即犬戎,以犬为图腾,商时已有。到周时,同犬戎就近了。狄在西、北方,势力很大,地域很广。西部的在陕北地区,北部的在山西、河北地区,内蒙古全是狄人。战国以后变为匈奴。历史上的匈奴,来自狄人。
到了春秋时代,狄人分为白狄和赤狄两支,用旗的不同来划分。赤狄占地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白狄在河北的定县。晋人灭掉了山西与河北的很多白狄和赤狄。到战国时期,秦又灭了陕西白狄。于是,狄更往北去。所以,战国到秦、汉,狄人都到长城以北去了。秦、晋、燕各国都营造长城。到战国时,晋国亡了之后,赵国、秦国、燕国全都造长城,为的是防御狄人。
秦、汉以后,匈奴力量大,地域比中原还要大,占有了蒙古和新疆。匈奴人善于骑马射箭,善于打仗。所以秦朝特别派了大将蒙恬去抵御匈奴。可是,仍然被匈奴人抢去肥沃的河套地带,直到汉武帝时候才夺回。
秦、汉时代,在北面以长城阻挡匈奴的战马。在南方,就开拓越。西周时吴太伯已到了越,这时又到南海郡和桂林郡(即广东、广西),还到了闽中郡(即福建)和象郡(就是越南)。
越南的越人,在古代原本和浙江的越人是相同的。浙江的越有瓯人,东瓯人在温州,西瓯人在广西。
……
我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算是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的感受是,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颇有大家风范。它不像某些严肃的学术著作那样板着脸孔,而是带着一种温和的引导性,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穿行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时,显得尤为谨慎和深入。比如,在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时,它不仅仅停留在军事冲突的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门阀士族的崛起对政治结构带来的结构性冲击,以及在这种背景下,文化和思想领域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以小见大”的处理方式,让原本枯燥的朝代更迭变得立体而富有张力。唯一让我感到略有遗憾的是,某些关键的历史概念,比如“天命观”的演变,虽然被提及,但如果能配上更具象化的案例或者图表来辅助理解,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或许能更好地将其内化。但瑕不掩 एनीमिया,整体而言,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中国历史图景,让人在阅读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这本书的文字是极其洗练和富有文学性的,读起来完全没有一般史学著作那种佶屈聱牙的晦涩感。作者的笔触很老道,仿佛信手拈来,就能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人物命运时的那种克制而又饱含情感的笔调。比如在描绘某位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时,作者没有采取简单的褒贬态度,而是努力去还原他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与他个人的选择之间的张力,让读者能够站在更具同理心的角度去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即便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片段,读起来也充满了新鲜感。不过,或许正是这种对文学性的追求,使得在某些特定时期的社会制度细节的阐述上,显得略微简略了一些。对于一个希望深入了解具体法律条文或官僚体系运作机制的读者来说,可能还需要辅以其他更专业的参考资料。但瑕不掩瑜,它成功地扮演了“引人入胜的启蒙者”的角色,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灰暗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和正在发生的戏剧。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一本入门书能否提供一个看待历史的“视角”,而不仅仅是史实罗列。《大家小书 中国史学入门(精装本)》在这方面表现出了一种超越一般教科书的洞察力。它似乎在潜移默化中,向读者展示了史学研究是如何进行的,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例如,它在讨论宋代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化进程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归功于统治者的英明,而是细致地分析了技术进步、商业伦理的松动以及区域间贸易网络的形成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种多维度、相互印证的分析路径,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它教会我,历史的真相往往不是单一的结论,而是一个由无数相互矛盾、相互支撑的证据编织而成的复杂网络。当然,这种深入的分析也意味着,初次阅读时可能会感到信息量较大,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完全消化其中的精髓。它不是一本可以轻松“翻完”的书,而更像是一张需要耐心展开、仔细研究的舆图,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路径和风景。
评分这本《大家小书 中国史学入门(精装本)》的装帧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精装外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质感,仿佛在触摸历史本身。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讲究,光洁度适中,使得排版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过,我更关注的是它作为“入门”书籍的实用性。拿到手后,我首先翻阅了目录,结构安排得颇为系统,从上古传说一直梳理到近现代,脉络清晰,这对于一个初涉中国史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便利。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所体现出的平衡感,既没有过度沉溺于某个朝代的细节,也没有泛泛而谈,流于表面。例如,在讲述秦汉大变革时,作者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没有堆砌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勾勒出历史的骨架。当然,对于史学入门来说,光有清晰的框架是不够的,还需要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关键人物的侧写。我期待它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真正激发读者对中国历史深层次探索的兴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时间线和事件的记忆层面。总的来说,从物理层面和结构设计来看,这本书为后续的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更多地体现在其“构建体系”的能力上。它没有试图面面俱到地覆盖所有历史的角落,而是非常有策略地挑选了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几个关键的“断裂点”和“转折期”进行重点剖析。通过对这些关键节点的深入挖掘,读者可以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具备内在逻辑性的历史框架。比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轴心时代”的阐述,作者就着重强调了“百家争鸣”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结构性变化对思想领域的解放作用,这种论述角度非常精辟。这种结构化的叙事,极大地帮助我理清了过去零散的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它们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相互关联的环节。精装本的质量也保证了它具备长期保存和反复查阅的价值,这对于一本入门级的参考书来说至关重要。总的来说,它像一把精准的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中国历史复杂性的大门,引导我从一个更具批判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过去。
评分值得一看之好书值得一看之好书
评分书本是原装正版的,印刷精良,比实体书店购买优惠,值得推荐购买。京东的配送服务很好,物美价廉,发货迅速,很不错。书本的品质总体不错,至于更多细节,等阅读一段时间后再追加评论。在京东购物很愉快!
评分大家写给大家的书,语言平实,甚好理解,非常值得珍藏。
评分优惠活动一次性清空了购物车,很满意
评分包装不错 速度很快 相信京东的品质 会继续支持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书,已看。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很好很满意
评分高效入门,阅读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