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Flash Foresight:How to See the Invisible and Do th]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Flash Foresight:How to See the Invisible and Do t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丹尼尔·伯勒斯,约翰·戴维·曼 著,金丽鑫 译
图书标签:
  • 未来学
  • 战略规划
  • 创新思维
  • 趋势分析
  • 商业洞察
  • 预测
  • 决策制定
  • 领导力
  • 变革管理
  • 问题解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8303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6600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Flash Foresight:How to See the Invisible and Do th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166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畅销书

  作者是美国资深未来学家,30年潜心研究科技趋势及其在商业上的应用,是微软、谷歌和IBM等著名科技公司的幕后咨询师。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福布斯》杂志总编辑史提夫福布斯倾力推荐

  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未来科技的趋势,并且把远见力总结为一种可以开发、深化、细化的技能,任何人都能迅速掌握。


  

内容简介

  

  假如未来是可见的,结果会怎样?投资者会播下财富的种子,等待收获确定性的利润;创业者会调整业务方向,下一个台风口会像航班一样准时到来;理解未来就是理解趋势。须知,趋势有硬趋势和软趋势之分,硬趋势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未来的变数。

  本书的主旨便是对这两者加以区分。作者所领导的机构是全球久负盛名的预测者,数百次精准预测到大变革,无一失手。本书首次公开作者精准预测的逻辑,以理解未来的7大原则构建“远见力”,甫一出版即受到美国商界精英的热烈追捧。如今,只有少数人具有“远见力”。“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跟随本书养成正确的习惯,你也能看到硬趋势。

作者简介

  丹尼尔 伯勒斯(Daniel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谷歌、IBM、凯萨医疗、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美国运通、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安永以及迪士尼都是他的忠实客户。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他的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关于创新的书。

  约翰 戴维 曼(JohnDavidMann)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著作《TheGo-Give》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之一。


精彩书评

  

  写的极好,全面透彻地帮助读者掌握7个原则,不论是谁都能从中获得独特的技能,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史蒂芬·柯维(StephenR.Covey),《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

  一位资深企业家的洞见和战略选择,极具启发和影响。——史提夫·福布斯,福布斯集团CEO及《福布斯》总编辑

  如果你能预测未来会怎么样?如果你能彻底改造解决问题的方式会怎么样?如果你能跳过阻碍直达目标又会如何?读读这本书吧,未来有无限可能。——肯·布兰佳(KenBlanchard),《一分钟经理人》和《更高层面的管理》的作者

  我爱这本书!它既有趣又有启发性。你应该立刻买下来,读一读,试一试!——艾伦M.韦伯(AlanM.Webber),《快公司》(FastCompany)杂志联合创始人

  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压力日趋紧迫,从投身于创业的领导者到跨国组织的管理者都能从本书提到的7个原则获得深刻的洞察力。它将改变你看待阻碍的方式,开拓你的思维,发现新的机遇。——特里·琼斯(TerryJones),Travelocity创始人以及Kayak董事长

  这本书太棒了!是穿越喧嚣的利器,远见力告诉你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世界中存活并兴盛。——海军少将戴维·比尔三世(RearAdmiralDavidBillⅢ),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基金会执行董事

  本书为喧哗的商业世界提供了绿色通道,为未来开启了启示之窗,将会刺激一大波创新和积极变化。——霍华德·普特南(HowardPutnam),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前总裁

  对于想要在变革的未来世界中获利的人来说,本书提供了一种远见力和有用的战略。这是一本革命性的书。——马歇尔·戈德史密斯(MarshallGoldsmith),《福布斯》评选的“五位尊重的执行教练”之一


  

目录

前言5

第1章从确定性开始1

周期变化6

线性变化9

硬趋势与软趋势13

猫王谬误阴魂不散17

硬趋势中的黄金屋21

价值百万美元的远见力26

美国汽车生产商28

历史会骗人,未来假不了32

行为准则33


第2章洞察先机35

由内而外主动改变38

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42

案例分析:妙音52

三大数字化油门55

垂直上升61

行为准则63


第3章变革65

疾驰残影69

复苏不会到来71

智能化未来73

智能医疗保健76

预防性医疗保健81

自我保健84

欢迎进入Web3.087

欢迎进入Web4.0:超级智能电子代理90

技术驱动型变革的时代,需要兼容并包的思维94

全新的黄金法则97

一只新鱼缸99

行为准则100


第4章跳出你面临的问题101

眼前的问题未必是真问题104

专注于错误问题将导致破产106

每一个问题下都隐藏着机会108

剥洋葱109

只专注一个问题110

跳过鬼门关112

不妄下判断114

直接跳到终点线115

遗留系统的诅咒117

跳过稀缺123

两个电信的故事127

煤炭问题再探索130

行为准则131


第5章反其道而行133

反其道而行,效果更佳137

没钱变有钱143

小举动,大影响146

将能源带入人们的生活148

深埋的宝藏151

匠人所弃的石头153

未来总是赢家156

镜中缘159

行为准则163


第6章重新定义和再创造165

再创造势在必行168

彻底改造一切172

忽略竞争176

持续的去商品化178

旧瓶装新酒也是再创造182

重点不在工具,而在于如何使用工具185

找到你的核心优势189

与众不同193

电池和三明治195

行为准则200


第7章主导未来203

未来愿景209

管理未来愿景212

狮城213

教育愿景216

工作愿景219

学会快速失败221

新未来的特点223

合作226

信任227

打造更人性化的世界229

明日实验室:问题的力量231


后记:一项实验234

概念成形235

公司开张235

宏大愿景237

研究过程237

看到问题238

收入来源239

产品出炉241

隆重登场242

主导公司未来244

注释247

出版后记250


精彩书摘

  第1章从确定性开始

  1986年3月10日,我应邀造访一家位于堪萨斯市郊的工厂,厂房大而宽敞。我走进展示厅,站在麦克风前,清了清嗓子。放眼望去,坐席上数千名员工安静地等我作报告。事实上,他们并不高兴,甚至有些恼怒。

  福爵咖啡公司(FolgersCoffeeCompany)发生了一起劳资纠纷,谈判陷入僵局。这家工厂经营了七十五年,这是首次全厂停工召开大会。

  几周前,这家公司一名主管听了我的演讲,会后邀请我去给他们厂的员工讲话,因为他们和员工在劳动合同上有矛盾。我向他表示,我是个预测未来的专家,不是调解员,处理劳资纠纷不属于我的专业范围。他说他很清楚这一点,但我在演讲中谈到了“从确定性开始”原则,他觉得这一原则有助于打破僵局。不论如何,他希望我务必试试。

  于是,这一重要时刻到来了。我舔了舔嘴唇,麦克风发出了响声。

  “我叫丹尼尔·伯勒斯,你们的老板请我给大家讲讲话。事先声明,他们已经付了我钱,所以,既然我来了,我就要畅所欲言。”

  人群中传来一阵紧张的笑声。

  我接着说道:“在开始之前,我们可以达成一些共识。首先,大家都想保住饭碗对吗?”

  几十个员工严肃地点了点头。我在白板的第一项“保住工作”边打了个钩。这个清单是我当天早晨列好的,上面写着许多双方可以达成的共识。

  “大家都不想全家搬到另一个城市,对不对?”

  这次有几百人点头,一些人还喊着“那当然!”“不然怎样!”我又在“留在堪萨斯城”上画了一笔。

  “我看看还有什么……大家都不想看到公司倒闭,对不对?”

  这样问了一阵子,最后达成40项共识。我大声逐一念出,看了看聚集在大厅里的员工,再看了看坐在一旁的管理层,说道:“你们已有40项共识,在我看来,你们唯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这些共识付诸实践。”

  神奇的是,他们做到了。工人们不再抱怨福爵咖啡公司的管理层,工厂也恢复了生产。

  在这个工厂发生了什么?我的话没有带去新的信息,只是通过提问,让大家看到了原本就存在的事实。但这足以让双方打破僵局,重订合约,恢复生产。福爵公司的员工已经具备解决问题的所有条件。问题是,他们之前只关注分歧,把共识放在一旁。

  国家、夫妻之间也会出现类似问题,每个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很容易关注负面的东西:解决不了的问题、无法取得共识的争议点、不确定的事物。如果我们只关注这些,就无法达成任何共识。

  同样的道理也能用于未来。各位是否觉得,人生在世,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现在比过去更加充满了不确定性,世界瞬息万变,无从知道我们将面临什么?

  其实不然。不论上述感觉多么强烈,现实并非如此。事实上,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了解未来。我们对未来的了解远高出自己所想,只需知道往何处看。如同福爵公司抗议的员工一样,我们常被世事难料所吓倒。但愈关注不确定性、不为人所知的事物,就愈无法采取有效行动。

  美国汽车产业就是一例。2004年秋,我参加美国大众运输协会的晚宴,有机会坐在通用汽车(GM)董事长兼CEO瓦格纳(RickWagoner)旁边。

  晚宴上,社交气氛渐浓,大家开始相互攀谈。瓦格纳和我们谈到汽车业的未来与美国经济,所言类似我所听到的各国元首和企业领袖讲过的话。

  我们其实不知道……我们可以做出最好的假设,但谁又能猜到未来怎么发展?……其实很难讲,不管收集了多少数据进行预测,但未来根本无法预测。

  如果他所言属实,未来肯定是风声鹤唳、危机四伏;如果他所言属实,人类生存状态将暗淡无光;如果他所言属实,写这本书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所幸事实并非如此,未来可以被预测。但瓦格纳的不确定性观点却又是可以理解的。只要看看通用汽车、美国汽车产业,以及美国当前的处境,就能看出端倪。

  20世纪初,美国的发展潜力傲视全球,美国汽车产业的前景无可比拟。汽车展现了美国最精湛的创意发明,在其出现后一百年的时间里,永远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思维、购物与恋爱的过程、发动战争与散布和平的方式。1953年,20世纪的中叶,通用汽车总裁所宣称的“适合通用的,就适合美国”曾引起广泛响应。而后来又引申出的“通用走到哪,美国跟着走到哪”,更是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口号。

  但通用的经营走向了何方?就在我和瓦格纳共进晚餐时,进展并不顺利。几十年来,通用汽车一直是全球汽车制造业最大的企业。原本叱咤风云,如今却亏损几十亿美元,关闭了几十家工厂,解雇员工多达几万人,情况还可能恶化。2007年第一季度,通用把全球最大汽车商的宝座拱手让给丰田汽车,七十五年来第一次败北。2009年夏,瓦格纳与几百名主管被迫离职,而通用在政府以天文数字金额出手救援下,正拼命走出破产的鬼门关。通用也从曾经的全球最大企业,成为史上最大的失败案例。

  美国汽车企业以卓越的远见力发展起来。但汽车产业后来却变成了守卫等级制度这一人类天性的牺牲品。美国汽车产业停止了对未来的预测,也不再问:“我们知道哪些是确定的?”

  为史上最大的失败案例。美国汽车企业以卓越的远见力发展起来。但汽车产业后来却变成了守卫等级制度这一人类天性的牺牲品。美国汽车产业停止了对未来的预测,也不再问:“我们知道哪些是确定的?”

  在演讲中,我经常说:“如果你能正确预测未来,这不是很棒吗?”然而不出意外,听众总是会大笑。可能因为他们内心明白,每当有人要预测未来,很大程度上都会出错。你见过“知名灵媒中彩票”的新闻吗?但听众也可能只是开心一笑,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能够预测未来,那就太好了。想象一下,如果你能正确预测未来,会多有优势!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此。

  我常在讲话中提到的另一个重点是:“你可以精确地预测未来。你要做的就是把可能猜错的部分删去。”

  这一点也常引人发笑,但我是认真的。惊喜的是,当你删去可能猜错的部分,剩下的正确部分足以起到很大作用。问题是,你如何分辨二者?这就要拥有远见力的七大方法的第一招,也是本章重点。


前言/序言

  远见力让戴尔 摩根(DaleMorgen)产生了突发奇想。

  和大多数人一样,戴尔关注能源涨价、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石油带来的政治问题。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也知道,改用核能发电有它自己的问题,包括放射性废物和灾难性事故,更别提核能被恐怖主义利用了。

  然而,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戴尔是一个多产的发明家,拥有超过三十项非常成功的专利。他在发明中,磨炼了一项技能,这项技能使他突发奇想。我把它称为闪现的远见力。这本书的目的是向你展示远见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你可以在你的职业生涯和生活中运用它。

  闪现的远见力除了使用五种感官,还会用到被我们称为直觉的第六感。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有一些直觉或预感,但闪现的远见力更进一步。因为使用远见力,你就要综合这些感觉和直觉本能,还要加上时间的维度,才能预测未来。闪现的远见力能让未来变得显而易见。它是一种直观把握,可以预见未来。一旦你学会了它,就能揭示隐藏的机会,并帮助你解决最大问题。远见力能够让任何人窥见并塑造他或她的未来。

  我不会告诉你任何你不知道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直觉闪现的经验,这些闪现提醒我们未来即将发生的事。你有没有说过“我早就知道应该怎么做”或者“我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这是事后诸葛亮,因为你通常不会提前知道预感是否准确。学习如何区分哪些是可靠的先见之明,哪些只是预感,是本书的主旨。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我会告诉你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让它时常为你工作。

  通过本书,我们会看到真实的人物、真实的问题,学会如何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将看到数百位过度劳累的重症监护护士如何在极度忙碌的工作中匀出三个多小时的空闲时间,在财务问题中挣扎的市区学校如何分文不花却拯救了自己的教学项目,以及电话公司如何独辟蹊径改变了非洲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案例,让你明白如何使用远见力,看到无形的东西,做到不可能的事。

  让我们先从发明家戴尔开始,来看看他是如何使用这个强大的原则实现他的伟大想法的。

  戴尔知道,还有另一种方法,能解决我们不断加剧的能源危机。这种方法不使用化石燃料,不排放温室气体或其他任何污染,也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这种方法叫作核聚变,许多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成为21世纪及未来的能源。

  “比方说,用现今最高效的燃料电池燃烧一定量的氢气和氧气,”摩根解释说,“你会得到10伏电压。两个氢同位素聚变,你会得到1670万伏电压。一浴缸水中的氢聚变所产生的能量,需要燃烧40节火车车厢的煤才能等价。所以,只需要少量的海水就能提供这个星球上每个人所需的能量,多到5万年之后都用不完。唯一的副产品也是无害的非放射性的氦气。”

  理所当然地,世界上许多大国都看好其前景。例如,包括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半数欧洲国家在内的二十个国家,耗资数十亿美元,正在法国南部建设一个巨大的核聚变设施。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项目。在美国加州著名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另一个核聚变设施正在建设中,它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由大规模的激光器引爆毫米大小的氢燃料球。

  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有一个问题,即使有这些庞大、昂贵的设施也解决不了:聚变反应需要的能量比输出的还多。今天的聚变反应堆产生的是净能量损失,就像是一个不断赔钱的投资。世界上正在运转的最大的聚变反应堆是英国的欧洲联合环,但是即使是该设施,输出也仅能够勉强达到输入能量的三分之二,仍然是亏损的。就像投资100美元只得到65美元的回报。

  戴尔的想法正是由此而来。他闪现的远见力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建造的核聚变设施越来越大,为什么不能让这些设施变小呢?确切地说,为什么不把聚变堆缩小到肉眼都看不到的大小,即纳米聚变(nanofusion)。

  戴尔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样想法的人,他是少数几个探索纳米聚变这个新兴领域的早期创新者之一。戴尔的模式在概念上类似于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的反应器。只不过它不是对玻璃小球发射长波激光,它的反应堆会从一个分子中发射一束被称为纳米管的纳米激光,射向包裹在另一种类型的碳分子(被称为巴基球)里面的氢同位素。这种材料纯度和密度较高。它还能产生正的净收益率,输出的能量比输入的能量更多。有可能像戴尔说的,要多得多。

  试想一下,这样的技术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将它用于实践生产,世上就不会再有能源危机了。石油生产国将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他们仍然会生产石油,但不再供应大部分的能源了。我们将有足够的能源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并且可以想象,从此不再产生任何温室气体或放射性废物。

  “很多聚变领域的研究人员甚至不希望听到这个想法。”戴尔说,“首先,他们认为我们是疯了,但他们觉得我的其他发明也很疯狂。”在他的“发明”中,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DA)、矩阵控制液晶和等离子电视等事物,戴尔对远见力的敏锐感觉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科学界大多数人认为实际运用聚变技术要等到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戴尔补充说,“我们并不认为需要等待那么长时间。”

  “实现这一激进的想法还存在不小的技术壁垒。一方面,纳米聚变领域的开拓者需要发明一个切实可行的以纳米为基础的超导体。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戴尔说。那么,他认为需要多久能够克服各种挑战,建立这种技术的工作模型呢?“我觉得要十到十五年,也许更短。”这本书不是来介绍纳米聚变的,也不是来预测纳米聚变将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本书要说的是给予戴尔想法的东西。那是什么?一种预感?一种直觉?还是一种感觉?都不是,它远比这些更强大,它就是闪现的远见力。

  戴尔的洞察力是典型的灵光闪现,应当归类到人类传奇之中。像牛顿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发现万有引力;凯库勒梦到蛇,发现苯环,奠定了有机化学的基础。我们认为这些闪现的洞察力,是天才的标志,因为这种灵感顿悟无法用逻辑解释。然而戴尔的直观飞跃实际上是由一个简单的原则触发的。

  在我们拉开帷幕,揭示到底是什么原理之前,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它源自能量方程迥异的一面。

  早在2006年,我恰好在国际保险承销商会议上做发言。许多石油高管描述了墨西哥湾上一个飓风季的受灾范围。

  这片800英里的盆地目前正供应着美国三分之一的国内成品油和一季度的天然气。它也是地球上飓风频发的地区,使得环保采油更具挑战性。

  和大多数人一样,这些高管担心成本上升,特别是大规模上升。海上石油平台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结构。有一个叫雷马(ThunderHorse)的钻井平台,身形巨大正如其名,耗资50亿美元建在墨西哥湾。还有一个叫马尔斯(Mars)的钻井平台,重达千吨,数千人住在这里。这些设施被称为漂流旅馆(flotel),是栖息在海洋表面的微型城市。

  这些海上建筑在设计的时候依据的是可以使用百年的标准。也就是说,它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强大飓风。不幸的是,百年一遇的飓风最近已经发生了很多次。2004年的秋天,飓风伊万袭击了墨西哥湾,产生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波浪。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七个平台发生险情而瘫痪。伊万被评为2500年才有一次的飓风。


《洞察先机:驾驭未知,创造可能》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预测未来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玄想,而是决定个人与组织成败的关键能力。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技术迭代加速、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的十字路口,过往的经验与知识已不足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拨开迷雾,洞察那些尚未显现的趋势?如何突破思维定势,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突破?《洞察先机:驾驭未知,创造可能》一书,将为你揭示一套全新的认知框架与实践工具,助你成为那个能够看见“不可见”,做到“不可能”的先行者。 本书并非一本单纯的预言书,更不是提供一套僵化的“秘籍”。它深刻地认识到,未来并非由单一的、可被精确计算的变量所决定,而是由无数相互交织的趋势、潜在的力量和人类的选择共同塑造。因此,本书的核心在于引导读者培养一种“前瞻性思维”——一种超越日常观察,能够识别深层模式、理解因果链条、并预见长期后果的能力。通过掌握本书所阐述的七大核心原则,你将学会如何从看似零散的现象中提炼出重要的信号,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方向,并最终将洞察转化为切实的行动与非凡的成就。 第一原则:解构当下,探寻潜流 未来的种子,早已埋藏在当下的土壤之中。然而,我们往往被眼前的喧嚣所迷惑,忽略了那些在表面之下涌动的深层力量。本原则将教会你如何进行“结构性洞察”,剥离表象,深入分析驱动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变迁的根本性因素。你将学习如何识别那些虽然微小但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微信号”,例如新兴的技术突破、消费习惯的细微改变、地缘政治的悄然转向,以及那些正在重塑我们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社会思潮。通过掌握数据分析、趋势追踪、以及跨学科的知识融汇,你将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当下的“潜流”,它们虽然不易察觉,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掀起巨浪。 第二原则:跨界连接,织网思维 在这个高度专业化的时代,孤立的知识和单一的视角已经不足以构成完整的图景。真正的洞察力,往往来自于不同领域知识的碰撞与融合。《洞察先机》强调“跨界连接”的重要性,鼓励读者打破学科壁垒、行业藩篱,以及思维的固有框架。你将学会如何借鉴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来分析商业问题,如何运用艺术的想象力来激发技术创新,如何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应对未来挑战的智慧。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网状思维”的方法论,帮助你构建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知识网络,从中发现事物之间隐藏的关联,从而产生全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想法。 第三原则:拥抱不确定性,设计弹性 未来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未知与变数。试图精确预测每一步的走向,往往会让我们陷入焦虑和僵化。《洞察先机》挑战了“确定性”的迷思,引导读者学会“拥抱不确定性”。我们并非要消除不确定性,而是要学会与它共舞。本原则将介绍一系列“弹性设计”的策略,包括建立多重情景预测模型,进行“反脆弱”投资,以及构建灵活的组织结构和个人成长路径。你将理解,最成功的未来塑造者,并非那些能够完美预测未来的人,而是那些能够预见到各种可能性的发生,并为此做好充分准备,甚至从中获益的人。 第四原则:模拟演进,迭代优化 对于复杂系统的未来走向,我们很难一蹴而就地给出答案。更有效的方式是将其视为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通过“模拟演进”来不断逼近最优解。《洞察先机》鼓励读者将抽象的未来愿景,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模拟沙盘”。你将学习如何构建模型,进行“游戏化”的探索,通过反复的尝试、反馈和调整,来理解不同决策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这种迭代优化的思维模式,不仅适用于技术研发和商业策略,也适用于个人生涯规划和学习成长。它强调的是过程的价值,而非终点的绝对准确性。 第五原则:反观人性,洞悉动机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迁,人类的本质需求、心理动机和情感驱动始终是理解未来的关键。《洞察先机》将目光投向“反观人性”,强调理解驱动个人、群体乃至文明前进的深层动力。你将学习如何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获得洞察,理解人们在面对变化时可能产生的恐惧、渴望、偏见和合作模式。这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能够帮助你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社会反应,以及技术被接受和应用的程度。它提醒我们,最伟大的创新,往往是对人性需求的深刻回应。 第六原则:战略性模糊,保持灵活性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过早地设定过于具体和固定的目标,反而可能成为前进的阻碍。《洞察先机》倡导“战略性模糊”,即在宏观方向上保持清晰的愿景,但在具体路径和执行细节上,为自己保留足够的灵活性。本原则将介绍如何制定“概括性战略”,设定“伸缩性目标”,以及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不断调整战术以适应变化。你将学会如何避免“沉没成本谬误”,果断放弃不再有效的路径,并将资源重新分配到更有前景的方向。这种“模糊”并非源于无知,而是源于对复杂性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开放态度。 第七原则:行动驱动,复利增长 最终,再精妙的洞察,如果不能转化为行动,都将是空中楼阁。《洞察先机》的最终目标是赋能读者“行动驱动”,并实现“复利增长”。本书将指导你如何将前六个原则的洞察,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执行步骤。你将学习如何识别“杠杆点”,即那些能够产生最大影响的切入点;如何构建“反馈循环”,不断从行动中学习和调整;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复利”的力量,让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在日积月累中,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从理解趋势到塑造趋势,从看到不可能到实现不可能,这本书将是你不可或缺的指南。 《洞察先机:驾驭未知,创造可能》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思维的革命。它将帮助你摆脱被动等待,成为未来主动的创造者。无论你是希望在事业上取得突破,在投资中捕捉机遇,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作用,还是仅仅想更好地理解这个正在急速发展的世界,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套强大而实用的工具。准备好,一起踏上这场洞察未来、创造可能的旅程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就深深吸引了我,《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点燃我对未知的探索欲。我一直觉得,未来并非完全是一片混沌,而是隐藏着一些可循的规律和线索,只是我们大多数人缺乏一双“看见”它们的眼睛。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指南,它承诺要教会我如何拨开迷雾,触及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可能性。我好奇作者会如何拆解“未来”这个宏大的概念,用7个核心原则来构建一个清晰的框架。是心理学上的洞察?是技术发展的预测?还是社会变迁的趋势分析?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让我不仅仅是“想象”未来,而是真的能够“理解”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塑造”它。尤其“做到不可能”这一点,更是让我心潮澎湃,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关于预测,更是关于突破,关于如何挑战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局限。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看看那些“不可见”的秘密,以及那些“不可能”的实现路径。

评分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这个书名,仿佛是一道通往未知世界的邀请函。我一直坚信,人类的进步往往源于对“不可见”的探索和对“不可能”的挑战。这本书,似乎就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它承诺的7个原则,听起来就像是一种智慧的导航,能够引导我们在复杂的未来图景中找到方向。我尤其被“看到不可见”这个说法所吸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真正有价值的洞察往往隐藏在事物的深层。这本书会如何帮助我们培养这种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那些被忽视的趋势和机遇?而“做到不可能”,更是让我感到兴奋。这是一种对常规思维的颠覆,一种对潜能的释放。我猜想,书中会提供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鼓励我们走出舒适区,去尝试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并拥有改变现状、实现超越的能力。

评分

初拿到《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这本书,就被它极具前瞻性的书名所吸引。在信息爆炸、变化加速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被动地接受未来,而这本书却提供了一种主动“看见”和“做到”的可能性。我一直在思考,那些能够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甚至引领潮流的创新者,他们究竟拥有怎样的特质?是他们拥有某种“特异功能”,还是他们掌握了某种通往未来的“密码”?这本书的名字,恰恰回应了我的这些疑问,它承诺提供一套“原则”,这让我联想到科学的严谨性和系统的性。我期待它能够剥离掉那些玄而又玄的说法,用清晰、逻辑性强的论证,来阐述这7个原则。我想知道,这些原则是否可以应用于个人发展、企业战略,甚至是社会问题的解决?“看到不可见”是否意味着要学会敏锐地捕捉那些被忽视的信号和趋势?而“做到不可能”又是否是对我们思维定势和固有认知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思维上的启迪,让我能够更具穿透力地观察世界,更有勇气地去尝试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

评分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一本宣言。在如今这个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某种锚点,一种能够让我们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洪流中站稳脚跟的力量。这本书,似乎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可能性。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预见”事物发展方向的人充满好奇,他们是如何在别人还在原地踏步时,就已经洞悉了未来的走向?“看到不可见”,这是否意味着要培养一种超乎寻常的洞察力,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深层逻辑和潜在联系?而“做到不可能”,这更是将这本书推向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境界。它不仅仅是提供一种“看”的方法,更是一种“做”的指引,一种鼓励我们打破常规、挑战极限的号角。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拥有非凡的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力,他/她将带领读者一同踏上一场智力冒险,去探索人类潜能的边界,去发掘那些隐藏在“不可能”背后的可能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对未来的认知,并激发我内心深处的创造力。

评分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光是这个标题,就已经勾起了我最原始的好奇心。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未来的概念仿佛越来越模糊,又仿佛越来越迫切。我们渴望预知,渴望洞察,渴望掌握某种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的方法。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种普遍的渴望。它承诺的“7个原则”,听起来就像是某种秘籍,能够解锁我们理解和塑造未来的能力。我特别对“看到不可见”和“做到不可能”这两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并非是完全随机的,而是存在一些我们可以捕捉到的、但尚未被大多数人意识到的规律和迹象?而“做到不可能”,则更是打破了我对于限制的固有认知。它是否会提供一些颠覆性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并找到实现它们的路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论,让我能够摆脱碎片化的信息干扰,建立起一种对未来更清晰、更具洞察力的认知框架,并最终能够拥有付诸实践、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勇气和能力。

评分

因为没货给我等了好久才送到,不过整体都还好

评分

书已经收到,一直喜欢在京东上买,书是正版的,京东的速度让人喜欢。

评分

了解未来的自己的不错的工具。

评分

世界变化那么快,除了唯快不破,剩下的只是看山跑马。

评分

东西不错,运输快捷

评分

挺好的,买书618很超值,喜欢,京东送货很快。

评分

从得到那里知道了此书,跟kk大叔的 必然 异曲同工

评分

不错的商品,物美价廉。

评分

好书,必须给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