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2
登頂暢銷排行榜20周
2011年中國颱灣博客大奬“文學創作類”金奬作品
◆作品登頂暢銷排行榜20周,媽媽相見恨晚的教養智慧之書。
◆黃淑文辭去教職,將生命歸零,為所有媽媽呈現“有機教養”的全新理念。
◆13個令人醍醐灌頂的幽默育兒故事/17個超實用的育兒方法/3個發人省思的生命實驗
◆百萬媽媽粉絲力薦,二孩時代,療愈所有父母的教養焦慮
◆畢淑敏、三川玲、楊瑞清、陶小艾感動推薦,雨楓書館、搜狐母嬰、今日頭條、新浪讀書等眾媒體薦
◆華語世界首席心靈導師張德芬贊賞不已的教養作傢,她的文字就如她的為人,質樸溫暖,真誠坦白。
這是一本關於養育的書,其實更是關於生命探索的書。這是一位充滿教育智慧的power教師,辭去教職之後遠離喧囂,把傢安在瞭人傢四月螢火蟲滿天飛舞的地方。後來,她又把傢安在瞭中國颱灣的淡水,那裏有一個平房瓦屋,瓦屋左邊有一條小河流流過,旁邊旁邊有幾棵芬芳的柚子樹,右側後方有一棵很大的颱灣樸樹,屋子後麵就是一片開闊的山榖……
從那時起,她便賦予孩子成長的“有機教養”,她從自己的教養經驗齣發,把個體放在原生態傢庭中去提升親子之間的關係。透過17個真實易操作的溝通方法,結閤3個令人省思的生命經驗,為父母呈現教養的大智慧。特彆加入具有藝術天賦女兒的漫畫插圖,一笑而過之後令人醍醐灌頂。
當我們用成人的眼睛去看待兒時的自己,就會發現,你越瞭解自己,就會越瞭解你的小孩。你兒時希望被對待的方式,正是孩子心中渴望的親子關係。
作者黃淑文用養育兩個孩子的教養智慧,找到自己,找到情感的根、生命的根、土地的根,通過展示孩子的作品和日常生活,讓所有的父母找到的自己的不完美和坦然麵對自己的不完美。容許孩子找到自己的宇宙,通過叩問和啓發,讓母親懂得,媽媽的身份和名字不止是母親。
圖書三大特點:
1、通過的幽默的圖文對話——孩子的內心世界PK媽媽的觀點
2、獨創的有機教養法——二孩時代,讓孩子長齣自己的原貌
3、親子教養反思與對話——療愈天下所有父母的教養焦慮。
黃淑文,中國颱灣心靈作傢,心靈繪畫老師、中國颱灣博客百傑“文學創作奬”金奬得主,認證國際治療師、YAI國際靜心引導老師。任職中學教師7年,被形容為“叛逆學生*愛的老師”,教學成果曾經獲颱灣“創造思考教學”優秀奬。辭去公職之後,開始成為專欄作傢。
目前已齣版《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媽媽的讀心術》等多部著作,其中《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登頂暢銷排行榜20周,先後接受過中國颱灣飛碟、中廣、教育電颱、警察電颱、漢聲廣播電颱、颱灣中央廣播電颱專訪等各大媒體專訪。中國颱灣《聯閤報》《康健雜誌》《媽咪寶貝》《生活教育》《綠主張》《中華日報》等媒體也做過大量報道。
有人說,讀淑文的書,就如她牽著我們的手,和她一起走過生命的巡禮。淑文的文字,就如她的人,質樸溫暖,真誠坦白。
這是一本樸素、周全而又非常實用的微型育兒全書。當閤格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復雜和艱巨的職業,很多媽媽熟記若乾條條框框,口中念念有詞,實踐起來卻經常手足無措陷入混亂。本書正本清源,卓有見地提齣隻有媽媽心理健康,纔有可能培育齣身心健康的孩子。把一些傢長高度聚焦於孩子所引發的焦灼霧氣,輕輕撥開,重見天日。媽媽們做好自己,纔能走上母子同步成長發展的坦途。
——著名作傢 心理谘詢師 畢淑敏
閱讀的快樂,就是你可以跟世界上所有的好大腦談話。我在讀黃淑文的《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時,數度有遇見知音之感。我們讀過同樣的書,被同樣的句子觸動過心靈。我們都在養育孩子開始思考,有時候,湧入我們腦海的句子都是一模一樣的。看淑文的文字令我想起瞭當媽媽的初心,那就是我決定當媽媽到剛當媽媽那幾年,我常問自己幾個問題:為什麼要當媽媽?我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孩子在邁嚮他的人生目標的路上,我能夠做些什麼。
——兒童教育作傢 童書媽媽三川玲
淑文即將在大陸齣版的這本書,在颱灣齣版已經有4年瞭,受到廣泛好評。很可惜,我沒能更早地看到這本書。這本書真是太好讀瞭,太受用瞭。我想,我一定會將這本書推薦給南京行知教育集團的傢長們和老師們,我要爭取請到淑文來行知教育書院開工作坊,細細地導讀這本書,讓我們的傢長和老師從淑文的教養和成長智慧裏汲取豐富的營養。這件事,本來在4年前就該做瞭。在信息化、自媒體、多元價值觀湧現的時代,人們被各種資訊包圍著,越來越多的傢長麵對孩子的感覺是恐懼、悲傷、疑惑、憤怒、軟弱,而淑文卻透過的她真誠、細膩、幽默、充滿靈性的筆觸,讓我們看到瞭一位母親的從容、喜悅、通達、平和、有力,更是以她勇敢的實驗、廣博的閱讀、深入的思考,為許多迷思中的父母揭示瞭成功教養、有機教養的奧秘:關鍵在於做自己——“快樂來自於按照你自己的價值觀享受人生,來自於接納真實的自我”,“藉由養育孩子,修剪自己生命的枝葉,圓滿自己的人生”。
——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 楊瑞清
在眾多育兒理念裏,“有機育兒”是一種比較生態的提法,教養作傢黃淑文提倡有生機的育兒,讓愛流動起來,避免纍積負麵情緒,讓親子流暢溝通。溝通看似是一個小問題,但在很多傢庭裏又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淑文娓娓道來,用自己的三個生命體驗療愈父母的焦慮。其實,育兒就是做自己,沒錯,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搜狐母嬰
剛看到題目就被這本書深深吸引瞭,一口氣讀完。深深感到淑文老師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傢庭教育書,更是一本引領父母成長的書。是的,父母是需要成長的,而且,比起幫助孩子成長來說,我們自身的成長更加重要。因為隻有我們自己成長瞭,我們纔會有力量支持孩子成長。我也是在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開始瞭對自己的探索,讀淑文老師的這些文字,內心感到很滋養。相信淑文老師與她的兩個孩子的成長故事,會引領更多人走上探索自己的旅程。
——貝瓦兒歌內容總監 李少林
黃淑文老師就如她畫的一幅中所標注的語言一樣:“我的心中永遠有一顆小太陽,在雨中,在黑夜裏,為自己發光。”在這本書中,黃老師如昔日好友般,散發著獨特溫暖的光娓娓道來她的故事,感人又有力量:如何與自己內在的小孩子對話,又如何藉由養育孩子而迴歸內心真實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尋找閤適的養育方式,媽媽要懂得麵對自己,纔知道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幫助孩子探索自己。同時,她還告訴女人們,你們的身份不止是母親。媽媽們隻有做好自己,孩子纔能成為更好的自己,而這些也是我一直堅信的。在書裏特彆喜歡小紅豆的漫畫,淋灕盡緻的展現著一個普通傢庭的的真實生活原貌。
——親子閱讀推廣人 育兒書籍作傢 陶小艾
捲一 傢的心靈地圖 傢,是心靈的巢穴 教養是迴到自己,找到情感的根、土地的根、生命的根 找到情感的根:瞭解原生傢庭如何塑造你 找到土地的根:親近故鄉、在地生根的教養 找到生命的根:迴到人的本質,坦承自己的不完美 吾傢有女初長成 容許孩子尋找自己的宇宙 幫助子女通過「蛹」的考驗,找到自我的圖像 保有孩子純真的宇宙,每天都有新發現 溫暖的守護,再怎麼叛逆的孩子,都渴望有人瞭解他 生命列車:請跟我坐上孩子的車 打破愛的迷思 迷思一:養育孩子是犧牲奉獻? 迷思二:我這麼愛你,你就必須聽我的? 迷思三:孩子的錶現,是你的成就? 創意手拉車:考驗父母容忍指數 找迴對孩子的直覺 教導孩子在遊戲中保護自己 何時該生氣?何時該禁止? 深入孩子的心靈,和孩子同步成長 讓孩子享有自由奔騰的幸福 沒有輪胎的怪手 你,是否有過同樣的純真?
無盡的想象,打造無限的可能︱︱請彆殺瞭孩子的夢 不要斷絕自己與童年的關係 支持孩子把飽滿的能量,用在自己的熱情所在 捲二 愛的方程式||孩子的告白VS媽媽的觀點 媽媽沒說齣口的秘密 衝突過後,把愛完整說齣來 給孩子一個可以痛哭的肩膀
有機教養,讓愛自由流動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爸爸媽媽到底有沒有偏心? 養孩子像跳探戈,父母退後,孩子纔能往前
碎碎念,真的有用嗎?
另類的親子旅行︱︱露宿街頭 換位思考,孩子更有智慧
如何和孩子談死亡?
愛是動力,而不是包袱
有愛支撐,孩子更堅強 如何幫孩子麵對負麵的陰影? 爸媽大不同,應變之道
瞭解媽媽,要先瞭解外婆 爸爸和媽媽一樣親 捲三 女人,你的名字不隻是母親||媽媽的愛與自我追尋 圓滿的親子關係︱︱媽媽做自己,也讓孩子做自己
走在自己所愛的路上,人生永遠不會嫌晚 接納真實的自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養小孩 雨中的我,永不放棄︱︱留給孩子一本愛的存摺 雨中聯想一:媽媽的愛,像把堅強的保護傘 雨中聯想二:帶給孩子穿越睏境的韌性 雨中聯想三:懷念爸爸雨中的車聲 在人生的大海,我想要成為一隻飛魚 畫一張生命地圖,檢視自己的生命曆程
嚮過去的痛苦,寄上一張慰問卡 將生命的哀傷,化為喂養自己的養分 品嘗生命的果實,讓自己過得更好
我要為自己做什麼,纔會過得更好? 自己製作一個錦囊妙袋 喚起內心的力量:我渴望什麼?我嚮往什麼? 製作生命美好的藍圖,找齣堅強的後盾 為自己做周期性的心靈打掃 不同階段,為自己畫不同的自畫像 女人,你的名字不隻是母親 後記 我曾做過的三個生命實驗 實驗一:上小學前,不教孩子寫字,將來學業成績會跟不上嗎? 實驗二:孩子沒有讀幼兒園,將來上學人際關係會不好嗎? 實驗三:如果把自己還原成新生的種子,我會怎麼長呢? 幸福小幽默 ◎ 愛自己的優點,也愛缺陷
◎ 媽媽總有神奇的讀心術
◎ 齣租車驚魂之旅 ◎ 孩子奇怪的邏輯
◎ 如果有一天,媽媽變成小孩……
◎ 幽默會遺傳!? ◎ 媽媽,你把我的「寶貝」當垃圾啦!
◎ 幸福,藏在平凡細微的小事
◎ 雞腿事件的領悟 ◎ 媽媽的心裏,永遠有個不會變老的小孩
◎ 無辜的洗衣機
◎ 幸福溝通法則
◎ 你像爸爸還是媽媽?
教養是迴到自己,找到情感的根、土地的根、生命的根
詩人紀伯倫說:「你的房捨是你身體的擴大。它在陽光中生長,在靜夜中安眠,而且它不是無夢的。你的房屋不做夢嗎?不夢想著離開城市,往小林中或小坡頂?你的屋中有平安?有記憶?有美嗎?告訴我,在你們屋內有這些嗎?」詩人搖著手中的筆,一聲又一聲地喚著,讓庸碌的現代人為之語塞。連我也不禁想問:你呢?你的房子有生命嗎?
每次看著孩子用樹乾、樹枝搭建而成的巢穴,內心總有一種迴到童年,很熟悉卻說不清楚的感動。直到看瞭法國作傢普魯斯特的書,纔被貼切的說齣來,有股被瞭解的暢快。他說:
「如果你能追尋到記憶中的某個時刻,一點點、一步步將它擴充、蔓延,將它穩固瞭,就能在不斷失去的時光中,收迴一片片土地,獲得生活的一塊盤石。」
我想,成為父母*大的福分就是藉由養育孩子,宛如實境模擬般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孩,重新迴到過去。不管過去在原生傢庭是傷心的、遺憾的,甚至是無法挽迴的記憶,你都可以試著把它轉化成美好的養分,從「失去的時光中,收迴一片片土地」,成為你和下一代生活的重要盤石。
時光迴轉像個小孩,像穿越瞭某個生命的通道,發現你在目前的傢庭和原生傢庭的「銜接處」,竟然住著另一個靈魂(一個調皮的頑童或一個受傷的孩子),如果你能褪去大人的外殼,住進這個小孩的心靈,追尋記憶中的某個時刻,定定地看著自己和原生傢庭的連結,也許你就能恍然明白,不管是齣於命運,或一種難以言喻的因緣,我們自身、包括我們下一代的成長環境,其實冥冥之中,都被傢庭某種不可抗拒的力量緊緊牽引著。結婚之前,我和多數人一樣,對傢的概念模糊而懵懂,直到有瞭小孩,透過養兒育女觸摸到生命底層的根須,我纔猛然察覺,緊緊牽係我們的、那條無形的傢庭絲綫,是情感的根、土地的根和生命的根。
找到情感的根:瞭解原生傢庭如何塑造你你愈瞭解自己,就愈瞭解小孩
這幾年與媽媽們互動的過程中,有媽媽直言自己和原生傢庭沒有什麼好探索的,童年也沒什麼遺憾和傷痕。讓我想起小說傢村上春樹在《1Q84》裏,曾經這樣剖析自己:「印象中的自己,幼年和少年時代並沒有受傷的記憶。傢庭沒什麼問題,學校成績雖然不算好,不過也還算普通。讀書、聽音樂、和貓玩耍,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淡淡地過著日子。後來上普通公立學校,有朋友,也和女朋友約會,常常外齣遊玩,度過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
雖然讀瞭非常多書,但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到二十九歲以前都沒有想寫小說的心情。直到離開大學後開始開店,背著貸款,每天辛苦的工作,到瞭二十九歲的某一天,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可以寫。剛開始,隻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然而,寫瞭一段時間後,村上春樹卻漸漸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說起來,不管任何人,在什麼樣的環境長大,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分彆受過傷,都有被傷害過。隻是沒留意到那件事而已。』
村上春樹坦言,《1Q84》中齣現的那些所謂受傷的人,雖然被極端擴大、誇張化,卻也是自己的投影。但他覺得自己並不是在責備父母或批判雙親,因為『父母也盡瞭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技能)傳遞給孩子。』」
透過書寫纔開始挖掘自己的村上春樹,把寫故事的過程比喻為挖洞,「剛開始以為自己裏麵沒有故事,隻能在腳底默默挖下去。挖得愈大愈深之後,檢驗自己的程度變得愈來愈深,就能從不同層麵不同角度看事情。在持續挖掘之間,腰腿的力量強壯起來,就可以由內而外挖齣更多的故事。那些故事說起來,終究是從自己的根部齣來的東西。把根部拉齣錶麵,有些情況自己也非常難過,有時甚至連不想看的東西也不得不看。」
我覺得養孩子的過程,和村上春樹書寫的過程很像。剛開始我們隻是盯著小孩的成長,沒有自覺要把目光轉嚮自己,等到孩子愈來愈大,你會發現你對孩子的管教態度,取決於你內在的人格特質。而你內在的性格其實取決於原生傢庭如何塑造你。當你學習用長大的眼睛重看兒時的自己時,你會發現你愈瞭解自己,就愈瞭解自己的小孩。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一天你發現孩子的缺點,竟然正好是自己的一部份,尤其這個缺點激烈的造成你和另一半的爭執時,就如同村上春樹所言,不得不從自己的根部往內挖掘,有時不想看的東西也不得不看。因為,這個要命的缺點造成你和另一半爭執的糾結點,很有可能是幼年的際遇種下的根。你不得不把過去聯係你和原生傢庭情感的根部拉齣錶麵,好好瞧個清楚,瞭解問題的所在。
也許你會恍然察覺,原來,孩子有你童年的影子。當你願意迴到原生傢庭找到你情感的根芽時,孩子便成為你探看自己的鏡子。養孩子,另一個自我成長的層麵,好像也在養自己的心,藉由重新修補,自己也因此活得更完整。
找到土地的根:親近故鄉、在地生根的教養
不管孩子飛多遠,都不會忘記迴傢的路
日本作傢嚮田邦子曾經說:「迴憶,就像老鼠炮。一旦點著瞭火,一下子在腳邊竄動,一下子又飛往難以捉摸的方嚮爆炸,有時候嚇著瞭彆人,自己也會被自己嚇一跳。」
是啊,一旦你開始往內心探勘「挖井」,撥開橫阻在你和內在的自己,幾十年被歲月和柴米油鹽淤積囤塞的淤泥,剛開始隻是輕輕的搔痛,涵藏一絲絲酸酸甜甜、模模糊糊的記憶,一旦挖掘到內心底部的活水層,那不顧一切蜂擁而上的泉水,瞬間就化為百味雜陳的往事和無可抑止的淚水。
也許是這個緣故,有時候我們很怕痛,常常懷念一種味道,卻又害怕聞到它的氣味。很想搞清楚自己的睏惑和糾結,卻又不敢追根究柢想得太清楚。但,最終我們還是要麵對啊,就像我們終究要迴傢一樣。
每一次迴故鄉颱南,火車一到雲林嘉義,聞到一股來自嘉南平原的傢鄉味,眼眶便不知不覺溫熱起來。曾經,我討厭故鄉的落後、貧脊和空乏,而今當我隨著火車的行進,進入幾十年的時光隧道,撲鼻而來的青草味,潺潺的流水聲,點點滴滴兒時的記憶,卻讓我迫不及待的飛奔嚮前。即使爸爸去世多年,在異鄉想起爸爸仍覺得他還在傢門口等我;雖然已經四十幾歲瞭,卻一直記得五歲時,三十歲的媽媽挺著大肚子倚在門口,等待爸爸載她去醫院生小妹的情景。時間,好像魔術師,把時而模糊、時而清晰的兒時記憶,不分邏輯次序地全部攪和在一起,讓記憶中的我,像黑白照片停格在某個瞬間,永遠像個小孩,不會變大,也不會變老。傢鄉的老人早已凋零,兒時的玩伴也早已離鄉遠行,但鄉間的老樹小花小草依然記得我,它們容許我兒時的幼稚,包容我少年的叛逆,在我傷心挫敗、無人傾訴時,伸齣它們的軀乾撫慰我,而今仍然像個老朋友,一直在某個角落默默地等著我迴傢。我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心裏輕輕的叫喊著,是的,我迴來瞭,我的根在這裏,不管我飛多遠,都不會忘記迴傢的路。
這或許是為什麼離開傢鄉多年,仍住不慣都市的繁華,而選擇住在隱匿的山間和大樹小花小草為伍的主要原因。土地的根須,從颱南到淡水,哪怕經過多少的風風雨雨,人事的變遷,幾十年來像剪不斷的臍帶緊緊抓住瞭我,成為我的養分和不離不棄的依靠。很自然的,在我成為母親之後,我選擇瞭一種親近土地、親近故鄉、在地生根的教養。我希望土地的根須不僅牢牢抓住我,也緊緊抓住我的小孩,我希望他們永遠聽得見原野的呼喚和土地的心跳。想想,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到異地求學,甚至移居國外,當他從國外入境迴故鄉,踏進機場的那一刻,牽引著他迴到原生傢庭的旅程中,他會想起故鄉的什麼呢?是豐饒有趣的兒時體驗?父母親溫暖的懷抱和陪伴?還是單調乏味的補習生活?或者隻是成天在傢裏埋頭玩電動、沉迷於網絡遊戲?
訝異的是,已有愈來愈多的父母「拿3C喂小孩」,以網絡遊戲當作孩子童年的「保姆」,愈來愈多的孩子被電視、計算機、手機、iPhone、網絡遊戲喂哺長大,雖然高科技網絡多媒體是未來的主要潮流,但它的聲光影像往往是虛擬的、人為操控的。對孩子而言,父母親和網絡「保姆」最大的不同在於,父母是活的,是肉貼肉、心連心感情的存在,那是計算機屏幕和觸控式的網絡遊戲無法給予的。
我的意思並非完全排斥網絡遊戲。事實上,網絡遊戲也有娛樂的功能,父母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玩,卻不能放任孩子沉浸其中,甚至完全取代父母。想想,一個人的童年隻有一次,童年一去不復返,電玩手機卻在每個階段隨時隨地、甚至隻要有錢便可以擁有,又怎麼能夠取代「隻屬於自己」的親情,和長大後「有錢也買不到」的童年經曆呢?有很多人感嘆,這一代孩子的靈魂好像都空空的,那是因為他們活在網絡的虛擬世界,生命的根須離土地太遠瞭,找不到可以歸根的地方。故鄉就是泥土,如果孩子的童年隻是緊緊黏住計算機和網絡遊戲的屏幕,而沒有聞過傢鄉泥土的味道,長大後又如何循著故鄉的氣味,踏上歸鄉尋根的旅程呢?
因此,我和先生對兩個孩子的教育,總是從孩子的齣生地淡水為中心,再將觸角往外延展到新北市、颱北市,以及颱灣各地。不論是陪伴孩子在山中的小徑探險,在溪流戲水或在草地上奔跑打滾,參與各種廟會慶典、老街踏查、生態露營,或到圖書館演藝廳看演齣、聽故事,我們總是想辦法幫助孩子在生長的土 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後悔買瞭。
評分原版
評分老婆買的雞湯書
評分看著質量還不錯,內容不知如何,希望能有幫助!稍微有點點味道,估計時間長瞭就會散瞭吧!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老婆買的雞湯書
評分很受啓發
評分還沒有時間拜讀,希望能學習
評分書本看起來還不錯!
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