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大师季羡林系列:季羡林谈人生

聆听大师季羡林系列:季羡林谈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羡林 著
图书标签:
  • 季羡林
  • 人生感悟
  • 文化随笔
  • 人生哲学
  • 国学
  • 大师讲堂
  • 人生智慧
  • 散文
  • 回忆录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68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768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聆听大师季羡林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6
字数:14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三,个人心中思想和感情矛盾与和谐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季羡林

内容简介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本书是季羡林先生于2006年亲自授权、审定的经典畅销书,集中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人生智慧的文章。季羡林先生愈行愈远,而他的人生智慧对读者的影响却愈久弥深。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6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季羡林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

目录

第一章·不完满才是人生/1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人生/2

再谈人生/5

三论人生/8

人生漫谈/11

人生之美/17

漫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20

人生小品/23

禅趣人生/28

不完满才是人生/33

人间第一爱/36

第二章·做人与处世/39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和感情矛盾与和谐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谈礼貌/40

满招损,谦受益/43

谦虚与虚伪/46

容忍/49

知足知不足/51

有为有不为/54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57

毁誉/59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62

难得糊涂/65

做人与处世/68

牵就与适应/71

三思而行/74

目中无人/77

忘/80

漫谈消费/86

论朋友/91

第三章·我们面对的现实/95

所谓“当时”者,指人生过去的某一个阶段。处在这个阶段中时,觉得日子也不过如此,是很寻常的。过了十几二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回头一看,当时实在有不寻常者在。……我们面对的现实,多种多样,很难一一列举。现在我只谈两个:第一,生活的现实;第二,学术研究的现实。

希望在你们身上/96

一寸光阴不可轻/99

成功/102

当时只道是寻常/105

开卷有益/108

走运与倒霉/111

缘分与命运/114

隔膜/117

坏人/120

傻瓜/123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126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129

我们面对的现实/131

论恐惧/135

论压力/138

第四章·我写我/141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我不能不承认,我运气不错,所得到的成功,所获得的虚名,都有点名不副实。在另一方面,我的倒霉也有非常人所可得者。在那骇人听闻的所谓什么“大革命”中,因为敢于仗义执言,几乎把老命赔上。皮肉之苦也是永世难忘的。

我写我/142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145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181

我害怕“天才”/187

衣着的款式/190

第五章·长寿之道/193

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可谓长寿矣。因此经常有人向我询问长寿之道,养生之术。我敬谨答曰:“养生无术是有术。”……如果非要我讲出一个秘诀不行的话,那么我的秘诀就是: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

养生无术是有术/194

谈老/197

老年(一)/199

老年(二)/201

老年(三)/204

谈老年(一)/207

谈老年(二)/210

谈老年(三)/213

老年十忌/216

老年四“得”/235

老马识途/238

长生不老/241

长寿之道/244

精彩书摘

  再谈人生

  人生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万花筒,用千把字来谈,是谈不清楚的,所以来一个“再谈”。

  这一回我想集中谈一下人性的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哲学史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争论问题:人是性善,还是性恶?这两个提法都源于儒家。孟子主性善,而荀子主性恶。争论了几千年,也没有争论出一个名堂来。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记错了,由我负责)这同中国古代一句有名的话,精神完全是一致的:“食色,性也。”食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温饱的问题,色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所谓传宗接代。

  我看,这不仅仅是人的本性,而且是一切动植物的本性。试放眼观看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哪一个动植物不具备上述三个本能?动物姑且不谈,只拿距离人类更远的植物来说,“桃李无言”,它们不但不能行动,连发声也发不出来。然而,它们求生存和发展的欲望,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桃李等结甜果子的植物,为什么结甜果子呢?无非是想让人和其他能行动的动物吃了甜果子把核带到远的或近的其他地方,落在地上,生入土中,能发芽、开花、结果,达到发展,即传宗接代的目的。

  你再观察,一棵小草或其他植物,生在石头缝中,或者甚至被压在石头块下,缺水少光,但是它们却以令人震惊得目瞪口呆的毅力,冲破了身上的重压,弯弯曲曲地、忍辱负重地长了出来,由细弱变为强硬,由一根细苗甚至变成一棵大树,再作为一个独立体,继续顽强地实现那三种本性。“下自成蹊”,就是“无言”的结果吧。

  你还可以观察,世界上任何动植物,如果放纵地任其发挥自己的本性,则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哪一种动植物也能长满、塞满我们生存的这一个小小的星球。那些已绝种或现在濒临绝种的动植物,属于另一个范畴,另有其原因,我以后还会谈到。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哪一种动植物——包括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内——能塞满了地球呢?

  在这里,我要引老子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造化小儿——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有没有?他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不信什么上帝,什么天老爷,什么大梵天,宇宙间没有他们存在的地方。

  但是,冥冥中似乎应该有这一类的东西,是他或它巧妙计算,不让动植物的本性光合得逞。

  1996年11月12日

  三论人生

  上一篇《再论》戛然而止,显然没有能把话说完,所以再来一篇《三论》。

  造化小儿对禽兽和人类似乎有点区别对待的意思。它给你生存的本能,同时又遏制这种本能,方法或者手法颇多。制造一个对立面似乎就是手法之一,比如制造了老鼠,又制造它的天敌——猫。

  对于人类,它似乎有点优待。它先赋予人类思想(动物有没有思想和言语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又赋予人类良知良能。关于人类本性,我在上面已经谈到。我不大相信什么良知,什么“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又无从反驳。古人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者,极少极少之谓也。即使是极少极少,总还是有的。我个人胡思乱想,我觉得,在对待生物的生存、温饱、发展的本能的态度上,就存在着一点点“几希”。

  我们观察,老虎、狮子等猛兽,饿了就要吃别的动物,包括人在内。它们绝没有什么恻隐之心,绝没有什么良知。吃的时候,它们也绝不会像人吃人的时候那样,有时还会捏造一些我必须吃你的道理,做好“思想工作”。它们只是吃开了,吃饱为止。人类则有所不同。人与人当然也不会完全一样。有的人确实能够遏制自己的求生本能,表现出一定的良知和一定的恻隐之心。古往今来的许多仁人志士,都是这方面的好榜样。他们为什么能为国捐躯?为什么能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性命?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就是这样的人。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只有这样的人能有。禽兽中是决不会有什么“脊梁”,有什么“浩然之气”的,这就叫做“几希”。

  但是人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能够做到,有的人就做不到。像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怎能做到这一步呢?

  说到这里,就涉及伦理道德问题。我没有研究过伦理学,不知道怎样给道德下定义。我认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到了曹操那样,就算是坏到了顶。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人,普天之下倒是不老少的。说这话,有点泄气。无奈这是事实,我有什么办法?

  1996年11月13日

前言/序言


《季羡林谈人生》并非一本探讨人生哲学或是人生哲理的著作。如果期待从这本书中读到关于“如何过好一生”的宏大叙事,或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辨析,那么您可能会有些意外。这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学贯中西、饱经沧桑的老人,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经历,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人情世故,以及他所经历的时代,所发出的种种观察和感悟。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呈现了季羡林先生的“真”。这里的“真”是多重含义的。首先,是语言的真。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而是如同寻常的谈话,朴实无华,却又蕴含着智慧的火花。他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坦诚,一种不加掩饰的真实。这种真实,让读者能够轻易地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思考与洞察。 其次,是情感的真。书中,季羡林先生毫不避讳地袒露自己的情感。他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朋友的珍重,对故人的怀念,都通过细腻的笔触流淌出来。他谈到童年时代的趣事,谈到留学海外的经历,谈到国内的种种变化,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故事情节更加动人。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人性中的美好品质的珍视。 再者,是思想的真。尽管这本书并非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但其中蕴含的真知灼见,却足以令人回味。季羡林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谈到对学问的看法,对教育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无不展现出他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他的思想,不是脱离现实的空谈,而是根植于生活,经过深思熟虑的沉淀。他从不给人灌输某种绝对的真理,而是邀请读者一同思考,一同探寻。 这本书的结构,并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更像是一系列随笔、散文的集合。它涵盖了季羡林先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个人经历到社会观察,从学问探讨到情感抒发,都有所涉猎。读者在翻阅这本书时,仿佛在与一位长者促膝长谈,听他娓娓道来,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深沉感人。 例如,书中可能会有关于他童年回忆的片段。他可能会描绘故乡江南水乡的景致,讲述儿时调皮捣蛋的趣事,或是回忆起那些已经远去的亲人。这些回忆,虽然只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却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童年形象,展现出他对往昔岁月的深情。这些回忆,并非为了炫耀,而是对生命本真的回溯,对童年纯真的致敬。 再比如,他可能会谈及他在国外求学的经历。从早年的漂泊异乡,到后来在西方高等学府的学习,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学术成就,也让他对中西方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可能会讲述自己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挣扎,与外国同学的交流,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坚守和热爱。这些经历,或许充满了艰辛,但却充满了力量,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坚韧和毅力。 书中也必然会涉及到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观察和思考。作为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亲历了太多的风云变幻。他可能会用一种超然的姿态,回顾那些历史的洪流,表达他对时代变迁的感悟。他不会回避历史的复杂性,也不会简单地评判对错,而是以一种更加包容和深刻的视角,来审视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他可能会对一些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用他独有的智慧,点拨读者,引发思考。 在学问方面,季羡林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师。虽然这本书并非一本学术专著,但其中也必然会流露出他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他可能会谈到自己治学的理念,对某些学科的见解,或是对后辈学子的殷殷期盼。他可能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学术概念,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到学问的魅力。他对知识的尊重,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学术的严谨态度,都会在字里行间有所体现。 书中也可能会穿插一些关于人情世故的观察。季羡林先生一生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对人性的复杂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可能会讲述一些与朋友、同事、学生之间的交往故事,从中提炼出一些关于待人接物、处世之道的感悟。这些感悟,并非说教,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读者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他可能会用一种温和而又犀利的笔触,揭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对人情世故有了更深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具特色。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既有文人的风雅,又不失乡土的亲切。他善于运用大量的口语化表达,使得他的文字读起来格外轻松自然。同时,他也能在平实的语言中,嵌入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他的智慧所打动。他的幽默感也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他常常会用一些巧妙的比喻和调侃,来化解严肃的话题,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启迪。 这本书并非一本励志书籍,它不会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或者“如何克服一切困难”。它更多的是一种分享,一种陪伴。季羡林先生通过这本书,与读者分享他的生活,他的思考,他的感悟。他让你看到,即使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伟人,也依然拥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拥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 阅读《季羡林谈人生》,就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漫步在人生的小径上,听他讲述路边的风景,分享他的见闻。你或许不会获得某种具体的“人生指南”,但你会在不经意间,被他的智慧所启发,被他的真诚所打动,被他对生活的热情所感染。这本书,更多的是提供一种“生活态度”的启示,一种“人生智慧”的分享。它让你明白,生命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宏伟的目标,而在于每一个当下,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对真诚的坚持。 总而言之,《季羡林谈人生》是一本充满温情、智慧与真诚的书。它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了一位伟大知识分子对生活、对人生的种种观察与感悟。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谈人生”的书,而是一本让人在阅读中,去“感受人生”的书。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那些看似平凡的文字,却蕴含着不平凡的力量,能够触动你的内心,引发你对自身生活的思考,让你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种平和而又充实的力量。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赠予,一份来自智者的馈赠,让你在阅读中,与一位伟大的灵魂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尚未展开阅读,但《季羡林谈人生》这个书名就已经勾起了我对于人生诸多疑问的思考。季羡林先生,他的学术成就斐然,他的为人处世更是被后人传颂。我想象着,在本书中,他一定不会空谈理论,而是会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从童年时代的懵懂,到青年时代的求索,再到中年时代的沉淀,直至老年时代的豁达,细致入微地剖析人生中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或许,他会谈到求学之路的艰辛,谈到治学之道的严谨,谈到面对逆境时的坚韧,谈到人生中的得失与取舍。我尤其好奇,在他这样一位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于一身的大家眼中,究竟是怎样看待“成功”与“失败”,是怎样理解“幸福”与“痛苦”,是怎样把握“顺境”与“逆境”的。这本书,我相信绝非一本简单的说教,而更像是一碗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品越能体会出其中的甘醇与厚重。

评分

《季羡林谈人生》这个书名,就如同一个温润的邀请,将我带入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还没来得及翻阅具体篇章,但对于季羡林先生的崇敬,已经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我深信,这位大师的人生智慧,一定能够为我带来启迪。想象一下,他会用怎样平实而又深刻的语言,去阐述他对生死的理解,对幸福的定义,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也许,他会分享他在逆境中如何保持乐观,在顺境中如何保持谦逊。也许,他会讲述他如何看待教育,如何看待传承,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未来。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滋养。我期待着,能从季老的笔触中,感受到岁月的沉淀,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更好地去生活,去感受,去拥抱这个世界。

评分

《季羡林谈人生》这部作品,单看名字就让人心生向往。季羡林先生,他不仅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智者,一位在人生长河中留下了深刻足迹的先行者。我尚未阅读具体内容,但凭借对先生的了解,我可以想象,在这本书里,他定然会以一种极其朴实而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去讲述他对于人生方方面面的看法。也许,他会分享他年轻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也许,他会讲述在异国他乡求学的思乡之情,也许,他会袒露在战争年代的艰难岁月里,他是如何保持乐观与坚韧。我相信,他的话语中不会有华丽的辞藻,却会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这本书,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学习,一种汲取人生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的机会。我期待着,能从季老的字里行间,找到面对生活困惑的答案,获得前行的力量。

评分

翻开这本《季羡林谈人生》,仿佛瞬间被拉入一个温润而深邃的知识殿堂。尽管书本内容本身尚未深入阅读,但仅仅从书名和作者的声名,就已经能预感到其中蕴藏的智慧光芒。季羡林先生,这位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他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人格的魅力和思想的高度。想象一下,他将如何以他那特有的、饱含人生阅历的语言,去剖析人生的种种况味,去阐释生命的意义,去揭示那些隐藏在平凡日子里的哲理。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指引迷茫的灯塔,能够获得面对挑战的勇气,更期待着能在大师的引领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领悟那些深藏的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智者的灵魂交流。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让季老的思想涤荡我的心灵,让他的智慧滋养我的生命。

评分

尽管还没来得及细读《季羡林谈人生》的章节内容,但仅凭书名和作者的声望,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季羡林先生,他的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我预感,在这本书中,他不会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人生哲理,而是会以一种极其温和、极其真诚的态度,将他的人生感悟娓娓道来。或许,他会讲述他如何看待年龄的增长,如何面对岁月的流逝,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我特别期待,他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以及如何看待“名利”等人生重要课题的观点。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智者隔空对话的宝贵机会,一次洗涤心灵、重塑自我的契机。我渴望在这本书中,寻找到通往内心平静的路径,获得面对生活挑战的智慧。

评分

很好,物流快,就喜欢京东

评分

京东买的东西很放心,会一直买下去。

评分

chh

评分

不然啊夸他乐拉人他俩聚聚是开塞露不顺路聚餐

评分

书质量很好,京东物流很快,赞(≧▽≦)/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购书节活动买的,价格给力,包装完整,挺好的,慢慢看吧。

评分

买来送朋友的,朋友很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