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武学官方指定教科书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黄石公三略》,亦称《三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相传作者为汉初隐士。张良因此书名垂史册。
古代谋略学的经典内容,精心辑录、翻译,并结合古今中外的著名事例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阐述了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各种规则,揭示了在职场、商场中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智慧,对加强个人修养,应对职场难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六韬》,周初太公姜尚所著,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
《三略》,秦时黄石公撰,主要阐述的是治国兴邦、统军驭将的政治方略,同时也涉及到一牡一用兵打仗的具体计谋与方法。其思想体系不局限于一家,而是杂糅各家思想,尤以吸收儒、道两家学说为多。因此《三略》虽以兵书著称,也被视为一部政治谋略著作。
姜尚,名望,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辅佐周武王灭商,是中国历史上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汉时人,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
张亮爱好古文,用通俗的语言、生活化的案例,阐释有名的生活哲理。
六 韬
文 韬........................ 2
文 师................ 2
盈 虚................ 7
国 务................ 11
大 礼................ 13
明 传................ 16
六 守................ 18
守 土................ 21
守 国................ 24
上 贤................ 27
举 贤................ 31
赏 罚................ 33
兵 道................ 35
武 韬........................ 38
发 启................ 38
文 启................ 42
文 伐................ 46
顺 启................ 50
三 疑................ 52
龙 韬........................ 55
王 翼................ 55
论 将................ 59
选 将................ 62
立 将................ 65
将 威................ 68
励 军................ 70
阴 符................ 72
阴 书................ 74
军 势................ 76
奇 兵................ 79
五 音................ 83
兵 征................ 87
农 器................ 90
虎 韬........................ 93
军 用................ 93
三 陈................ 100
疾 战................ 102
必 出................ 104
军 略................ 108
临 境................ 111
动 静................ 113
金 鼓................ 116
绝 道................ 118
略 地................ 121
火 战................ 124
垒 虚................ 126
豹 韬........................ 128
林 战................ 128
突 战................ 130
敌 强................ 133
敌 武................ 135
乌云山兵.............. 138
鸟云泽兵.............. 140
少 众................ 143
分 险................ 145
犬 韬............... 147
分 合................ 147
武 锋................ 149
练 士................ 151
教 战................ 154
均 兵................ 156
武车士................ 160
武骑士................ 162
战 车................ 164
战 骑................ 167
战 步................ 171
三 略
上 略................ 174
中 略................ 196
下 略................ 203
文 韬
文 师
【原文】
文王将田①,史编布卜②曰:“田于渭阳③,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④,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⑤占,得皋陶⑥,兆比于此。”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⑦,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注释】
①文王:商末周部族的领袖,姓姬名昌。田:通“畋”,打猎。
②史编布卜:史:官职名,先秦时主要掌管记事、祭祀及占卜诸项事务。编:人名。布卜:占卜。
③渭阳:渭水北岸。渭:渭水。阳:水的北面。
④兆:预兆。公侯:古代爵位的名称。五等爵位中第一等称公,第二等称侯。
⑤禹:传说中我国古夏后氏部落的领袖,以治理洪水而闻名。后其子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⑥皋陶:传说中东夷族的领袖,舜时曾主管刑狱,后又辅佐禹。
⑦权:权术。
【译文】
周文王姬昌准备外出狩猎,命太史编占卜吉凶。太史编占得卜兆说:“您此次在渭河北岸狩猎,将有很大的收获。所得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赠给您的老师,辅佐您成就功业,并且还将使您今后三代继承人都得益。”文王问:“卜兆是如此吉祥吗?”太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太史畴过去曾为夏禹王占卜,也曾得到过这种卜兆,因此他就得了皋陶这位贤臣,今天所得的卜兆和那次相似。”文王于是斋戒三日,排除杂念,集中思想,然后乘狩猎用的车马,到渭河北岸狩猎,在狩猎期间,终于遇见了太公姜尚,当时他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上钓鱼。
文王下了车,向太公致意,并关心地询问他,说:“您十分喜欢钓鱼?”太公回答说:“臣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志向,常人乐于做好自己愿意做的事。现在我钓鱼,其道理和这相似,而并非乐于钓鱼这件事而已。”文王问:“怎么见得和钓鱼的道理相同呢?”太公回答说:“钓鱼这件事体现了用人的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这是一种以饵诱鱼的权术;用重金招揽勇士,使其慷慨赴死,这也是一种以饵诱鱼的权术;用官职授予臣僚,使其效忠尽力,这更是一种以饵诱鱼的权术。钓鱼和求贤都是为了有所收获,所以这里面的道理十分深邃,我们从这里可以悟出治理国家的大道理。”
【原文】
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直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太公曰:“缗①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②。呜呼!曼曼绵绵③,其聚必散;嘿嘿昧昧④,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⑤焉。”
【注释】
①缗(mín):钓丝。
②毕:古时狩猎用的网,此处意为取得。
③曼曼绵绵:曼曼,同“漫漫”,指幅员辽阔。绵绵,指持续长久。
④嘿嘿昧昧:嘿嘿,同“默默”,寂然无声。昧昧,纯厚隐晦,不显露于外。
⑤树敛:使人心凝聚。
【译文】
文王说:“我想再听您进一步说说这里面的详细情况。”太公说:“水的源流深,流水就不息,流水不息则鱼便于生长,这是合乎情理的;树木的根扎得深,就枝叶繁茂,枝叶繁茂,果实就累累,这也是合乎情理的;君子情意相投,就能互相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同样是合乎情理的。一般的言语应对,通常是用来表达感情的;如果能说出真情实话,那是最好的事情。现在臣所说的,就是肺腑之言而毫无忌讳,你听了不会生气吧?”
文王说:“凡是有仁德的人都能接受正当的规谏,不会厌恶肺腑之言。我怎么能不希望听你的话呢?”太公说:“细小的钓丝和明显的鱼饵可以钓小鱼,钓丝适中鱼饵味香可以钓中等大小的鱼,粗的钓丝和大的鱼饵可以钓大鱼。鱼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拿了国家的俸禄,就会服从君主的驱使。所以用饵取鱼,鱼可以捕获;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会搜罗尽。以家庭为基础去取国家,这个国家必定会被攻克;以国家为基础去夺取天下,天下就会服从君王的统治。”太公感慨地说:“土地幅员广大,国土绵延久长,但如果不得人心,聚集在一起最后还会散去。但若能实施清明政治,其光华必能长久照耀。微妙啊!圣人之德,就在于独到且潜移默化地争取人心。高兴啊!圣人之虑,就是使天下的人各得其所,人心能够凝聚。”
【原文】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①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②哉!敢不受天之诏命③乎!”乃载与俱④归,立⑤为师。
【注释】
①擅:专擅、独自享用。
②允:诚然,信然。
③诏命:上天或皇帝的命令。先秦时多指上级对下级的命令。
④俱:都,全。
⑤立:拜,作为。
【译文】
文王又问:“怎样凝聚人心而使天下归顺呢?”太公回答说:“天下并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同拥有的天下。若能与天下人共同享受利益的,就能取得天下;而独自垄断天下人所有利益的,就将失去天下。天有四季,地生财富,能和天下人共同分享利益的,就称为‘仁’;‘仁’存在的地方,天下人自然前去归顺。能够免除人们的死亡,解救人们的危难,接济人们的急需,这就是‘德’;‘德’存在的地方,天下人都会归向那里。和普天下人共同享受欢乐,共同分担忧虑,爱恨相同,就叫作‘义’;‘义’存在的地方,天下的人自然奔赴而去。人无不憎恶死亡而乐于生存,追求仁德寻找利益,能使人民获得一定利益的,这就是‘道’;‘道’存在的地方,天下人会纷纷前去归附。”
文王再次拜谢说:“说得对呀!我岂敢不接受上天的诏命呢!”于是,文王就用狩猎的车子把太公载回到都城,拜他为师。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今属江苏)人,曾任荆州刺史,后袭封为临川王,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倍受礼遇。他尊崇儒学,晚年好佛。
《世说新语》全书原八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逸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全书共一千一百三十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世说新语》是研究汉末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辅助材料。综观全书,能够通过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等,了解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风貌。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本书节选了《世说新语》的部分精彩内容,以故事性、趣味性、哲理性的条目为主,以原书顺序为基础重新编排了篇目,并进行了简单的注解和翻译,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这套《六韬 三略(精装典藏本)》拿到手,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用心,封面的古朴纹理,泛黄的纸张,触感温润,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感,像是从古籍中穿越而来。翻开书页,那排版印刷也是极好的,字体清晰,古文注解也配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丝毫不费力,甚至还能感受到那种古人在案头研读的韵味。我一直对兵家经典很感兴趣,但很多版本要么纸质粗糙,要么排版杂乱,看着就让人提不起兴趣,这套书算是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兵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点缀。我特意找了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龙井,就着窗外的阳光,慢慢翻阅,那种感觉,很难用语言完全表达。每一页都像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那种沉静、那种智慧,通过这精美的装帧,被放大到了极致。我甚至会小心翼翼地去触摸封面上的纹理,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这是一种与历史对话的仪式感。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六韬 三略(精装典藏本)》在书籍的细节处理上,真的做到了极致。我特别看重书籍的装帧,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阅读的体验和书籍的收藏价值。这套书的封面材质就很有讲究,不是那种普通的硬壳,而是带有暗纹的特种纸,触感细腻,而且有一种低调的质感。内页的排版也经过了精心设计,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展,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书脊采用了传统工艺,翻折处非常牢固,而且打开后可以做到180度平铺,这对阅读来说是极大的便利。我拿在手里,能感受到那种手工制作的温度,每一个边角都处理得干净利落。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古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也让我觉得自己的收藏非常有价值。它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经典,在物质形态上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水平。
评分这次入手的是《六韬 三略(精装典藏本)》,主要是被它低调奢华的包装吸引了。外盒硬挺,内里衬布,书籍的封面用了那种带有细微纹理的特种纸,摸上去非常有质感,而且不容易留下指纹。打开来,我惊喜地发现,它的装帧工艺也相当讲究,线装,配合古朴的内文排版,整体视觉效果非常舒服,有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书页的厚度适中,不会太薄显得廉价,也不会太厚压手,拿到手里就是一种享受。我喜欢这种纸质,它带来的触感很真实,不像有些现代书籍那样冰冷光滑。而且,它的设计没有过多的花哨装饰,一切都显得恰到好处,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摆在书架上,它不会喧宾夺主,但又自带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能瞬间提升整个空间的格调。有时候,我会单纯地翻阅一下,感受一下纸张的触感和墨香,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这套书,与其说是一本读物,不如说是一件可以触摸和感受的文化载体。
评分我一直有收藏一些经典著作的习惯,尤其偏爱那种装帧精美的版本。这次入手《六韬 三略(精装典藏本)》,主要就是冲着它的“典藏”二字来的。拿到手后,果然名不虚传。它的外盒设计就很有仪式感,打开后,书籍本身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书的封面材质和印刷都非常有质感,触感温润,颜色搭配也恰到好处,透着一股历史的沉淀感。翻开书页,你会发现它的内文排版也很有考究,字迹清晰,留白得当,阅读起来既舒适又不失古韵。我尤其喜欢它那种纸张的质感,不刮手,不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累。这套书的装帧工艺可以说是非常到位了,从选纸到印刷,再到装订,每一个环节都透着一股匠心。它不仅仅是一本承载着丰富内容的兵书,更是一件可以拿在手里细细品味,放在书架上供人欣赏的工艺品,绝对称得上是“典藏”级别。
评分收到这本《六韬 三略(精装典藏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颜值”和“手感”。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书籍外观的人,这套书的设计完全击中了我。封面的设计是一种素雅的风格,没有那些花哨的图案,但却有一种沉静而富有力量的美感,配合上书的整体尺寸,拿在手里有一种恰到好处的重量感。打开书,那种纸张的触感就让人爱不释手,不是那种廉价的光面纸,而是带有一点点粗粝感的,读起来非常舒服,而且墨迹印在上面很清晰,不会有晕染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它的装帧非常牢固,我试着把书打开到最大角度,它也能保持得很平整,没有松散的感觉。这种精良的制作工艺,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可以阅读的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房里,它本身就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彰显主人的品味。
评分很不错,装订很好~ 尤其快递速度很快!喜欢纸质书~
评分值得推荐的一本书籍
评分发货很快,东西挺好的,京东赞
评分很喜欢的好书,常看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没在预计日期送到就不说了,包装真让我揪心,几本堆在一起装一个袋里,书角都压变形了。这次是真不满意
评分不错!国粹。
评分不错!国粹。
评分好的很,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