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者必然先从临摹古人碑帖开始,点划结构风格务求酷似。临摹阶段以后则开始进入创作阶段。“从临帖到创作”是学书过程中必然面临的跨越,然而这一步跨越往往困难重重,有人可能一辈子都跨不过或者没有跨好而误入歧途。使用集字字帖来作为“从临帖到创作”的过渡,不失为一种简便快捷的好方法。为此,我们邀请资深书法教育家编辑出版一套从历代著名碑帖集字而成的楹联与诗帖,借助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将字在大小重轻倾侧等方面做到气息贯通、笔画呼应,力求以最完美的效果呈献给读者。
王宠(1494—1533),明书法家。初名履仁,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书,精小楷,尤善行草。初师蔡羽,又从文徵明等吴门名家游,书风拙中寓巧,婉丽遒逸,疏秀有致。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编者耗数月之功,对每首古诗中的选字反复斟酌推敲,做到既忠于原著,所有点划仍出于原帖,无一笔代写,又不生搬硬套,适当运用电脑技术进行协调,终成此帖。因字源条件所限,有些在字形上尚存不足,我们且以较为宽松的眼光对待,还望读者见谅。
这本《集字字帖系列·王宠行书集字古诗》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初学行书,又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的人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宝贝。首先,从装帧和纸张质感上来说,就能感受到出版方满满的诚意。纸张厚实却不失韧性,墨色印制清晰锐利,即使用普通钢笔或毛笔蘸墨书写,也不易洇墨,这对练习者来说至关重要。王宠的行书风格向来以潇洒飘逸、笔法精到著称,这本字帖精选的诗句,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载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体现。我特别喜欢它在字体排布上的用心,每一行诗的整体结构都处理得非常到位,既保留了王宠原作的韵味,又方便初学者去模仿和揣摩其间架结构。我尝试着临摹了几首杜甫的律诗,明显感觉自己的笔画连接和字间呼应上有了质的飞跃。它不像有些字帖那样只是简单地堆砌字迹,而是更侧重于指导你如何将“形”与“神”结合起来。如果你也渴望在行书的练习中融入诗词的涵养,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收藏和长期使用的良师益友。
评分自从退休后,我就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偶然间在朋友的推荐下接触到了这本《集字字帖系列·王宠行书集字古诗》。我本以为行书对我这个“老学究”来说会有些吃力,毕竟手腕和手指的灵活度不如年轻人,但王宠的字有一种让人心静的力量。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作品展示的完整性,又为练习者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进行仿写。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没有过度依赖复杂的注释或繁琐的理论,而是将重点完全放在了“写”本身。通过反复描摹,我不仅在视觉上对王宠的笔法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连带着对那些古代诗词的意境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有时候,写着写着,仿佛就能感受到那位古代文人在窗前秉烛、对月独酌的场景。这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书法教材的范畴,更像是一次与古人的精神对话。对于想通过书法陶冶性情的中老年朋友来说,这本书的节奏和难度把握得非常到位。
评分我对字体设计和版式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因此,在看到《集字字帖系列·王宠行书集字古诗》的内页设计时,我立刻被它那种内敛而高级的美感所吸引。它没有采用那种花哨的色彩或过于现代的字体装饰,而是用最纯粹的黑白灰来凸显王宠行书的艺术价值。字体的选取标准极高,每一笔的起收、转折,都像是经过了精密的数学计算,却又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之态。这种高水准的呈现,使得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练习之用,甚至可以作为一本高档的艺术鉴赏品收藏。我尤其注意到,在某些草书意味较浓的行书笔画中,字帖对墨色的浓淡变化处理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我们理解“干湿浓淡”在行书中如何服务于情感表达,提供了极佳的范例。与其说这是本字帖,不如说它是一堂关于“明代文人书法美学”的微型课程,对我提升审美层次帮助极大。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买过好几张不同名家的行书字帖,但大多只是泛泛而谈,临摹起来总觉得少了点“精气神”。直到接触了这本《集字字帖系列·王宠行书集字古诗》,我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字里乾坤”。王宠的行书,在我看来,是雅致与力量的完美平衡,既有晋人风骨,又不失明代文人特有的灵动。这本字帖的选本极其考究,每一首诗词的选取,都像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它们不仅展示了王宠书法的不同阶段和风格侧重,更重要的是,它们大多是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章,能让人在书写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沉浸于诗词的意境之中,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双重滋养。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于一些关键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处理得极为细致,透过清晰的影印,我能明显看出笔锋的提按顿挫,这对于精进技法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那些对行书有一定基础,想要追求更高层次艺术表达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照系。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极致体验的读者,对于工具书的要求,向来是苛刻到近乎吹毛求疵。这本《集字字帖系列·王宠行书集字古诗》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其“系列”的专业性与“集字”的严谨性。首先,它的“集字”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对王宠书法原貌的高度还原与尊重,字体的选择和布局都严格遵循了书法创作的章法,让人在临摹时,能感受到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其次,虽然是行书,但其细节处理,如“飞白”的运用、笔画的粗细对比,都体现了王宠对线条美学的深刻理解。我个人认为,行书的难点在于“连带”与“停顿”的把握,而这本字帖中的范例,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如何在流畅中保持结构的独立性。我试着用它来练习一些节奏感要求很强的诗歌,比如七言绝句,发现对气息的把握能力确实增强了不少。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许是希望在侧边能多一些针对特定难点字形的结构分析图,但就其现有的呈现方式而言,已经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