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书法入门教程楷书入门大字帖 颜真卿《颜勤礼碑》
作者:武道湘/编著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37143479
定价: 15
净重:0.22
开本:16开 87页
这本《中华经典书法选粹:魏晋风骨》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那种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给镇住了。装帧设计非常有讲究,硬壳精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翻阅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内容上,这本书的选材非常精妙,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入门教材那样只关注单一的某一种风格,而是横跨了魏晋南北朝这个书法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从钟繇的古朴,到王羲之的遒劲飘逸,再到羊欣、卫夫人等人的精妙笔法,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几位大家的作品。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摹印技术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水平,拓片的清晰度和墨色的层次感,几乎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碑刻的原貌,即便是对着原作,也未必能有如此细致的观察体验。特别是对那些早期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碑刻的收录,为研究书法字体演变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珍贵资料。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深入探究魏晋风骨,提升自己审美层次的书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镇山之宝,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领悟和启发。
评分我对这本《宋代文人书札艺术赏鉴》的喜爱,源于它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像传统教材那样强调技法上的模仿和重复,而是将书法置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整个生活图景中去进行解读。书中收录了苏轼、黄庭坚、米芾乃至蔡襄等人的大量信札,这些信札往往是最能体现书家性情和当时社会风貌的载体。作者的解说文笔极为细腻流畅,不仅仅是简单地指出哪一笔提按得妙,而是深入分析了信札内容与书写情绪之间的微妙关联,比如苏轼在遭遇贬谪时的那种洒脱与无奈如何体现在笔画的顿挫之间。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潜移默化地吸收他们的气韵。对于那些追求“意在笔先”的实践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范本和理论支撑,它教导我们,书法不仅仅是手上的功夫,更是胸襟和学养的外化。这本书的装帧也采用了仿宋笺纸的纹理,手感温润,非常适合静心品读。
评分《近现代书法大家的创作心路》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它没有太多枯燥的技法分析,而是聚焦于二十世纪以来几位承前启后的书法大家,如于右任、沈尹默、潘伯鹰等,是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坚守传统、融入创新,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面貌的心路历程。书中穿插了大量他们早年的习作、批注以及与同道之间的通信片段,这些一手资料极大地还原了他们创作时的思想状态和艺术追求。比如,书中对某位大家在晚年对某一笔画的最终定型的探讨,那种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着实令人动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如何思考”的范例,它引导读者思考,在今天的多元化时代,我们应当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对于那些不满足于机械模仿,渴望在学习中找到自我表达的资深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它激发了我对自己未来书法方向的深入思考。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中国篆书发展史纲要及秦汉刻石精选》。这本书的宏大叙事能力非常出色,它将我们从日常接触最多的楷书和行书中猛地拉回到了文字的源头——篆书。作者的史学功底深厚,对大篆和小篆的演变过程描述得清晰且富有逻辑性,让人很容易理解这种字体是如何一步步规范化和定型的。书中对秦汉时期的各类刻石的收录堪称权威,从《石鼓文》的古拙浑厚到《泰山刻石》的典雅规范,再到汉碑中那种自由洒脱的隶变前夕的风貌,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切面。特别是对于不同时期篆书用笔的细微差异,书中的拓片质量极高,甚至能分辨出朱砂笔触的粗细变化。对于想要学习篆书,却不知从何下手的学习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石,它教会我们敬畏文字之美,理解结构之奥秘,让我们的书法创作拥有更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更广阔的视角。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我有点怀疑《清代碑学流派研究与临帖指南》是否能真正解决我长期以来在碑帖融合上遇到的困惑,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系统梳理了碑学兴起后,从邓石如到包世臣,再到吴昌硕、康有为等人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勾勒出了各个流派的地域特征和审美取向。最实用的部分在于其“临帖指南”章节,它没有简单地给出临帖步骤,而是针对不同碑帖(如《泰山经石峪记》的雄强和《瘗鹤铭》的险峻)给出了具体的笔法解析和常见误区纠正,甚至连用笔的力度变化和墨色的干湿浓淡都有详细的图解说明。对于那些希望跳出“馆阁体”的束缚,转向雄浑古拙一路的练习者,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引路人。它不仅是理论指导,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时刻在你身边提供精准的反馈和方向性的建议,让我对碑学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