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名家、文学名篇、经典名作!一书多用,尽收囊中!
★ 传统装帧、现代设计;超长拉页,绝对珍藏!
★ 正面高清印刷原作图,最大限度再现大师原貌;背面浅灰色字迹,描红、临学俱佳。
★ 与历代名家一起,感受书法与文学精妙结合的典范之作!
唐伯虎经历坎坷,此册为其书自诗《落花诗》。原本为与沈周唱和之作,有韶华易逝、怀才不遇之叹。另附行书《饮中八仙歌》一篇,此书为杜甫名诗,写文人醉酒后畅快淋漓的心情,绝妙传神。本书的文学性与书法艺术两相结合,背面为描红帖,另有导读和原文,兼顾欣赏和临摹的实用性,便于读者使用。
“月明犬吠村中夜,雨过莺啼叶满城。”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后改字子畏,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才华洋溢,诗书画皆精,是明代江南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作为一名业余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既能让我动手实践,又能引发思考的读物。这本书的选题就非常抓人眼球,它似乎在搭建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文人的情怀。我猜想,书中对诗词意境的解析一定非常独到,能让我在落笔时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字形,更能体会到创作时的那种心境。我个人很注重阅读体验,一本好的书不应该只是知识的堆砌,而应该是一种与作者的对话。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些关于“气韵生动”的书法理解,这才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所在。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书法是一件修身养性的事情,它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似乎能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创作空间。我更倾向于那些不那么刻板、更具人文关怀的学习材料。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非常亲切和鼓励的口吻来引导读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从排版和用词上,我能感受到编著者对读者的尊重,这让人在未读之前就心生好感。我打算找一个周末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静心研读这本书,希望能让我的生活也因此增添一抹诗意的色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充满了古典韵味,那淡雅的水墨风格和精致的装帧,一看就知道是用心打磨过的精品。我最近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书法和诗歌,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感受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特别是看到其中包含了对古代诗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这不仅仅是教我们写字,更是带我们走进了那个风雅的年代。我尤其期待能从中学到如何将书法与诗词的意境融会贯通,不仅仅是笔画工整,更要能体现出诗句的情感。这种将技艺学习与文化熏陶结合起来的方式,太吸引人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都非常上乘,拿在手里有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一直觉得,学习传统艺术,媒介本身就很重要,一本好的书应该让人爱不释手。我注意到这本书在排版上很讲究留白,既不会显得拥挤,又能让人在学习时感到舒适。据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系统化,从基础的笔画练习到复杂的章法布局都有详细的讲解。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提升我的硬笔书法水平,又能拓宽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理解的书籍,这本书似乎正是我的理想选择。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经典诗词的字体风格的,是模仿古人墨迹,还是有自己的创新理解呢?
评分这本书的宣传册上提到,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更是一本审美指南。这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的很多书法教材往往只注重“写得像”,却忽略了“写得有味道”。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诗歌的情绪融入到笔触中的实用建议。比如,面对一首慷慨激昂的诗,应该如何选择墨的浓淡和笔锋的力度?面对一首婉约清丽的词,又该如何表现出那种细腻的情感?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那它就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教程范畴,成为了艺术启蒙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