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前总统布什读了本书的反应是:
这本书太惊人了,它说明了一切!
2.乔治·布什、瑞蒙·艾伦、李开复等人鼎力推荐
3.本书可帮你达成以下职场目标——
提高执行力,及时、高效地完成工作
增强责任感,培养敬业精神
做到勤奋主动,使你更易赢得领导的信任和青睐
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是企业识人、用人的首要标准
编|者|序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曾经风靡全美,至今仍畅销不衰,书中主人公安德鲁·罗文已成为忠诚敬业、尽职尽责、主动服从的象征人物。 有人说,在这个彰显个性、崇尚自由的年代,重提敬业、服从的话题未免显得过于陈旧,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然而,时代在发展,罗文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因为它代表了维系人类社会和推动文明进步的古老而美好的价值观。 看看我们的周围,你不难发现,员工忠诚和敬业的精神正在消失,职业道德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企业的管理者。在一些企业里总是存在这么一类人,他们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人生。他们要么不以为然、消极懈怠,要么频繁跳槽。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在为别人打工,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他们把忠诚和敬业视为老板愚弄和剥削下属的手段。 这类人忽视了人类社会运行的一个基本法则:忠诚才会获得信任,付出才会获得回报。本书的主人公安德鲁·罗文中尉在接到任务后,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决定履行艰巨任务,在历尽艰辛与危险后,终于成功地把信送给了加西亚。罗文中尉因此获得杰出军人勋章,并在生前身后赢得无数人的崇敬。企业中也有很多“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任务。企业发展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如果你能像罗文一样忠诚敬业、尽职尽责、主动自发,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视你为企业的栋梁,你也会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在哪呢?”老板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样的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至少《把信送给加西亚》会告诉你如何把自己塑造成像罗文中尉一样的人。本书字数不多,道理也很浅显,却超过了许多大学和职业培训专家所教导的那些理论。 愿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本书,愿罗文中尉那样的人越来越多。 作|者|序
阿尔伯特·哈伯德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小册子是在一天晚饭后完成的,而且仅仅用了一个小时。那天正好是1899年2月22日——华盛顿的诞辰日——我们正忙着准备出版三月份的《菲士利人》。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在劳神费力的一天结束后写完了这本小册子。当时我正努力地教育那些行为不良的市民提高觉悟,重新振作起来,别再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创作的灵感来自于一次喝茶时小小的辩论。当时我的儿子认为罗文是古巴战争中真正的英雄,他只身一人出发,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把信送给了加西亚。 他的话像火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一闪:儿子是对的,英雄是给加西亚送信的那个人。于是,我离开饭桌,写下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篇文章。当时我没把它当一回事,它在当月的《菲士利人》上出现时,甚至连标题都没有。这一期杂志迅速销售告罄,要求加印的订单很快来了。12份,50份,100份……当美国新闻公司订了1000份时,我禁不住询问我的一个助手是哪篇文章引起了如此的轰动,他说:“是关于加西亚的那篇东西。” 第二天,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发来这样一份电报:“将关于罗文的文章,印刷成小册子,封底刊登帝国快递的广告,现订购10万份,请予以报价,并告知最快船期。” 我给了他报价,并且确定我们能够在两年时间内提供那些小册子。当时的印刷设备十分简陋,10万册书听起来是一项十分可怕的任务。 我答应丹尼尔先生按照他的方式来重印那篇文章。最后的结果是,他居然销售和发行近50万本这样的小册子,其中的两三成都是由丹尼尔先生直接发行的。除此之外,这篇文章在两百多家杂志和报纸上转载刊登,现在已被翻译成各种各样的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在丹尼尔先生印发《把信送给加西亚》时,时任俄国铁路局总长的西拉克夫亲王正好在美国。他是美国中央铁路局的客人,由丹尼尔斯先生亲自陪同游览了美国。这本小书引起了亲王的兴趣,可能是因为它发行的数量很大。不管怎么说,他返回俄国后,就让人把这本小书翻译出来,发给俄国铁路职工,让他们人手一册。 接着,其他国家也纷纷翻译引进了这篇文章,从俄罗斯到德国、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国。日俄战争期间,每一位上前线的俄罗斯士兵手中都有一份《把信送给加西亚》。日本人在俄罗斯俘虏的物品中发现了这些小册子,他们认定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于是便将它翻译成了日文。日本天皇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把信送给加西亚》。 迄今为止,《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印数高达4千万册。可以说,在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在所有的文学生涯中,没有人可以获得如此成就,也没有一本书的销量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整个过程就是由一系列偶然与幸运的事情构成的。 推|荐|序
威廉·亚德利
一百年前,著名的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写下了他那篇风靡全美的文章——《把信送给加西亚》。哈伯德作为《菲士利人》的出版商正在为三月份的杂志作准备,当时杂志社刊登一些能够“促进懒惰的人变得勤奋,变得积极向上”的文章,但哈伯德当时并未想到罗文中尉。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一次小小的争论。当时,大家都认为美西战争的英雄是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但哈伯德的儿子却提出,真正的英雄是罗文,正是他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哈伯德马上意识到孩子是正确的,于是,他立即放下茶杯,仅用一个小时就写出了《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文,想都没想就把它刊登在《菲士利人》杂志上。 事实上,《把信送给加西亚》只是一篇仅有24个段落的文章,封面和装订都很简单。《把信送给加西亚》首次出版是在1899年,叙述了英勇无畏的美国中尉安德鲁·罗文在1898年进入古巴的经过。美国将向西班牙宣战,麦金莱总统派遣罗文去寻找加西亚将军,因为加西亚将军是古巴反对西班牙统治的起义军领袖。没有问总统怎样去,在哪儿能找到加西亚,罗文接过任务就出发了。他找到了加西亚,并返回华盛顿,向麦金莱总统汇报了起义军的力量和位置,以及西班牙军队的情况。在开战前夕,这些情报是至关重要的。报纸热烈赞扬他顺利完成了这项简直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于是罗文一下子出了名。故事的简单并没有影响它的畅销,刊登这篇文章的《菲士利人》杂志很快脱销。之后,这篇文章更是得到企业、军事、政治各界人士的青睐。 对于管理者来说,《把信送给加西亚》能够给自己的团队一些重要的启示。从内容上看来,这是一本劝告员工如何敬业和勤奋工作的书籍。哈伯德强调主动完成任务,切中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因而得到企业管理层的认可和重视。一个多世纪以来,它在更为广泛的领域被人们所应用。 长期以来,美国西点军校和海军学院的学生都要上一门关于自立和主动性的课,教材就是这本名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小册子,其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员。在政界,这本书也成为培养公务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
2000年6月21日,《圣彼得堡时报》刊登了一篇报道,讲述了布什家族和这本书的不解之缘。当年杰布·布什(小布什总统的弟弟)在上任州长的第一天,就将这本书签名后送给了他的新助手弗兰克·布隆恩。它静悄悄地躺在弗兰克·布隆恩办公室的一张桌子上,布什在上面写了一句话:“你是一个送信者。”后来,布隆恩真的成为了布什政府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在布什担任州长最初的几个月里,州政府的职员不断地在“谁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单子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春天一过,这张名单就满了。 布什说:“我将这本书送给了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我正在寻找那些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并邀请他成为我们团队中的一员。正是这些无须他人监督就能主动完成任务的人改变了整个美国。” 杰布·布什说他没有将这本书推荐给他的哥哥小布什总统,但将此书推荐给了他的儿子乔治·布里斯科特·布什。布什说,这是他给儿子上的最重要的一课。 布什州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贾斯廷·赛非也说:“新闻机构里的每个人都应该阅读这篇文章。这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原则,我通常就用这个原则:完成任务时,不要陷进障碍的泥沼里去,要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所有的高级官员都应该阅读这篇文章。” 那么,杰布·布什又是如何读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的呢?这与肯·赖特有关。作为一名奥兰多的律师,赖特长期效力于杰布·布什以及其当过总统的父亲。赖特1998年向杰布·布什推荐了这本书。 赖特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从来都不允许抱怨。我的人生准则就是:你拥有了一份工作,你就得为这份工作全力以赴。” 赖特准确地回忆了当时自己给布什推荐这本书时的对话:
“我把这本书给杰布,杰布说:‘我不会对这些新世纪的东西感兴趣。’“我就对他说:‘杰布,读读这本书吧,它只需要花费你喝一杯咖啡的时间,虽然它的历史很悠久,但我向你保证,它永远不过时。’
“当我再次遇见他的时候,他已经把那本书读完了。他的反应如我预料的那样:‘这本书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说了!’”
我一直认为,能够真正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往往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理论,而是那些简单、却能触及灵魂的道理。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本具有“灵魂力量”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技巧,它只是用最直接、最朴素的方式,讲述了一种最基本、也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责任。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关于“执行力”。它告诉我们,一个想法再好,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而真正的执行力,不仅仅是去“做”,更是去“完成”,去“不计一切代价地完成”。这种“不计一切代价”的精神,正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鼓励我们,在接到任务时,就要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并且全力以赴去完成,而不是在过程中寻找借口,或者把责任推卸给他人。我常常在工作中反思,我是否能够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成为一个真正值得信赖的“信使”?我是否能够把每一封“信”,都安全、及时地送到“加西亚”手中?这本书,就像一位严厉而慈爱的导师,不断地提醒我,责任的光荣,以及逃避责任的代价。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执行力的人,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像那个勇敢的信使一样,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标。
评分我是一个很少会因为一本书而产生强烈情绪的人,但《把信送给加西亚》却是个例外。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但它却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的心田,荡涤着我内心深处那些被浮躁和功利所蒙蔽的角落。我总觉得,我们现代社会,似乎过于强调“聪明”和“效率”,而忽略了最基本、也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忠诚”和“责任”。这本书,恰恰是在提醒我们,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么聪明,也不是你有多么快的速度,而是你是否能够承担起你的责任,是否能够像一个忠诚的信使一样,把应该完成的事情,一丝不苟地完成。我常常在思考,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把信送给加西亚”?有多少人能够不问缘由,不计成本,只专注于将任务完成?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价值,往往体现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中,体现在那些默默无闻的付出中。它没有教我如何变得更“聪明”,但它教会了我如何变得更“值得信赖”,如何成为一个真正能够承载使命的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负担,心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也多了一份踏实的平静。
评分有时候,一本好书带来的震撼,并不在于它有多么高深的哲理,而在于它能否触动你内心最深处的某个角落,让你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是如此。我一直觉得,生活就像一场接力赛,我们每个人都在传递着某种东西——可能是知识,可能是经验,也可能是希望。而“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这个比喻,恰恰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传递的本质。它强调的不是传递的“内容”本身有多么重要,而是传递的过程,传递者所付出的努力和担当。我常常思考,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传递的东西是否还在以同样的方式被接收?我们是否过于依赖那些即时且表面化的沟通,而忽略了那些需要耐心、需要付出才能达成的深度连接?读完这本书,我仿佛醍醐灌顶,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焦虑和无力,并非是因为事情本身有多么难以解决,而是因为我们缺乏那种“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内在驱动力,源自于对使命的认同,对责任的担当,以及对最终目标的执着。它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但却能够支撑我们穿越迷雾,最终抵达目的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对“完成”的渴望,以及对“责任”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很古老,带着一种久远的仪式感,就像那些需要跨越千山万水才能送达的信件一样。我拿到它的时候,并没有对内容有过多的期待,只是觉得这个名字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好像蕴藏着某种被遗忘的智慧或者一份值得珍藏的情感。我常常在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那种“不计一切代价也要把信送达”的决心?那些曾经为了传递消息而付出的努力,那些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是否已经被便捷的网络和即时的沟通所取代?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原来这种精神并没有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隐藏在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它提醒着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感,一种对目标的坚定不移。这种感觉,就像我小时候,无论刮风下雨,都要把邻居家的报纸送到家门口一样。那时的我,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特别,只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现在回想起来,那不也是一种“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精神吗?只不过,我的“加西亚”是个模糊的邻居,而那封“信”也只是每日的报纸。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那些看似平凡的坚持,背后蕴藏的力量,远比我曾经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它让我明白,伟大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那些平凡的使命感之中,藏在那些不懈的努力之中。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拥有那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韧性。而这本书,恰恰触及了这个核心。它不是一本讲究华丽辞藻的书,也没有复杂的理论,它就像一股清流,直接将一种朴素而强大的信念注入你的内心。读的时候,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但却成就非凡的人物。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对责任的承担,却足以让人肃然起敬。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使命必达”的论调,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基于对人性和对行动的深刻理解。它告诉我们,当我们接受一项任务时,就应该把它看作是自己的使命,而不是一项可以敷衍了事的差事。即使过程中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也应该保持冷静,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抱怨和推脱。这种精神,在如今这个“差不多就行”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我常常反思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是否也能够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保持一种不屈不挠的态度,将眼前的问题一一化解?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最简洁的语言,点醒了我那些关于坚持和责任的迷思,让我对如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小缺陷
评分非常期待,希望会有所收获
评分值得一读。这次书没有质量问题。
评分好久没有看书了,好习惯还是要坚持。
评分收到书后,迫不及待的读了这本书,非常喜欢
评分还没看。包装不错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包装很好,书没有破损好评
评分是不错的挺好可以入手入心看读!写得不错好好好哈哈哈看看书还是比较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