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公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的图书研发人员在潜心研究多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科目的考试重点,并全面整合各地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的常考点,细致剖析考试重难点,在此基础上,编写出本套试卷,以更好地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该项考试的考试范围,助你提高实战应变能力。另外,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的支持,购书还将享有中公移动自习室的服务及价值580元的考点精讲课程,开阔考生学习思路,增强考生的复习效果。
《中公版·2017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一本通》中公教育图书研发团队在深入把握特岗教师招聘考情及考生备考需求的基础上,编写了本套教材。我们追求讲解的清晰透彻,书中既有深度的知识讲解,又有精彩的真题、习题讲解,使考生学练结合。我们总结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各个部分的命题特点,并认真分析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命题趋势。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从整体上认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特点,在大程度上掌握考点。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的支持,购书还将享有中公移动自习室的服务及价值580元的考点精讲课程,开阔考生学习思路,增强考生的复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共收录了各地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8套真题及6套标准预测试卷。6套标准预测试卷是在反复研究各地区历年真题的情况下,精心打造而成的,能够帮助考生把握考试的难度、考查特点和命题趋势。本套试卷所有题目和答案都是经过图书研发人员的数次讨论、精心推敲而成,让考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掌握程度。
《中公版·2017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一本通》是中公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通过研究各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公告、考试真题编写,构架起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及教育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专用复习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本、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对知识点有足够透彻的印象和理解。
目录
《中公版·2017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
答案部分
2016年重庆市“双特计划”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试卷(1)
2016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9)
2016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卷(14)
2016年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专业基础知识试卷(19)
2016年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小学部分)(22)
2016年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初中部分)(29)
2016年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试卷(36)
2016年内蒙古农村牧区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选)(43)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标准预测试卷(一)(47)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标准预测试卷(二)(53)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标准预测试卷(三)(58)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标准预测试卷(四)(65)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标准预测试卷(五)(72)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标准预测试卷(六)(78)
试题部分
2016年重庆市“双特计划”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84)
2016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89)
2016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95)
2016年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专业基础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100)
2016年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小学部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103)
2016年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初中部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111)
2016年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118)
2016年内蒙古农村牧区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22)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25)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31)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37)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43)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49)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53)
《中公版·2017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一本通》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
思维导图(2)
考点梳理(2)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5)
牛刀小试(27)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30)
思维导图(30)
考点梳理(30)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30)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9)
牛刀小试(45)
第三章教育目的(49)
思维导图(49)
考点梳理(49)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49)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54)
牛刀小试(61)
第四章教育制度(64)
思维导图(64)
考点梳理(64)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64)
第二节我国的学制(67)
牛刀小试(71)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75)
思维导图(75)
考点梳理(75)
第一节学生(75)
第二节教师(79)
第三节师生关系(87)
牛刀小试(91)
第六章课程(94)
思维导图(94)
考点梳理(94)
第一节课程概述(94)
第二节课程目标(101)
第三节课程设计(103)
第四节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108)
第五节课程资源(112)
牛刀小试(115)
第七章教学(119)
思维导图(119)
考点梳理(120)
第一节教学概述(120)
第二节教学过程(123)
第三节教学原则(128)
第四节教学方法(132)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39)
第六节教学评价(144)
第七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48)
第八节教案设计与编写(152)
牛刀小试(168)
第八章德育(173)
思维导图(173)
考点梳理(173)
第一节德育概述(173)
第二节德育内容(177)
第三节德育过程(179)
第四节德育原则(184)
第五节德育模式(187)
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90)
牛刀小试(194)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198)
思维导图(198)
考点梳理(198)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198)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209)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214)
牛刀小试(218)
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221)
思维导图(221)
考点梳理(221)
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221)
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223)
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225)
第四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226)
牛刀小试(229)
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研究(230)
思维导图(230)
考点梳理(230)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30)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234)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36)
第四节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242)
牛刀小试(244)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48)
思维导图(248)
考点梳理(248)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248)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250)
第三节心理的实质(252)
牛刀小试(254)
第二章认知(256)
思维导图(256)
考点梳理(257)
第一节感觉(257)
第二节知觉(259)
第三节意识与注意(264)
第四节记忆(269)
第五节想象(281)
第六节言语与思维(284)
牛刀小试(291)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294)
思维导图(294)
考点梳理(294)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294)
第二节意志(301)
牛刀小试(306)
第四章个性心理(308)
思维导图(308)
考点梳理(308)
第一节需要与兴趣(308)
第二节能力(312)
第三节人格(317)
牛刀小试(325)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330)
思维导图(330)
考点梳理(330)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330)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332)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334)
牛刀小试(336)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337)
思维导图(337)
考点梳理(337)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337)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344)
第三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346)
牛刀小试(350)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354)
思维导图(354)
考点梳理(354)
第一节学习概述(354)
第二节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359)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366)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72)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76)
牛刀小试(379)
第四章学习心理(384)
思维导图(384)
考点梳理(385)
第一节学习动机(385)
第二节学习策略(396)
第三节学习迁移(406)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412)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423)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431)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440)
牛刀小试(450)
第五章教学心理(458)
思维导图(458)
考点梳理(458)
第一节教学设计(458)
第二节课堂管理(466)
牛刀小试(476)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478)
思维导图(478)
考点梳理(478)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论(478)
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485)
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497)
牛刀小试(508)
第一章我国课程改革概述(514)
思维导图(514)
考点梳理(514)
第一节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理论(514)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515)
牛刀小试(517)
第二章新课程带来的变革(519)
思维导图(519)
考点梳理(519)
第一节教育观念的变革(519)
第二节学习方式的变革(522)
第三节课程组织的变革(524)
牛刀小试(530)
思维导图(536)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537)
考点梳理(537)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537)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540)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543)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544)
牛刀小试(549)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551)
考点梳理(551)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概述(551)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553)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556)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管理(559)
牛刀小试(561)
思维导图(564)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565)
考点梳理(565)
第一节教育法规概述(565)
第二节教育法律规范(568)
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569)
第四节教育法律责任(571)
第五节教育法律救济(576)
第六节依法执教和对教师的法制教育(580)
牛刀小试(581)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582)
考点梳理(58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58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90)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95)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599)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602)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604)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608)
八、《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609)
九、《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609)
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611)
十一、《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612)
十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612)
牛刀小试(614)
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笔试课程(616)
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面试课程(61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618)
精彩书摘
部分
教育学
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教育”一词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education一词由拉丁语educare而来,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导出”。
(二)教育的定义
在现代,我们根据教育外延的大小,将教育的定义分为不同层次。
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出现的教育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2.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给教育下定义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教育的形态(教育的组织形式)
注意:教育合力又称“三结合”教育,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详见本书部分第十章第四节)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前言/序言
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辽宁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了特岗计划。
中公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深入研究了各地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要求和真题,在多年教学研发的基础上,推出了本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系列辅导教材。
建议考生在使用本书时依据以下步骤进行系统复习:
砥砺前行,点亮乡村教育梦想: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指南 踏上三尺讲台,点燃乡村教育的希望之火,这不仅是一份职业选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对于广大有志于投身农村教育事业的学子而言,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无疑是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跳板。本书,正是为助您在这场关键的考试中脱颖而出,顺利实现乡村教师梦想而精心打造的综合备考指南。 深耕细作,洞悉考试本质 本系列图书深入研究了近年来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命题规律、考点分布以及出题角度,力求为考生提供最贴近实战的备考指导。我们深知,考试并非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对考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理念的全面考察。因此,本书在内容设计上,紧密围绕考试大纲,逐一击破核心考点,并注重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帮助考生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精选内容,覆盖备考关键 本书内容涵盖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所需的全部核心科目,包括但不限于: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系统梳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流派、发展规律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我们将深入解析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原则、德育原则、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心理、动机、意志、品德形成等关键内容,帮助考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会结合历年真题,重点讲解教育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热点话题,引导考生关注教育的时代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详细阐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与要求,以及与教师职业息息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我们将重点讲解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师德失范行为的界定与处理、教师的法律责任等,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法治意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特岗教师奠定思想和道德基础。 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针对不同学科的招聘需求,本书将提供详尽的学科专业知识复习指导。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其他公共科目,我们都将梳理各学科的核心知识点、重点难点,并提供相应的例题和解析。更重要的是,本书将特别关注教学能力部分的考察,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帮助考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课堂驾驭能力。 时事政治与教育热点:关注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改革动态以及与教育相关的时事政治。了解当前教育发展趋势,把握教育热点问题,对于在考试中展现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理解至关重要。我们将为您梳理近期的重要教育新闻、政策文件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焦点,助您在答题时游刃有余。 精研真题,透析命题思路 历年真题是备考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本书精选了历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真实试题,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我们不仅讲解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剖析了题目的出题意图、考察的知识点、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对真题的反复研习,考生可以: 摸清考情:了解考试的题型结构、分值分布、难度梯度,以及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锁定考点:准确把握考试重点和高频考点,将有限的复习时间投入到最有价值的内容上。 熟悉题风:提前适应考试的语言风格和思维模式,减少临场紧张感。 掌握方法:学习高效的解题策略,优化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模拟演练,检验备考成效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检验学习成果,本书精心设计了多套高质量的预测试卷。这些试卷在题型、难度、知识点覆盖等方面均严格参照了历年真题的水平,力求为考生提供一次逼真的模拟考试体验。通过完成预测试卷,考生可以: 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及时发现自身知识盲点和薄弱环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提升应试能力:在模拟环境中练习时间管理、答题策略,培养沉着冷静的应试心态。 预测考试表现:对自己的备考效果进行初步评估,调整复习计划。 备考攻略,扬帆起航 本书不仅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更包含实用的备考攻略和学习建议。我们将从制定复习计划、高效利用教材、掌握答题技巧、调整心态等方面,为考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我们深信,科学有效的备考方法,是通往成功的重要保障。 致未来的乡村教育者 选择成为一名特岗教师,意味着您选择了一条充满奉献与挑战的道路。您将成为乡村孩子们知识的启蒙者,品德的引路人,梦想的守护者。这本书,是您踏上这段旅程前的一份坚实助力,是我们对您最诚挚的祝福和期盼。愿您怀揣教育梦想,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未来的挑战,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教育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