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基本没有变动。更新了一些图,对展示Dirac磁矩相对论起源的第 8 章给出了参考。
第 2 章添加了一些材料。增加了关于基础解的新的一节,它包括三维自由粒子;使用生成函数的薛定谔方程中的简谐振子;和作为一种引入艾里函数(Airy Function)方法的线性势。线性势的解可供给WKB近似方法的讨论,其本征值可与“反弹中子”实验的测量相比较。还包括了一个展示量子力学干涉的中微子振荡的简短讨论。
第 3 章目前包括了中心势场薛定谔方程的解。展示了一般的径向方程,并将其应用于三维自由粒子以及无限深球形势阱的情况。求解了各向同性谐振子,并讨论了它在“核势阱”中的应用。我们还用库仑势进行了求解,并讨论了简并度。强调了一些高级数学技巧。
第 4 章增加了一小节讨论库仑问题的内在对称性,该对称性在经典物理中曾基于楞次(Lenz)矢量获知。作为先前第三章中关于连续对称性讨论的扩充,它提供了对SO(4)的介绍。
第 5 章有两个补充。首先,对于5.3节在对动能的相对论修正的范畴内把微扰论应用于氢原子给出了一个新的介绍。它连同对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内容的一些修改,有助于对与本书末尾的狄拉克(Dirac)方程在氢原子中应用进行比较。
其次,加入了一节有关 “极端” 时间依赖的哈密顿量的内容。它包括对瞬变近似的简要讨论和一段较长的对绝热近似的讨论。之后,把绝热近似发展到了贝里相位(Berry’s Phase)的讨论,包括了一个自旋y系统的具体例子(配合实验验证)。前面增补的来自一个补遗的一些材料已广泛地被用到了这一节。
本书的末尾有一些有意义的修改,包括颠倒散射和全同粒子这两章顺序。同时,既把二次量子化包括进来作为全同粒子内容的扩充,又添加关于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新的一章,二者都会让大家更近地走近量子场论的主题。
因此,现在涵盖量子力学散射的第 6 章就有了一个几乎完全重写的引言。用时间相关的处理来展开这一主题。与此同时,遵循这一新的思路,关于散射振幅和玻恩近似(Born Approximation)的几节都被重写了。它包括将曾经是一小节的关于光学定理的内容并入到散射振幅的处理中,然后再转到阐述玻恩近似。随着某些材料的删除,剩余的几节都已被编辑、组合和重新加工过,力图保留我和审阅者们认为在前一个版本中重要的物理。
第 7 章有两节是新的,包含对已有的全同粒子方面材料的重要的扩充。 (关于杨图(Young tableaux)的一节已被删除)。使用二次量子化方法发展了多粒子态,并较为详细地给出了两个应用。其中之一是在带正电的均匀背景中的电子气问题。另一个是电磁场的正则量子化。
多粒子量子态的处理只是通向量子场论发展的一条途径。另一条途径牵涉到把狭义相对论引入到量子力学中,这是第 8 章的主题。这章介绍了这个课题,并且将在只要我认为是合理的地方一直采用克莱因-戈登方程。以几乎标准的方式,较为详细地处理了狄拉克方程。最后, 求解了狄拉克方程的库仑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关向相对论量子场论过渡的评论。
重新组织了附录。新的关于电磁单位的附录是针对那些特定的学生写的,他们在大学期间用的是 SI 单位制,而在研究生院期间却要面对高斯单位制。
作者一个实验物理学家,尝试着把相关实验结果融入教学中。已经找到把其中的一些内容写入这个版本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取自于现代出版物中的图。
l 图1.6说明了利用斯特恩·盖拉赫(Stern-Gerlach)仪器分析铯原子束流的极化态。
l 依据 m 子 g-2 高精度测量的自旋转动如图2.1所示。
l KamLAND合作组观测到的中微子振荡展示在图2.2中。
l 图2.4所示的 “反弹中子” 量子能级的迷人实验被囊括进来以强调线性势情况中的精确本征值和WKB本征值的一致性。
l 图2.10展示了出现在前一版中的引力相移。
l 引入一个老标准的图3.6,以强调中心势问题非常适用于真实世界。
l 尽管宇称破坏自发现以来的50多年中已被多次测量,图4.6所示的吴建雄的原始测量仍是清晰的证明之一。
l 用超冷中子测量的自旋 y 粒子的贝里相位展示在图5.6中。
l 图6.6是一个如何使用散射数据解释靶的性质的清楚例子。
l 有时,细心实施的实验会显示出预言中的某些问题,图7.2就展示了交换对称性未被包括时所产生的效应。
l 用卡塞米尔效应(Casimir effect)(图7.9)和观测压缩光(图7.10)的数据证明了电磁场的量子化。
l 最后,展示了需要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某些经典证明。卡尔·安德逊(Carl Anderson) 的正电子的原始发现如图8.1所示。氢原子能级细节的现代信息放在了图8.2中。
此外,书中还把许多与手边讨论题目相关的实验工作的参考文献收录了进来。
《现代量子力学》的英文版本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作为量子力学教材以其简介、独特的写作风格很快闻名于世,而且成为经典。1994年修订出版,2010再次修订出版形成了目前的第2版。
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抓住了量子力学的灵魂”,欧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高量课程教师中,推荐使用该书的比例超过80%。由于它的内容选取、教授深度、设定的读者对象与我们理工科研究生基础理论课《高等量子力学》相吻合,国内高校的老师和同学强烈推荐将其翻译为中文版,已满足更多层次读者的需求。世图历时三年将其翻译为中文版,现在我们非常高兴地向读者推介《现代量子力学》第2版中文版,这部现代量子力学教材的圣经,不仅保持了原书的简洁风格,而且内容更加丰富,材料更加新颖,更能满足不断提高的对于高等量子力学教材的要求。
樱井纯(Jun John Sakurai, 1933年1月–1982年11月),日裔美籍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33年出生于东京, 1949年以高中生的身份来到美国。1955年取得哈佛大学学士学位,1958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担任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并于1964年成为教授,1970年转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1982年在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做访问教授期间不幸遭遇车祸,英年早逝。
本书是樱井纯的一部遗作,他只完成了三章,剩余手稿由夏威夷大学的段三复教授整理续写完成。该书自第1版问世至今,相继被世界各地的多所高校用作量子力学和高等量子力学的研究生教材,广受好评。
J. 拿波里塔诺,1977年在伦斯勒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伦斯勒理工学院的教授、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实验家。多年来,他一直采用樱井纯的Modern Quantum Mechanics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量子力学课程的教材。受Addison-Wesley出版社的委托,他修订和撰写了该书的第2版,于2011年出版。
我是一名对人工智能和计算科学感兴趣的初学者,听闻量子计算将是下一代计算技术的核心,因此被吸引来了解现代量子力学。这本书,虽然标题听起来有些高深,但我听说它在讲解量子力学原理时,会结合一些实际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量子比特、量子门、量子算法等概念的清晰解释,并了解它们是如何与我们现在熟悉的经典计算机工作的原理不同的。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直观的类比或者可视化工具,来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量子现象,比如叠加态和纠缠态。毕竟,作为一名非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我需要的是能够快速建立起对量子计算基本原理的认知,并理解它为何能带来巨大的计算能力提升。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将是我进入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绝佳起点。
评分我是一名对物理史和科学哲学抱有极大兴趣的读者,对于量子力学诞生过程中那些充满智慧的争论和思想碰撞尤为关注。这本书,从它的书名来看,似乎不仅仅是一本纯粹的理论教科书,更可能包含了一些历史性的叙述和对量子力学哲学意义的探讨。我尤其关注它是否会深入讲解量子力学的解释问题,比如哥本哈根解释、多世界解释等等,这些是理解量子力学“奇异性”的关键。一本好的教材,应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理解科学理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以及它们对我们世界观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量子力学从萌芽到成熟的曲折历程,以及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构建起这一颠覆性的理论体系的。这样的内容,对于我来说,比单纯的公式推导更有价值。
评分我最近开始接触一些关于宇宙起源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科普读物,经常会遇到量子力学相关的概念,但总觉得隔靴搔痒,难以真正理解其精髓。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非常学术,但我相信它会为我提供一个更扎实的理解基础。我喜欢它在介绍每一个概念时,都会追溯其历史渊源和实验证据,这让我感觉不仅仅是在学习一套理论,而是在了解科学探索的整个过程。从前言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这一点对于我这样希望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读者来说非常重要。我特别期待书中对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核心概念的深入剖析,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真正理解这些看似反直觉的物理现象背后的逻辑。而且,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有趣的物理思想实验,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让学习过程不那么枯燥。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我眼中,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微观世界大门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上银色的字体,给人一种科技感和神秘感,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一定非常硬核。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也很舒服,阅读起来不会觉得压抑。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只是粗略浏览了一下目录和前言,就觉得它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从基础的薛定谔方程到更高级的量子场论,似乎都触及到了。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物理世界,理解那些我们肉眼无法触及的微观规律。我个人对物理学一直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颠覆我们传统认知的理论,而量子力学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着迷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比较清晰易懂的方式来讲解这些复杂的概念,而不是仅仅堆砌公式和术语,毕竟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门槛。总的来说,从初步的接触来看,这本书的“颜值”和“内涵”都让我非常满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我的量子力学探索之旅了!
评分作为一名对理论物理有志于深入研究的学生,我一直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现代量子力学前沿进展的教材。这本书,尽管我还没有完全读透,但它的学术严谨性和内容的深度已经让我印象深刻。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量子纠缠和量子计算的章节,这些是当前物理学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也是我未来研究方向的重要参考。从目录上看,它似乎对这些前沿概念有着详尽的阐述,并且引用了不少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本书的逻辑结构也显得非常清晰,从基础概念的铺垫,到核心理论的构建,再到前沿应用的探讨,层层递进,理论上应该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非常欣赏作者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对细节的严谨处理,以及对一些关键物理图像的生动描绘,这对于理解抽象的量子现象至关重要。虽然它可能不是一本适合初学者入门的书籍,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学术资源,能够极大地拓宽我们的视野,激发新的研究灵感。
评分全新未开封,质量不错
评分还行。。。。。。。。。。。。。。。。。。。。
评分书是全新的,质量也不错,先看看再说吧!这据说是量子力学的经典
评分看不懂
评分不会高数看不懂,不知道这书好不好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很好的教科书,有习题,比较高深,自学量子力学的一定在进阶方面大有帮助
评分非常的喜欢,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非常感谢京东,书是正版新书,物美价廉,特别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