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林清玄是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全球华人的心灵治愈师”,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执笔近五十年来,作品本本畅销,深深影响了一代华人。◎此四部作品是林清玄首次以“温情励志”为主题的散文系列,篇篇经典,语言清新淡雅,简约明快,意蕴深长,字字柔软,又饱含力量。
◎林清玄亲笔做长序——《色与空的追寻》,表达自己对文学始终如一的追寻,在繁华世界里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内文全四色印刷,特邀国内知名插画师绘制上百幅禅意唯美彩插,与作品相得益彰,更增趣味,引人无限遐思。
◎随书附赠林清玄亲笔题字书签,可以一瞻文学大家的书法风采。
内容简介
本书中,林清玄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围绕丰富的人生经历,倾其温暖的笔触,抒发了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生活的感悟,从而唤起我们心底的力量、奋进的勇气,处变不惊,宠辱偕忘,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以一颗从容的、有情的心,活在当下。作者描述了人人都会遇到的困境,但此时要坚信,春天不远了,我们都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要用顶风迎雨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作者简介
林清玄,中国台湾高雄人,当代知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全球华人的心灵治愈师。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首本书;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35岁入山修行后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台湾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
数百万册,是当代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52岁完成《林泉》、《清欢》、《玄想》,被选为台湾中学生优秀读物。
其文章简约明快,清新自然,又极富哲理,曾多次入选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小学语文教材及大学国文选,还曾被收入大陆高考语文试卷,伴随一代华人成长,是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精彩书评
林清玄的散文清新淡雅,简约明快,意蕴深长,字字柔软,又饱含力量。如广漠里的一泓清泉,施人清凉;又似暗夜里的一盏灯火,指引去向。
——读者Leslie
我读了很多林老师的作品,在林老师的茶香里悟道太多。我懂得了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叫林清玄。
——于丹
目录
第一辑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每天有一些正向的时光,有好心情走向明天,时时有正向的时刻,生命便无限美好,日日是好日,处处莲花开。
1. 正向时刻
日日是好日,处处莲花开。
2.红心番薯
这些无知的番薯,为何经过三十年,心还是红的,不肯改一点颜色。
3.生活中美好的鱼
让我们擦亮生命的铜环和生活的陶坠,每天有一点儿甜美、一点儿幸福的感情,就很好了。
4.过火
我们不能退缩,因为我们要单独去过火,即使亲如父母,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5.无风絮自飞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6.在飞机的航道上
我们是多么渺小,小得像一株草,人生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7.被失败的苹果击中
唯有在失败中成功,才不只是形式与事业的成功,而是连心灵也成功了!
8.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兔子假如能逃过狐口,在喘息的时候,一定能见及生命的真意吧!
9.人在江湖
即使我们真是身在江湖,也要了解江湖真实的意涵。
10.习气
所谓成功的人生,就是一天减少一些习气,减少习气唯一的方法就是去面对它。
11.独乐与独醒
只有我们能独乐、独醒,才能成为大海型的人。
第二辑 一切风景皆心景
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
12.生命的馅儿
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
13.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那么轻薄短小出乎我们的意料,它的精巧珍贵却是我们熟知的。
14.发芽的心情
我对自己说,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
15.弹珠番茄
对于一株番茄,它不逐名求利,也不埋没一生,它只是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
16.白玉盅
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的和最苦的结合。
17.黑暗的剪影
世间没有真正的黑暗,即使无人顾惜的剪影也是如此。
18.蝴蝶的种子
在那只美丽的蝴蝶身上,我看到空间的无限与时间的流动,深深地被感动了。
19.走钢索与空中飞人
生命也像是在走钢索或凌空飞跃,在危险中锻炼了勇气,在失败中确立了坚强。
20.知了
知了,关于生命的实相,我明白了。
21.可以预约的雪
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
22.玫瑰与刺
真正圆满纯粹的爱情,是没有任何怨恨的,就像我们爱玫瑰花,也可以承受它的刺,以及偶然的刺伤。
23.买了半山百合
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
第三辑 尽心当下,即是完美
快乐地活在当下,尽心即是完美。
24.快乐地活在当下
我的桌边依然贴着许多条子,只有“快乐地活在当下”不用张贴于座右,因为那正是我生命的态度。
25.一心一境
活在苦中,活在乐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这是面对苦难的生命最好的方法。
26.一步千金
除了眼前这一步、当下这一念心,过去的繁华若梦,未来的渺如云烟,都是虚妄而不可把捉的呀!
27.时到时担当
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
28.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我们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生活不能如预期,无常也不可预测。
29.快乐真平等
假如富人也还是人,我的意见就会有用了。站在人本的立场,这世间的快乐和痛苦还真平等呢!
30.今天的落叶
树林里的落叶,要在今天扫干净,明天自有明天的落叶,不必烦忧。
31.月到天心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32.采更多雏菊
不可以一朝风月,昧却万古长空,不可以万古长空,不明一朝风月。
33.如果没有明天
一个人唯有放下现在心、过去心、未来心,才会有真切的承担。
34.秋天的心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第四辑 人生有梦当不惑
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
35.失去心更宽
世界是一个舞台,男男女女都只是演员。他们有进场,有退场;一个人一生中也要扮演许多角色。
36.有生命力的所在
“一枝草,一点露”,“要做牛,免惊无犁可拖”。
37.凤凰的翅膀
人是有限的,人也是无限的。
38.书生情怀
人生的抉择是很奇怪的,有得必有失,一个人不可能,一方面争名夺利,一方面作书生。
39.晴窗一扇
有的人种花是为了图利,有的人种花是为了无聊,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要真爱花才去种花。
40.玻璃心
有一颗容易受伤害的玻璃心,总比没有心要好得多。
41.有情生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42.清风匝地,有声
长在清水里的山葵花是美丽的,长在污泥里的白莲花也是美丽的。
43.玉石收藏家
我们是不是愿意来收藏一些爱、一些友情、一些思义、一些包容与宽恕?
44.半梦半醒之间
在落花的根部、在流水的源头,有一个有生机的清明的地方,只要我们寻根溯源,就能在那里歇息了。
45.爱与恨
人不必一定断除爱恨,但人要努力地使爱澄澈如清晨的的水面,使恨明朗如午后的微风。
精彩书摘
人在江湖
做生意的朋友来看我,谈到内心里的许多挣扎,说有时候为了生意,不免要去应酬、喝酒,有时还要对别人设计、扯谎,其实自己的内心里向往着规规矩矩地做生意,过单纯的生活,但这样的希望是很不可得的。
他的结论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呀是!”
朋友走了以后,我想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不只是做生意的人,也是一般人去做那些不随已意的事时,最常用的借口,江湖,真的那么可怕吗?什么是江湖呢?
“江湖”的用语,最早是出自庄子大宗师里“不如相忘于江湖”,指的是三江(荆江、松江、浙江)五湖(洞庭湖、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后来成为佛教里的常用语,把云游四海的云水僧人称为“江湖人”。
那是因为在唐朝的时候,江西有马祖道一禅师,湖南有石头希迁禅师,两位禅师的德声享誉四方,同时大树法幢,当时天下各地的神僧,如果不是到江西去参马祖,就是到湖南去参石头,由于古代的交通不便,光是走到江西、湖南就要一年半载,他们沿路挂单参访,称为“走江湖”。走在江湖上的行者别称为“江湖人”、“江湖僧”、“江湖众”。
江湖还有别的意思,像禅士如果散居于名山大刹之外,居于江畔湖边自己参究的,也称为“江湖人”。
或者,一般隐士之居,也可以叫“江湖”,如汉书之“甚得江湖间民心”,范仲淹岳阳楼记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因此,在早期,“江湖”是很好的字眼,它象征着一种自由追求真理的态度;“江湖人”也是很好的字眼,是指那些可以放下一切,去探究生命真相的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民间,“江湖”成为一般通俗的称呼,浪迹于四方谋生活的人,称为“走江湖”或“跑江湖”;阅历丰富的人称为“老江湖”,而以术敛财的人叫“江湖郎中”。这些都还是好的,江湖只是名词而已,到了现在,“江湖”成为“染缸”的同义词,政客在国会打架、骂三字经,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商人出卖灵魂,重利轻义,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已。”黑社会杀人放火,无所不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你们的江湖到底是什么样的江湖呢?
人处世间,江湖风险,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同一个江湖里,有人自清自爱,有人随浊随堕,完全是看个人的选择,“身不由已”只是一个借口罢了!我想起《韩非子》里说:“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如果心里有清白的向往,而还继续混浊,当然会有矛盾、冲突与挣扎了。
在我们幼年时代,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都在
……
前言/序言
《尘埃落定:一段被遗忘的记忆》 引言 在浩渺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如同被遗忘在角落的尘埃,即便曾经闪耀,也终将随风而逝。然而,总有一些执着的身影,在岁月的缝隙里,试图捕捉那些零落的光芒,拼凑出一段段被时光模糊的往事。《尘埃落定:一段被遗忘的记忆》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并非宏大的史诗,也非惊心动魄的传奇,它只是试图以一种近乎卑微的姿态,去探寻一个时代的痕迹,一段个人命运的跌宕,以及那些在时代洪流中,默默承受、悄然绽放又或悄然枯萎的生命。 故事背景:大时代下的个体命运 故事的开端,并不在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也不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战场。它发生在某个寻常的年代,一个充斥着变革与不安的时代。这个时代,旧的秩序正在崩塌,新的规则尚未确立。人们在迷茫中寻找方向,在困顿中渴望光明。在这个宏大的背景下,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名叫“苏静”的年轻女子,她的命运悄然展开。 苏静并非出身富贵,也无惊世之才。她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生活在一个小镇上,有着小镇居民的淳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个人的命运总会被裹挟其中。她的人生,也如同那时代下无数的个体一样,充满了偶然与必然,充满了期待与失落。 人物塑造: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灵魂 苏静,是这个故事的核心。她敏感、细腻,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坚韧。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她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感受了人情冷暖。她曾有过对爱情的憧憬,对未来的期盼,也曾因现实的残酷而跌入低谷。她的成长,伴随着痛苦与蜕变,她的选择,往往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除了苏静,故事还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有与苏静一同经历风雨的亲人,他们或慈祥,或严厉,他们的爱与期望,构成了苏静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有在苏静人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朋友,他们或助她一臂之力,或让她看清现实;更有那个时代下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他们的命运,共同交织成一幅时代的生活画卷。 故事中的“他”,一个充满谜团的男人,他的出现,如同在苏静平静的生活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他身上带着时代的烙印,也带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与苏静之间的情感纠葛,并非简单的爱恨情仇,而是夹杂着现实的考量、命运的捉弄,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 情节推进:命运的无常与坚守 故事的情节,并非直线向前,而是充满了迂回与曲折。苏静的人生,被一次次的变故所打乱。家庭的变故,让她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情感的波折,让她品尝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时代的动荡,更让她亲历了人生的起伏。 然而,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苏静始终没有放弃内心的坚守。她并非一个激进的革命者,也非一个反抗命运的勇士,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努力地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内心的良善。她的坚守,体现在她对家人的责任,对感情的真诚,以及对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 故事中的许多情节,都充满了象征意义。例如,那段被遗忘的记忆,如同尘封在内心深处的往事,时而浮现,时而隐藏,影响着苏静的内心世界。那场突如其来的风雨,不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是她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的隐喻。而那些细微的生活细节,如一碗热汤,一句安慰,一次无声的凝视,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 主题探讨:关于成长、遗忘与传承 《尘埃落定:一段被遗忘的记忆》并非仅仅讲述一个人的故事,它更试图探讨一些深刻的主题。 成长的代价: 苏静的成长,是无数人成长的缩影。她从一个青涩的少女,一步步走向成熟,经历了从天真到现实,从理想主义到审慎务实的转变。她的成长,充满了代价,但也让她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 记忆的重量: 故事中的“被遗忘的记忆”,不仅仅是主人公个人的经历,更是那个时代下许多人共同的经历。这些记忆,如同尘埃,虽然被覆盖,但从未真正消失。它们影响着当下,也塑造着未来。如何面对、如何释怀、如何传承,是故事留给读者的思考。 命运的沉浮: 故事展现了个人命运在时代大潮中的渺小与无奈,但也歌颂了在命运面前,个体的坚韧与不屈。即使身处泥淖,依然可以仰望星空,依然可以保有内心的希望。 平凡的伟大: 故事没有英雄主义的宣扬,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平凡人。正是这些平凡人的坚守、牺牲与爱,才构成了时代的厚重底色。他们的故事,或许不被史书铭记,但却在个人生命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写作风格:朴实而深沉的叙事 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朴实、真挚,避免华丽的辞藻和过于煽情的描写。作者试图用一种平实的语言,去描绘一个时代的图景,去刻画一个人物的内心。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既有缓缓铺陈的细腻笔触,也有在关键时刻的爆发力。 情感的表达,并非直白地倾诉,而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以及环境的描写来烘托。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体会到命运的无常,以及在平凡生活中蕴藏的深刻哲理。 结尾的启示:尘埃落定,春意渐生 故事的结尾,并非大团圆的结局,也非彻底的悲剧。它更像是在经历了一场风雨之后,尘埃渐渐落定,生活开始走向新的轨道。主人公或许失去了很多,但她也在失去中获得了成长,获得了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 “尘埃落定”,并非意味着一切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那些被遗忘的记忆,终将以某种方式被理解和接纳。而“春意渐生”,则象征着希望的复苏,生命的顽强。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命也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总会孕育出新的生机。 本书价值: 《尘埃落定:一段被遗忘的记忆》旨在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找到时代的共鸣,能够体味人生的不易,能够感受到平凡生命中的光辉。它是一部关于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交织的故事,是一次对记忆与传承的深刻反思,更是一曲献给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前行的普通人的赞歌。它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的探寻,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