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新锐青年自媒体“尺度”的年度倾力之作
★85个真切故事,超5000万阅读量,给予你真切的成长共鸣体验
★这里看似“只有故事”,实则“蕴藏答案”
★无论尘世怎样变迁,无论光阴如何流淌,我愿永远有空,为你保留那份飞沫扬花的悸动
★网络摄影红人,艺术学博士,POCO年度观念摄影师——幻想家japaul倾情献作封面摄影
★无论生活是悲是喜,你都不是孤身一人
内容简介
新锐公众号尺度,集结85个真切故事,一笔写尽你成长中的共鸣情愫。
书中包含几部分:“夫爷的FM”致力于解决年轻人在恋爱过程中遇到的情感问题,提升恋爱软实力;“小船的编舟记”善于挖掘生活中与人共鸣的事件,抚慰人心;“肥妹的鸡汤馆”着重记录生活中的温暖,使人获得幸福感;“直男词典”收录了三位男青年每次围绕一个关键,一边讲故事一边讨论,让人面对问题不再报以单一视角。
本书囊括了年轻人关注的“学习、情感、工作”等不同领域上遇到问题,并时而温情,时而激昂地对当下年轻人遇到的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探讨。这里看似“只有故事,没有答案”,但故事夹叙夹议,故事结束,读者便可感受到如醍醐灌顶般地透彻,从开始获取认同感达到内心的共鸣,到最后的迎接改变。
作者简介
尺度(chidu49),一个致力于记录、分享年轻人生活,探寻当代青年情感诉求的原创内容平台,是青年生活的洞察者和解剖者。这里看似“只有故事”,实则“蕴藏答案”。
目录
/自序/看似人来人往,背后都是交汇
/PART1/相聚有时,后会有期/001
你们总说最缺安全感/003
别说“真心话”,去“大冒险”/009
在你眼里,性感长什么样子/014
当你谈起素颜,你在念想些什么/018
男女之间,是否存在既亲密又纯洁的友谊/022
男生们是如何看待互撕现象的/026
啊,一不小心又冷场了/031
那些你要的自由,以及代价/035
怪你过分美丽,怪我过分着迷/040
愿你与那个失败过的自己和解/046
世界太快,照片都已来不及纪念/051
/PART2/若能久伴,就此深拥/057
没有任何一段恋爱,可以跳过友谊/059
你其实没那么喜欢他/062
女生该不该主动/067
如何才能真正看清一个男生/070
请不要贪图你还不起的爱/074
对你好的人,未必是对你负责的人/077
为什么有些情侣就是磨合不到一起/081
异性恐惧症是如何被治愈的/085
如何与大男子主义者谈笑风生/088
太在乎输赢,最后就会丢了爱情/091
打败异地恋的,从来不是异地本身/094
/PART3/不负时光,不负成长/097
世界很忙,而你刚好愿意为我有空/099
可我却想看你们多发发朋友圈/102
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厉害怎么办/105
听说每十个年轻人里,就有九个想过辞职/108
莫名其妙地,你就成了一个寂寞的成年人/112
后来,我们都默契地藏起了负能量/115
有一个天蝎座的妈是种什么体验/118
我妈那么努力,可我还是越来越胖/122
我胖故我在/127
/PART4/时间太瘦,指缝太宽/131
哪一刻,你忽然觉得自己老了/133
酒和空调,哪个是更伟大的发明/136
当你失眠的时候,适合做什么/140
一个女生到底可以喜欢另一个女生到什么程度/143
有个男孩,每天对你说早安/147
住了次深圳青旅,活像个职业交流中心/151
小心,别成为好而乏味的女孩/155
Hey,请不要轻易找只家伙陪伴/159
不知从何而来的恶意,才最叫人寒心/163
你在害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166
为什么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结婚/170
美好的东西从来不会寻求关注/173
/PART5/时光不老,我们不散/177
为何知己,总归变不成老朋友/179
大学里的第一次互撕,我献给了小组作业/183
你以为这是冷处理,其实就是冷暴力/188
“我喜欢你”说还是不说/192
你会喜欢异性版的自己吗/196
你怎么长得和朋友圈里不一样/200
那些从不拖延的人,脑子里都在想什么/203
不愿意就大胆拒绝吧/209
你不必为别人的人生负责/213
你或许很努力,但你未必在用心/217
一个人靠不靠谱,看他怎么洗碗就知道了/222被掏空的不是身体,而是你无趣的生活/226
对不起,我和你们不一样/230
愿你能够沉迷,也能够清醒/234
有一天,我发现了爸妈的另一面/238
我原以为告别的那天我会哭/243
/后记//249
精彩书摘
世界很忙,而你刚好愿意为我有空
其实有时候,你能很清楚地知道,有的再见说出去了,就真的是再见了。大学毕业的散伙饭,这中间的一小部分人,你可能是第一次见到,也是最后一次。曾经共事过整整两年的同事,尝过对方饭碗里的美味,看过对方小孩子的照片,一起在加班时分享最后一块饼干,开会时对着对方打哈欠和微笑,可离职之后,你们就再也没见过面。
旅途中碰上的投缘旅伴,一起爬过山,拍过照片,甚至通宵谈天互诉衷肠,彼此分享秘密,然而也许再也不会见面了。公车上有着和蔼笑容的老人,地铁里好看的姑娘,分你一块糖果的陌生小孩,他们都转瞬即逝。
“我有他们的联系方式,我们还会再见面的。”我们总是这么对自己说。
但翻看微信通讯录,“点着赞、评论过”——有着不少互动的那些人,其实很久都没有再见过面了。
“有时间出来聚聚啊。”评论里,我们都喜欢对别人这么说。也许有那么一瞬间,我们都当真了。今天有老友的聚会,算了,还是把班加完吧;这周他们叫我去打球,算了,不想弄得那么累;他提前一个月约我周末去旅游,算了,一个月之后的事谁说得准……原以为全世界都是周一到周五上班或上学,周六日休息,所以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身边的人与我们总有很大一段重叠的时光才对。
然而不是这样的。还是学生时,世界很简单,身边不外乎是同学和父母。但毕业后,还有能留在你身边的人,有能时常见面的人,已属不易。这时的相处,没有了必须见面的契机,剩下的是两个人之间需要付出努力的共同维系。我愿意约你,你愿意出来,我有时间,你也刚好有时间。
缺失了其中任何一环,都进行不下去。
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在每一次的拒绝里,有“真忙”,也有“不愿意为你空闲”罢了。
我们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发展工业、建造机器从而解放自己,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机器承担了许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越来越忙碌。
我在深圳,这里的人骄傲地称赞这是一座“速度之城”。大片大片的写字楼里,人们窝在自己一平方米的格子间中,“低着头、弓着背”,一点点地推进着这个城市的进程。这似乎是一件神圣又伟大的事情,可反过来想,我们也多了许多麻痹自己、使自己蜷缩在小世界里的借口。
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贴心的朋友却在减少。许多美妙的关系,在每一次的选择里渐渐流失。你啊,请不要做一头扎进事情里的猛兽,冷酷残忍得令人害怕。在我们低头错过的美好事物里,大概已经存满了能够用足一生的勇气。
希望你,愿意在这不可逆转的时代洪流里,为我留出一点时间。世界很忙,谢谢你刚好愿意为我有空。
……
前言/序言
看似人来人往,背后都是交汇
那年,夫爷大四,因为不愿让大学就这么混过去,就想闹个大新闻。他读书的那个年代,大学生创业还是一件体面的事。最起码,女同学会给他赞许的眼神,而不是被翻白眼。
可惜的是,“尺度”成立没几个月,校园里开始流行“全民创业”。十个大学生里就有两三个声称自己要创业。
尺度的体重担当——肥妹,曾经是个在大学做杂志的金融妹子,偶遇夫爷,被他拉上贼船。以至于连人生轨迹都改变了——弃金融改做了新媒体。毕业一年半后,她辞掉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开始全职运营起尺度。
她邀请了yummy在尺度写旅行栏目,yummy毫不犹豫地说:“好呀”。
尺度公众号中有一句话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对于那个姑娘来说,手中的相机便是衡量眼中世界的尺度。每一个平凡的个体,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最独特的故事。
当时的江小船在互联网公司按部就班地工作,工作间隙老是被肥妹约稿、采访,以至于开始在尺度发了第一篇专栏文章。接着她对着后台惊呼道:“啊,你们居然有十万粉丝!”如果要算,从高一开始码字的她,写文已经是她长久的习惯。
偶然机会,小船拉上三位直男——袁艾家、来福和穆木,他们每周围绕着一个词语,做着一词多义,各有面目的人生理解。一个个词汇蹦跳出来,勾起大家的兴趣、讨论和深思。
一年前的番薯君,在高楼林立的CBD大国央企办公室内看到尺度的招聘,立马洋洋洒洒写下了求职信,怀着忐忑的心点击了发送,他想着:我又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就当投稿。还没下班,显示屏的窗口跳出了邮件提示:“番薯君你好,恭喜你已经……”此事让他一度骄傲至今。
玉蜀黍那个时候刚刚换行,从一个不是专业的行业跳到另一个不是专业的行业。工作很无聊但很轻松,看到征文启事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投了稿。让玉蜀黍没有想到的是,不到两个星期,他已经在咖啡厅里和肥妹、夫爷一起讨论想写什么样的文章了。
就这样,不止以上提及的这批人,组成了尺度公众号的样子。回想起来,尺度的故事,跟人生的际遇很像:冥冥之中,上天注定。
看似人来人往,背后都是交汇。希望你喜欢这里所呈现出来的文字,以及故事。
《世界很忙,而你刚好愿意为我有空》——一部献给所有在喧嚣中寻找片刻宁静,在匆忙生活中渴望一份懂得的读者的作品。 这是一个关于“被看见”的故事,关于那些在庞大而运转不息的世界中,总有一盏灯为你而亮,总有一个人愿意放慢脚步,倾听你内心深处细微的低语。它不是一个宏大叙事的史诗,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它更像是一杯温水,在寒冷的日子里暖人心脾;它是一缕阳光,在阴霾的天空下带来希望;它是一次不期而遇的拥抱,在孤独的时刻给予力量。 本书聚焦于那些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却又弥足珍贵的情感联结。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每个人似乎都被卷入无休止的追逐中——追逐事业的成功,追逐物质的丰裕,追逐社会的认可。在这种巨大的洪流中,我们很容易感到渺小,感到自己的声音被淹没,自己的存在变得不那么重要。我们忙着扮演社会赋予的角色,忙着符合他人的期待,甚至忙着取悦自己,却常常忽略了那个最需要被看见、被理解的内在的“我”。 《世界很忙,而你刚好愿意为我有空》正是洞察到了这种普遍存在的“被遗忘感”。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系列微小却极具感染力的瞬间。这些瞬间可能发生在清晨的咖啡馆,老板一句“今天也要加油哦”的鼓励;可能发生在深夜的电话里,远方的朋友耐心听你倾诉一天的疲惫;也可能发生在拥挤的地铁上,一个陌生人的善意让座;甚至可能藏匿在一次偶然的眼神交汇中,对方眼中的理解让你瞬间卸下防备。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强调戏剧性的冲突或转折,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恰逢其时”的温情。世界的运转是高速而冷漠的,它的“忙碌”是它最常态的姿态,而“你刚好愿意为我有空”,则是一种稀缺的、温暖的、给予希望的例外。这种“刚好”的出现,往往不是刻意安排,而是一种生命中不期而遇的美好。它可能是一个人在你最脆弱的时候伸出的援手,是你最迷茫时的一句点醒,是你最孤独时的一个陪伴。 书中塑造的人物,并非完美无缺的英雄,他们也像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烦恼、困惑和不安全感。他们可能也曾在大潮中跌跌撞撞,也曾感到力不从心。然而,正是因为他们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所以他们更能理解他人的不容易,更能体谅他人的艰难。这份懂得,是穿越冰冷的现实世界的一道暖流,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最柔软的桥梁。 作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关于“陪伴”与“倾听”的画卷。她深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是慷慨激 వ的建议,而仅仅是有一个人,能够静静地坐在那里,不打断,不评判,只是用他的存在,告诉你:“我在这里,我听着。”这种无言的支持,有时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世界很忙,而你刚好愿意为我有空》也是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思。在社交媒体构建的虚拟连接日益发达的今天,真实的、有温度的连接反而显得更加珍贵。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和便捷的同时,不要忽略了那些最基本的、最有人情味的东西。它鼓励我们,去主动成为那个“愿意为别人有空”的人,去创造更多“刚好”的温暖时刻。 这本书的结构并非线性的叙事,而是由一系列独立却又相互呼应的篇章组成。每一篇都像是一颗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则是一条充满温情的项链。读者可以在不同的篇章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别人的故事里共鸣自己的情感。它或许会让你回想起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也会让你思考,自己是否也能成为那个点亮别人世界的人。 书中没有空洞的哲理说教,没有生硬的说教式表达。作者将人生中的一些深刻洞见,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场景和对话中。比如,当你感到被误解时,书中会展现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迟疑的解释,以及最终的理解。当你感到前路渺茫时,书中会描绘一次不经意的鼓励,一次微小的善意,如何成为照亮前行的微光。这些细节,正是构成我们生活本身的东西,也是最容易触动人心的部分。 《世界很忙,而你刚好愿意为我有空》是一本能够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去感受,去思考的书。它不是让你沉迷于虚幻的世界,而是让你重新审视和珍视现实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它或许会让你在读完某个故事时,拿起手机,给某个久未联系的朋友发去一条信息;或许会让你在面对身边的人时,多一份耐心和理解;或许会让你在独处时,不再感到孤单,而是体会到与自我和解的宁静。 这本书的核心,在于“连接”的力量。它讲述的不是爱情的轰轰烈烈,也不是亲情的血浓于水,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那种纯粹的、不带功利的目的的,互相需要的支持和理解。这种连接,可以发生在朋友之间,家人之间,同事之间,甚至陌生人之间。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忙碌的世界里,总有人愿意为你留一扇窗,总有人愿意在你需要时,为你按下暂停键。 这是一本读来不会感到压力的书。它没有强迫你去改变什么,也没有给你定下什么高不可攀的目标。它只是温和地提醒你,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你并不孤单,总有那么一些温暖的时刻,总有那么一些愿意为你停下脚步的人,他们让你相信,即便世界很忙,总有人,刚好,愿意为你留有空闲。 如果你曾经在某个时刻,因为一句话而感到温暖,因为一个眼神而感到被理解,因为一次帮助而感到安心,那么这本书,你一定会读懂。它就像一把钥匙,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内心平静和人际温暖的大门。它告诉你,在这个快速奔跑的世界里,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些细微的美好,去成为那个愿意给予别人温暖的人,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力量。 《世界很忙,而你刚好愿意为我有空》,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份邀请——邀请你去发现生活中的“刚好”,去创造生活中的“懂得”,去感受生命中那些因为“有人为我空”而变得格外明亮的瞬间。它是一份治愈,也是一份力量,更是一份提醒:即使世界再忙,也要记得,留给自己,也给他人,一份“刚好”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