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本、附赠实况录像光盘)有三大亮点:一是附赠朱镕基同志于1998—2002年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五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DVD实况录像光盘。二是内文照片采用彩色印刷。此外,朱镕基同志将本书全部稿费捐赠给实事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保证贫困地区的孩子每天能喝上一杯牛奶,吃上一个鸡蛋。读者购买本书相当于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营养餐,这也是一大亮点。
内容简介
《朱镕基答记者问》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这些内容,均根据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只对个别文字做了订正,忠实地记录了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深化粮食流通、财政税收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权,进行住房、医疗和文化体制改革等各项大政方针。继2009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平装本以来,社会反响非常热烈,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现推出《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本,精装本内文照片用彩色印刷,同时附赠1998年至2002年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五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实况录像。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3
(1998 年 3 月 19 日)
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12
(1999 年 3 月 15 日)
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22
(2000 年 3 月 15 日)
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36
(2001 年 3 月 15 日)
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52
(2002 年 3 月 15 日)
二、接受外国记者采访
接受德国《商报》记者柴德立兹采访…………………………………… 65
(1993 年 5 月 6 日)
接受美国《商业周刊》记者采访………………………………………… 75
(1994 年 1 月 15 日)
接受保加利亚《言论报》记者采访……………………………………… 88
(1995 年 11 月 9 日)
接受乌拉圭《观察家报》记者沙东采访………………………………… 96
(1996 年 2 月 3 日)
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康比德夫妇采访……………………… 101
(1999 年 4 月 2 日)
接受加拿大《环球邮报》董事长兼发行人帕金森采访………………… 114
(1999 年 4 月 2 日)
在与美国总统克林顿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124
(1999 年 4 月 8 日)
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记者莱雷尔采访 ………………… 135
(1999 年 4 月 9 日)
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伍德拉夫采访 ………………… 143
(1999 年 4 月 13 日)
接受西班牙埃菲社社长贡萨洛采访……………………………………… 151
(2000 年 6 月 21 日)
接受日本经济学家宫崎勇和日本广播协会(NHK)
主持人国谷裕子采访 …………………………………………………… 159
(2000 年 9 月 21 日)
接受韩国中央日报社会长洪锡炫采访…………………………………… 169
(2000 年 9 月 21 日)
接受日本记者代表联合采访……………………………………………… 177
(2000 年 10 月 8 日)
接受东京广播公司(TBS)采访 ………………………………………… 185
(2000 年 10 月 14 日)
在东京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196
(2000 年 10 月 16 日)
接受哈萨克通讯社记者采访……………………………………………… 204
(2001 年 8 月 30 日)
接受爱尔兰《爱尔兰时报》记者唐纳荷采访…………………………… 209
(2001 年 8 月 30 日)
接受比利时《自由比利时报》记者巴盖采访…………………………… 218
(2001 年 9 月 6 日)
接受德国电视一台等三家媒体记者联合采访…………………………… 224
(2001 年 10 月 22 日)
接受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社长基里洛夫采访……………… 230
(2002 年 8 月 21 日)
三、在境外的演讲和答问
在香港“21 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的演讲和答问 ………… 237
(1997 年 9 月 22 日)
在美国七团体晚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 248
(1999 年 4 月 9 日)
在美国中部委员会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 260
(1999 年 4 月 12 日)
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晚宴上的演讲和答问………………………………… 266
(1999 年 4 月 13 日)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演讲和答问…………………………………………… 276
(1999 年 4 月 14 日)
在菲律宾工商界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 287
(1999 年 11 月 27 日)
在“新加坡讲座”上的演讲和答问……………………………………… 295
(1999 年 11 月 30 日)
在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的演讲和答问…………………………………… 308
(2000 年 7 月 6 日)
在欧洲工业和雇主联合会与比利时雇主协会酒会上的演讲和答问…… 313
(2000 年 7 月 11 日)
在巴基斯坦工商界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 319
(2001 年 5 月 12 日)
在爱尔兰工商界早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 325
(2001 年 9 月 4 日)
在俄罗斯工商科技界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 331
(2001 年 9 月 10 日)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工商界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 337
(2002 年 4 月 19 日)
在埃及开罗工商界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 345
(2002 年 4 月 21 日)
在法国工商界欢迎会上的演讲和答问…………………………………… 350
(2002 年 9 月 27 日)
四、接受香港记者境外随行采访
在英国谈中英关系等问题………………………………………………… 363
(1998 年 3 月 31 日至 4 月 1 日)
在美国谈同顾毓琇先生见面的情况……………………………………… 367
(1999 年 4 月 9 日)
在新加坡谈住房制度改革问题…………………………………………… 369
(1999 年 12 月 1 日)
在比利时谈中欧合作和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等问题……………………… 371
(2000 年 7 月 10 日至 12 日)
在日本谈中日合作等问题………………………………………………… 374
(2000 年 10 月 16 日)
在韩国谈打击国际犯罪和金融危机等问题……………………………… 376
(2000 年 10 月 18 日至 22 日)
在新加坡谈“10+3”、“10+1”和中国证券市场等问题 ………………… 381
(2000 年 11 月 23 日至 25 日)
在斯里兰卡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 390
(2001 年 5 月 18 日)
在泰国谈亚洲经济和中国西部大开发等问题…………………………… 393
(2001 年 5 月 19 日至 21 日)
在爱尔兰谈中国经济等问题……………………………………………… 398
(2001 年 9 月 3 日至 4 日)
在文莱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等问题……………………………………… 401
(2001 年 11 月 4 日至 6 日)
在孟加拉国谈中孟合作等问题…………………………………………… 410
(2002 年 1 月 11 日至 12 日)
在印度谈中印关系等问题………………………………………………… 413
(2002 年 1 月 14 日至 18 日)
在土耳其谈中土经贸关系等问题………………………………………… 421
(2002 年 4 月 15 日至 18 日)
在埃及谈中国经济形势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等问题………………… 427
(2002 年 4 月 20 日至 22 日)
在肯尼亚谈中肯合作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431
(2002 年 4 月 24 日至 26 日)
在南非谈可持续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影响等问题…………… 437
(2002 年 8 月 31 日至 9 月 6 日)
在丹麦谈亚欧领导人会议等问题………………………………………… 444
(2002 年 9 月 23 日至 25 日)
在法国谈吸引海外人才等问题…………………………………………… 450
(2002 年 9 月 28 日)
在柬埔寨谈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问题………………………… 453
(2002 年 11 月 2 日至 3 日)
后 记……………………………………………………………………… 458
前言/序言
本书收入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回答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
本书分为4个部分,每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
第一部分,朱镕基同志自1998年3月担任国务院总理后,先后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5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当时,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新华网进行了现场直播,世界各大媒体也做了大量报道。
第二部分,朱镕基同志接受外国记者采访。采访内容境外媒体当
时报道过,国内尚未公开发表。
第三部分,朱镕基同志在境外发表演讲并回答提问。国内外媒体对此曾做过综合报道。这次收入本书的是演讲和答问的全文。
第四部分,朱镕基同志在出访期间接受香港记者随行采访。当时海外媒体有过报道,这次选取的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本书收录的内容,均根据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只对个别文字做了订正。我们对正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和专有名词,做了简要注释。英文专用名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做页下注,以后每篇中第一次出现时放在括号内做随文注,再次出现时不再注释。正文中的英文保留,将中译文放在括号内做随文注。
中央领导同志对本书提出了宝贵意见。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本书编辑提出了指导意见。外交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香港凤凰卫视、亚洲电视等单位提供了部分资料。人民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给予了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参加本书编辑工作的有:李炳军、廉勇、谢明干、林兆木、鲁静、侯春等同志。张长义、马东升、李立君同志参与了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书编辑组
2009年8月
《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本,一部集结了中国经济改革时期重要思想与实践的权威文献,深入展现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决策者视角与治理智慧。本书收录了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副总理、总理期间,就一系列重大经济、政治、社会问题接受中外记者采访的实录。这些采访涵盖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亚洲金融危机应对、国有企业改革、反腐倡廉、宏观调控、农村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洞察中国领导人执政理念的珍贵史料。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本身,更在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经济体制的转型、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结构的调整,都伴随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朱镕基答记者问》如同一面镜子,真实记录了在这些关键时刻,朱镕基同志如何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坚定的改革决心、务实的治理风格,解答国内外关切,引领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内容深度与广度 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朱镕基同志的回答,并非简单的政策陈述,而是充满了对中国国情的深刻理解、对国际形势的敏锐把握,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远见。 经济改革的攻坚克难: 在面临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任务时,朱镕基同志以其“宁肯要改革中的争议,不要改革中的停滞”的决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复杂性以及应对策略。他坦诚地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下岗职工的安置、债务清理等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书中关于“抓大放小”的论述,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考,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应对国际经济风险: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亚洲各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冲击。在中国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时,朱镕基同志果断决策,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成功地抵御了金融风险的蔓延。本书详细记录了他关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论述,展现了他在大风大浪面前的沉着与智慧,为维护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WTO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标志。本书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这一进程中的艰辛谈判、战略思考以及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他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刻分析,强调了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致力于建设市场经济,并履行国际承诺。这些回答不仅是对中国加入WTO重要性的阐释,也为理解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反腐倡廉的坚定立场: 腐败是阻碍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毒瘤。朱镕基同志在回答记者关于反腐倡廉的问题时,始终表现出零容忍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他强调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并列举了一系列具体的反腐措施。他对官员财产申报、司法公正、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论述,为我们理解中国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努力和决心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关注民生与社会公平: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朱镕基同志在回答有关三农问题、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时,始终饱含着对普通民众的关怀。他强调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就业难题的思路。这些回答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 语言风格与思想深度 《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本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既有领导人的宏大气魄,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比喻,有时还带有一丝幽默感,让原本严肃的经济政策和治理理念变得更加鲜活易懂。他的回答往往直截了当,不回避问题,敢于承认挑战,同时又充满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和魄力。 更重要的是,本书所展现的并非仅仅是具体的政策措施,而是背后深层的思想体系。朱镕基同志的回答,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他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又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他的治理理念,始终将国家发展、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并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繁荣、稳定的中国。 精装本的珍藏价值 精装本的出版,不仅是对《朱镕基答记者问》内容的高度认可,更使其成为了一部具有长久珍藏价值的图书。精美的装帧设计,优质的纸张印刷,能够更好地保存这份宝贵的历史文献,让后人能够更便捷地阅读和研究。对于关心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政治体制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阅读本书的收获 阅读《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本,将能获得多方面的收获: 1. 历史的印证: 亲历者以其亲口的话语,为我们重现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决策者们所面临的压力和所付出的努力有更深的理解。 2. 治理的智慧: 学习朱镕基同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他在重大决策中的考量,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治理经验和思想启示。 3. 战略的洞察: 通过他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能够提升我们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地位和未来走向的认识。 4. 思想的启迪: 他的坦诚、务实、担当的精神,以及对改革的执着追求,能够激励我们思考如何在各自的领域中,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5. 文化的积淀: 作为一部记录中国重要历史时刻的文献,本书也承载着中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积淀,是研究中国发展历程不可或缺的读物。 总之,《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本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史料珍贵的著作。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宏大叙事,更展现了一位杰出的经济改革家和政治家的风采。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理解中国发展道路的读者来说,本书都将是一次极具价值的阅读体验。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烟云,亲身感受中国经济腾飞背后的艰辛与辉煌,体悟中国人民在改革征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