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在第1版得到广泛使用的基础上,充分听取职教专家和教师意见,结合国家示范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新成果进行修订编写。本书注重行业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RLC谐振电路,常用低压电器及控制电路,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全书各章设有多个实例及技能训练项目、思考与练习题等,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巩固操作技能。
    本书为高等职业本专科院校对应课程的教材,以及开放大学、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中职学校及培训班的教材,同时也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本好参考书。
    本书配有免费的电子教学课件和练习题参考答案,详见前言。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
教学导航 (1)
1.1 电路 (2)
1.1.1 电路的组成 (2)
1.1.2 电路模型 (2)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3)
1.2.1 电流 (3)
1.2.2 电压 (4)
1.2.3 电功率 (5)
1.3 电路的基本元件 (6)
1.3.1 电阻元件 (6)
1.3.2 电感元件 (8)
1.3.3 电容元件 (9)
1.4 基尔霍夫定律 (10)
1.4.1 电路结构名词 (10)
1.4.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0)
1.4.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1)
1.5 电路的工作状态 (13)
1.5.1 电路的基本状态 (13)
1.5.2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14)
1.6 电位 (14)
1.6.1 电路中的电位 (14)
1.6.2 电子电路中的电位图 (15)
技能训练1 基本元件的识别与基本仪器的使用 (16)
知识梳理与总结 (17)
思考与练习题1 (18)
第2章 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 (21)
教学导航 (21)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 (22)
2.1.1 电阻的串联 (22)
2.1.2 电阻的并联 (23)
2.1.3 电阻的混联 (25)
2.2 电压源、电流源及等效电路 (27)
2.2.1 电压源 (27)
2.2.2 电流源 (28)
2.2.3 电源的连接 (29)
2.2.4 两种电源模型等效电路 (30)
2.3 支路电流法 (31)
2.4 叠加定理 (33)
2.5 戴维宁定理 (36)
2.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37)
技能训练2 戴维宁定理的验证 (39)
知识梳理与总结 (41)
思考与练习题2 (41)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46)
教学导航 (46)
3.1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47)
3.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50)
3.2.1 复数及其运算 (50)
3.2.2 复数的四则运算 (51)
3.2.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52)
3.2.4 同频率正弦相量的运算规则 (54)
3.3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55)
3.3.1 电阻元件 (55)
3.3.2 电感元件 (56)
3.3.3 电容元件 (58)
3.3.4 单一元件的比较 (60)
3.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0)
3.4.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61)
3.4.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61)
3.5 电路的复阻抗Z (63)
3.5.1 复阻抗的串联 (63)
3.5.2 复阻抗的并联 (64)
3.6 RLC串联电路分析 (64)
3.6.1 复阻抗的表示 (65)
3.6.2 电压三角形 (65)
3.7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66)
3.7.1 瞬时功率p (66)
3.7.2 有功功率P (66)
3.7.3 无功功率Q (66)
3.7.4 视在功率S (67)
3.8 功率因数的提高 (68)
3.8.1 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 (68)
3.8.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68)
技能训练3 正弦交流电路中RLC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测试 (69)
知识梳理与总结 (72)
思考与练习题3 (73)
第4章 三相交流电路 (80)
教学导航 (80)
4.1 三相电源 (81)
4.2 三相电源的连接 (82)
4.2.1 星形连接 (82)
4.2.2 三角形连接 (84)
4.3 三相负载的连接 (84)
4.3.1 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 (84)
4.3.2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88)
4.4 三相电路的功率 (89)
技能训练4 电能表的安装与使用 (90)
知识梳理与总结 (92)
思考与练习题4 (93)
第5章 变压器 (96)
教学导航 (96)
5.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97)
5.1.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97)
5.1.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98)
5.1.3 变压器的使用 (100)
5.2 特殊变压器 (102)
5.2.1 自耦变压器 (102)
5.2.2 电流互感器 (103)
5.2.3 三相电力变压器 (104)
技能训练5 单相变压器的使用 (105)
知识梳理与总结 (105)
思考与练习题5 (106)
第6章 RLC谐振电路 (107)
教学导航 (107)
6.1 串联谐振电路 (108)
6.1.1 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谐振方法 (108)
6.1.2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109)
6.1.3 串联谐振电路的应用 (111)
6.2 并联谐振电路 (113)
6.2.1 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113)
6.2.2 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113)
6.2.3 并联谐振电路的应用 (115)
技能训练6 串联谐振电路性能测试 (116)
知识梳理与总结 (118)
思考与练习题6 (118)
第7章 常用低压电器及控制电路 (120)
教学导航 (120)
7.1 低压电器 (121)
7.1.1 组合开关 (121)
7.1.2 按钮 (122)
7.1.3 交流接触器 (123)
7.1.4 中间继电器 (124)
7.1.5 热继电器 (124)
7.1.6 熔断器 (126)
7.1.7 自动空气断路器 (127)
7.2 基本控制电路 (128)
7.2.1 电动机直接启动的控制电路 (129)
7.2.2 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电路 (130)
7.3 行程、时间控制电路 (132)
7.3.1 行程开关 (132)
7.3.2 行程控制 (133)
7.3.3 时间控制 (135)
技能训练7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37)
知识梳理与总结 (138)
思考与练习题7 (138)
第8章 半导体器件 (141)
教学导航 (141)
8.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42)
8.1.1 半导体的概念 (142)
8.1.2 半导体的特性 (142)
8.1.3 本征半导体 (142)
8.1.4 N型和P型半导体 (143)
8.1.5 PN结及单向导电性能 (143)
8.2 半导体二极管 (145)
8.2.1 二极管的分类 (145)
8.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45)
8.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47)
8.2.4 二极管的应用 (148)
8.3 特殊二极管 (149)
8.3.1 发光二极管 (149)
8.3.2 光电二极管 (150)
8.3.3 变容二极管 (150)
8.3.4 稳压二极管 (151)
8.4 半导体三极管 (152)
8.4.1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52)
8.4.2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其放大的基本条件 (154)
8.4.3 三极管的伏安特性 (154)
8.4.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56)
技能训练8 常用半导体器件性能的测试 (158)
知识梳理与总结 (160)
思考与练习题8 (160)
第9章 基本放大电路 (164)
教学导航 (164)
9.1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65)
9.1.1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65)
9.1.2 放大电路中的符号规定 (166)
9.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167)
9.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167)
9.2.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168)
9.2.3 放大电路组成的原则 (168)
9.3 放大电路的分析 (169)
9.3.1 静态分析 (169)
9.3.2 动态分析 (171)
9.4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与设置 (175)
9.4.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75)
9.4.2 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175)
9.4.3 静态工作点设置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178)
9.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179)
9.6 共基极放大电路 (181)
9.7 多级放大电路 (182)
9.7.1 级间耦合方式 (183)
9.7.2 多级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84)
9.7.3 组合放大电路 (185)
技能训练9 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性能测试 (186)
知识梳理与总结 (188)
思考与练习题9 (189)
第10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192)
教学导航 (192)
10.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知识 (193)
10.1.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与符号 (193)
10.1.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特性指标 (195)
10.1.3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 (196)
10.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98)
10.2.1 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 (198)
10.2.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判别与基本类型 (199)
10.2.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03)
10.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206)
10.3.1 比例运算电路 (206)
10.3.2 加法运算电路 (209)
10.3.3 减法运算电路 (211)
10.3.4 微分和积分运算电路 (212)
10.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214)
10.5 集成运算放大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18)
10.5.1 使用原则 (218)
10.5.2 保护措施 (219)
10.5.3 使用技巧 (222)
技能训练10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加法、减法运算电路 (223)
知识梳理与小结 (224)
思考与练习题10 (225)
第11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228)
教学导航 (228)
11.1 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 (229)
11.1.1 正弦波电路框图 (229)
11.1.2 自激振荡的条件 (229)
11.1.3 基本构成 (230)
11.1.4 起振和稳定过程 (230)
11.1.5 振荡器的分类 (230)
11.2 RC振荡电路 (231)
11.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232)
11.3.1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233)
11.3.2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233)
13.3.3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235)
11.4 晶体振荡电路 (236)
11.4.1 石英晶体的频率特性 (236)
11.4.2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37)
技能训练11 LC振荡电路的性能测试 (238)
知识梳理与总结 (239)
思考与练习题11 (239)
第12章 直流稳压电源 (242)
教学导航 (242)
12.1 整流电路 (243)
12.1.1 二极管整流电路 (243)
12.1.2 倍压整流电路 (247)
12.2 滤波电路 (248)
12.2.1 电容滤波 (248)
12.2.2 电感滤波 (249)
12.2.3 复式滤波 (249)
12.3 硅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250)
12.4 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可调稳压电路 (252)
12.5 集成稳压器 (253)
12.5.1 固定式三端集成稳压器 (253)
12.5.2 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 (255)
12.6 开关型稳压电源 (256)
12.6.1 开关型稳压电源的特点 (256)
12.6.2 开关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257)
12.6.3 集成开关稳压器 (258)
技能训练12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262)
知识梳理与总结 (263)
思考与练习题12 (264)
附录A 部分电气图形符号 (265)
附录B 常用电子元器件型号命名法及主要技术参数 (267)
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我最看重的一点,而《电路与电子技术(第2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所涵盖的知识点非常贴合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真正应用到实践中的。书中对于一些元器件的介绍,不仅有其工作原理,还列举了实际应用场景,例如在电源设计、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项目开发中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尝试着书中介绍的一些基本电路搭建方法,跟着步骤一步步操作,竟然真的得到了预期的结果。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是任何其他纯理论书籍都无法给予的。而且,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的技巧,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宝贵的经验。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的电子爱好者,我见过不少关于电路与电子技术的书籍,但《电路与电子技术(第2版)》依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深度和广度都做得相当不错,既有对基础理论的扎实讲解,又不乏对前沿技术的探讨。书中的内容更新及时,涵盖了许多现代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对于数字电子电路和一些基础的微控制器应用都有涉及,这在同类书籍中并不多见。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又不失其深入浅出的风格。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电路仿真和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这对于提升读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能够满足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深入学习的需求。
评分拿到《电路与电子技术(第2版)》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内容编排非常合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学习路径图。从最简单的直流电路,到交流电路,再到半导体器件,每一章节的过渡都非常自然,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复杂概念的处理方式,比如对于RLC电路的分析,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先从物理原理入手,层层剥离,最终才导出数学公式,这样一来,即使是初次接触的读者,也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而且,书中穿插的“思考题”和“案例分析”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这些内容往往结合了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我能够看到理论知识是如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也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的浓厚兴趣。此外,该书在排版上也很用心,图文并茂,重点内容用加粗或者不同的颜色标注,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初学者,我一直对电路和电子技术感到畏惧,觉得它们是极其深奥难懂的学科。然而,《电路与电子技术(第2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循循善诱地指导我。从最基础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开始,书中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各种基本概念,并且用大量的实际例子和图示来辅助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每一个公式的推导过程都解释得非常清楚,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书中的练习题也设计得很有针对性,从简单的计算题到复杂的电路分析,都能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做完练习后,书后详尽的答案解析更是锦上添花,能够帮我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这本书不仅让我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独立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信心。我感觉自己真的踏上了电子技术学习的快车道,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从一名完全没有电子技术背景的门外汉的角度来看,《电路与电子技术(第2版)》无疑是一本非常成功的教材。它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原本复杂难懂的电子学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书中使用的语言非常朴实,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即使是我这样的新手,也能基本理解。最关键的是,它能让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例如,在讲解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时,作者用了非常生动的类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们的核心功能。而且,书中的插图非常清晰,很多都是手绘的示意图,比那些过于精美的效果图更能帮助我理解电路的连接和电流的走向。让我特别高兴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非常鼓励我去动手实践,书中提到的一些简单的实验,我跟着尝试了,并且成功了,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